如何建立個人知識體系以及未來規劃?
知識不需要太多,實用的才是最好的,
而且當下馬上能用的,效果會是最好的。
我們讀了16年的書,最終在生活中頻繁應用的,
百分之八十都是小學知識。
就說數學吧,高中學的拋物線、大學的微積分,
到了社會之後,大部分人基本上一輩子都用不上。
這個社會不需要全才,要的是專家,
你在某個細分領域的卓越度,會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就像你不懂做飯炒菜,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
這真的很重要嗎?
即使你再懂,也趕不上五星級酒店廚師。
每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假如有人跟你說,
互聯網上面知識很多,
我們要每天刷刷微博、刷刷朋友圈、刷刷抖音,
了解最新的新聞事件。
哪裡發生大爆炸了,哪有又發生命案了,
哪個明星出軌了,知道這些有個毛用。
一切能對你當下的生活或者未來產生影響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
比如學完這個知識能馬上賺到錢,
學完這個知識,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化解了內心的迷茫;
或者是你的目標是成為億萬富翁,
現在看的一些投資方面的書,暫時可能用不上。
但隨著你原始財富的累計,在未來會用得上,
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所以多增加知識儲備是沒用的,
包括看一些對自己生活沒半毛錢關係的書,
還不如去打一場遊戲,來的實在。
只有學習正確的知識,
儲備對你的工作、生活和未來產生正面影響的書,才有價值。
這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
光知乎上,每天大家更新的文章,
都根本看不過來,你也不需要去看。
所以選擇比努力要重要。
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口吃比較嚴重,
那時候我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圖書館,
一切的主題就是如何提升口才。
為了提升口才,我每天在網上搜索一切和口才有關的視頻,
並且邊看邊和視頻裡面的人物,
同步對口型。
因為嘴唇之間,還是會發吧唧吧唧的聲音,
不免會被室友罵神經病。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因為它的效果是奇特的好。
包括在圖書館裡面,
我找的書全部是演講與口才方面的書,
即使是上一些我不感興趣的課,
依然會把演講與口才方面的書拿出來,
傻子一般去吸收裡面的營養。
後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我的口吃就徹底治好了。
但我仍然不滿足,
因為我知道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
所以繼續訓練自己的口才方面的能力,
一年的時間,讓我不管是面對任何人,
都能夠滔滔不絕的吹一波牛逼。
也為我大學創業打下了基礎,
因為創業的本質是銷售,
銷售的本質是說服客戶認可自己。
在大一快結束的時候,走上了創業之路,
我又發現自己的銷售知識掌握的很少,
對客戶人性的把握不足。
為了彌補它的空缺,
我開始在買大量的銷售的方面的書來看,
並且為了提升自己對人性的把握,
大二創業的那一年裡,
把很多關於心理方面的,
比如「烏合之眾」、「社會心理學」、「九型人格」,
還專門在常州,
參加了一個關於樂嘉的性格色彩的培訓。
銷售方面,
主要是看了不少銷售培訓師的視頻,
比如劉一秒的成功學都看了一遍。
商業管理方面的「從零到一」、「影響力」等,
包括羅胖子在優酷上面講的,
關於經濟管理方面的視頻,
還有香港經濟學教授郎咸平的經濟解讀。
這讓我從一個農村出來,家裡都是種田的,
快速對商業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這在創業的過程中,幾乎都有應用到,
跟那些老闆吹牛的時候,侃一個小時跟玩一樣。
再說一個我由於學習了錯誤的知識,
而導致大學最後一次創業虧了不少錢的經歷吧。
那是大三下學期,由於自媒體行業在那一年崛起的很快,
尤其是羅胖子說未來將是粉絲經濟的時代。
我也深信不疑,未來最大的機會一定是在互聯網上,
然後就成立了一個新媒體公司。
可惜那時候不懂,
看到網上咪蒙那時候很火,
就把它所有的文章全部看了個遍,
筆記都記錄了兩個本子,
結果沒啥卵用,
因為上面的主題就是微信版的婚姻與家庭,害人不淺啊,
當年肯定有不少干新媒體的學習它。
另外就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快速增長公眾號粉絲,
就在網上了買了一本「粉絲如何從零到一百萬」,
結果買回來後,研究半天得出了一個結論:
標題黨的書,簡直就是爛渣了。
那個作者好像叫鞠什麼,
知道的朋友,麻煩下面評論區,告知我下,
不罵個三天三夜壓根不解氣。
如果你也對互聯網感興趣的話,
歡迎加入我的工重-浩:「boss修鍊社」。
我後來再去某東上看了一下評價,我擦2.9分,
當年就是太心急了,沒仔細看評價。
當然新媒體公司最終倒閉的原因,
是對自己定位的不清晰,
而且那時候自媒體的流量紅利已經消失。
那個公眾號也後來作死了。
唯一值得慶賀的是,當時為了推廣這個公眾號,
搞了場「幫室友找對象」活動,
而且還結合了線下,場地是我朋友出的,
在寧波鎮海那邊的轟趴館舉行。
當時還真促成了好幾對,
上個月還收到一個微信好友信息,
原來是其中有一對,一直走到了婚姻的殿堂,
給我發來了感謝的信息。
學知識,要麼就學對自己有用的,
而且用勢力的眼光去看,
如果學到的東西,不能在當下或者未來應用的話,
那麼就直接放棄吧。
錯誤的知識比不懂更可怕。
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
必須把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正確的事情上。
而且當你學習的知識,
能夠馬上見效的話,那麼你學習的激情和動力,
會無比的強大。
它會持續刺激你,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前進,
每一天我們都會感到生活越來越美好。
現在是在互聯網上面創業,
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至少花一個小時的時間,
投入在學習之中。
謝謝你的點贊和關注
你關注的人,
決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在2019年,
一起朝著正確的方向,
邁入新時代。
跟大家作一次深入分享,我是如何基於【思維】這個領域建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未來規劃的藍圖最終是要落實在自己構建的知識體系當中的。
找出自己內心真想要的,並基於此確定自己的人生範圍找到了人生的範圍,想像一下,我想要的最佳理想結果找出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如果你不知道去哪裡,無論多麼努力,你都不可能抵達。
我把這個稱之為未來最佳理想的結果。而認知框架就是我想要的最佳理想結果。
從【想要什麼】到【最佳理想結果】的藍圖如下:有了藍圖,就要把藍圖變成現實藍圖裡工作量最大部分集中在了構建知識體系。
選擇了一條最辛苦的路,是通過知識層的視角來構建知識體系,
並從知識體系當中建立起認知框架。
再詳細一點,就變成了下邊這張圖,知識體系落實在了相關知識層,比如思維方法的知識層,各種類型思維的知識層、心智模式的知識層等等,通過這些知識層去設計最佳理想結果【認知框架】。
最後再看兩張圖,跨學科的知識
由跨學科的知識生成思維,
最後組建認知框架
是要遵從內心還是屈服現實?
當然是選擇屈服了!
畢竟都沒有那麼牛逼的爹,也沒有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霸氣,那麼選擇屈服現實,服從遊戲規則並且玩好這把遊戲,爭取吃雞,這有什麼錯?
前提有了,怎麼走就是技術問題了一般來說從高考開始策劃是比較好的,考慮自身家庭和社會背景選擇一個適合的學校和專業,當然需要量體裁衣,有那麼一線可能就盡量出國,專業有時候並不重要,學校才重要。
若是沒有加那個學霸天賦,也沒關係,打通幾個技能,也能過的不錯。
首先是語言技能
母語第一,英語第二,這沒有什麼可以說的,口語和寫作,還有就是書法要看的下去。
其次是社交能力
玻璃心先自己找個磚頭碎了,然後出門交朋友,說學逗唱都要會,會聊天會傾聽,有點幽默細胞,有點觀察能力,待人真誠不虛偽是基礎。還要學會迴避小人。
第三是生活能力
穿衣打扮,生火做飯,尤其女生。
第四是出彩能力
所謂出彩,就是會一招別人驚掉下巴的技能,這個自己考慮,一定要有反差。
第五是持之終生的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唯有掛牆上的那天你才能知道你的知識體系結構是什麼,否則就是需要什麼學什麼
要建立個人的知識體系並加以合理的規劃,我認為首先應該掌握「知識」的概念和分類,然後根據知識的特點結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喜好,規劃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知識體系,並加以有效的管理。
一、知識的概念與分類
Knowledge,知識是人類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在哲學中,關於知識的研究叫做認識論,知識的獲取涉及到許多複雜的過程:感覺、交流、推理。知識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判斷真偽要以邏輯,而非立場。知識的定義在認識論中仍然是一個爭論不止的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而明確的界定。(引自百度百科)。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知識主要可分為獨有(個人)知識和共有(組織)知識、具體知識和抽象知識、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等。
柏拉圖曾講過,一條陳述能稱得上是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它一定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而且是被人們相信的,這也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分標準。維基百科中對知識的英文解釋為,Knowledge is a familiarity, awareness, or understanding of someone or something, such as facts, information, descriptions, or skills, which is acquired through experience or education by perceiving, discovering, or learning.通俗的講,知識就是「一切人類總結歸納的事實型(是什麼)與經驗型(怎麼做)信息」。二、知識轉化和四個層次
1、知識的轉化關係與知識存在轉化關係的五種不同的要素,按照從較低價值向較高價值遞進的方式劃分為五層,分別為:數據→信息→知識→能力→智慧。它們之間互相聯繫,構成一條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序列。數據可以是字元、數字、文字、圖形等,它僅僅是一種抽象的量的概念,本身不代表任何意義或一類具體的東西。 而信息是加工處理後的數據,比如報表、賬冊、圖紙、問卷報告等。知識則是從信息中得出的系統化的規律、概念、經驗或結論,是對信息的推理和驗證。知識是數據轉換到信息之後的下一個更為複雜的或業務價值更高的階段。知識只有用於實踐,才能轉化成能力。能力中也包含許多隱性的知識,可以通過隱性知識的顯性化,進一步完善知識。而智慧則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判斷的能力。智慧可以培養出能力,能力也可以衍生出智慧。2、學習知識的四個層次知識通常歸為四個層次:能夠講給別人聽,能夠做給別人看,能夠教給別人學以及能夠創造新知識。知識的這四個層次和個人能力發展的四階段是一致的,即「知情、知理、知行和知變」。三、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與規劃
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雖然是因人而異,無法複製,無法照搬,但也並不是沒有規律和方法可循。只要抓住知識的特點,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喜好,科學熟練地運用現代化工具和方法,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並持續地進行知識的獲取與整理、存儲與更新、交流與分享、應用與創新。我把這個過程歸納成十二字訣:「搭框架,利其器,日日功,勤拂掃」1、搭框架
(1)處理好知識體系廣度任何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為了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知識管理應先積累廣度再向深度發展,以形成「金字塔狀」的知識結構系統。因此,在構建和規劃個人知識體系時,要跳出局部知識或者自己工作所從事行業的「小視野」,以全局觀對知識進行系統化思考,並理順各部分知識間的關係。這樣才能從全局的高度更深入地理解和認識知識,使得各局部知識之間相互論證、相互支撐,而不是相互衝突、相互矛盾。以我自己為例:在20年的酒店管理工作經歷中,我發現必須跳出酒店管理的「小圈子」,從企業管理和商業發展的大視野去看待酒店業及其管理,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酒店管理。因此,我就開始探究「自我管理」、「企業管理」是怎麼回事,向500強公司學習和摸索。隨著工作經歷的豐富以及研究的深入,我發現高品質的酒店產品與服務不能僅僅依靠硬體的「面子」,還必須有歷史、文化、藝術、美學的「內涵」。所以,又陸續開始了對「歷史人文」、「藝術設計」的研究,最終形成個人知識體系。(2)處理好知識體系的分類數據、信息與知識的轉化關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只有經過合理的分類,才能在知識的獲取與整理、存儲與更新、交流與分享、應用與創新等全過程中有效加以利用和轉化。合理的分類首先要滿足兩大要求:一是高效地存入/更新獲取的知識條目;二是快捷地查找/引用到所需的知識條目。常見的分類方法是「樹狀分類」+「標籤」。使用樹狀分類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樹枝間盡量互斥;樹枝數目不宜太多;樹枝劃分的屬性(邏輯)要統一(例如,如果要用用途作為劃分屬性,就不要用場景作為劃分樹枝)。分類時最容易讓人頭痛的就是大多數範疇的組成部分是多屬性的,既可以劃分到X樹枝里也可以劃分到Y樹枝里。這時加上「標籤」的維度就非常有用了。就本質而言,標籤本身也是一種屬性,只不過這種屬性沒有比較嚴格的邏輯關係。所以「標籤」並不是與樹狀結構互斥,反而是最佳的補充。2、利其器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下的時代是網路化、信息化、數據化高度發達、高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使得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處理、信息傳播以及信息應用等等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都帶來了重大影響。因此,每個人對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智能手機、效率管理APP的熟練掌握程度及其應用深度,將極大地影響個人知識的獲取與整理、存儲與更新、交流與分享、應用與創新等全過程效率。我認為,熟練掌握智能手機的使用、效率管理APP的選擇、雲儲存的應用、跨屏(PC手機iPad電視)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個人知識體系構建與規劃的必備武功。以我自己為例:- 能同時熟練使用iPhone和Android手機;
- 能在MacOS和Windows操作系統切自由切換;
- 按照不同場景廣泛使用雲儲存,如:iCloud(蘋果備份)、百度雲(各種格式文件備份)、微雲(照片備份)、Dropbox(辦公同步);
- 按照不同功能深度使用效率APP,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DayOne2、水滴清單、方片收集、花瓣、Pinterest、QQ空間等;
3、日日功
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規劃,是反覆堅持、不斷迭代的過程,是一個由「漸修」帶來「頓悟」的過程,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而「頓悟」和「質變」也僅僅意味著新的開始,而不是終點。個人知識體系的規劃是每個人自我管理的核心內部,貫穿著每一個人的一輩子。年青的時候,我們在大學或剛進入職場的時期,要儘可能多的涉獵各種知識,一是為將來的知識管理打基礎,二是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有了一定的工作經歷和生活經驗以後,我們要儘可能地塑造自己的「一技之長」,使自己在專業上、工作中得到公司和社會的認可。這個階段就是突出個人知識體系的專業性和深度。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便可以通過積極思考,進行融會貫通。知識學習過程也是一個積累、貫通、再積累、再貫通,循環往複以至無窮的過程。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4、勤拂掃(1)勤轉化、勤歸納任何數據和信息的「複製」、「粘貼」、「下載」、「保存」,並不能簡單而直接地轉化成個人的知識。所以,在天天積累數據信息的同時,一定不要被原有素材的繁瑣和複雜所嚇倒,要有啃硬骨頭的勇氣和決心,要能夠在自己的閱讀和研究之後,結合自己的觀點,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二次描述。(2)勤更新、勤分享在計算機晶元製造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其運算速度每18個月就可以提升一倍。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人類知識的更新速度比之過去不知快了多少倍。因此,我們要不斷添加新的知識分類和知識資源;不斷修改和刪除部分知識資源;持續與他人進行知識的互動交流等。
建立個人知識體系的目標是提升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體現知識創造價值。每個人要想具備某種才能,必須要有相應的某種知識結構,其知識的獲取、整理、存儲和更新才可以有序進行。
再念一遍口訣:「搭框架,利其器,日日功,勤拂掃」,祝你成功!推薦閱讀:
※霍元甲、葉問、黃飛鴻,誰最稱得上近代中國的武林宗師?
※上聯:天生我才似無用。如何對下聯?
※天高雲淡任鳥飛,求下聯?
※能否介紹一下沈從文的人生經歷?
※少年不懂隋唐史,讀懂已是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