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醫院是不是急缺兒科醫師,兒科醫師是不是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身為一名兒科醫學生,現在醫院確實存在兒科醫生急缺的現象!!!大家一起來吐槽!
兒科醫生找工作相對好找。現在用人單位對於兒科大夫需求遠遠高於其他學科。這說明什麼,醫院對兒科醫生的需求量大,但是喜歡當兒科大夫的人卻很少。我身邊有太多的兒科醫學生並不是真正喜歡兒科,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出現,我歸納為以下幾點:
1.兒科醫生待遇差。我所說的待遇差,不但包含工資薪酬方面,也包含醫療環境差。兒科大夫難當啊,小孩不會說話,不能像大人一樣描述自己的病情,這給兒科大夫診斷病情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但是兒科用藥是成人劑量的一半甚至更少,檢查項目也很少,在當下的體制下,兒科醫生的待遇相對較低。而且小孩看病,一般會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跟著,甚至七大姑八大姨也來。小孩不會描述,家裡人你一句,我一句,大夫不知聽誰的,不但影響醫生的判斷,還耽誤了時間。關鍵是還有毆打醫生的現象。
2.綜合性醫院不重視兒科。對於綜合性醫院來說,兒科科室效益普遍偏低,提升空間小,所以很多醫院不開設兒科門診或者病房。不過現在國家要求三級以上綜合性醫院都需要有兒科科室,現在兒科稍微有點好轉。
3.學校取消兒科學。沒有兒科教育,就沒有兒科醫生,所以現在兒科醫生急缺啊。還好現在國家已經恢復兒科系招生,慢慢彌補兒科醫生的缺陷。
現在國家開始大力扶持兒科教育,並且開始提高兒科醫生的待遇,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人是從心底里喜歡兒科大夫而去從事這個行業吧!
作為一個兒科醫生,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最有發言權了。為什麼醫生都不願意乾兒科,有以下幾個原因。
1、工作量大,難度大。因為兒科醫生的短缺,每個兒科醫生就要加大自己的工作量才能滿足就醫者的要求。面對一個患兒,醫師是多麼希望他可以開口說清楚他自己是哪裡難受,好對自己的診斷有所幫助,但事與願違,孩子只會一味的哭鬧,聽診會被哭聲干擾,腹部觸診因為哭鬧不能進行。這些情況在成人科是不會存在的。要求兒科醫生就像偵探一樣,一點一點去排除,去佐證自己的判斷。難度太大,一樣是看病,誰願意選擇一個「啞科」呢?
2、醫療糾紛容易產生。現在的中國,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太陽,誰家孩子都怠慢不得。每個病人家屬來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先得到救治,尤其是急診。可是現在的醫生不可能做到,讓每個孩子來了就能看病。一排隊誰得心情都不好,有點不愉快就容易激化。醫療糾紛頻發。看病都看不過來,還要處理這些,真不是人乾的活。
3、收入低。一個外科病人,做個小手術下來,住院一周左右,怎麼也得花大幾千,一個成人肺炎患者,一個療程下來也得花上一萬左右吧。而兒科呢?一個常見肺炎,住一個星期也就花2000左右。一個大人頂4個孩子的創收,收入自然也就和成人科室差太多。但所花精力缺基本相同。
在這種醫療環境中,誰還會再選擇兒科?只有以前幹了多年兒科的才不會轉科吧!能轉的都轉了。所以兒科醫生短缺了。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是的,現在的醫院很缺兒科醫生!而且兒科醫生越來越少!
中山一院東院兒科急診就曾因人手不足,調整開診時間,記得他們的通知當時是這樣寫的:「各位病兒家屬:因我院兒科醫生缺乏,暫將急診兒科的開診時間自2016年10月13日起調整如下:挂號時間:7:45;停挂號時間:22:30;開診時間:7:50-23:00;停診時間23:00」。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的這則調整急診時間的告示引發了廣泛關注,兒科醫生短缺的問題再度備受關注。 導致兒科醫生越來越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兒科是醫鬧高發區,兒科醫生工作壓力大
江蘇淮安一患兒因「發熱,咳嗽 3 天」到當地醫院就診,患兒突發心跳呼吸驟停,搶救無效後宣布死亡。 醫院啟動應急預案,邀請市醫調委協助處理,並對家屬進行慰問和安撫,但死者家屬情緒失控,毆打兒科醫務人員,打砸損壞醫療設備,在病區長時間聚眾滯留,並將患兒屍體停放在醫生辦公室。 當事人及 20 余位家屬攜帶花圈、橫幅圍堵醫院大門,並組織患病老人參與圍堵與辱罵。公安機關及時出警,進行了處理。 類似江蘇淮安這樣的事件,在各地兒科都經常發生!在兒科當醫生,一方面小孩不像大人一樣,處理兒科疾病要多一分小心,多一分耐心,而且很複雜,少有不好,患兒就會哭鬧,家長就不滿意,當了兒科醫生意味著,以後要經常面臨患者家屬的吵鬧,甚至醫鬧! 兒科醫生每天不僅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兒科疾病,還有時常擔心患者家屬會不會大吵大鬧,甚至醫鬧,壓力太大,就算醫生有奉獻精神,但是時間長了誰都受不了,久而久之,兒科醫生越來越少!
2.兒科醫生工作太辛苦
網上曾經報道過這樣一則消息: 連雲港第一人民醫院緊急關閉新海院區兒科門急診,原因是該院三名醫生或因積勞成疾或因醫鬧毆打而倒下,內科女醫生連續參與三個重症患兒的搶救手術後,突然倒在患兒床邊,診斷腦室出血。兒內科規培男醫生多日連軸轉,吃住在醫院,不分白天黑夜,突然倒下,確診感染腦炎,生命危在旦夕。兒科急診男醫生因優先搶救一重症患兒,突遭一中年婦女謾罵毆打,診室設備嚴重受損。 類似這樣的報道還有很多,兒科醫生短缺,就意味著兒科醫生要承擔著巨大的工作量,兒科醫生就要花費更加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這樣就沒有時間休息和放鬆,長時間的工作會積勞成疾,甚至猝死,長此以往,兒科醫生不堪重負,要麼轉到其他科工作,要麼乾脆不幹了,去做別的工作了,導致兒科醫生越來越少……
3.兒科醫生待遇低
2017年醫生收入最高的前三位分別是骨科(48.9萬美元)、整形科(44萬美元)和心臟科(41萬美元),2016年骨科也是以44.3萬美元位居榜首,心臟科(41萬美元)和整形科(38.1萬美元)的名次則相互調換。而醫生收入最低的三個科分別是(從低向高)兒科(20.2萬美元)、家庭醫生(20.9萬美元)和內分泌科(22萬美元),在2016年也是這三個科室排名墊底。
美國尚且如此,中國兒科醫生的收入就更低了!沒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僅是兒科工作,任何工作都不會有人乾的,久而久之兒科醫生越來越少……4.兒科醫生後繼無人
既然現階段兒科風險大、醫鬧頻發、壓力大、待遇低、那麼誰還會當兒科醫生呢!? 所以鑒於當前的兒科工作環境,很多畢業生甚至兒科專業的畢業生,都不去兒科工作了,造成兒科後繼無人,兒科醫生越來越少,然後兒科醫生的工作量又越來越大,逃離的越來越多,這就是惡性循環!
如果一直按照這個發展模式循環下去的話,兒科醫生不僅不會有一點點的增加,反而只會越來越少……
萬一有一天沒有兒科醫生了?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您的孩子怎麼辦?
謝謝邀請,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兒科醫生確實是非常的短缺,願意做兒科醫生的醫學生也是越來越少。我都本科的時候,全班33名同學,只有1名同學選擇了兒科。
兒科醫生短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兒科醫生太累,待遇差。兒科是看14以下的小孩,小孩病情變化快,醫生需要特別的仔細認真,但是兒科的待遇是很差的,在醫院的所有科室裡面都排到最後。
又累,待遇又差,所以沒人願意當兒科醫生。
第二,醫患關係緊張。現在的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都特別的上心,有時候會因為特別的擔心而引起一些醫患矛盾,經常有報道兒科醫生護士被打,所以沒有醫生願意從事兒科。
第三,取消了兒科專業。以前是有專門的兒科本科專業,1999年起教育部取消了兒科專業,這也是導致兒科醫生減少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主要是兒科醫生待遇差,工作累,所以願意乾兒科的越來越少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對於這個問題,確實是的,各個醫院的兒科醫生都比較緊缺,從年前流感時期各醫院兒科爆滿就可以看出來,導致兒科醫生少的原因有很多,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是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兒科醫生難當,兒科算是一個小內科,14歲一下兒童患病不論哪個系統疾病都歸兒科管,這就要求兒科醫生專業水平要達到很高的程度,才能遊刃有餘的處理兒童各種問題。
其次,兒科患者沒辦法配合,尤其是1-4歲的兒童,就診時往往帶有很緊張的情緒,經常哭鬧不止,兒科醫生很難全面把握患者癥狀,只能根據家長描述來進行診斷、治療,有時候難免會造成誤差。
另外,兒科醫患關係緊張,現在孩子是每個家庭的重點保護對象,給兒童看病,要跟整個家庭進行溝通,並且,家長帶著孩子看病時很多都比較著急,排隊時間過長情緒便更加激動,護士輸液時更是這樣,如果一針或者兩針扎不進去,家屬就容易與醫護人員發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所以,在醫學院內,兒科是比較危險的科室,很多醫學生都不會把兒科作為第一志願。
總之,現在醫院兒科大夫少是事實,這種情況需要社會、國家共同努力進步,才能改善。
現在兒科醫生確實比較難招,據我了解,好多縣區級醫院兒科醫生很缺乏,每年都招人,每年招不到。
什麼原因導致的,我認為有幾點:
1.兒科壓力較大,收入不多,醫患矛盾較多。是目前很多剛剛畢業臨床專業醫生不想選擇的重要原因。
2.醫院要求較高。現在很多醫院,特別是綜合三甲醫院,都是要求博士,二甲要求碩士。一年報考兒科碩士和博士的人不會太多,本身很多人第一志願都不會報兒科。
3.兒科專業被衛生部剔除。現在很多前幾年醫學院校都有5年制、7年制的兒科專業,後來衛生部全部剔除,也是造就現在兒科醫生少的部分原因。
希望國家能重視兒科的發展,為祖國花朵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跟大家說個笑話,關於熊孩子的。那是十幾年前了,我哥還是幾歲的孩子,那是一個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有一天下午,我哥突然間腿站不起來了,兩條腿像麵條一樣,拉他起來又倒下去,拉起來倒下去。這一下可嚇壞我爸媽了,急忙去看病,但更嚇人的是,縣城的大小醫院看過來,都沒人能看懂孩子怎麼了。我爸媽當時都急哭了。看到大人都急哭了,這個時候熊孩子本質表現出來了,我哥偷偷說道「媽媽,你給我吃那個甜甜的東西,我腿就好了。」我媽心想「這孩子說什麼胡話呢,吃個甜甜的東西怎麼會好呢。」疑惑之下,又開口問道「什麼甜甜的東西啊?」「就是前幾天你讓我吃的那種,甜甜的圓糖」這下我媽知道是發生什麼了,前幾天給我哥吃過一次鈣片,還給他說過,不吃鈣片腿會軟,長不大。明白真相後的老媽怒火衝天,噼里啪啦一頓打,我哥瞬間不止能站起來了,還能一步三跳跑的飛快。
小孩子不像大人,他們懂什麼啊,就是喜歡鬧騰。看兒科完全就不是簡單的看病,只要是有熊孩子參與的工作,那完全就是玩命。我之前在另一個回答里說道了熊孩子,我在做義工的時候,熊孩子(5/6歲)半夜收拾東西跑回家的事。還是那個熊孩子,被他媽帶回來後,一直想回家。有一次,另外一個老師老師碰到他的腳,他立馬開始嚎起來,嚇得哪位老師趕緊抱著他安慰。我們脫下他的鞋子,看了又看他的腳,什麼印子,紅包一類的都沒有,但就是哭的厲害,一直說疼。我倆心想這不行,這要快點給孩子媽打電話。另外一個老師急忙跑進屋裡找電話,我看著坐在椅子上的小孩,心裡怎麼感覺怎麼不對。然後我假裝去倒水,偷偷躲在一邊觀察他。這一看看出來了,我們兩位老師一走,這孩子立馬不哭了,跑跑跳跳的,嘛事沒有。另外一位老師一出來,孩子立馬變殘廢,走路都是拖著腿。。。。。孩子還哭著說「我能不能回家休息兩天,腿好了再來。」媽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要是我自己的,我肯定讓他嘗嘗什麼叫挨打。作者:法號和尚
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誠邀回答。
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順口溜 ,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膩膩歪歪大內科,一錢不值小兒科,死都不去急診科。
由此可見,兒科已經成為最苦最累又沒有錢可以賺的科室。
很不幸,我也在兒科工作了將近七年,用我的經驗總結出醫院兒科醫師越來越少的原因。
1.兒科醫生累,事情還特別多,還沒有錢賺。
我們科的醫生都是三班倒,特別累,幾乎沒有一整天的休息時間。而且小孩的家長也特別著急,醫生來回穿梭在病房之中解決問題。眾所周知,我們科是全院拿獎金最少的科室。
2.兒科醫生必須有耐心,還有超強的毅力。
小孩免不了哭鬧,醫生在看病時,很多患兒也不配合,這就需要我們有耐心,能哄孩子,用各種方法,才能使孩子配合看病,通常,我們醫生看完病,都滿頭大汗。
而有的醫生沒有耐心,剛來到兒科,就轉走了,受不了孩子的哭鬧。
3.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對醫生持有懷疑態度。
我們科辭職的很多醫生,就是因為,得不到認可。許多家長看了很多的育兒知識,對醫生給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方法持有懷疑的態度。不配合醫生的治療,甚至不信任,直接就去找主任。這樣,導致了兒科醫生長期處於一種懷疑自我的狀態,而後決定辭職。
4.最後一點,暴力傷醫事件,導致許多醫生不敢來兒科工作。
兒科是一個特殊科室,現在,每個家庭也就一個孩子,很寶貝,來看病就很焦慮,並且還很心急,恨不得有仙丹妙藥,孩子能一下子就痊癒,可是每個疾病的恢復都有一個過程。
這就導致家長的不理解還有衝突,吵架和傷醫的事件時有發生,這就導致很多剛畢業的醫生不會選擇兒科,聽著兒科就走聞風喪膽的感覺。
綜上,現在兒科醫生越來越缺,許多兒科醫生都轉到其他科室或者另謀它職。
綜合醫院不想開辦兒科服務是兒科服務短缺主要原因。
為什麼綜合醫院不願意拓展兒科?主要原因就是兒科服務不賺錢!中國醫院的醫生服務價格是不值錢的,儘管經過數次調整門診挂號費,診金,目前的主治醫師門診看一個病人也就收費十塊錢。一天就是看五十個病人,全給醫生,估計也養不起一個醫生。而綜合醫院要維持這麼大的一個醫院的運轉,如果沒有政府的投入,只能靠賣葯和耗材還有就是大檢查。兒科主要就是常見病為主,而且兒童溝通難度大,主要靠父母口述病史。兒科用藥既然是常見病多,用藥基本都是基葯為主。而且也沒有過多的大檢查。所以,從醫院的收入來看,兒科基本都是拖後腿的,甚至是虧本買賣。所以為了增加兒科的收入,進入新世紀,兒科就多了很多門診輸液,這都是以前少見的。正因為沒有動力,醫院就沒有很迫切的願望去拓展,維持原來的現狀。但是,城市化的進程讓大量的人更容易湧入城市,所以醫院的一些發展慢的科室就滿足不了需求了。
解決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加強對醫院的管理,要求醫院要按照衛生人口規划進行科室人員設置,兒科也可以參考傳染病,精神病防治這類管理,政府專項資金補助。第二就是價格管理部門給政策支持,適當調整兒科收費。
,
兒科醫生缺,原因無外乎下面幾個:1.技術要求高。2.收入低。3.臨床糾紛比較多。最主要是後面兩點,本來收入低了,還要認付一堆醫鬧,是誰能不寒心。我說過的,再鬧,以後不光兒科醫生缺,其他科的醫生也會缺,看著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