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愛和規矩同時給孩子呢?
愛孩子與給孩子設立規矩並不衝突,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愛孩子就沒了規矩呢?愛孩子是本能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而規矩的設立也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讓孩子懂得是非對錯,是父母引導孩子走一條正確的路。
父母應當在設立規矩時,讓孩子參與進來,少控制,少以權威說教。設立規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對錯,知道有可為有不可為。那麼在設立規矩的時候可以跟孩子進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溫和堅定。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孩子怎麼撒嬌耍潑,始終要不為所動,卻也願意敞開懷抱接納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親依然是愛他的。只要知道自己是被愛的,那麼那些規矩似乎接受起來也並不那麼難。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設立規矩時都會踏進一個誤區,即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孩子不能做的事,家長能做。當孩子問及為什麼他不能做而父母能時,他們往往這樣回答:因為我們是爸爸媽媽啊,你還是孩子所以不能,不要再問為什麼,不能就是不能。看吧,對孩子缺乏尊重,往往讓孩子心裡不服氣。即使震懾於父母威嚴,勉強接受這個規矩,終不是心甘情願的,在另一個父母不在的場合,規矩就形同虛設。
愛孩子就是要無條件聽從孩子,他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是錯誤的。有一個男孩子,父母非常的疼愛他,通常是他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吃飯的時候一定要一邊拿手機玩遊戲,其他家庭成員都覺得不好。孩子的父親就討好的哄小孩,手機先放下,吃完飯再玩。孩子不肯,開始哭鬧。這孩子的父親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是哄啊,騙啊,勸啊,態度都是小心翼翼。他們就是覺得讓孩子哭鬧,就是不夠愛孩子。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的父親都忽略了什麼是規矩,沒有設立規矩,那麼下次吃飯孩子依然會想玩手機。
我認為應當蹲下來告訴孩子:我愛你,但愛也需要規矩。我希望你吃飯時就專心吃飯,這是最基本的餐桌禮儀,也是對其他家庭成員的尊重,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這樣做,你也不除外。
包括設立其他的各種規矩都一樣,要溫和而堅定的告訴孩子,我們很愛你,可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矩,我們希望你怎樣做,我們同樣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我們是平等的。
很多人把愛和規矩對立起來,覺得愛就是讓孩子自由自在,講規矩就束縛了孩子。其實這是認識上的誤區,完全的自由自在不是愛,是放縱;給孩子立規矩不是束縛,是幫助孩子適應社會。那麼該如何把愛和規矩同時給孩子呢,我有幾點想法:
1、接納孩子的一切,同時告訴孩子邊界。
愛孩子最重要的是接納孩子,不管孩子做什麼,不管孩子造成了大多的影響,都能接納孩子,這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會讓他有安全感,覺得有退路,有庇護。但是要幫助孩子分析,哪些事情做得不恰當,哪些事情完全不能做,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對錯的邊界,不去逾越底線。
2、少對孩子說「不」,制定的規則要遵守。很多家習慣於說教,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讓孩子沒有一點自由。所以幫助孩子制定規則可以從小做起。比如一歲的孩子坐在餐椅上吃飯,不吃完不能下來跑。孩子再大一點,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訂立規則,這樣孩子有參與感,得到了尊重,也更願意遵守規則。同時還要注意,既要保持規則的嚴肅性,又要在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有所調整。
3、和孩子做朋友,蹲下身來和孩子交流。這個說到容易,做起來很難。很多家長不願意放下自己的身段,竭力的維護著作為家長的權威,往往適得其反。記得有一篇文章說過,只有你蹲下來才能看到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孩子就能感覺到最真切的愛。多陪伴孩子,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親子關係融洽之後,孩子也更願意遵守和你的約定,這也是講規矩的好方法。
我是藍藍湖,歡迎關注、點贊和分享,期待你的留言哦!
現在的小孩,大人太溺愛了,小孩想要什麼,都盡量滿足,如果不給,小孩就哭鬧,父母看見就心軟,就滿足小孩,小孩就知道這樣哭鬧,父母就滿足他的要求,然後就變成習慣,長此以往,小孩就變得不可理喻,講規矩也沒有用。
小孩錯的時侯就應該糾正,或者罵,可以打一下,有些老人說現在的小孩不能罵或打,怕小孩恨,難道要等他犯罪,或不孝時,才打罵嘛,到時候就晚了,該嚴的時侯就嚴
我們說凡事都有一個相對性,都要保持一個度,不然會適得其反,即使對孩子的愛也一樣。當今社會溺愛現象比較普遍,很多家長盲目的對孩子各種好,殊不知這是對孩子起到相反的教育作用。我們在關愛孩子的同時應該正確引導其行為和習慣,不放放縱,讓他從小養成守規矩,守準則的社會主義人。
愛是愛,規矩是規矩,並不是為了溺愛孩子,而忘了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太對父母把愛當成了規矩,什麼事都依著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正確的對孩子的愛和教育,講規矩的愛,養成好的習慣,是對孩子未來養成好的習慣有關,是不可忽視的!
推薦閱讀:
※人逝世前一瞬間是什麼狀態?
※下雨天適合幹嘛?
※你在公車遇到過哪些噁心事?
※Nike和Adidas的鞋好看嗎?
※20歲以後還有靠緣分的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