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如果突然下墜,落地的瞬間跳起來會避免受傷嗎?


在工程上,常把500G的加速度(也就是四千九百米每秒平方),稱為「死亡加速度」,意思就是,人如果瞬間處於這樣的加速度,那就必死無疑了。

我們先做個計算,看看直接從五樓墜下來(太低意義不大,既然去坐電梯,那一般都是五層以上的高度),人會受到多大的衝擊:首先,根據能量轉化的關係,可以很容易算出來,在落地之前的一瞬間,人,以及電梯的速度是十七米每秒(這裡假設每層樓有三米高),落地之後,人大約多長時間減速到零呢?第一種情況,如果人躺在地上,那大約也只有五厘米的減速距離,換算過來,平均的加速度高達600G,是必死無疑了。

另一種情況,是站著,用腿減速,使得蹲到地面的時候,速度恰好是零,這樣算起來,加速度是60G,看起來似乎可以幸免於難了。但是要知道,人腿部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撐這樣加速度——60G,對於一個60千克的成年人來說,意味著相當於舉著三噸左右的重物——而人類挺舉的世界紀錄,也就兩百多千克,三噸的東西,足夠把人的腿給壓斷了。那我們就按照150千克的舉力來計算,相當於能給一個反向的,大約2G的加速度,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落到了地上,還是遠遠超過死亡加速度。實際的計算表明,相比於之前的600G加速度,用儘力氣用腿緩衝,也只能降到520G的加速度,根本沒有用處。

而跳起來的情況,其實與上面的計算是一樣的。因為這裡都是通過腿來做一個反向的功,使得人的動能減少(假設電梯的重量遠大於人),所以不論是緩衝,還是跳起來,能帶來的減速效果都是相近的。但都是沒有用處的。


首先,電梯現在有很靈敏的主板來監控各個運行部件,已經運行位置。確保反饋錯誤時,得到及時的保護,所以!現在的電梯故障率,比以前的電梯要高很多!這是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

其次,電梯墜落時,以自由物體墜落,電梯早知150年前,OTIS就已經設計了下行超速保護,既限速器,安全鉗聯動機構,就是當電梯大於它的設計時速的百分之125時,限速器動作,剎死聯動鋼絲繩,鋼絲繩聯動安全鉗,把坐人的轎廂卡死在運行導軌中!所以會造成關人事件發生,但是,不是死人事故發生。

電梯困人,當如果電梯以自由落體運動時,(概率是千萬分之一)你按啥都沒用。

但很多情況都是我們維修人員成功的救出了你,不是給你收屍,(話不好聽)但是事實確實是如此。

多份理解,多份了解,少點誤解。

如有疑問,可以詢問。不喜,勿噴。


哈哈,很可愛的想法。但這個方案受到多個條件的限制,不具有可行性。

1、當你和電梯同時下墜時,比如自由落體,那你此時就處於失重狀態,所謂失重(0 g),指的是你將失去其他物體對你身體的支撐,而並沒有失去地球對你的引力,所以,你會在加速下墜的同時,相對於電梯底部飄起來了。

圖示:當電梯突然自由落體時,你會相對電梯飄起來,處於失重狀態(最右)。中間的狀態是,電梯還額外受到向下推動的力,這將讓它的加速度大於一個G,於是你會撞在電梯頂上,就像汽車突然平地加速時,你會被壓到椅背上一樣。

但這沒有卵用,你還是在高速下墜中。當電梯終於墜地時,電梯的速度突然降為零,但你會保持高速撞擊到停止的電梯上,這和撞到地面上沒有任何本質差異。當然,電梯下墜時,通常不會是自由落體速度,但除非電梯是以較低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下降,而不是加速下降,這時候,你的確可以在落地前,通過起跳的方式來抵消電梯的降速,但這同樣沒有意義,因為你能抵消的速度,也就是對你不會造成傷害的速度。

2、讓我們再簡化下問題,如果一個人背上火箭筒,從十米高處跳下,要想不受傷害,他也不能在落地的瞬間,才點燃火箭筒來反衝速度。

從運動到靜止狀態的時間越短,人體受到的衝力就會越大,人體也就越難以承受。這在物理學上可用衝量和動量定律來進行描述。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落到海綿上的雞蛋不容易碎,而落到石板上的雞蛋容易碎的原因。

實際上,在極短時間內讓人體的下墜速度歸零,不管是用火箭還是什麼別的方法,本質上和直接拍在地面上將速度降為零,沒有任何差別。

要想安全著陸,得用儘可能長的時間來降速,時間越長,人體受力越小,才越不容易受傷,這叫緩衝。這就是為什麼消防會用有彈性的氣墊,來緩衝人從樓上跳下來的速度。目前,消防用的氣墊,15~25米是逃生極限,這大約在六樓以下,就是因為氣墊能夠提供的緩衝時間有限。

3、衝量和動量還能解釋,為什麼汽車的前部特意設計為會在碰撞時變形,同樣是為了延長從運動到靜止的時間,這個時間越長,司機受到的衝力越小,越有希望活下來,當然你得繫上安全帶,否則就會從車裡飛出去。


喜歡就關注唄

謝謝點贊^_^


首先,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如果電梯突然下墜是理想中的自由落體(只是假設,當然沒有完美的自由落體),我想問題所表達的意思也應該是自由落體,所以所謂的電梯保護措施,電梯與周圍牆壁的摩擦力等不再問題討論範圍!

那麼如此一來,問題就很簡單了,電梯和你一起自由落體,根本沒有任何跳起的可能性,除非你能預知點體會墜落,在墜落前就保持腿部彎曲半蹲的狀態!

我們每天生活中很難體驗到自由落體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態,所以很難擺脫現實生活中的認知局限性,因為平時無論如何我們都能跳起來,於是想當然認為在自由落體的電梯內也能跳起來!

事實上呢?電梯和你是一個整體,都做自由落體,可以理解為失去重力(形象地理解),沒有重力了你如何跳起來?你腿部當然可以彎曲,但一彎曲就處於懸空狀態!

如果真的可以跳起來,你也可以一隻腳踩著另一隻腳直接等上天,你可以試試能不能!

當然,最後你確實可以跳起來,是被動的跳起來,不跳也得跳,這個「最後」就是在電梯墜落到地面的瞬間,電梯會給你向上的巨大衝擊力,由於力量巨大,你身體根本承受不起,最後變成「肉餅」!(當然得非常高的樓層)

再想像一下,如果在電梯中可以跳起來,理論上飛機失事時你同樣可以腳踩一塊板子跳出飛機,然後不停地在板子上跳來跳去,或者在板子落地瞬間跳起來,這樣你就不會死了!

飛機上的人為何都如此的「笨」,這都想不到?


我曾經做過四年電梯安裝工作,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樓主的問題是電梯瞬間掉入底層時跳起是否有用,這個結果其實不成立的。因為電梯的安全防護有很多層,一般大家看新聞都是電梯墜到幾層幾層。人因為在電梯機房裡有知道變速器裝置。當電梯速度超過設定的速度時,變速器會卡死,變速器卡死的同時連接到電梯的安全鉗會制動剎死。就如汽車的剎車一樣。往下滑幾層就如汽車的急剎會溜一段距離。

二 如果電梯真的墜底的話,你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起跳緩解衝擊力度。最好的辦法是如蹲馬步一樣保持半蹲,但是身體稍微往前傾斜。畢竟墜地的瞬間前趴總比後仰好。站在電梯哪裡都無所謂,畢竟電梯有底盤。電梯井最下面。也就是電梯正中央位置會有一個液壓減震器,位置錯差不會大於三毫米。

下面來說說被困電梯時你需要做的事情。

首先撥打電梯的救援電話,沒有的話打110。二,關閉手機定位系統,關閉wifi,關閉手機後台應用,不要玩手機,蘋果手機請用灰度模式。做這些都是為了節約電。三,不要害怕,不要相信電影里在電梯里呆久了會窒息。四,別試圖逃生,不要試圖去打開電梯門,因為你根本就打不開,別徒勞,就算打開了也許不正對外面的電梯門。不要去打開電梯頂部的安全窗,那是救援人員方便救人的,就算你上去了,四面都是深淵,更危險。五,撥打救援電話時報一下大概樓層,方便救援。盡量保存體力。


曾經被電梯困住過的我來說一下實際經歷吧。

首先,在電梯出事故的時候你很心慌,別人也和你一樣緊張,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因為我們只是普通人,不要想像那些007和湯姆克魯斯們的超現實情節。在電梯失速的時候你的本能反應是大腦懵心臟收縮大聲喊叫同時進行,腿軟的同時手會無助的伸出去或者試圖抓住什麼。

第二,電梯停住後的會自然的護住心臟,深出一口氣,再咽一口口水,同時閉上眼睛的。這時是電梯卡在中間某個位置的時候,不是一路下墜到底。

第三,大家(如果有同伴的話)互相詢問安慰,有人開始按緊急按鈕,有人開始打電話,還有人拍門呼叫(不建議這樣,除非其他按鈴電話沒反應,正好可以聽到外面有動靜)。不要企圖撬開門。否則電梯可能會再次下墜。

第四,節省手機用電,節省體力,大家輪流休息,派一兩個人堅持求救。大家手機也要合理安排,有的可以先關機,避免全部沒電失聯。

第五,如果家住高層住宅。手機里一定要有物業公司電話,報警時公安消防120急救都可以,有人接就行,不要慌張,盡量把地點位置說清楚說詳細,在哪個建築物哪個單元電梯,裡邊幾個人有沒有人受傷。

最後,我的電梯只是卡在中間位置一個小時,公司的人找我們沒找到,打算坐電梯的人也發現問題,所以有的東西沒有完全體驗過說不出來(買噶的,但願不再體驗!)。

失重時你是踩不到底的,所以也就跳不起來,至於說到到底的那一瞬間起跳,純粹屬於理論上的,因為你不知道啥時候到底,所以那一瞬間根本就無從談起,更別說起跳了。

祝大家好運不用體驗飛人失重感!


有人說,如果電梯突然下墜,人在落地瞬間跳起來使能保命的,這是真的嗎?

其實,如果你在落地瞬間猛地跳起來,理論上確實是可以保命的。但理論畢竟是理論,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並不能輕易的做到這一點。

因為,電梯發生突然下墜時,速度是非常快的。類似於自由落體運動,留給人的反應時間相當有限。何況電梯突然下墜,會使裡面的人驚慌失措,能想起來這件事情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其次,人處在電梯里,而電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密閉空間。人根本就不知道電梯會在什麼時候到達最底部。

而且就算你能夠正確的預估電梯的落地時間,由於電梯的加速度比人要大得多,人也很難在那一瞬間做出起跳的動作。

所以當電梯發生緊張墜落情況的時候,首先我們應該儘可能的保持鎮定,按下每一層樓層的按鈕嘗試讓電梯在某一層能夠停下來。

同時站到電梯靠邊角的地方,後背緊貼電梯的內壁,雙腿稍微彎曲,保持半蹲的姿勢重心降低兩隻手緊緊抓住兩邊的扶手,儘可能的保持自己身體的平穩。這樣的姿勢能夠減輕電梯下墜對人體的傷害,關鍵時刻還能救你一命。你記住了嗎?


好吧,我承認這個想法確實很好,在一定的條件下也確實能實現,例如說在人的腿上綁幾根火箭,否則肯定是沒戲。

其次如果電梯失控了,電梯內的人就和跳樓沒有區別,因為此時的人和電梯是一體的,它們都處在失重的狀態當中。

當人處於失重狀態的時候,根本就跳不起來,因為此時人和電梯的重力加速度太大了,就算人能拼盡全力跳起來,這個跳起來的力也遠遠小於電梯下墜的力。

所以在電梯落地的一瞬間,肯定是跳不起來,而且考慮到電梯是一個封閉的環境,你根本不知道電梯什麼時候會落地。

不過就現實的情況來說,電梯很少出現一落到底的現象,比如說現在的電梯都有專門的變速器。

這些變速器的作用很簡單就是當電梯速度過快的時候進行干預(一般是直接卡死),所以只要不是年久失修的老古董,你根本無需擔心電梯的安全性。

最後還有一點,我上面已經說了,當電梯處於自由落體的時候,電梯內的人就和跳樓沒有區別,那麼跳樓為什麼會導致人死亡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由於人從高空下落的時候,重力加速度會產生巨大的力,這個力一旦接觸到地面之後,會反過來作用在人體身上。

那麼人的器官由於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力,自然就產生形變且破裂,最後人就死亡了......


高中物理沒學好么?閑著無聊幫你補補吧。重點來了(敲黑板),一個人自由落體速度怎麼計算?速度約等於√(20h),那麼如果人同電梯一起下落承受多大的力?f=mv/t。t是你的速度從最大值減到0用到的時間時間。人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有多少?p=f/a。如果看不懂的回高中去重新念一遍。而且上面看不懂,下面我說的你更看不懂

這個就是人下墜所經歷的全部物理參數,對我們直接造成傷害的有什麼?f和p,就是你落地瞬間受到的衝擊力和你瞬間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誰是幫凶?h,就是說你落的樓層越高傷害越大。有什麼辦法能減小傷害?減小f或者p,如何減小,你這個瞬間又不能減肥,只能對t,v和a做文章了。

a就是接觸面積,換句話說如果你是雙腳站在電梯里a就是你雙腳的接觸面積,所以有人大喊躺下,,,好吧大哥,你現在躺到你家地板上,你覺得面積能增大多少?而且你躺下,沒有雙腿的緩衝,第一時間受到衝擊的是你的內臟,直接就跪了好吧?

所以增大a你別想了,改變t怎麼樣?其實原理就是給電梯加了一塊彈簧。實話告訴你,這個東西其實並不理想。大部分電梯底部都會緩衝彈簧或者更高級的液壓緩衝

而且工程師門直接想了個辦法減小v,就是限速鉗。這個東西電梯一般都有,這個才是真正保住你小命的東西。你可能經歷過電梯卡在樓與樓中間的經歷,誰幹的,就是限速鉗。直接給你把電梯卡停下來。

所以各位,不必杞人憂天,除非是老古董電梯,現在的電梯經過了幾代工程師的努力,相當安全了,電梯直接下墜這種情況基本遇不到了。當然施工電梯除外。所以各位施工人員,請務必系好安全帶。爭取做到項目經理就不用搬磚了。


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電梯的繩索不可能同時斷裂,何況超速了還會剎車減速。假定電梯自由落體下墜,人在電梯里幾乎無法避免傷害。有人說人可以跳起,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此時人處於失重狀態,無法彈跳;即使正好緊貼底板,也無法掌握跳起的時機,因為不知道何時著地;即使非常準確地掌握了彈起的時機,如果樓層高,人彈起這點減速度也無法抵銷強烈的衝撞。至於什麼半蹲之類的,一是失重如上述,二是這也不足以緩衝到足以避免傷害。總之,真發生的話,基本上是聽天由命了。

事實上,從各類報道看,真正危險的地方在電梯門口!這些事故基本上發生在電梯門!一旦在人出入時發生溜梯,其情景是異常慘烈的。溜梯是什麼?就是人出入電梯時,電梯轎廂繼續或突然上升或下降,或者電梯轎廂停的不是地方!這時的情景,大家自己腦補!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發生,電梯廠家應加強維護,使用者平時要注意觀察轎廂底與地面是否水平,有異常應停止使用,及時報修!出入電梯須看清狀況,「慢起步,快進出,不擁擠」!這不僅是文明禮貌,更是安全策略!重要的話再重複一遍:看清狀況,慢起步,快進出,不擁擠!


推薦閱讀:

TAG:物理 | 危險行為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