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舌尖上的中國介紹過的店鋪後來都怎樣了?
歡迎關注「飯醉分子閆濤」,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大概2年前,我曾到古城建水吃燒豆腐,朱元璋時代的古井,好水出了好豆腐,傳襲數百年的手藝,至今完全是家庭作坊家族完成。在古城裡遇上舌尖中國的這老哥,紀錄片拍了他十分鐘,但他依然只是在賣獨此一家的干臭豆腐,還用玉米粒記賬,聽周圍的閑人嚼舌頭,據說這老哥婚姻出了大問題,載我的計程車司機說:他一輩子沒本事,就會烤個豆腐,命是改不了的……
一部大紅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改變了許多劇中人的命運,但在建水賣燒豆腐的姚貴文似乎是個例外,他已經是周圍人口中的「大明星」,不過依然過著一種刻板的生活。
要找到姚貴文不容易,他沒有固定的燒烤攤位,這也許和他不善於經營生活有關,在以燒烤為主要餐飲經營形式的建水,古城裡的燒烤攤位成本不低,生意差一些就應付不了租金。在從比北京天安門還早建成二十年的古城東門朝陽樓走進來,一路上走過木瓜老店,就能找到勺粉老店了,姚貴文的烤豆腐攤就在勺粉老店裡,但每天只能下午四點到晚上七點的時間才能吃到他的豆腐,因為這不過八九個平方的攤位是三個人分時段合租的,我去吃豆腐的時候趕上七點鐘,姚做完我的生意後就馬上收好自己帶來的豆腐離開,留下一個熱騰騰的火炕,勺粉店的人也飛快地往地上潑幾桶水隨便清洗一下,下一個合伙人就接著來烤自己的豆腐賣了。
我很疑惑央視為什麼會在建水古城的幾百個豆腐攤上選擇了姚貴文,或許是他的臭豆腐正如其描述一般是建水城裡獨一無二的干臭豆腐,別人的臭豆腐是濕濕軟軟發黃髮黏,而他的豆腐就像電視里拍攝的一樣,經過幾番風乾晾曬之後,已經變成了比蠶豆大不了多少的硬豆乾,但在火炕上烘烤一番以後,硬豆乾便蓬鬆成一個脹鼓鼓的酥球,吃起來干香宜佐酒,價格也比普通的臭豆腐每個貴上一毛錢。
坐在一旁磕瓜子的店家業主和圍在火炕邊已經吃了個把鐘頭的熟客都會拿姚的懶散無所謂取笑,姚也真的一副自我解嘲無所謂的樣子,看得出他很滿足這一種不斷重複的生活方式,別人賣豆腐是做生意,而他是邊賣邊吃,一雙豆腐皮般粗糙的大手像撫摸一塊羊氈似的在火炕上翻撥著豆腐,看到漲得可愛的,就一把拾進口中嚼了起來,還解釋說自己一天吃不夠豆腐就會生病。
收攤後的姚貴文回家後就是睡覺,夜裡三點起床做豆腐,五點做好就挑去趕早集賣,午覺是一定要睡的,晚上來勺粉店裡烤一場自己的份子,每天周而復始沒有什麼變化,豆腐全是他親手製作,夠糊口用,離去時挑著豆腐擔子形隻影單,和電視里一樣,不是表演,也不會改變,就像他結賬時一粒一粒數玉米粒計數的動作,和我三十年前在豆腐攤上的所見如出一轍。
姚貴文的干臭豆腐有個最大的好處是易於保存攜帶,買一百個做回廣州的零食也不過一把拿在手上,離開時姚還特別叮囑了一下:發了霉別怕,用濕抹布把霉抹掉可以一直留著吃。
最近還去了一趟「春姑螺螄粉」。
在舌尖上的中國,有一期介紹了柳州特色酸筍和螺螄粉,裡面的拍攝主人公就是春姑螺螄粉的老闆,叫啥我不記得了,反正從那之後,他的小店就火了,大概60平米的粉店每天中午都爆滿。
我是南寧人,其實我不是很愛吃螺螄粉,但是身處這個螺螄粉包圍的城市,你想獨善其身有點難,在同事再三邀請下,不想一個人孤獨吃午飯的我,去吃了春姑螺螄粉。
選粉的時候,同事教我,不愛吃螺螄粉的人要選菜多粉少,我照做了,我還加了喜歡的豆腐啵(bo)柳州特有的叫法,還有臘腸,剛端出來的粉上面鋪滿了酸筍、腐竹、木耳、花生、蘿蔔乾、小螺絲......滿滿當當,色香味俱全,看著特別有食慾,先吃一根青菜嘗嘗味道,然後再嗦粉(也是柳州特有的叫法),吃完後回味無窮,不會感到口乾舌燥,味道還別說,挺鮮美濃郁的,有螺絲的味道,後來我家人來柳州看我,我也帶他們去了這家粉店吃粉,他們也覺得好吃,看來老闆能夠上舌尖美食,還是很厲害的。
說一個吧 建水燒豆腐
我外婆家就在建水,那個賣豆腐的我們以前都叫他懶漢的,因為你去看的話會發現在街上擺攤賣燒豆腐的很少會有男的,賣豆腐的男的大多都是不願意乾重活又沒啥本事的。
自從舌尖上火了他之後,我們去吃豆腐都會調侃他,懶漢你現在成名人了哈是不是豆腐要漲個價才對得起你的身份了之類的。
現在呢還是那個樣,感覺沒什麼變化的,他是個妻管嚴還是和以前一樣的賣豆腐。我估計要是商業頭腦好的人早就開連鎖什麼的啦吧。
舌尖上的中國,從一個先前不被重視,安排在深夜播出的節目,一炮而紅,成為熱門節目,還出了三季,由此可見影響之大,觀眾接受程度之廣泛。
舌尖不但介紹了美食,勾起了鄉愁,還帶火了一大批店鋪。不過這些因舌尖火起來的店鋪,有的還算是抓住了機遇,現在做的還不錯。而有的,則逐漸平淡以至於銷聲匿跡了。下面就選取幾個比較了解的來介紹一下:
均安蒸豬。在廣東均安是村宴必上的大菜,開了4年就倒閉了,原因竟是:飯店門口修高架橋,道路不通,每日灰塵大,而房租沒得免,所以就關了!
黃饃饃。舌尖火了之後,記錄片里做黃饃饃的老兩口被請到西貝餐廳去做黃饃饃了。
竹園竹升面。第二集出現的用竹竿軋面,讓面特別有彈性的那家店。這家店的鋪面是租來的,因為上了電視火了之後,房東要漲房租,與店老闆還鬧的不愉快,後來區商務局還專門協調過此事。後來房租漲的太狠,老闆李世林重新選址,新店開在了西關味更濃重的荔枝灣,一直開到現在。
片兒川。來自杭州的菊英麵館,上了電視後顧客多了很多,據說還在原址開著。
糊辣湯。杭州城北祥源路205號,叫逍遙湯府,是河南籍杭州計程車司機寄託鄉愁的地方。電視播出後火了一小陣,現在基本回復正常。
淮揚菜。揚州獅子樓東關街店。文昌中路458號浦發銀行旁邊。現在開得不溫不火。
曉宇火鍋。上了舌尖之後,名氣大了,很多店山寨它,取相近的名字。曉宇火鍋還算比較會運營品牌,現在加盟店開到了全國各地,邊很多三線城市都一個城市好幾家了。
總的來說呢,就是上過舌尖之後,火了一段,而後歸於平靜的居多數。這其實才是正常的狀態。紀錄片嘛,就是紀錄個真實的狀態,並不是宣傳片,不是選精取良的競賽,只是對真實狀態的紀錄。也正是這種真實,才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才抓住了觀眾的心。如果一昧追求哪個上了節目火了,那這節目也就到頭了。比如第三季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其它的就不多說了,列個表吧:
竹園竹升麵店
地址:廣州荔灣區和平西路8號。
場景回顧:第二集出現的用竹竿軋面,讓面特別有彈性的那家店。
十三箸餐館
地址:西安未央區北二環。
場景回顧: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以環境和菜品出眾的一家店。
馬子祿牛肉麵
地址:蘭州城關區大眾巷86號。
場景回顧:第二集《主食的故事》裡面,提到牛肉麵的時候的取景。
金鼎牛肉麵
地址:蘭州城關區平涼路368號。
場景回顧: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牛肉麵取景地。
冶春茶社
地址:揚州廣陵區豐樂下街10號。
場景回顧: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講到湯包,在揚州取景的那家店。
三陽南貨店
地址: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630號。
場景回顧:第四集《時光的味道》中講到在上海哪裡可以買到正宗的金華火腿、鹹肉等等。
火宮殿
地址:長沙天心區坡子街78號。
場景回顧:第五集《廚房的秘密》,裡面名廚帶著一家人吃飯的地方。就是說臭豆腐特別香脆的那家。
大董烤鴨店
地址:北京東城區金寶街88號金寶匯購物中心5樓。
場景回顧:第五集《廚房的秘密》大董開的店。
必吃美食:蔥爆海參。
黃浦會地址:上海黃浦區中山東一路3號外灘3號5樓。
場景回顧:第五集《廚房中的秘密》中國際名廚梁子庚回國後開的店。
陳勝記
地址:澳門離島路環計單奴街21號。
場景回顧:第六集《五味的調和》里講到苦,澳門的那個賣陳皮鴨的。
福照樓汽鍋雞
飯店地址:昆明官渡區北京路98號錦江大酒店1樓。
場景回顧:第五集《廚房的秘密》,汽鍋雞的拍攝地。
德庄火鍋
地址:重慶南岸區南城大道198號。
場景回顧:第六集《五味的調和》中出現的那個超級無敵大的火鍋。
龍吟閣
地址:杭州西湖區曙光路120號黃龍飯店1樓。
場景回顧:第五集《廚房的秘密》中梁子庚做新版西湖醋魚顧問的那家。
三鳳橋肉庄
地址:無錫崇安區中山路240號。
場景回顧:《五味的調和》中無錫醬排骨的那家。
九十九頂氈房
地址:北京海淀區東升鄉馬坊村永泰庄北路9號。
場景回顧:《轉化的力量》中講到的奶豆腐拍攝地。
五芳齋
地址:嘉興建國路310-318號。
場景回顧: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講到嘉興的粽子的拍攝地。
2012年的春夏交接之時的一個平凡的夜晚,一部轟動全中國的紀錄片橫空出世,它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這是一部中央電視台出品的美食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迅速紅變了大江南北,成為了老百姓的下飯節目,也是大家茶餘飯後閑談的一個話題,更為吃貨們提供了許多新的「目標」,要吃遍全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裡面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多種多樣的地方美食,還帶領大家參觀了大江南北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美食店鋪。隨著此節目的爆紅,這些店鋪也跟著沾了光,吸引了許許多多顧客去吃。
隨著時間上的推移,這部紀錄片從第一部到第三部都經歷了收視率上的崛起和沒落,那麼在紀錄片里介紹過的這些店鋪後來都怎麼樣了呢。有的店鋪因節目爆紅,開了許多家分店,將自己的美食發揚光大;有的店鋪紅極一時,種種因素使店鋪沒落,讓我來帶大家看一下這些店鋪吧。
曉宇火鍋這家店算是非常成功的了。這家店坐落於火鍋之鄉重慶,店主在很多年前是開麻辣燙的,後來改行開火鍋店,因其火鍋味道純正,很受當地人歡迎,於是便吸引來了《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組,讓此店爆紅,吸引到了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的顧客不遠萬里來品嘗純正的火鍋美食。
於是曉宇火鍋在全國各地的分店陸陸續續的開了起來,發展越來越壯大,甚至有了許多「冒牌貨」火鍋店,為了自己的利益,用了相同的名字。店主最後改名為渝味重慶曉宇火鍋,讓自己的生意繼續發展下去。雖然過了紅極一時的時候,現在的火鍋店不溫不火,依舊在行業中有著自己的一番地位。
廣東的均安蒸豬則沒有這麼幸運了,蒸豬可謂廣東村宴上的必備之菜,是實實在在的一道「硬菜」,雖說是硬菜,但豬肉鮮美柔軟,肥而不膩,可謂在均安蒸豬這家店上了節目後,自然吸引了許許多多的顧客。這家接地氣又好吃的店鋪,在三季《舌尖上的中國》中皆有出現,可見其影響之大。
但是這樣一家店卻開了四年就倒閉了,原因是真的奇葩:店面門口修高架橋,道路不通,灰塵漫天,客流量大大減小,最終導致店的倒閉。而為什麼店主不另外選址開店,還有待研究,其中可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像《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紀錄片,到了第三季,終究還是變了味,從之前的介紹美食到現在有些商業推廣的色彩了,觀眾們對紀錄片的差評就可以說明一切,所以要不忘初心。美食也是一樣,時間和人民是檢驗一切都標準,要想能發展下去,打鐵還需自身硬,美食仍要自身香啊。
「舌尖上的中國」從第一季的大火到最後一季的全民大吐槽,可謂是見證了一代高收視率節目的崛起和沒落。節目中介紹了很多有名氣、有歷史、有情懷、有味道的美食,可是情懷講多了就沒意思了,只有在我們心中可回憶的才叫情懷。
那些在「舌尖上的中國」出現的店鋪很多都大火了,每天都有人排隊,已經成為了現象級店鋪,美食確實有特點,味道確實好的都留下了。大家都不傻,不好吃的可能剛開始被騙,但是時間長了也就沒人吃了,因此有很多店鋪後來就門可羅雀了。
1.廣東蒸豬
按理說這種特別接地氣的食物應該很受歡迎才對,沒錯,剛開始確實火了一陣,可惜不到四年就倒閉了。
2.渝味曉宇火鍋店
這家店是連鎖的,也上過「舌尖」,但是據說有的分店用過期食品被查出了。
所以對於美食來說,不論是好吃也好,做過很大宣傳也好,時間是檢驗它的標準,人民群眾也是檢驗它的標準。
個人觀點如下:
1.首先舌尖挑的都是存在多年的老字號大家不否認吧,僅此就立於不敗之地。
2.老字號宣傳是好是壞?這點有些人說賣的多了肯定好了,但你應該知道銷售數量多了對傳統商家並不一定好,尤其是舌尖介紹的大多數是手工餐飲店,銷售數量增加並不能保證原有的質量。
本身來說這些小店並沒有抗擊風險的能力。之所以那麼多年還是小店就是這個問題。
3.在目前患不均的觀點之下,人心的問題:好"傢伙央視都播了,哪嘚多掙錢啊,漲漲漲,房租漲價是好的,還有人原材料進貨都漲了,夥計也不想幹了,拍完後央視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的是老闆頭疼的事一大堆。
別的不說了,願這些小店一直傳承下去吧!
中國的美食文化正在逐漸走向世界,在外國很多地方,我們能夠看到中國飯店的存在,這是中國美食,正在走向世界的一個突出表現,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人們應該都有所了解,上面也介紹過很多的,中國店鋪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的店鋪才會被人知曉。
有一部分店鋪有了更好的發展,客流量也是越來越大,比如曾經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竹竿兒面。片兒川。這兩個店鋪的生意非常火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升級了,店面不僅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也更是因為自己的發展留住了很多回頭客,如今生意越來越好。當然有發展好的,就有發展,不盡人意的曾經介紹過杭州的一個胡辣湯店,在播出後,很多人慕名而去。但是這並沒有對店鋪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反而很快就恢復了平靜,如今是不溫不火。
個人認為在有好的媒介推出品牌後。發展好的店鋪一定是根據現實的情況做出長遠的打算和計劃才能夠跟上突然爆紅的節奏。沒有被突然的爆紅蒙蔽了眼睛。反而更注意自身的品牌影響和自身產品的質量。從而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一些發展不好的店鋪呢?估計人一多就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了。產品的質量有所下滑,人們的體驗不是那麼完美。只能是越來越差。
這是個人的淺見,寫的不好,大家海涵。
。有一次跟著一個戶外隊跑去荊州古城玩,晚上吃飯都是自己自由安排,然後我跟我老婆就去外面找飯店,在一條街的小巷子里看到一家飯店,好像是叫什麼魚館,然後就進去點了幾個菜,當然魚是少不了的,菜上桌喝魚湯,感覺從未有過的鮮美,其他菜做的也很好,一起通行的人都在誇讚,後來問老闆才知道他們這家店上過舌尖,但並沒有因為這個就擴大規模,還是在小巷子里做,說真的不是偶然路過根本不知道小巷子里有這麼一家店,我覺得舌尖上宣傳的應該還是靠譜的,不像現在很多網紅店,經不住考驗很快又倒了
我娘家這邊 做那個舌尖上的中國 手工空心挂面、以前就是本地的買、自從上了舌尖,現在都賣到外地 還有些出國了、很多大訂單來簽。有點供不應求。對於我們農村來說,不要背井離鄉去打工,只要願意辛苦付出,在家也可以有份活計!所以感謝舌尖。好東西不止火一時、好酒香出這巷子 讓更多人知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