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節氣是什麼?
本月3日已回答過其題目為《我國古代人民把哪一天看作節氣的開始?》,同該問題其實雷同,現在闡述一下個人觀點:
二十四節氣按傳統的人們的認知分法和理解自然是立春,這連小學生都知道,因小學三、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就學過,有篇關於二十四節氣排序的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每年的農曆春節之所以被稱為春節,也是因為距立春或前或後不遠的原故。很多過春節時人們大們上貼的春聯上不是都有: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回大地、辭舊迎新之類。但本人認為,這種把立春看作一年節氣的開始是完全不科學的!無論用陽曆解釋,還是用陰曆解釋都是不科學的!
按本人的理解,以陽曆2018年(陰曆戊戌年)為例:本年節氣的開始應該是2017年12月22日(陰曆十一月初五)丑時(5:28),即是2018年(陰曆戊戌年)第一個節氣的開始,那一天丑時(5:28)交冬至。每年的頭一個節氣的開始都應該是上年交冬至後算起。因為,大家都知道:自交冬至後,雖氣溫愈低,開始交九,但黑夜卻漸漸縮短,而白日漸漸延長,為什麼?因為這才是真正的一元(陽)復始。冬至這一天臨近交節尚未交而未交之時,太陽對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即,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陰至極至,陽至極弱,陽暫讓陰,陰(黑夜)氣盛極。此後,陽氣漸長,陰氣漸弱,所以,從交冬至這一天開始,白日一天天增長,這實際上是陽曆的解釋。
按《易經》八卦的理解:天一生水,而水居坎宮,五行數為一,地支為子。而陰曆十一月用自古傳下的地支表示即是用子來代表。既然冬至在農曆十一月(子月)的某一天,子又居坎宮,無論按《易經》八卦上理解,還是用干支紀年月解釋,子為十二地支乃至十二生肖之首。而坎宮又為後天八卦之頭一卦,而冬至又居於坎宮,所以,上年(2017年)冬至應是今年2018)的頭一個節氣。
《三國》中孔明之所以同周瑜打賭借東風胸有成竹,因他知道冬至後三、四天內必會刮一場東南風。冬至後為何白天漸長,黑夜漸短?乃陰極陽生,陰消陽長,一陽(元)復始
感謝官方邀請!
首先我們先溫習一遍24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可以一目了然,節氣歌中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所以一年24節氣中,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當之無愧。
立春是從天文上劃分的,是太陽從黃道零度開始,沿黃道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一周總計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即一年。
我們也可以從字義上了解,「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播種、生髮之意,萬物復甦,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國聰明的古人,還將24節氣,分為12節與12氣。
每月有一節與一氣。每節與每氣又各分為15日,每15日又分三候,5日為一候,立春5日後為初候。
蟄蟲慢慢破土蘇醒,再過5日為中候,冰凍的河水開始融化,最後5日為下候,魚兒開始暢遊水中,鳥兒開始空中吟唱……這些足以證明,「立春」是一年當中的首節。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月兩個節氣,十五天一個節氣。一年第一個節氣那就是立春,立就是進入的意思,立春就是說開始進入春天了。春天是農業最重要的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好糧食就能夠大豐收。
一年有二十四節氣,這二十四節氣由十二個節氣(節)與十二個中氣(氣)組成。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這十二個為節氣(節)。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這十二個為中氣(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一年之計在一於春。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已於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相信很多人都能熟練的背出二十四節氣歌,在這裡就不再贅述。那麼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是哪個呢?
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節氣不是「立春」,而是「冬至」。為什麼這麼說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記載,「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測定的一個節氣。冬至是農曆的十一月的中氣,早在殷商時就出現了「冬至」的概念,不過那時人們叫冬至為「日至」、「日南」、「南日」等。中國古代利用「土圭日影」的方法來測定冬至,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同,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現到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完全確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冬至」不僅僅是最早出現的,還是二十四節氣的首節,在秦漢時期及以前,一年中的12個中氣里,冬至是起點。司馬遷《史記?律書》記載:「氣始於冬至,周而復始」。
另據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業曆書《夏小正》記載:「日冬至,陽氣正,始動,諸向生皆蒙蒙符矣」,意思為「冬至這一天日照最短,陽氣開始增長,生物萌動」。《禮記?月令》中也有記載:「日短至,陰陽爭,諸生盪」。
圖片來源於網路
諸如以上,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為「冬至」而非「立春」。
謝謝大家閱讀,同時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共同進步。
謝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記得當初學這個的時候背了好久,如果背不出就要挨打了??????不知道現在的學生還有沒有要求背這個呢!
「春雨驚春清谷天」的「春」就是「立春」,「立」就是「開始」的意思,這是自秦代以來就開始使用的記法。所以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春」
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百度上說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和智慧的結晶,那麼這個二十四節氣,勞動人民在那個地方總結出來的呢?
這就要說到我的家鄉琅琊台了,琅琊台距琅琊鎮人民政府東南約10公里,《琅琊刻石》刻辭中有「應時動事,是維皇帝,節事以事,諸產繁殖」的明確記載,秦始皇三登琅琊台主要就是祭祀四時主,祈求國泰民安,政權穩定。琅琊台是我國最早的古觀象台遺址之一,作為觀象台的古夯土台到現在基本保存完好,而且作為觀象台必須具有的神泉等,現在依然存在。
二十四節氣在我們這裡真是四季分明,特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特別明顯,一到節氣人們馬上就能感覺到,二十四節氣真的就是在琅琊台修訂的。2008年,中國天文學會,黃島區政府就是現在的西海岸新區聯合舉辦琅琊台天文曆法論證會,經專家考察論證,琅琊台古觀象台的時代在秦漢時代,把上能到周初,甚至堯帝時代。
所以說,琅琊台就是二十四節氣的修訂時的觀象台。
謝邀!一年有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節氣是立春。春乃始發生,春始萬物蘇。遠看草色近卻無,街頭巷尾綠葉蘇。一想到春天就要來了,燕飛蝶舞的景象,心中就充滿著欣喜無數。一年的計劃開始付諸於行動實施了!所以說春是希望,是到達理想目的地的起點。
第一個節氣是冬至,不知道正不正確
立春是節,雨水是氣,加起來才叫節氣。
推薦閱讀:
※上聯:上班為下班,如何對下聯?
※二胡定調依據哪些方面呢?
※「思念」用古文怎麼說?
※上聯:俏色爭春斜入院,下聯怎麼對?
※上聯,天冷風寒梅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