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轉到21世紀,回頭看看清朝,對李鴻章應該做出怎樣的評價呢?


李鴻章在歷史書中被說成是喪權辱國的罪人,是賣國求榮的權臣。確實,李鴻章是大清王朝中把官做到了極致的漢人,比他官位高的人只有皇帝和王爺。1871年8月,李鴻章顫顫巍巍的簽下《中日修好條約》,他的後半生都在永不停歇的籤條約。

1895年在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在回驛館的路上他的左臉頰被一個日本男子用槍打中,當即昏迷,倒在血泊之中,隨從們慌了神,大哭不止,他醒來的第一句話卻是:「都不要哭,我死不了,此血可以報國矣!」。他沒有讓醫生給他動手術,只是將傷口簡單縫合起來,三天後李鴻章頭裹白紗布,坐在談判桌前。世界輿論開始譴責日本,逼得伊藤博文減少一億兩白銀賠款。李中堂一介文人,卻有夏侯惇拔箭啖目之勇,實在令人欽佩。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他帶著一身疲憊與屈辱回來,決心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然而國內等待他的更是一片鄙夷之聲,終於這位74歲高齡的老人連國內也呆不下去了,開始訪問俄、英、德等歐美國家。

然而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中堂從來不卑躬屈膝,而是捍衛中華尊嚴。在德國,俾斯麥接見了他;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為他頒發伯爵勳章;在美國,總統夫人將名貴的收賬贈給他。伊藤博文雖然是李鴻章的宿敵,卻也評價:"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幹得比我強;如果我是你,在中國不一定幹得比你好。"在西方李鴻章與德國首相俾斯麥、美國總統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鴻章保持了 25 年最高實力的地位,是他支撐了大清帝國苟延殘喘。諸外國對李鴻章的信賴遠遠超過紫禁城的皇帝,如果沒有這樣的有能之士,大清國早已被列強蠶食殆盡。李鴻章扶大廈之將傾,耗盡心血為遲暮之帝國,小有中興卻難逃歷史洪流。

八國聯軍進京之後,慈禧和眾大臣逃離京城,全大清能夠主事的人也就剩下一個病床上的李鴻章。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終於油盡燈枯了。其實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背鍋俠」,他深知,從簽字的那天開始,自己就將背負一生的罵名。

今天,如果不讀李鴻章,便不知愛國為何物,更不會知道,在歷史的洪流中,一個渺小的人負重前行時,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真的是能說的出口的委屈就不算是真正的委屈。

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區!

一心毒歷史,解密歷史檔案!


社稷之能臣,曠世之忠臣,李鴻章也曾想「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奈何時不待我。如果你說簽訂不平等條約是李鴻章一生的污點,我卻想說,是他,是一個年邁的老人飽受著屈辱,獨自扛起了這面恥辱的大旗!

專註歷史,熱衷原創。

展現精彩歷史圖文,

歷史之城期待您的關注!


推薦閱讀:

—李鴻章斷想
上李鴻章萬言書
李鴻章與袁庚
中堂的奇妙冒險第三話
時世造出的李鴻章 中國歷史上最冤枉的替罪羊

TAG:清朝 | 李鴻章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