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我有一個朋友,37歲了,是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不是不喜歡女生,也不是不憧憬,而是害怕婚姻,害怕生孩子。30歲那年他得了抑鬱症,從中走出來之後,一直致力於尋找自己心理狀態的最終原因。

有一次,他跟我說,你知道嗎?從我有意識以來,我沒有從我的家庭里獲得過足夠的安全感。我爸媽答應我的事情,轉頭就變卦,他們之間也是,所以總是吵架,我總是想,你們離婚吧,這樣過有什麼意思,但他們不,還是將就著,我13歲的時候,就下定決心不結婚不生孩子,因為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但我也不知道怎樣才能不過這樣的生活。

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對爸爸媽媽的信任,很可能他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後,也很難相信其他人,當他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套子里的時候,你可以想想像他的人際交往,他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會是一種什麼狀態。我這個朋友自己尚有探索和療愈的需求,但對於更多的人,很可能一輩子深陷自閉和社交恐懼的心理狀態中。

所以對家長來說,如果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許諾給孩子,一旦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如果萬一沒有做到,要向孩子鄭重道歉,解釋原因,而不是輕描淡寫或者根本就當自己說過的話是空中飄過的一股煙塵。

尊重自己給孩子的承諾,不僅是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不僅給孩子做出說到做到的示範,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安全和信任,就如同上述所言,這是構建他們成年後在社交中與他人建立信任感的根基。


大概每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父母承諾了的事卻沒有做到的情況」,尤其是現階段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總會許下很美好的諾言,比如金錢、貴重物品或去哪遊玩……但有不少父母並沒有兌現承諾。

這樣的行為重則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失去失望,輕則也會讓孩子埋怨父母從而導致更加嚴重的溝通障礙。

我雖然很少對孩子承諾什麼,但作為人母,有時也會輕視自己對孩子說過的話。就拿今年暑假吧,小孩臉部長痘痘,本來答應她放假帶她去看看,可剛好那些天事情比較多,於是就算小孩提起也沒多大注意,更沒有跟她解釋等,導致她跟我吵了一大架後竟然獨自一人提著包包要回老家,才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

失信於孩子就是父母一種很典型的不負責任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兩種極端的結果,一種就是孩子變得對誰都不信任,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失望,第二種就是孩子變得很淡漠覺得沒有誰能夠幫助自己,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能保護自己。這兩種結果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都很不健康。

另外如果父母言行不一,那麼對父母教育孩子也會產生不良效果。如果我們承諾給孩子的事情(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難做)沒有做到,那麼我們也就失去了教育孩子必須要言行如一的資格,你自己都沒有做到,憑什麼要求孩子也要做到呢,要知道父母的一言一行對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引導效果。

也許,如果父母失信於孩子,孩子就在很大程度上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可信賴,從此可能就不會願意對父母說出心裡話,在課業或者其他方面也有可能出現敷衍父母的情況,導致孩子在不正確的道路上面走得原來越遠。

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父母對自己孩子要求很嚴格,而對自己的要求卻很輕鬆,隨隨便便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承諾,「比如考了100分就帶你去公園玩」這類的,但孩子辛辛苦苦做到之後,父母卻失信了。你說換作是你會好嗎?

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諾言,不要覺得「小孩子不懂」而隨便就許諾,更不要在孩子質問自己為何不守信時候而大發雷霆,如果實在沒辦法兌現承諾,那麼就要在卓絕時間跟孩子道歉,告訴他們不能夠兌現承諾的原因,切身地明白自己的做法,而不要不理或者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

父母失信於孩子,往輕了說,孩子會不高興,往重了說,孩子會銘記一生,並且因此改變自己的人生信條。

相信你肯定有這樣的記憶:一件小事,很小的事情,卻牢記不忘。而且對你有重大影響。

所以,對孩子要多一些正能量才行。言行一致,不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家長對孩子們的美好表率。承諾似千金不是嗎?


感謝邀請。這裡是《勇赫大叔聊親子》,我是勇赫!

失信於孩子是一件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經常失信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1、自卑感。很多人認為孩子受騙會記恨家長,其實不是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與成人尚存區別。因此當他遇到欺騙的第一反應,多是自卑與難過,他會覺得是自己不好,甚至覺得是父母不喜歡自己。

2、不安全感。這個是比較要命的,會影響性格形成。本來他對於父母是充滿信任與依賴的,父母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個世界。然而,因為我們失信,讓他對世界充滿了懷疑,不再具有控制感與自信心,從而產生不安全感。

3、親子關係遭受重創。親子關係一旦出現裂痕,則很難修復,從而他也不再相信人際關係,對社會產生抵觸情緒,不願意與他人交往。

因此,盡量不要失信於孩子。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想失於孩子,可能就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兌現承諾,面對當今壓力山大的工作,勇赫表示理解。因此我我希望給大家一些建議。其一,減少承諾。承諾並不是常態溝通語言,因此盡量減少使用。其二,向孩子講明白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讓孩子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同時也表現出了對於孩子的尊重和關心。其三,當我們失信於孩子,一定要坦誠道歉,並說明白失信的原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誠意,贏得孩子的原諒。(via親子教育專家劉勇赫)


我想反過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有些道理正著講,效果不震撼。

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哪些影響。

1、孩子會和你對抗,把你的話當耳旁風,成績就沒好過,老師似乎總是針對你,在同事面前也顏面無光。

2、孩子會在外邊打架鬧事,被其他家長領著打破頭的同學,上門找你討醫藥費。有時,你需要花些錢,去派出所撈人。

3、等他們長大了,你不會看見他,卻時常有人帶著大金鏈子拍門告訴你,你的孩子欠了多少債,需要還錢。

4、等你老了,他不會養你,甚至不會看你。你的生活潦倒,錢都花在抽煙喝酒賭博上。寒冷的冬天裡,你可能醉倒在路邊,等著人發現你僵硬的屍體。

以上的事情未必會發生,但是看看新聞,看看身邊的人,不難發現這類問題也絕非危言聳聽。失信於孩子,或輕或重,程度不同,事情不同,結果也不同,上面差不多是最糟的狀況了吧!

我們總是警告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我們也總是埋怨孩子不聽話。今天在此也警告一下家長朋友,不要失信於孩子,有多少人會聽呢?


答題不易,且贊且珍惜。

歡迎關注,歡迎私信或評論交流。


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第一,如果是對孩子的承諾,那會讓孩子對你失去信心。比如說有的家長明明承諾了孩子,如果這一周表現好,周末就帶他出去玩。結果到了周末的時候,由於他臨時有朋友約牌局,就取消了對孩子的承諾。這在家長的眼裡面,好像覺得對孩子的承諾無關緊要的,大人的事情才重要。其實家長想錯了,我們只要給孩子做出了承諾,我們也要把孩子當成大人一樣看待,就是其他有突發事件發生,我們也應該做到一碗水端平,按照先後順序來。以示對孩子的尊重。

第二,如果是對孩子的要求失信,那孩子會把你的話當成耳邊風,你交待的事情他就可做可不做。反正做家長的經常性的是沒有兌現他的要求的。比如說,你要求孩子周末必須先做完了作業才能看電視,如果違規了,作業要加倍。但是孩子還沒有做完的時候,他就已經打開電視了。而作為家長的你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兩句就完事了,這樣也以後還繼續犯這樣的錯,因為在他的心目當中已經失去威信了。

第三,由於家長說話不算數,以後孩子也會說話不算數,這對孩子的品性的養成影響非常大。常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做誠信做人也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孩子也會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做到誠信做人,這樣在孩子面前才有底氣,才有威信。


你好,我是暖心理諮詢師蔣梅玲,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假如父母總是對年幼的小孩子說話不算話最大的影響或者說傷害就是使得他從此以後不再相信父母說的任何話,等這個小孩子長大成人後他會把這種對父母的不信任泛化成不信任所有人,這對他未來的所有人際關係將造成嚴重影響,很可能因此成為他社交困難的原因,比如同事關係,戀人關係,朋友關係,客戶關係等…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信任感和安全感是相關的,沒有了對父母的信任度同時就會失去安全感。比如和朋友交往中可能會說出自己的一些隱私,事後會懷疑朋友會傳播出去,因此影響朋友關係。而對父母則什麼都不會說會拒絕與父母溝通,有可能會形成孤僻而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徵。父母的失信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或者是不值得被愛的」,就會形成較低的個人價值觀,在社會交往中過度自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他人的友善,由於這種自信的嚴重缺乏,還有可能導致事業的失敗。還有就是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既是「言傳」也是「身教」,所以父母對孩子經常的失信,後果將使得孩子也養成隨意失信於人的人格特徵,這將影響他在社會生活中的誠信問題。假如他借貨不按時還,會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麻煩;假如他承諾女朋友的禮物又不兌現,就有導致戀情失敗的可能;假如他與客戶簽訂了合同,又不按合同操作結果註定失去客戶…等等!所以,做為父母一定要言行一致!希望我的回復能夠幫助到你。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蔣梅玲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自孩子有自己的意識和主見開始,如果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必然會讓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同時,也對身邊的人不信任,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會失去威望,更為嚴重的是大部分的孩子會沿襲父母的做法,養成不守信用,缺乏責任感的人。

父母有時候可能是出於善意的謊言,給了孩子一個本就不準備實現的諾言,也有的父母是因為其他事情真的把答應孩子的事情給忘記了,對於第一個情況是不提倡的,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導致父母沒有如約,作為父母,都應該給孩子耐心解釋其中緣由,而不是霸道沒有理由的將這件事翻篇,偶爾,父母也可以給孩子製造一些小驚喜,來調解因為失信造成孩子難過。

所以,作為父母,在跟孩子做約定承諾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能把孩子當成孩子,而應該是跟自己平等的朋友,不隨意許諾,一旦承諾必當實現。這也是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讓孩子效仿,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模板。


從心理學上來說,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如下影響:

孩子缺乏安全感

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天和地,是孩子的整個世界。

如果父母說的話經常不算數,經常失信於孩子,孩子會感到 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支持力量不夠,對ta來說,世界是不安全的,就會缺乏安全感,而孩子一旦安全感缺失,長大會就會不相信人,包括合作的同事、領導,婚戀的對象等等,可以相見,這樣的思維模式,很難有一個幸福、順暢的人生。

孩子價值感低

如果父母總是失信於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不配愛的「、」不值得愛的「,就會有低價值感,感到自卑,沒有自信,這樣的價值評價,會讓ta在未來的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中,過得不開心、不如意。


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首先,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哦,原來說過的話可以不算數』從而讓孩子成為一個不信守承諾的人。而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交友都離不開『誠信』二字,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那麼在社會上將無立足之地。所以我認為『誠信』二字是一個人立足於世的根本。

其次,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父母都可以出爾反爾對孩子來說,會讓孩子產生這樣一個錯覺:我想怎樣就怎樣毫無規則可言。一個人的生活工作乃至家庭都離不開規則,如果孩子不守規則那對他以後的人生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最後,人都說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父母的這種不守誠信的行為將會潛移默化著孩子。對他將來的人際關係會造成很大的障礙,因為與人相交最重的就是『誠信』二字。舉個例子,據說季羨林有一次因為答應幫一個不認識的學生看守行李,可那學生遲遲沒來他一守就是一天。連一個名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

總之,父母可以沒錢可以發脾氣可就是不能對孩子失信。「誠信是金」這話一點也不為過,倘若父母期待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那麼一一誠信是基石。


很簡單,我就是一個例子,以後很難相信他人,信任感低,就容易造成對社會和人始終保持懷疑,之後的發展後果可想而知了,不太與家長溝通,首先會把一些很私人的問題和朋友溝通,結果就是朋友也信不過。往壞的想可能對人格造成較大的影響。自閉,社交恐懼都有可能。因為沒安全感。安全感最初肯定只有父母才能給予的也是最穩定的。當然這都是初期影響,後續脫離父母的情況就看後天的遭遇了。

所以父母在成年之前的影響都很大。不要輕易失信孩子,可惜大多都是第一次父母,我們那個年代有誰能準備好,生個孩子還做這麼多功課?說白了一切還是命。有點廢話。sorry。


推薦閱讀:

2018年最能激勵自我的話有哪些?

TAG: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