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開篇第一章,作為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開篇便提出了「道」的概念,指明「道」的涵義博大精深,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老子認為,寰宇的原始狀態沒有形狀,沒有景象,沒有聲音,沒有名稱,廣大無邊,浩瀚瀰漫,不可以用言詞來描繪。由於它產生天地萬物,又回收天地萬物,好像是天地萬物往來的一條大道,所以給它起個名字,稱之為「道」。然而這樣稱呼它實在勉強,因為「道」只表明了它的一種性能而忽略了它的其他性能。它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無所不能,無處不在。也正因如此,所以不能說它有什麼、無什麼、是什麼、不是什麼,只要這樣一說,便不是它的本身和全體了。因此,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用言詞說出的「道」,不是永恆存在的那個「道」,可以用名稱稱呼的「名」,不是恆久存在的那個「名」。人說話越多則碰壁越多,最好的辦法不如不要言語而默默體會地體會「道」,即「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認為,「道」沒有形象聲色,所以又稱之為「無」,天地萬物有形象聲色,所以稱之為「有」。整個寰宇由無到有,由有到無,自然而然地循環不息,沒有任何神仙主宰。這種沒有任何意識力量支配、寰宇自然演化的情況,稱之為「無為」。因而老子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一天,在靈鷲山上,大梵天王將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了佛祖釋迦牟尼,並請他為大家講說佛法。大家在對他行了大禮之後,便退到一邊等著聽他說法。哪知釋迦牟尼卻一言不發,只是安詳從容地拈著金婆羅花。大家都懵懵懂懂,不能領會他的意思,只有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微微一笑。於是,釋迦牟尼便將花交到迦葉手中並對他說:「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象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你。」於是,迦葉便傳得釋迦牟尼平時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成為中國禪宗眼中的「西天第一代祖師」。

在這裡,釋迦牟尼只是在以一種無言的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傳布宇宙大道,而這種大道是用任何語言都不能表述的,只有依靠純凈無染、無欲無貪、坦然自得、無拘無束、不著形跡的「真如妙心」去領悟。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只拈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

佛祖行不言之教,拈花就能傳法佈道,迦葉心神領會便悟大道的奧妙,正是越精深的道理就越不能用言語來表達,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意蘊更為深邃奇妙,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其實有偏差,原文其實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朝避漢恆帝的諱才改的。

老子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思想是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講的就是心無掛礙,就能什麼事都能做到,追求的大道自然也能有所成就。

我們首先弄清楚老子對道的定義

很顯然,老子說的道不是一個具象的東西或者事物,道很抽象,所以我們看後面有說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沒辦法直接給道一個定義,就用水來表示,水的習性以及代表的精神是至善,無為而不爭。老子認為這是最接近道的,所以說「故幾於道」。但這還不是道,因為道是用語言不能表達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也就有了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可名,非常名,無為萬物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古代很多聖賢都追求自己的道,這個道有不同老子講的道,是一種直指本心的追求,好比佛教的道是成阿羅漢,菩薩,最後證正等正覺成佛果。不過我認為雖然他們理念不同,但是對道最高的追求是相同的,「大道殊途同歸」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他們證道的方式是明顯不同的,儒家講入世,佛家和道家講出世,在修行方式里道佛又有很大的分別,就是因為這一句「名可名,非常名」。名是修行的器,借用現在的一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這句話表示老子的修行的也不可明說,所以說不可名狀。

唉,看的時間太長了,好多東西不記得了,先這樣吧,以後溫習一遍在說說。不知道大家的意見是什麼,記得點個贊,關注下唄。


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非一般之道,這個道指的是永恆之道,名可名非常名,也非一般所見之名,也並不是不可言說之道,如果不可言說之道,那不違背了道德經初衷,無名 萬物之始,萬物雖無名,但卻是萬物之始,有名為萬物之母,萬物也都有它的母親,只不過,你也不知道它的名稱,就稱呼為萬物之母,故 常無 欲以觀其妙,指的是,任何一個東西你要用心去察覺它,用心去聆聽它,它都會呈現神奇它變化之處,常有 欲以觀其繳,我不敢妄下結論,因為在古人文字記載中,繳代表的是水,或許它最終的結果跟水一樣,默默滋潤世間萬物而不爭,這就是水的品性,此倆者 同出而異名 ,指的萬物雖不同名,但都是出自於同一個道,這個道就貌似我們的母親,這個道 都會一直像母親一樣滋潤著我們,同謂之,玄之又玄,指的是,只要你了解了大道,其規律都一樣,並且很神奇很奧妙,眾妙之門指的是,任何一個規律都離不開道,而這個道是長久永恆不變之道。 我沒有什麼金銀財寶送給你們,就把自己註解的道德經第一章送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如果有做的不好之處,請多包涵。這是按照王弼版本註解的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地萬物本來是沒有名字的,但是有了名字,並不是屬於原有的現象。因為萬物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無名的狀態。萬物有了生氣,是人的意識產生,而為萬物之母。王陽明說,汝未來看此花時,汝花於汝心同歸於寂,汝來看此花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這就是意識的主觀能動性。

而這些就是同出而異名的事啊。這就是哲學,也是玄學。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切的人類世界都從此開端,要進入之個門,就得先明白這些道理。

如面前一張桌子,桌子的材料、形狀、位置、色澤等等構成完整的客觀存在,它的本身是「無名」,而「桌子」(名詞)則是客觀存在的人腦中的反應,「桌子」(名詞)與桌子的客觀存在形成相互聯繫的整體桌子,即使作為物體的桌子本身不依賴於人的存在而存在。但我們說桌子時就包含了「桌子的名字」和「桌子的物體」。那麼客觀存在的桌子物體是「無名」,「桌子的名字及物體」則是「有名」。桌子就是有名與無名的聯合體,物質與意識的聯合體。

理解「有名」與「無名」,從整體思維原則上來說是悟到現實事物的整體與整體之下的各種分析構成,這又需要有具備有分析思維、抽象思維的能力,將整體的事物抽象出包含屬性的能力,當然也必須做到,這也是現代科學產生的哲學原因,它將自然規律抽象化成為語言文字元號等等,從而研究共同體內的方法的統一,終於可以而將人大腦思維解放到形象化、形式化、機械化,是一種由道而器的過程,使工業化得以誕生。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要從整體進行分析而,道是整體性,對整體進行分析就產生了人的思維定義。客觀整體產生事物的無名的部分(如變化規律)與事物的有名的部分(理論、概念等),有名之後繼續進行分解,對事物的屬性開展分析,比如商品分為交換價值、使用價值,空氣分為氮氮等 ,這就是整體與分析,無名、有名等等。

心學思維的基礎,無名與有名,是人的感性活動,它不是唯心的。因為「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因為唯心主義只看到意識的「有名」,而不知道「有名」的來源是「無名」,「無名」才是「有名」的根。

要有整體的思維也要有分析的思維,即要知「有名」,更要知「無名」,這就是真正的思維。能入得這個玄妙的門,才是心學。

破除理論文字的迷信方能入心學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即:「道"是交換、票決原則,若用法紀規矩「可"意地約束它,是「非"正「常"的交換、票決之「道";「名"是無記名選擇命名,若用法紀規矩「可"意地約束它,是「非"正「常"的"是無記名選擇命名之名。

例如:地球圍繞一個太陽焦點與另一個萬有引力暗焦點轉橢圓軌道是正常的,「可「是用圓規矩尺(丁字尺)畫,就是非正常的橢圓軌道,萬有引力無記名選擇命名是正常的,「可「是用圓規矩尺(丁字尺)畫,就是非正常萬有引力無記名選擇命名的「名」。詳見拙著《解密紅樓夢真味道》。 (文/劉樹成)


在某些大家那裡,這個問題枯燥乏味的理論可能會有很長,但是,千字萬字的大道理講完後有幾人能夠看得懂,那就道可道,不知道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所有的道理都是可以變得,並不是永恆的,就如佛家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脫了袈裟可變羅剎。一切的善惡結果都在變化之中。

或許正是因為道是可變的,所以人們給道加上了一個德,因為道德可以跟隨一個人一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名可名,非常名。名也是在變化之中的,甚至可以隨時變化,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常言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都知道名是可變的,如何才能做到千古留名?世人給名加了一個利,這個利更多的是利國利民,只有利國利民才能名垂千古。反之將遺臭萬年。

我只是紅塵中的一粟微粒,您若是不喜歡我的回答,勿噴,勿怪,勿傷害。


要理解這一句話,首先,要明白老子著作《道德經》的本意是何,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於身、免禍於社會的聖人之道。

那麼在細看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個「道」是天道、宇宙真理;第二個「道」是說、解釋;第三個「道」與第一個相同,其中的「常」是西漢時期避諱漢恆帝的「恆」改來的。意思是:真理是能夠解釋的,(真理)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第二句也是一樣的理解,「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個「名」指名字、名詞,如「天」、「地」;第二個「名」是指命名、取名、解釋;第三個「名」跟第一個相同。意思是:物是都可以給它命名的,(叫法?)不是它永遠不變的名字。


說出來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永恆的道。就像我們只能無限的接近真理,但無法達到真理。

舉個例子

很長時間以來,人類都以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即地球中心說,後來才慢慢認識到地球繞著太陽轉,又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當然,直到今天,人類也不知道宇宙的中心在哪。科學雖然不斷進步,那也只是不斷讓人類接近真理。

真正的道

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恆道。從古到今,變化無常,可在其中發揮作用的,就是那個永恆不變的道!


「道」:是指自然規律 社會規律 人性規律, 一切規律。

「道可道,非常道」:是指世間的一切規律都是能夠被掌握的,但是這些規律卻是不斷發生變化的。

「名可名,非常名」:是指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表面現象,來認知這些規律,我們為了方便識別事物,會給他們命名來加以區分,但這些名詞所包含的內容,卻並非一成不變。


常清靜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所以開篇,中的道可道非常道,是語言可以表達出的道都不知道的本源。

名可名,非常名,這句的意思應該是從下面那一句理解出來的——無名天地之始,無名者太極也,是混沌未開的意思。那名可名非常名,這句的意思就是一切用語言可以表達的虛名或者是物體的名字,都不是物質的本源。


推薦閱讀:

「燕子李三」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如果只能帶一本書到一個小島上去,你會選擇哪個小島?」這句話為什麼彆扭?
為什麼古代那麼多複姓,現代特別少?
上聯:春風輕扶美人面,如何對下聯?

TAG: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