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發主動性和內在動力?


想像小時候的我們,每個孩子都是那麼開心,生活在農村的我們,在蘋果樹下踮起腳尖或者跳一跳就能夠到蘋果樹上的蘋果,而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想給激發孩子學習內在動力,建議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孩子的期望值要適當。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給孩子把期望值設置到合適的水平上,否則孩子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所以,要確保孩子能「跳一跳」就能實現目標,當實現了既定的目標時,我們可以把目標再提高一個層次,這樣循序漸進,也會培養出孩子慢慢實現目標而有所成就感。

第二,要接受自己孩子與別人的差異,去發現孩子的內在潛力。那就是家長要擺正心態,切記不要攀比,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孩子自身的內在潛力,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有優勢和劣勢,家長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以攀比的心態,強迫孩子讀書,學習甚至報興趣班。在高壓力的環境下,孩子是讀不好書的。所以,家長要承認差異,了解孩子哪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而去做相應的引導。

第三,別把孩子當做裝知識的「小箱子」。家長要尋找孩子的優勢項目,並多鼓勵孩子。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智慧的人。家長就該多鼓勵孩子多問問「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問時,就要啟發,鼓勵他去問。

第四,孩子在哪個年齡段里能做什麼事。因為孩子的各種能力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家長不要輕易破壞這些規律。如:小學生背誦能力就比較強,而到了高中時期,孩子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要抓住這個規律,不要事倍功半。

第五,讓孩子多體會鼓勵給他帶來的成就感。我記得我上初中時,我的作文經常會被語文老師當範文來讀,後來還在校刊上發表了,當時的我滿滿的成就感。很喜歡寫點小文章。後來,媽媽讓我代筆給遠方的舅舅寫封信,我一口氣寫了五頁紙,讀給媽媽聽,媽媽直誇我,說我雖然年齡小,但是比我哥哥和姐姐都強,寫得信很棒!那時開始,我沒事時總喜歡寫日記,或者文章。

這給我們啟示:孩子要多鼓勵,讓他體驗成功的感覺。培養他內心的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他才會有興趣。家長要有意識地去做這些。

第六,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兒子有時做語文作業時,還會帶情緒,他覺得語文作業做起來很麻煩,有時沒必要寫那麼多。那我就會和他一起想辦法:我們看看今天要寫的生字一共有多少個,我們把他分成幾組來比賽一下,看看你哪組寫得又快又好?哭鬧中的兒子立馬提起興趣,那好嘛,媽媽你給我計時。我拿來計時器:第一組7分鐘寫完,第二租6.5分,第三組5分,兒子越寫越有勁頭 ,後來,整個寫完有了25分鐘,而他平時要用50分鐘以上。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孩子克服畏難情緒,提升自信心和興趣。

第七,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老師,更需要家長,需要家長的陪伴,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看電視,打麻將,而是要坐在孩子身邊看書,和孩子一起學習。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是啟發式的,而不是灌輸式的,更不是壓制式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參考建議,希望對家長有所幫助。

圖片來自網路

我是七歲男孩的媽媽,我用親身經歷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我的頭條號:宇軒媽育兒,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你評論,點贊,轉發。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孩子主動學習,說明孩子有學習的慾望。而孩子的學習慾望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有密切的聯繫。想讓孩子學習好,父母跟孩子之間要有坦誠平和的對話。沒有對話,就沒法告訴孩子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也沒法提高孩子學習的慾望,更沒法了解孩子在想什麼、苦惱什麼。父母和孩子沒有對話和溝通,就算有再好的學習環境、再好的學習條件,孩子也不會努力學習。

有些孩子心理問題的起因,可能是因為和母親不溝通。我發現有的母親不會跟人親切地進行對話,甚至跟兒子或是女兒都進行不了五分鐘以上的對話,說了五句就沒法接下去了。

就像教新生兒學會說話一樣,不能傷害對方,要互相鼓勵,樹立自信心。

這裡蜜桃姐姐就要提醒媽媽們了,攻擊性的言辭一點效果都沒有,只能調節孩子的逆反心理。要讀懂孩子的心理,跟孩子面對面地進行積極向上的對話。如果你每次看到孩子忍不住又暴飲暴食的時候,就破口大罵:「那樣吃東西,不變成豬才怪!」「那個垃圾食品越吃越胖,你是連這個都不知道的傻子嗎?」

孩子也經常會吐出「不行」「沒用」這類消極辭彙。改變孩子消極想法的技巧,也就是改變認知的對話方式。對於錯誤的行為,只要說一次就可以了。嚴厲的說一句「不能再吃了」就夠了。

適當的鼓勵跟表揚也能成為靈丹妙藥。假使孩子拒絕了食品的誘惑,那麼就一定要真切、明確地誇獎孩子。具體的表揚會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成就感。這種方法也叫努力表揚、過程表揚、成就表揚,同樣適用於學習。

真實適度的表揚是關鍵。表揚不能過度,過度的表揚只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行為值得受表揚,這樣的表揚才有價值。偶爾用「有你的存在真是我們的驕傲!」這樣的存在式表揚也很必要。人類的價值、生命的寶貴、個性化的性格都值得表揚。

稱讚孩子的智力、能力、外貌會產生負面效果,需要謹慎。像「我兒子真聰明」似的稱讚千萬要避免。孩子會生怕聽不到這樣的稱讚,學習的過程中會專挑簡單的題,逃避較難的題。

引誘孩子自發性動機的對話方式也很重要。不能用「那樣不行!」要用「那樣做行嗎?」「怎麼解決好呢?」等反問式的對話方式。如果孩子做了錯誤的事情,也不要只說「不行」,而是要說明這件事情即將發生的後果會對他自己產生的不利影響,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做錯事情的後果。

大多數父母都缺乏聽孩子說話的準備,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學習好的孩子,不要把孩子當成支配的對象,而要當成合作的對象。要多聽,耐心聽。即使孩子做出了不合理的或錯誤的決定,也要給孩子時間知道錯在哪兒,讓孩子說服自己不能再錯下去。直接說「你錯了,要怎麼怎麼樣」,這樣會使孩子只聽別人的判斷,自己不思考。對話時要把做對了的部分和做錯的部分一起講,而且多說做對了的部分。

  • 改善孩子心境的對話技巧

1.對話時要跟孩子面對面,讓孩子知道父母在傾聽自己說話,要有相互的信賴感。

2.以「我……」的方式開始對話,用「你……」的方式很容易變成指責。「媽媽這樣想……」的對話方式會使孩子更主動地靠近媽媽,打開心扉聆聽媽媽的話。

3.多說孩子關心的事情,要經常跟孩子交流情感,多理解孩子,告訴孩子父母真的理解他,提高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度。

4.不要用負面的肢體語言表示,肢體語言會傳播更多的信息。聽著孩子說話時嘆氣、皺眉頭,孩子會覺得自己做錯了很多,所以肯定會產生消極想法。

5.教導孩子的時候不要用「做吧!」「不許做!」這種命令式的對話,要用信息共享式的細膩的對話方式。命令和禁令只會讓對方越來越糟糕,以致停止。孩子越小,越要提供具體、詳細的行為計劃和信息,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減少教唆、諷刺、長篇說教等對話方式。這種說話方式反而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嘮叨,即使繼續下去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反而會增加互相的埋怨。

7.不要先說出父母的意見,要先聽聽孩子怎麼想。跟孩子對話時,要贏兩次輸一次,這樣孩子才能從對話中獲得希望。

最後孩子們的對話能力還是很不足,父母一定要耐著性子學會等待,給孩子慢慢想的時間和知錯就改的機會,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學會對話的藝術,你一定做得到的!


激發孩子學習主動性和內在動力主要是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學習本身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孩子的好動天性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痛苦的,改變孩子內心對學習的認知,就能達到目的。

首先是外在條件是孩子的學習氛圍,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就相當於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促使孩子想學習。

其次,父母的引導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不要總是對孩子說說說,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行動,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家長就要先做到什麼樣。

第三,多鼓勵和讚美孩子,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學業比較重視,但不逼迫他去學習。

第四,內在條件為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通過一些學習中的小方法能夠更快更好的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讓孩子自信心滿滿。

第五,用學習過的知識把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讓孩子覺得學習是有用的,能解決困難,給孩子講學習知識能夠解決重大困難的故事,讓孩子明白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

第六,讓孩子跟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交朋友,通過同學之間的友好較量,互相討論分析,來帶動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1. 創造適宜孩子學習的家庭氣氛

學習是一種獨特的大腦活動,需要適宜的氣氛。這種良好氣氛是保證孩子形成主動學習狀態的重要條件。對此,我認為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切忌說教氣氛,注重一點一滴養成。有的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必須經常說很多道理。其實不是這樣,家庭教育要注意養成,注重潛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依靠一次次地重複以成自然。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令人乏味的說教會破壞適宜學習的氣氛。所以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舒適感。

切忌嚴厲氣氛,注重營造寬鬆。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慌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思考的狀態,用腦需要寬鬆的環境。所以,做家長不能因孩子做作業錯一點,厲聲訓斥,甚至一耳光打過去。孩子在家學習,家長盡量不要看電視或大聲說話,以免影響孩子的學習,最好有獨立房間、書台讓孩子學習,為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

切忌支配氣氛,注意讓孩子主動。家長用心創造一種氣氛,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而不是每天放學回到家就聽從安排,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

2. 「養成」不要靠督促孩子。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落後,孩子動作慢了一點,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業,忍不住要去指指點點;成績差了幾分,少不了要警告、指責或責罵幾句。認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進步就會愈快。

老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孩子就非常被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學習主動性。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要講究方法。比如孩子星期六、星期天玩久了,家長可以說: 「老師布置的作業,你完成了沒有?」提醒孩子學習要自己安排,最好做到勞逸結合。如果家長每天老是命令式的說:「該做作業了,不要老是玩。」這樣會使孩子沒有了主動。

督促孩子學習切忌嘮叨,不要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在家長的絮絮叨叨,指責數落中,孩子決不可能有積極愉快上進的情緒,很難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家長的嘮叨,不停的催促、訓斥,使家庭氣氛緊張,使孩子緊張,無法獲得寬鬆寧靜心態,影響學習。總之,自覺的讀書效果,比父母的啰嗦中學習強得多。


1.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起來了,再學數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倒過來了,小學學奧數,高中背外語,這就錯過機會了,事倍功半。什麼年齡要做什麼事。

2.鼓勵自學+討論

主張學生自己有問題去找老師、同學或家長問,而不是固定一個時間請老師來給學生補課。這就是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別。

也提倡同伴之間的討論互助。自己學會的東西,教別人一遍,自己領會的更深,而且討論可以產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討論的結果是雙贏的,孩子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也能得到培養。

3.家長做榜樣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是跑去看電視、打麻將、跳舞,也不是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現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家長有什麼事情會和孩子討論,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首先要讓孩子有目的地學習,樹立理想,這樣學習有方向和動力。

其次要多鼓勵,當孩子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打擊,要多安撫鼓勵。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動力。

最後,孩子學習主動性主要來自於興趣,對於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培養孩子的興趣,沒有興趣的東西勉強學習也是浪費時間。


我認為還是要有目標感,小孩子也一樣,如果沒有目標,他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每天渾渾噩噩的。

對於孩子也要從小培養他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目標感,存在感。

還有就是志存高遠。


還是讓孩子從學會「玩」開始吧。

孩子對於學習的主動性和內在動力,本就與生俱來的。作為家長,太容易把「學習」的範疇僅僅局限於應試成績(有時候甚至連「學業」都難涵蓋住)。因此,動機為「激發」的舉措,其結果往往是差強人意的。


推薦閱讀:

孩子物理化學的分數低,該怎麼辦?
爸媽總是對孩子說,太貴,買不起這樣的話,這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最受欺負的男生

TAG: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