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建技術這麼發達,為什麼瓊州海峽通道遲遲不能開工?
跟基建水平無關,主要跟經濟水平有關。瓊州海峽南北兩邊,都太窮。
比如雷州半島的湛江,2017年人均GDP3.87萬元,中國2016年人均GDP是5.4萬元,廣東2016年人均GDP7.2萬元。連江蘇最落後的宿遷,2016年人均GDP都有5.3萬元。
而瓊州海峽南邊的海南,人均GDP4.8萬元,而且全省人口只有900萬,雷州半島人口約700萬。
這樣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靠輪渡完全夠用了,把錢投資修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經濟上不划算,不如在海南和雷州半島修點高鐵、修點機場。
至於說輪渡擁堵,也就春節那幾天而已,而且還是遇上大霧,春節期間遇上大霧,高速一樣要封路,所以春節輪渡擁堵是特例,不能因為某幾天擁堵就大規模投資。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關於瓊州海峽是建橋還是建海底隧道,必須由中央拍板,目前論證工作正在啟動,根據瓊州海峽氣象條件和地質結構來看,建海底隧道是比較可行的。
畢竟瓊州海峽直線距離才28公里,對當今中國技術來講不成問題,一旦開工4年內順利通車,到那時天塹變通途。
從青島灣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到寧波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都是世界之最,另外,正在醞釀台灣到大陸是建造跨海大橋呢?還是建海底隧道呢?因為台灣海峽是黃金水道30萬噸商船進出太多,再加上颱風比較多,所以最後還是以建海底隧道為宜。台海直線距離110公里建造海底隧道在8年內可以完成。中國在建造大橋方面技術在世界上祖宗,確實瓊州海峽地質結構複雜,建造海底隧道難度不小,只要國家下決心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2018年春節,瓊州海峽因大霧停航導致大規模遊客滯留事件,再次引發了外界關於 「怎麼長久解決海口與大陸陸地之間的交通」話題的討論。海南大學旅遊學院教授謝彥君的觀點指出,「如果單純從旅遊的角度來說,海底隧道或者大橋是可以不建的。因為旅遊季節性極強,而大橋或是隧道需要的是每天都有足夠的車流量。所以,海南是否要建海底隧道或是大橋,是否加快推進建設進度,一定要從國家的國土安全、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等角度出發,做綜合性和戰略性的論證。」雖然並非對口專業的人士,但依然是具備了理性思維的高端人才,教授看問題還是很全面客觀的,類似的原因我在其他問題里也有過簡單論述,這裡就不再贅述了。這裡主要是將央媒和一些影響力較大媒體的觀點和看法——主要是沒必要(個人是不認同的)。為什麼沒必要呢?各界精英人士提出的論據不外乎幾點——從海南人口和經濟的數量上看,完全沒有必要,或者更委婉地說是「性價比不高」。其中寫得最好的,應該是《瞭望》的一篇文章(大概是2018年4月左右),提及海南目前的輪渡基本能滿足需要。的確如此,但是,請大家注意「基本能滿足需要」這個表述。如果作者和知乎精英多體驗幾次輪渡,那對「基本能滿足需要」的表述的感受可能會更強烈一些——所謂的基本能滿足需要,就是指,除了節假日、特殊節日、重大活動、極端天氣,以及各類特色果蔬成熟期、銷售期……等等時間之外,基本能在不耽誤太久的情況下順利過海。但是,隨著海南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入島旅客數量、車輛的幾何數字增長,在一年當中,大約有150多天的時間裡,進出島通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暢,人車過海等待時間超過3小時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還有,因為過海擁堵,導致大家一窩蜂擠著上高速,於是湛徐高速路也會全程擁擠,行進緩慢。所以瓊州海峽的地理制約因素比大部分人想像中要大得多。除非跨海通道建成,海南交通瓶頸是不可能得到改變的,只能通過其他經濟、性價比較高的方式來深耕挖潛: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未來高鐵過海方式傾向於用快船運輸旅客_海南新聞中心_海南在線_海南一家(兩個知識點:1、「傾向於」這個詞用得非常貼切,因為其實各方面都沒有達成定論。2、解決方案。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暫時性的解決方案,這是充分考慮到各方面因素而達成的暫時性意見,我其他答案里有解釋這種過渡性方案為何符合多方利益和當前形勢)2018年4月中央支持海南建設自貿島/港不久,有記者向交通部求問:建設自貿港必然需要解決交通問題,請問國家有考慮建設海底隧道嗎?交通部明確回應:沒有列入規劃。交通運輸部官網公布的《交通運輸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指出,「研究瓊州海峽通道,構建由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水路客滾運輸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走廊,融入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另外,交通運輸部2019年的「提升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服務能力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種也是如此規劃。意思是指,在較長時間內,瓊州海峽過海方式將不會出現本質上的變化,充其量就是兩種方式——第一種,提高速度。就是讓輪渡跑得更快,讓上下輪渡接駁的時間更短。其實體驗過的人都知道,上下輪渡的時候有2小時左右的時間在等接駁。今後提速縮時的空間就在輪渡的航行速度和接駁的速度這裡。第二種,增加渠道。其實海南的交通瓶頸是超乎人們想像的,比如,我以前認為海南交通瓶頸主要在島內道路設施建設落後,島外有瓊州海峽和雷州半島三個明顯的制約點,然而實際上,海南的交通瓶頸還有第四個——空域管理嚴格,空中流量極度緊張。至於港口建設和管理水平低劣,服務糟糕等問題我就不多說了,多體驗幾次就知道了。(我強烈呼籲那些專家學者、傳媒人士在節假日或者夜間時段體驗一下瓊州海峽的輪渡,不要次次都坐商務艙然後到處宣傳海航的高質量服務,偶爾也要看看飛機下的大動脈梗塞成啥樣了)實際上,海南在做的還有第三種:大數據管理,即預約進出島。這玩意唯一的好處就是阻止和減少進進出島人數和車輛。也就說,告訴你,現在天氣糟糕、進出島人數眾多,你們要等等,錯峰出行。但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管理有利於提高進出島的體驗。綜上所述,全國各界人士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問題沒有達成統一認識,所以在較長時間內,瓊州海峽跨海通道是不會出現實質性進展的。
首先,中國基建技術的確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
中國目前在世界上基建項目已經非常多,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高鐵,都已經有大量工程。而且很多都是超級工程,工期短、任務重、地質複雜。中國的施工設備,尤其是海上,(也可能我是做濱海工程的,所以對海上施工略微了解一些)挖泥船、施工船,都是世界級的,有大量的施工力量分布在世界各地。
跨海通道,剛好是涉及到海洋環境,是我國已經非常有經驗、有很多技術積累的工程類型。
1994年開始進行跨海工程前期研究工作,2010年3月確定為公鐵兩用通道,並給出了不同的方案進行比選。方案至少有6種。
預計建設工期為八年、投資1400億(可以和下面幾個類比項目對比一下)
工程主要特點、為何需要耗時很久1、瓊州海峽最窄處約18公里,並不很長,和類似項目相比,不長;
2、氣象水文條件複雜,有熱帶氣旋、龍捲風、濃霧。
3、地質條件,瓊州海峽海底有火山噴發,沒有良好的持力層,軟土層比較厚,地震時容易發生砂土液化等問題。
4、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需求。工程需要進行投資和收益的分析,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杭州灣是跨灣,可以大幅縮短時間;東海大橋是連接港口,有幾千萬集裝箱的量,天天跑大車;港珠澳更是經濟活躍,可由4小時縮短到幾十分鐘路程。而瓊州海峽,第一併沒有減少太多交通時間;第二需求量並不大,來旅遊大部分坐飛機,產業不發達,交通運輸量公路不大。雖然今年春節大量滯留,但是第一時間上不均勻,平時根本沒多少人,春節突然是很多倍,第二是特殊氣候與春節出行疊加,概率不大。一個交通通道,不可能按照小概率的峰值來作為設計能力。
5、海南周邊海域生物、環境等多方面需要進行詳細的論證。
6、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通航!瓊州海峽通航能力其實很大,但目前5萬噸級以上船舶通過瓊州海峽較少,北部灣和海南島北部或者北方等港口之間,大船需要繞行海南島南部。每年繞行的大型油輪就大約有70航次。目前國家正在努力推進瓊州海峽30萬噸級船舶通航問題。而橋樑對通航的滿足也需要提高很多投資,和以下類比項目對比,可以看出來,若要通航30萬噸級船舶,橋樑方案需要增加多少難度。為了通航,隧道更可行。因為相關連的項目都在同時進行研究,所以需要更多的協調。
類比項目1、杭州灣跨海大橋,2002年立項,2003年開工,2006年通車。全長36公里,橋長35.7公里。凈高47米,最大跨距325米。北通道滿足35000噸海輪,南通道滿足3000噸以下海輪通航。總投資120億元左右。
2、東海大橋,連接洋山港區,全長32.5公里,2002年開工,2005年建成通車。造價71.1億元。主航通孔凈高40米,滿足萬噸級貨輪的通航要求。
3、港珠澳大橋,全長49.968公里,海底隧道6.7公里,1983年香港建築師提出構想,2009年批准了可研報告,2009年開工,工期96個月,投資1000億元以上。通航孔橋共有3座斜拉橋,自東向西依次是:青洲航道橋、江海直達航道橋、九州島航道橋。主通航孔最大凈高42米。
4、渤海灣大橋(在研究之中),總投資可能在2000~3000億元,但是大通道建成後可將中國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等4大經濟區域和俄羅斯東部地區緊密地串聯起來。直線距離106公里,需要通航30~45萬噸級油輪。預計有可能在2020年以後開工。
第一,經濟問題,這錢誰來出呢?國家至少現在不會出,因為經濟效益不明顯,廣東方面積極性也不高,海南正在建設推進自貿區的建議,交通,基礎設施這些都得加大投資,本就不太富裕的情況下,暫時也不會主要提出的。
第二,迫切性,其實目前以船舶的運力,除了極端天氣和節假日高峰期外,還是支撐得到的。加上港口養活了多少人,籌建過程也一直會受到相關利益集團的反對。
第三,環境影響,眾所周知,海南因獨得的氣候生態環境,而吸引著大量遊客,加上目前島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每逢節假日,景點周邊大量堵車,而如果大橋建好,每逢節假日,大量的車輛和遊客進島,將會對島內交通,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省領導多次明確表態,海南發展,寧要綠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銀山。
中國基建是很發達,也有充足的資金,但很多大型項目,背後是有很多投資方和它們所代表的利益關係。
瓊州跨海通道之所以遲遲未建,和投資回報率是有很大關係的。
海南省以旅遊業為主,且遊客中又以遠距離遊客為多,目前通過民航進出島已經形成了規模,若跨海通道建成,勢必會影響民航機場。
而且,海南的支柱是旅遊業和服務業,工業基礎薄弱。若建成跨海通道,主要是運送進出島內外的遊客,這筆投資的收回時間就要更長。只有大量的工業需求,才能帶來持續的回報。
此外,瓊州海峽位於地震帶,建成跨海通道也要面臨意外風險。而且南海地區尚不特別穩定,這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所以,綜合以上的因素,瓊州跨海通道遲遲沒有動工。不過早已規劃論證了可行性,還是有開建的希望。
歡迎關注堅果旅行,獲取更多有趣實用乾貨知識
打開地圖仔細一看發現,凡是與大陸陸路連接的地區和國家,相對都是比較落後和貧窮的地區和國家;凡是與大陸隔海相望的地區和國家,相對都是比較發達和先進的地區和國家。所以海南的地理位置決定不需要跨海大橋。
從地緣經濟格局和歷史的角度來說:海南是中國邊陲小島,孤懸海外,如果必須靠跨海通道連接依附大陸才能發展,那麼海南必將落後。通俗點說就是肥水經過大陸,流到海南也變廢水。反過來大陸還要虹吸海南的資源。
海南想要發展成為中國發達省份,應該對接的是比大陸發達省份更發達,更廣闊的地區。所以海南缺的是一條連接世界的橋樑,而不是瓊州海峽跨海通道。
如果真心為海南發展著想,那麼把南海還給海南比建100條跨海通道都有實際意義。
這個技術其實不是主要問題啦!
瓊州海峽如果建橋的話,還是容易受到天氣以及軍艦出動的影響,所以最好是建隧道,但是建隧道得1400億以上,這個經濟帳沒算好之前不會開建。
首先,瓊州海峽跨海輪渡在平時可以滿足基本要求,海南島的旅遊是季節性的,冬天特別多。
其次,海南島經濟實力不夠,要海南省牽頭來建不現實,而且很多海南人還怕建了後大量內地人湧入影響本地人生活呢。
而對於廣東來說,廣東是有錢,但是建隧道好像怎麼也是海南好處多,出部分錢可以,但是要它承擔大頭,估計不幹,所以廣東積極性也不高。
最後對於國家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渤海通道,這個可以溝通東北和華北與華東的聯繫,而瓊州海峽通道了,作用沒這麼大,所以國家暫時積極性也不高。
所以瓊州海峽通道就只是停留在紙面上咯,至於何時開工,最快2022年以後吧!
是多方面的考慮,一,生態環境的影響。瓊州海峽位於亞熱帶,生物多樣性,修建大橋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沒有一個全面的環評評價前不會動工的。
二,瓊州海峽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交通通道。
三,設計方案不確定,之前有過幾次的傳說,但方案都沒有確定。
春節海南島的堵車一定會促進瓊州海峽大橋的推進的。
瓊州海峽通道遲遲不能開工,一是物資流量與建設成夲問題;二是海峽通道建設技術問題。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主席宣布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區,分步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未來進入海南的物資流量將會超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與此同時,杭州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先後建成道車,為瓊州海峽通道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只要解決了物資流量和海上建築技術問題,瓊州海峽通道建設會很快提到國家重點建設議事日程,屆時將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海南省原是廣東一個地區,人口和土地面積少,工業基礎薄弱,優勢是農業、海洋、熱帶植物、旅遊資源。熱帶水果、雜交水稻種子、海產品進入大陸多,大陸物資進入島內相對較少。海南省三沙市建立後,海南的政治、軍事、經貿地位大幅度提升,海底能源,海洋資源,衛星發射,國際航道成南海南最大優勢。特別是未來海南全島建自由貿易區和自由貿易港,我國中南、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物流量將轉向海南,瓊州海峽通道建設迫在眉捷。
海峽與海灣有很大區別,自然地理環境截然不同,海峽通道建設難度大于海灣大橋建設,國家首先選擇建設杭州灣大橋和港瓊澳大橋,積累經驗和技術後,再建瓊州海峽通道,無論是技術還是經濟考量,都是十分正確的。
海口
三亞
三沙
博鰲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上了年紀更容易醉
※地震不僅是災難的放大器,也是社會的測試儀
※桃色敲詐:那些被仙人跳害慘了的社會名流
※這屆社會人不行,太沒性格了!
※江歌案會讓你不敢做好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