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佛系養蛙遊戲?
你好,我是Fresh酷玩小鑫,歡迎關注點贊喲~
玩這個遊戲的80%以上都是顏值高性格好的妹子,還有一部分性格溫和的男生。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就是溫和的男生。並不害臊。⊙?⊙!
最近被各大朋友圈分分刷屏的「佛系遊戲」《旅行青蛙》,是一款日漫畫風、玩法極其佛性的日本手機遊戲,短短几天已經在各大應用佔據了榜單之首。
遊戲中沒有任何對抗、模擬的元素,甚至連養成元素都很難說有。你只需要收三葉草,買一些旅行物品,之後的所有操作就是有空打開app瞄一眼蛙兒子在不在,而蛙兒子的行動完全不可預測,基本上是「一切隨緣」,故稱其為「佛系遊戲」。
這樣一款可以說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遊戲為什麼會短時間收割大量用戶呢?
就在不久前,作為正當壯年的90後開始被冠上「佛系青年」的稱號,用來形容如今的年輕人「不爭不搶、一切隨緣、有也行沒有也行」的心態。所以這款「佛系遊戲」正好與「佛系玩家」不謀而合,可以說是很佛系了。
佛系遊戲背後,是年輕人的疲憊不堪如今的年輕人生存壓力越來越大,95後的年輕人已經有很大一部分步入了社會。一旦步入社會,就要開始面對工作、房貸車貸、婚姻愛情、職場打拚等等問題,而且考慮的稍遠一點,也是上有四個老人,下有一個或者兩個崽兒,而剩下的也是在研究生求學中掙扎。
生孩子?拜託,有時間懷孕嗎?產科醫院有床位嗎?生完了會出現家庭問題嗎?孩子誰給帶?孩子大了不能輸在起跑線啊,去哪兒上學?哪兒還有學區房賣?……不生了不生了,養個蛙兒子吧
由此誕生出來的對未來生活不太樂觀的心態,也即是佛繫心態,表達了很多普通年輕人的無奈,既不算底層勞動人民,也比不上日入上萬的主播土豪,所以就有了「不爭了反正也爭不過人家」的消極心理。
這款遊戲背後,其實是很多渴望愛情,渴望事業的年輕人,希望得到關注,希望有所寄託的願望。
佛系遊戲?其實我們只想單純的娛樂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喜歡《王者榮耀》、吃雞等等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的遊戲,雖然贏能帶來快樂,但是過程總是曲折的,而且還極容易被噴。
其實很多人只是想單純的有一個能惦記的、萌萌的陪伴而已,這款遊戲剛好滿足了他們對陪伴的需要,所以受到了青睞。並不是因為有多好玩,而是因為這彷彿就是以後生活的一個縮影,或者說,一種自嘲吧。
《青蛙旅行》的遊戲,瞬間刷爆各大網路。微博KOL圈、朋友圈、B站、論壇貼吧,幾乎無處不在。
辛勤的小夥伴們,照顧蛙吃,照顧蛙喝,照顧蛙洗澡,照顧她拉屎。外出了,擔心他找不到家,關在家裡又擔心他不開心。真實的讓人體會了一把從小學課本上學到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慈母之意。
顯示大圖於是網上各種流行語爆發,最典型的一句就是「養蛙方知父母恩」。養蛙的確很難,吃喝拉撒睡,無微不至。但最最難的是蛙生病了,恢復起來會很難,各種找醫生,各種找葯。最苦惱的是不知道到底哪個醫生好,哪個醫院靠譜。
這讓人聯想到現實當中,為人父母的孩子病了,也是這樣的焦心和不知所措。好在現實中人們有了一些小工具可以幫忙,不光是在線靠好大夫和春雨問診,還可以通過妙尋醫生進行大數據智能查詢醫生的口碑。再結合當下京醫通、114等的挂號服務,順利解決一系列面對疾病時不得不解決的一系列 難題。
據說《青蛙旅行》這款女性,在日本之所以流行,大都是年輕女性的突出貢獻。日本人口負增長異常嚴重,女性都不打算生娃了,結果卻喜歡《青蛙旅行》的遊戲,看來孩子可以不生,但母性斷然不會消失啊。如今中國也面臨人口負增長的威脅,據前幾日最新出生人口報道,2017年相比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有下降。而出生人口的下降,其實並非因為適齡夫婦二孩生育意願不夠,主要是很多夫婦連一孩都沒有生育。這國情和曾經的日本如此相似,也無怪乎這遊戲能夠在王者榮耀之後盛行於中國了。
不論怎樣,遊戲的目的不過是工作與生活之餘的消遣。玩孩子要花幾百萬人民幣,玩蛙只花遊戲幣,相比之下划算多了,且只是擔心不會發生真正的人身安全等風險。
養娃,養蛙。看似親子關係的模擬,不同的是,從父母的角度出發,那隻青蛙恰是長大後的自己。
推薦閱讀:
※如果讓你選擇自己的人生,是希望短暫而風光,還是平淡長久看滄海桑田?
※為什麼現在一些大齡醜女,自己丑又老,卻老是要求男的,又要有車,又要有錢,老是挑挑?
※富人的特徵是什麼?
※人生第一次100萬到底要怎麼才可以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