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又到了,如何引導孩子過新年?


我們總說年味越來越淡,過年沒沒意思,但是對孩子們來說,未必如此。如何帶著孩子過一個有趣又難忘的新年,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首先,我們對過年這件事要有儀式感,那必然第一件事就是買一件新年裝。雖然平日里孩子經常穿新衣服,但是過年了,買一套紅紅火火的拜年裝穿在身上,不僅喜慶,還很有精神;第二,給孩子普及一下新年的各種民俗,讓孩子們對新年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第三,帶著孩子裝飾一下家,掛大紅燈籠,貼春聯,門神,張燈結綵,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春節才有的氣息。

物質富足的今天,早就不再期待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不再期盼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平時一樣可以唾手可得。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無比懷念以前的過年情景,可是,我們有過去的記憶可以反縐,那我們的孩子們呢?所以我們應該盡努力,讓孩子過一個有趣又難忘的新年。


說實話,隨著年齡的增長,總覺得現在的年年味兒很淡,跟記憶中小時候的年味兒相差甚遠。有時看著孩子們對老公說:好心疼現在的孩子,玩的還沒有我們小時候快樂,過年也沒有我們有趣。小時候一到過年特別是臘月二十三,祭灶。吃芝麻糖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我們三個總是因為分的不均爭吵打鬧,然後在爸媽的笤帚疙瘩下和好。我們會用酒盒做燈籠,會把糖果放在酒瓶蓋里熬糖稀。會挨家挨戶的拾散落的鞭炮,會偷偷的拔鄰居家門口沒有燒盡的蠟燭,會滿街跑著玩捉迷藏。現在的孩子陪伴她們的是做好的精緻燈籠,少了動手的樂趣。各種口味兒的巧克力和水果糖,她們不知道自己熬的糖稀有多麼美味!街上賣的各式各樣的煙花炮竹,隨便選。她們也無法體會滿街爭著拾鞭炮是什麼心情。

今年,我準備給孩子親手做酒盒燈籠,會告訴她們怎麼熬糖稀,當然鞭炮是不可以隨便玩兒的。


春節到了,孩子們又到了最開心的時刻,因為在新年的這幾天,大家都放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親戚朋友們歡聚一堂,孩子們可以跟家裡的表姐妹們嘻嘻哈哈的,最重要的是,有紅包收~

那麼,在這個高興的日子裡,我們怎麼引導孩子過個快樂的春節呢!

1.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很多小孩在玩煙花的時候沒有安全意識,最後搞到自己受傷。作為家長,要時刻警惕。

2.孩子們手上有了錢,家長們應該教導孩子合理利用,不能亂買零食吃,以免吃到不幹凈的東西,導致拉肚子。

3.過年了,肯定會見到很多親戚朋友,家長要引導孩子懂禮貌,尊老愛幼,發揚我們的傳統美德。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新春快樂。。紅包多多。


新春佳節,現在有很多的孩子應該都放假了吧。

家長應該做到監督的作用。

1.不要讓孩子單獨在家,防止意外的發生,現在的熊孩子不在少數。

2.過年了,孩子們會受到比較多的壓歲錢,防止他們亂花,買一些危險物品,正確的引導,合理的分配,過一個有意義的年。

3.過年難免吃的過於豐盛,就連我們大人的腸胃就會受不了,所以小孩子還是要節制,不要胡吃海塞,注意腸胃的問題。

4.盡量別去人多的地方,過年期間也是容易丟孩子的時候,有些粗心的家長只顧照相,也不給孩子說跟到身邊,就會造成遺憾。

希望能幫到你。

最後希望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紅包多多!!!!


現在的孩子過年和我們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了,我見過過年時幾個小孩子湊在一起打麻將打撲克,要麼一人一個手機玩遊戲,真真的少了我們兒時的純真與快樂。

其實這和大人有很大關係,因為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過年時大人基本上不是玩手機就是打麻將,很少真正一家人湊在一起看看春晚,聊聊天分享下一年的收穫。

所以過年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請放下手機,放下麻將,好好陪孩子們過新年吧,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與快樂這是他以後最美好的記憶。


隨著年齡增長,新年對於我們80後來說,也只是又增長了一歲,再沒有了兒時的期盼和興奮,但是作為一個媽媽,又不想把傳統文化丟掉。

今年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沒回家過年,作為獨立的小家庭,我也開始和孩子準備新年。從臘月初八開始,煮臘八粥泡臘八蒜,告訴孩子這個節日要做什麼,臘月二十三,和孩子一起收拾房間,給她講灶王爺的故事,馬上要除夕了,我給她講了關於「年」的傳說,帶著她買年畫,買對聯,採購各種好吃的,還油炸了過年吃的小點心,煮肉熬菜,讓家開始有了年的氣氛。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利用春節濃濃的節日氛圍,讓孩子了解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活動,引導孩子認識和感知中華文化。利用春節親人團圓時機,讓孩子體味親情的美好,培養孝心、感恩之心,繼承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利用親朋好友間相互走動,讓孩子了解和感知血緣親情,並且可以進行傳統禮儀教育。


推薦閱讀:

焦慮症是心理疾病嗎,焦慮症有哪些癥狀?
如果有一天夏目不想做夏目了,性格變得想要為自己爭辯時,大家還會愛他嗎?
為什麼明明很漂亮的人非要說自己丑?為什麼很瘦的人總是嫌自己胖?
極度反感給領導端茶倒水這活兒,但是同事做這種事情好像都不太在意的。是我太奇怪了嗎,不會心理有問題吧?

TAG:育兒 | 嬰幼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