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應該從小讓孩子在家庭勞動中成長還是在溫室中成長?


謝謝邀請。

這個答案可以比較簡單粗暴直接:在家庭勞動中成長。

說說我的童年家庭勞動經歷吧。我在6、7歲前,需要做的家務勞動如下:洗碗、著煤炭爐子,煮飯,(炒菜不會),給雞餵食,去剪草、檢蚌殼砸碎了餵雞,替爸爸媽媽各種跑腿兒,買麵條、買早點。那時候我媽媽在院子里養了許多雞。我需要幫助媽媽每天兩頓餵雞。傍晚,小夥伴們一起撒歡外面玩兒,我都帶著一把剪刀,和一個小籃子,看得到雞愛吃的草就剪了放籃子裡帶回家。也會捉蟲子和檢菜市場的蚌殼,回家用一把小榔頭砸得碎碎的,伴在米糠里給雞吃,可以增加雞蛋的產量/

夏天的傍晚,媽媽遞給我一個籃子,讓我去撐二斤水面,我就撒腿就跑,穿過整個小鎮,到麵店,買水面。那種在機器上軋出來的麵條,還帶著濕氣呢。放在籃子里再飛速地跑回家,等著媽媽做晚飯。

早晨是受媽媽指示,去鎮上的飯店買油條,給我1毛錢二兩糧票,可以買20根油條呢。排在長長的隊伍里,手裡捏著一根竹籌,那籌子烏黑髮亮。拿到了油條,自己先拿一根,大嚼特嚼,臉上嘴上都是油,蹬蹬蹬地一路跑過石板路,回家。

有時候我們還會做比較重的體力活,比如幫忙提水。我家有一個小水量子,孩子正好可以提得動,分十幾次提,可以打半缸水。那時候沒有自來水,我家住在河邊,有力氣有空就去提點兒水。雖然主要的提水的活兒是爸爸在做,我們也會做一點。

還五六歲時我們就自己燒水,打水,清潔澡桶,夏天都是早早地把自己洗乾淨了,髒水倒掉了,還把家裡熱水壺都燒滿,灌好熱水,煮好粥,等爸爸媽媽下班回來。

今天的孩子是無法想像這些「繁重」的勞動的,可是比起農村的同學來說,我們所做的,又輕鬆很多啦。回憶起來,不覺得很辛苦,倒是覺得培養了自己的責任感。(當然有些家務很危險,比如燒開水,現在也沒有哪個家長敢把孩子隨時脫離視線,獨自上街打醬油了)

但是孩子還是可以分擔很多家務的。分擔家務的過程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學會協作,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這本身就是家庭和愛的教育的一部分啊。


孩子自然是應該在家庭勞動中成長的。人不可能一輩子都生長在溫室中,生活是現實的,生活的本質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人間煙火。如果一直生活在溫室中,走出溫室的那一刻就註定著這個人悲劇的開始。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家庭勞動不像我們的父輩們,要學做種地,收割,喂家畜等等農活粗活。現在孩子無非做的就是刷完,擦地,收拾房間。

1、錯誤的觀念-現在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都不要管

從小,學校就培養我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但是現在的家長還是只注重智,認為其他的都沒有用。認為現在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都不要管。有的孩子真的是知道學習,成為了生活中的白痴。糖和鹽分不清,出去指著牛說是狗。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女大學生每周把臟衣服寄回家讓媽媽洗,自己不會。我們的社會,真的是需要這樣的「人才」嗎?

2、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要從小讓他知道自己的是家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需要為我們的家付出,沒有誰是坐享其成的。他還小不需要賺錢,就需要用自己勞動為家庭做出貢獻。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價值感。即使走向社會,孩子也會對自己的工作有很好的責任感,找到自己的價值!

3、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就幫媽媽幹活,5歲的時候會生爐子燒火。6歲多會發麵蒸饅頭。當然這樣的孩子不多,而且處於安全考慮,我們還是讓孩子盡量不動火不動點。

我只是想說明,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他比你想像中能幹的多,沒什麼捨不得用的。從小參與勞動的孩子,自理自立能力都會好很多,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迅速的適應並生存。而且愛勞動的孩子抗挫能力要比其他人強一些。

4、勤快的孩子招人喜歡

沒有人喜歡懶惰的人,你想下公司里勤快能幹的人是不是人緣也特別好,領導賞識。勤快的人有眼力價,會看事兒會看活,勞動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情商。在人際交往中你的勤快也是你的一個很重要的加分項。

讓孩子從家務勞動中開始鍛煉,不做生活中的白痴,不做只認識書本的白痴。讓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20世紀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提到了人的兩種本能,其中之一就是工作的本能。所以,如果是真正為孩子好,請一定學會尊重孩子的工作本能。

  1. 5歲以內的孩子在敏感期想要嘗試各種家務勞動,建議家長給孩子機會去嘗試,允許他一遍又一遍重複實踐,接納他常常弄髒小手、衣服,地板等的「嚴重」後果。並培養孩子動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比如整理自己的衣服,書籍,玩具等。

  2. 六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鼓勵孩子認領一份家務勞動,參與到家庭的日常維護中,勞動不僅僅是表面看起來的「累」,他會帶給孩子一份小小的成就感。也有的家長把家務勞動和財商教育聯繫起來,如果運用得法,可以一舉多得。

  3. 網路上有一份美國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家務清單,家長可以作為參考。注意避免進入通過勞動來控制孩子的的誤區,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雖然不像家長那樣每天必須完成一定的工作,但也要尊重孩子的時間,切忌因為孩子小就把他當成可以隨意支使的「小跟班」。

即使勞動對孩子的成長有諸多好處,家長也要把握好「度」,在勞動中成長和像呵護溫室花朵一樣呵護孩子兩者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勞動可以幫助孩子強化自我意識,提升成就感;當孩子需要父母的慰藉和鼓勵時,我們也應該像呵護溫室花朵般來呵護孩子,讓他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每個孩子在出生時都擁有讓父母發自內心、寵也寵不夠的稚嫩模樣,愛他、呵護他、希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他——每個正常的父母都會這麼想,所以在不自覺中,我們以愛的名義,為孩子建造了一所無形的溫室,溫室的花朵不一定長不大,只是他不可能一輩子在溫室中,如果有一天必須面對室外的生活,作為父母就要想一想,他是否能抵擋得住真實自然環境的衝擊。

實踐證明,將孩子放到可控的、有一定危險的環境中,孩子會建立起自己的「危險管理能力」,知道如何去評估事物發生風險,知道自己能否應付這種風險帶來的不良後果。

將孩子放到一個具有一定困難的環境中,能鍛煉孩子堅強的個性、自立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鍛鍊出克服困難的品性。孩子遇到了困難首先會想辦法自己解決,如果自己無法解決,會去找同伴尋求幫助,這又鍛煉了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家庭勞動,也就是家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便捷的鍛煉方式,影響意義也許比你想像得更深遠。美國哈佛大學曾對456個孩子做了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差別很大,失業率是1:15,犯罪率是1:10,收入相差20%,而且,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更健康。

家務勞動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孩子的身體發展上。它可以促進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和肢體動作的靈活性,不同的家務可以鍛煉孩子不同的身體部位,比如,疊衣服可以鍛煉小肌肉,擦地板可以鍛煉大肌肉。而大腦、手、眼的協調與否,關乎著孩子的學習能力。在學習中,孩子的粗心和馬虎其實都是因為不協調,這些靠說是沒有用的,因為這是孩子自己控制不了的。那麼這時候,解決孩子不協調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家務。

除此以外,做家務還有更深刻的內在含義。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在完成一項家務後,往往會產生自信,他會將,在動手、動腦的反覆實踐中所獲得知識、成功體驗等「遷移」到其它領域,比如學習、社交,自信的心態會讓他更願意嘗試和創新,以及去積極地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一個被家長過多代勞的孩子,往往容易產生負面的自我認知:「我什麼都不會做」「我什麼都學不會」。

具體來說,引導孩子做家務剋從三方面入手:

保護孩子對家務的熱情

看到大人做家務時,越小的孩子會越好奇,他們常常會主動跑過來圍觀,並模仿。在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制止他,順勢而為,適當指導和鼓勵。

結合孩子的時間、精力和能力,選擇適合孩子的家務

做家務,是從自我服務開始的,慢慢過渡到向家人,甚至為社會服務。可以把一周的家務列表化,明確分工,然後執行。平時,可以建議孩子做一些耗時短的家務,比如洗碗、疊衣服、整理書籍玩具等;周末,可以安排一起大掃除。

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孩子儘可能多地參與到家務活動中,會讓他內在的探索需求得到滿足,沒有擔心、制止和否定,充分自由的體驗會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他會自然地覺得,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分內之事,而不是負擔。

【有養,首個專註於父母教育的內容平台】


首先,不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如果是一顆稚嫩的小樹苗,把它直接扔到外面的狂風暴雨中,它可能無法抵禦疾風驟雨的侵襲就夭折了。那麼孩子也是一樣。單純的強調孩子應該不斷的勞其體膚或者應該在溫室的百般呵護中長大都是片面的。

孩子出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和體力也在不斷的發育和成長中。我認為在孩子三歲以前,或者說上幼兒園之前。應該讓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中成長。也就是要給他創造一個溫馨,安全,充滿愛的溫室環境。讓他可以心無旁騖的健康成長。這個時間段要讓孩子的內心感受到的是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愛。正因為有了這份愛。孩子的內心深處才會豐盈和自信。這個時候並不需要所謂的勞動鍛煉。而且孩子的手眼協調等能力目前也都不具備做一些勞動的能力。盲目讓他做他做不好的事情只會挫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

當孩子上了幼兒園,需要在集體環境中成長和學習時,我們就需要讓他逐漸參與到家庭的勞動中,讓他明白作為一個家庭成員,需要承擔一定的勞動義務,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獨立意識。並且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做起掃地拖地,洗碗洗衣服等家務工作也能在別人的幫助下逐漸得心應手。並且在這種參與家庭勞動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因此,我們既要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感受到溫室里撒滿陽光的愛。也要在他稍大一些後帶其參與到適當的家庭勞動當中來。蜻蜓點水象徵般過少的勞動起不到意義,刻意通過大量的超過孩子身心能力的勞動來餓其體膚,苦其心志在我看來也沒有必要。只要讓他明白家務勞動人人有責,身為家庭成員之一必須做好自己分內的勞動工作即可。

讀者朋友們,你們認為呢?


這個問題必須定義,什麼是家庭勞動。家裡的事情,孩子可以參與,不過,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年齡,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情,父母讓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和孩子的年齡,能力相匹配。

孩子參與一點家庭事務對他們的發展來說是有好處的。孩子從會爬會走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有了自我意識,他們就需要發展自己的自主感。也就是說,1歲半以後,孩子有這個需要,她需要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她能知道,什麼事情是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什麼事情暫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我們說,他們需要建立能力感。這個能力感非常重要,一個人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一方面,有了行為的界限,明白危險的事情不能做,另一方面,他們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緣,有時候,會鼓足勇氣稍微突破能力的邊緣,去做出新的嘗試。那麼,我們說這些孩子,在面對新情景,面對困難的時候,她有勇氣接受挑戰,願意嘗試。所以,他們面對挫折的應對方式,是不是發脾氣或者再試試,跟這個時候逐漸建立的能力感是相關的。

另一個,讓他們參與合適的家庭勞動,能夠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就是,有時候,他們需要對一些事情自己做出一些決定,這對培養他們的自主感是有幫助的。這個自主感也是將來他們成為獨立的人的基礎。

所以,要不要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要看是什麼樣的家庭勞動,要看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完全不參與家庭勞動,從長期的發展來說,沒有好處。


孩子出生後融入的第一個集體就是家庭,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只要力所能及,就應該承擔對家庭的責任。通過做一些跟年齡相符的事情,就是讓孩子知道他做的哪些事情是對自己負責,哪些事情是對家庭負責。一些基礎的家務勞動,就是培養男孩責任心的必修課,並且能夠讓孩子體會到自己作為家庭成員,對家庭能夠帶來的價值。

大多數父母可能都認同孩子應該承擔家務勞動,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家務勞動、具體做什麼家務勞動,卻心中無數。

究竟從何時開始讓孩子承擔家務勞動,其實主要標準不是孩子的年齡,而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程度,就跟學走路和說話一樣,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時間點。我們安排孩子做家務勞動時,也不要把只跟孩子自己相關的事情視為家務勞動,那只是孩子照顧自己的表現。真正的家務勞動,卻是那些能夠讓整個家庭正常運轉的基本事務,跟所有家庭成員都息息相關,比如做飯、打掃衛生、收拾餐桌等等。

現在的很多家庭,要麼有老人幫忙,要麼請了保姆照顧,很多家務勞動都由他們全部包攬。因此,孩子幾乎沒有機會承擔應盡的家庭職責。

然而,無論是否有人幫忙照顧家庭,明智的父母一定會留一件或更多家務勞動給孩子做,並且要求孩子認真去做。有些家務勞動也許並不是孩子喜歡做的事情,但我們要告訴孩子,這是他作為家庭一份子的責任,必須去做。當然,如果孩子主動提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我們需要鼓勵和支持,不要強行拒絕,更不要對孩子說「你還小,做不好」、「把學習搞好就行,這些事不用你管」等等打擊孩子的話。


感謝邀請。

家庭勞動並不是溫室養育的對立面,因為家庭勞動根本算不上什麼艱苦環境與生活磨練。很多的父母存在對家庭勞動的錯誤認識,因此導致了孩子是否需要參與家庭勞動的種種糾結。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這個話題:

1、家庭勞動是家庭成員的責任與義務。孩子在家庭中扮演什麼角色呢?有些家長說是受教育者、被照顧對象或者家族繼承者等等,其實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直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家庭成員,孩子是一個和家長平等的家庭成員。家庭成員,必須要參與家庭勞動,這是一個天經地義的事情。

2、家長的一些非理性的表述誤導了孩子對家庭勞動的正確理解。比如「你要是再上不了80份,就罰你天天掃地!」「這些家務活不需要你干!你就把成績弄上去就行!」家務勞動和知識學習同等重要,我們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讓孩子輕視了家庭勞動,放下了家庭責任感。

3、家務勞動的價值。我在外面做親子教育講座的時候,總會講到親子互動。親子互動我們會談到親子遊戲、親子閱讀、親子旅遊等,但有一種最「廉價」又最「高能」的互動形式卻被大家淡忘,那就是家庭勞動。家庭勞動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價值感、歸屬感與成就感,增長了生活經驗與社會經驗,學習了合作與配合,體會了其他家庭成員的辛苦與幸福。

所以,我的答案當然是,多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via勇赫大叔)


當然是在家庭勞動中成長了。

絕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受到足夠的鍛煉,常常花費各種人力財力送孩子去參加各種冬令營,夏令營等等活動,卻忽視了家庭勞動這樣一項可以隨時進行又無須花費太多金錢與精力的事情。更有的家長認為這是「」低級下賤沒有什麼價值的勞動」而讓孩子遠離。這真的是很遺憾的事:

01

我們希望孩子所具有的絕大部分能力幾乎都可以在家庭勞動中得到鍛煉:專註能力、動手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統籌能力、學習能力……

02

鼓勵孩子適當的參與家庭勞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自信心價值感:讓他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並認為自己對這個世界是負有責任、可以掌控並有貢獻有價值的。

03

孩子參與家庭勞動,還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尊重、體諒他人: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也會與他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總之,孩子參與家庭勞動的好處真是太多了。如果家長能夠創造條件和孩子一起開心地進行家庭勞動,那無論對孩子還是家長來講就更好不過了。

家務勞動好處這麼多,那該如何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呢?讓孩子參與哪些家庭勞動呢?

第一我覺得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的意識,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多鼓勵孩子參與,這樣就會慢慢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第二我記得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張中美家務清單對比,有心的爸媽們可以搜索下,以此為參考,為自己的孩子分配合適的家務勞動。

願您的孩子能從家務勞動中多多受益。


孩子的成長個人覺得沒有模形,都是在於以家人的行為為榜樣,既可是有一個溫室也需要維護,勞動是一個褒義詞,童年無多,三歲的娃兒就要背詩歌,其實吧,孩子還是多給ta空間,自由成長。??


推薦閱讀:

在警校讀書的日子是怎樣的?
對於學生作業需要家長檢查簽字你怎麼看?
班級里女生太多男生太少是什麼體驗?

TAG:教育 | 育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