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筋麵粉、中筋麵粉、低筋麵粉有什麼不同?
低筋、中筋、高筋麵粉中的這個」筋」字, 大致等同於麵粉中小麥蛋白的含量。
麵粉主要由蛋白質與澱粉組成。
做過涼皮的話,裡面就需要一個「洗麵筋」的操作,其實就是分離提取蛋白質的過程(好高級好化學的感覺),能洗出來的麵筋多,就是高筋麵粉,反之亦然。
(愛吃的麵筋,拌炒兩宜)
蛋白質含量越高,筋性就越好,做好的成品就往筋道彈牙那個方向走。
蛋白質含量低,筋性差,做出來就愈發鬆軟好嚼,一咬就斷,入口很容易化開。
其實選哪種麵粉,是根據想要的口感來定的,沒有絕對。
精明的小夥伴們自然想到了,既然「筋」是蛋白質,那在麵粉包裝的「營養成分表」里看蛋白質含量來區分高中低筋麵粉不就成了么。
其實,這樣做會帶來很大的誤差。
營養成分表中的蛋白質含量是總的含量,但除了有「筋性」的小麥谷蛋白和小麥醇溶蛋白,麵粉中還含有一些其它無法形成筋性的蛋白質。
所以,總蛋白質含量高,並不等於麵粉的「筋性」強。
還是得需要什麼麵粉買什麼麵粉,萬萬不可自己看錶讀數想當然。
弄清楚了「筋」的含義,下面我就針對三種不同筋性麵粉的特點來分別講下它們的用途。
1、低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在6.5%-8.5%之間的麵粉, 我們可以稱之為低筋麵粉。
Ps:國內常見的美玫和新良, 蛋白質含量都在9%左右, 小包裝的美玫在8.5%。
諸知西點中最常用低筋麵粉,我們可以用它來製作餅乾、塔派、蛋糕、鬆餅等,在一些對鬆軟度要求較高的小餐包中,也會酌情添加低筋麵粉作為調節。
如果在曲奇餅乾中使用了高筋麵粉,就會使成品變得干硬,而不酥脆。
(偏喜歡「干硬脆」曲奇的大佬也是不可小覷的存在,其實也沒什麼不可以,想吃哪種用哪種。)
而在中式面點領域,如月餅、桃酥、廣式叉燒包、流沙包等對酥性和鬆軟度要求較高的點心中,也時常用到低筋麵粉。
再比如中秋佳節里老少咸宜的蛋黃酥,也會使用到它。
蛋黃酥的做法點擊下面圖片即可查看
2、中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在9-11.5%之間的麵粉,叫做中筋麵粉。
它的蛋白質含量介於低筋和高筋之間,我們超市中常見的餃子粉、富強粉等,都是屬於這個範疇。
它主要用來製作一些對彈性和鬆軟度需求適中的產品。
在西點中,類似磅蛋糕、馬芬蛋糕、瑪德琳、費南雪等需要麵糊具有一定彈性的點心,時常會用中筋麵粉進行製作。
因為中筋麵粉會帶來兩個優勢:
1、成品表面「裂口」更加好看;
2、可以帶來適中的「嚼勁兒」和紮實的口感。
在一些麵包中,我們也可見到它的身影。例如歐洲傳統式無油無糖的主食麵包,以及印度的naan(饢餅)、中東的pita餅等。
在中式面點中,它的應用更加廣泛。我們平時常吃的餃子、包子、饅頭、烙餅等,都少不了它的存在。
都說餃子皮筋道的才好,我就突發奇想,用做麵包用的高筋麵粉做過一次餃子,但被華麗麗地教做人了。由於麵糰彈性過強,很難擀開,令我在擀皮和包餡的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並且成品的口感也並不討喜。
凡事都有一個可行限度,在選對麵粉的條件下,多揉揉讓餃子皮更筋道,確實能更好吃。但要直接把麵粉換高筋,一味追求筋道那就不行了。強扭的瓜真的不甜。
3、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在11.5%-14.5%之間的麵粉,就是高筋麵粉啦。
國內常見的有金象、新良、王后(我只用過日式吐司粉)等,金象的蛋白質含量在13.5%左右,新良麵包粉13.7%,王后12.5%。
西點中,它主要用來製作麵包,如吐司、小餐包等,一些甜麵包會添加一定比例的低筋粉,塑造比普通麵包稍微鬆軟的口感。至於添加比例,就要看具體的菜譜和個人喜好了。
夏日風情餐包的做法點擊下面圖片即可查看
傳統中式面點中,鮮少用到高筋麵粉,是因為國產的小麥品種幾乎沒有高筋的。
中式面點即使是做麵條這種對「筋道」要求極高的食物,也會採用調整其它材料、調整手法之類的辦法來達到目的。
總結
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知道麵粉的「筋」是怎麼回事啦。
另外,除了麵粉本身的成分,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麵粉「筋性」的表現,比如說溫度、手法、配方等等。
眾所周知,過度攪拌容易起筋,在不希望起筋的時候就要少攪拌;而「揉面」也是一個合格白案師傅的基本功,對口感風味影響極大。
更重要的是,每個人最喜歡的口感也都不同,這塊只能說請多嘗試了。烘焙其實沒有那麼多禁忌,更沒有絕對的對錯,喜歡就好。往更遠里說,麵粉那麼多種,只用筋性遠遠不能將他們完美區分。按照筋性劃分,只是最普遍最基礎的一種,還有按照編號來進行區分的體系。這塊要扯開說就太複雜啦,這裡暫且按下不表。
如果你對麵粉的其他知識也有興趣,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哦,問的多的問題,我再專門寫篇文講講。??
努力將更多的科學方法論與烘焙材料的正確認識分享給大家。
推薦閱讀:
※在京都菜市場的一餐
※肉包子餡怎麼做吃起來才鮮嫩多汁?
※花椒油怎樣製作才又麻又香?
※擺攤適合做什麼小吃?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