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職稱到底有多難?
說起評職稱,真是一把辛酸淚呀。平常不提也罷,提起來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我1999年參加工作。2002年評上中教二級教師。從2002年到2018年漫長的16年,我都在準備評中教一級職稱的過程中苦苦煎熬。
人生有多少個16年?而且在之後的多少年我才能評上中教一級呢。我感覺還是遙遙無期。
2002評上中一教師後,我們這裡要求五年以後可以評中一。但是我的學校比較偏遠,當時領導們就傳來的是六年才能評。於是2008年,我第一次評中一。據小道消息說,2008年是最好評的,一年了之後就沒有名額了。我們夠資格的人都趕緊積極準備,其實準備,說實話,就是找關係走後門兒。也許是我送的錢不夠多。那一年教學水平最高,拿獎最多,什麼優質課什麼論文寫的最好的,我卻沒有評過去。
就像人們說的,從2008年以後,中教一級,高級名額基本上就鳳毛麟角了。
有5,6年的時間名額是零,之後從2014年之後,陸續發放兩三個名額。全鄉鎮二三百個老師。就兩三個名額,這麼多年積攢下來的夠資格評職稱的人,都要爭這兩三個名額,到底有多難,到底有多黑暗,你想也想不到。
我們這裡評職稱採取加分制。前幾年加分的項目有:教齡,優秀老師稱號,論文。近幾年在這幾個基礎上又加了優質課評選獎項加分。
優秀老師稱號,每個學校一年就那麼兩三個,老師為了得到優秀老師稱號,明爭暗鬥。論文無論你寫好不好,雜誌社都不會給你發的,要用錢買才行。這些年由開始的300塊錢一篇兒,現在漲到了600塊錢左右一篇兒,現在只要是想評職稱的人,每個人手裡都有九篇論文,全都是花血汗錢買。
至於優質課,之前沒加分的時候,大家誰都不願意弄這個。因為是費力不討好。沒有什麼利益可言。
這兩年開始加分了。結果優質課評選活動就到不了普通老師手裡了,無權無勢無關係的老師,你連參加的資格都沒有。
從2014年到現在的,每年在這兩三個名額。都落到誰的手裡了,大家心知肚明。我感覺自己評上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只能靠增加教齡加分了,好多老師都快退休了,現在仍然是中教二級。我不知道我到退休的時候能不能評上中一,高級教師,更甭想了。
教師憑職稱到底有多難,用我身邊的事例和你們說一下吧。
我一位同事今年虛歲60歲,還有一年退休,他現在是小學高級教師,也就是我們說的中學一級教師。當然,現在名稱都改了不分中小學了,統一歸類,只說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也就是說他現在是一級教師。你知道他在評一級教師的時候是在哪一年嗎?1998年!
我2005年參加工作以後才親眼看到這一現象,2008年的時候,我們這裡最後評一次,中級和高級各三個名額。從那以後斷檔了八年(臨縣從08至今一直沒有),導致很多老師年限夠了堆積在一起。2016年給我們學校中、高級各三個名額。2017年,因為反映問題的比較多,所以又取消了職稱評定。結果導致我現在還是二級教師。我上文所說的60歲的老同志,現在還在努力的去爭取,但是他明年就退休了,今年下半年是他的最後一次機會,現在看來前景不太樂觀。估計又不會有名額!
再說一下職稱評定的需要的材料,以前評定要求一級教師必須有一次縣模,高級教師必須有兩次縣模,為了得到縣模全校老師打破了頭去爭,而每一年名額少之又少,還有發表論文,各種課題、優質課教學設計等等等等。而且各項培訓還要有學時,我們這裡要求一定要達到360學時以上,因為前幾年一直沒有名額,所以有幾位老教師在培訓上就不是很在意,導致了他們的學習就差了幾十學時,達不到標準,後悔不已!
很多人可能會說既然這麼難,不評不就得了嗎?可是職稱和工資是掛鉤的,誰不是為了養家糊口啊?
你們那裡職稱評定容易么?
我是教師,我知道教師職稱評定的一些條件及在評定中的一些規則,題主提出問題教師評職稱到底有多難,其實主要看你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擁有什麼樣的關係,晉陞什麼的級別。
現在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了,叫做初級、二級、一級、副高級、正高級,正高級我基本沒有見過,我本人屬於二級,其實晉級一級一下都應該沒什麼難度。
一級的話我們這裡的是必須擁有一下幾個條件,論文最低一篇、縣級表彰最低一個、學培訓時平均每年不能低於72個,然後加上一些平時的教學資料就差不多了。
副高級的話就多了,論文最低一篇、縣級表彰最低三個、交流材料最低三個、培訓學時平均每年不低於72個,加上平時的教學材料。
當然,以上所說的是最硬性要求,如果你都滿足了也不一定能夠晉級,因為現在晉級需要學校推薦,連續三年排名必須在全校前30%裡面,否則免談。
但是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路子,下面具體舉三個例子來看。
第一、關係戶。如果你有足夠的關係,那麼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事,別人會給你安排,你只需要照做就可以了,這個不談。
第二、學校數一數二的能手。把關係戶搞定了,如果還有空位置,你就可以了,畢竟學校也不能讓能手抱怨。這樣的人每個學校可能就是一兩個吧!
第三、以上兩條都沒有。那麼對不起,想要輪到你,就只有等到猴年馬月了,慢慢等吧,或許有一天就輪到你了。
總之,有關係的人表彰培訓這些到手了沒關係的人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你說難不難!
多謝邀請。我做了好幾年的高職評委了,我對高中的職稱評定比較熟悉,我來說說這個話題。
教師如果是四年本科畢業就到高中任教,自動就是中教二級,按照規定,工作六年就可以評中教一級。需要的條件是教育方面:必須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或擔任高水平運動隊教練三年以上。教學方面:教學課時滿,成績不能太差(有教學處開的成績條)。教科研方面:要有省級核心刊物發表兩篇,或省級一篇市級兩篇。有綜合表彰可以加分。
評上中教一級以後六年可評高級職稱。教育方面:評上一級後再干三年班主任。教學方面:課時滿,成績突出。教科研方面:省級核心刊物三篇。有綜合表彰可以加分。
補充說明:以上發表的文章需要在知網上能查到,現在發表論文成了教師評職稱最困難的一環。另外不是到年限和條件符合就可以評的,要看當年你學校里的職評數。現在經常有十幾個人同時報高級,但職數只有兩個。所以評職稱的過程可以用殘酷來形容。有的學校還有暗箱操作,這就更麻煩了。
不少老師年紀很大了都無法解決職稱問題,我在做說課評審組長時就遇到過比我年紀還大的老教師評高級,很是難啊!
現在教師評職稱有多難?我是教師,自薦回答這個問題。
先普及一下教師職稱的名稱初級:新教師轉正就評,沒得名額和其他限制。
中級:有名額限制,以校為單位,一般控制在全校教師的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有論文,公開課等的要求。
副高:有指標控制,一般控制在全校教師的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初中指標高於小學和幼兒園。有文憑論文課題公開課年度考核優秀任中級的年限等條件限制。
正高:指標省控,一般一年一個縣有一個。
今天我重點講一講中級與高級職稱評審有多難。
文憑關。
中級高中中專及以上,高級必須大專及以上文憑。這就斷了那批還是中師文憑的老教師評高級的念想。
指標關。你學校百分之四十的指標用完了,你再優秀也不能評。得等學校已評中級的教師退休或者晉陞高級後才有指標空缺。為什麼要有指標控制?一言難盡啊,事業單位崗位聘任制就是這樣的,你能怎麼樣。好在現在有關喜大普奔的好消息,教齡三十年的不受指標限制,具備基本格就可以評。哪些基本格?高級的話就是大專文憑,年度考核優秀,論文發表,課題獲獎,任現職五年,師德沒問題,這是基本格。
論文關。中級在縣一級交流發表即可。副高級在縣及以上發表。
課題關。中級要求縣級獎,中級的課題不是必要條件,高級縣及以上獎,是必要條件。
公開課關。中級鄉鎮及以上,高級縣級及以上。
年度考核優秀關。中級不是必要條件,高級是必要條件,而且大專文憑必須任現職以來兩個優秀,本科至少一個。
民意關。全校教師的滿意度必須達到百分之七十五及以上,否則一票否決。中級高級一樣。
師德關。
師德有問題,比如受過處分,這些一票否決。中級高級一樣。
班主任任職經歷關。班主任任職經歷至少兩年,沒有?一票否決。現在有很多情況視為班主任經歷,各地要求不一樣。中級高級一樣。
其他關。還有諸如,信息技術關,繼續教育關,任教學科要與評職類別配套關,業績關,獲獎證書關,與其他申報教師的量化評比關等。
結語。教師評職稱到底難不難?答案是肯定的,最難的是哪一關?是指標關,沒得指標就沒有一切。其他都好解決。
教師評職稱到底難不難?作為已經評上高級職稱的我講講我晉陞職稱的歷程。本人從1991年就評上了中學二級職稱,從這一年起開始每年都準備論文、優質課、輔導獎等材料,同時多次創造條件爭取評模範教師,模範班主任等。開始的時候職稱評審方案規定就是各種材料和模範證積分,積分越高,就越有機會提前晉陞。
為了能夠提前晉陞,本人每項準備的材料都有十幾樣,說實話,雖然有經過自己努力爭取到的,也有部分是掏錢買的。就這樣,每到職稱評審的時候,本來想著很有希望的,但是最後一加分,還是在邊上。看著一個個沒有自己工作時間長,沒有自己成績好的都評上了,自己確實非常心焦。後來,由於領導換了,職稱評審方案也換了,這次是根據工作量和學生成績,不再講材料和證書了,終於在工作十七年的時候,評上了中小學一級職稱。但是,學校圍繞工作量的計算方法和成績的計算方法,同事們之間,領導和同事之間鬧得不可開交。往往是到上級追著到提交材料的前一天晚上才定下來。後來學校又換了一任領導,比較講究公道,就讓所有教師投票決定學校新的方案。新的方案著重論資排輩,按照教齡、職齡、成績排名,雖然這個方案與職稱評審制度著重實際業績的要求不太一致,但得到了同志們的一致贊同,原因是消除了職稱評審的不確定性,每個人都可以預測自己哪一年可以晉陞到上一級職稱。同志們再也不會因為準備那麼多的材料而浪費人力物力財力了,也不會因為為了成績的計算方法不一致而相互攻擊了,相對來說,關係和諧了。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中間也換過幾任領導,但這個方案一直在實行,且再沒有引起過同志們之間的矛盾。一個月前,我回答了一個關於「為什麼那麼多老師放棄了職稱評定?」的問題,引起眾多老師的共鳴,職稱,是壓在很多老師心頭的一座大山。下面的內容,主要說說評高級職稱有難。教師評職稱有多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論文,是課題,是繼續教育,是班主任經歷等等,這些固然都會消耗老師太多時間和精力,但這些,都不是評職稱最難的,只要努力,這些條件都可以達到,儘管有些東西並無多大意義。
評職稱最難的是什麼?是你覺得自己年齡足夠大了,教齡足夠長了,材料也準備齊了,覺得自己條件滿足了,但是,你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機會,因為你的學校根本沒有高級教師的名額,而讓人悲涼的是,你可能等到退休那天,也根本沒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不管你自認為如何盡職盡責。
這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學校現在就是這種情況,很多45歲左右的中年老師基本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希望。我們學校有23年的歷史,學校老師的平均年齡達到47歲,高級教師名額早已經用完,而且還有高級教師名額被長期佔用,一線老師想到評上高級職稱,真是難於上青天。由於沒有高級教師名額,而且高級名額已經超編,我們學校基本上要等3位高級教師退休後,才會有1個中級教師評上高級,這不僅嚴重挫傷了中級教師的積極性,也挫傷了年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讓年輕老師看不到希望。
這樣的情況對老學校,對中老師教師是極其不公平的,一些剛成立的新學校,由於高級職稱名額充足,有老師30多歲或者40出頭就能評上高級教師,而一些老學校,象我們學校,很多老師到50歲也評不了高級,甚至退休了也評不上高級。高級職稱的名額應當全區統籌,不應當分配到各個學校,這樣對老學校,對老教師才公平,雖然我們反對論資排輩,特別優秀的年輕老師是可以評上高級的,但那些為教育付出更多時間,付出青春的汗水,默默無聞踏踏實實的老師,理論上是應當更早評上高級的。
這樣的情況,不知道頭條朋友的學校有沒有這樣的情況,你們有解決的辦法嗎?真希望職稱評定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讓老師多些時間靜靜地教書。
〈曉瓊老師觀點〉:老師評職稱確實難。但這跟所處地方有關,職稱的評定規則是由各地主管部門擬訂,所以區域不同,評定方法不同,難度也有差異!
我是一名陝西關中鄉村高中教師,本科畢業,參加工作已經七年,現在的職稱是中二。在我們這裡中二到中一晉級所需的條件為:
1.獲得中二職稱滿五年以上
2.遠程教育證書
3.計算機模塊證書
4.至少有一次年度考核優秀
5.課題或論文
符合以上條件可申報評選職稱,但由於職稱崗位數有限,符合條件的老師要先經過學校篩選,刪去一部分人,再報上級評審。當然篩選也有規則,我們學校採用的賦分制,加分條件有:
1.班主任
2.各種榮譽證書
3.實際工作量
班主任加分多少和擔任年限有關,榮譽加分多少和榮譽等級有關,再就是工作量越大,加分越多。學校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每年評職稱人數遠遠超過上級部門給的崗位名額數,所以在我們這裡評職稱太難了,難就難在名額太少!但聽我們同事講,在有的地方,評職稱很簡單,符合條件的直接就晉級,我想這跟當地的教師數量有關係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用現在的話說,教師就是教書育人。其本質工作是傳播知識,培養人才。
能夠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為國家造就人才,這就是一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
多年前,在教師管理中引入職稱評定製度,從此,清貧而無爭與世的教師們,工作之外,多了一項任務:評職稱。
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現在學校中有一個群體的教師,從入職的第一天起就決心認真上課,認真教書,不評職稱。這個隊伍越來越大。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評職稱,因為評職稱太難了:
第一難:指標難。每到職稱評定季,上面會給各學校單位部門分晉級的指標。許多時候是指標太少或者沒有。三五個人得一個晉級指標是常事,十來個教師一個指標也不希奇。有的規定,退休一個高級才能晉級一個高級,致使有的學校多年無指標。
第二難:論文難。一線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重,每天都在教學,多沒時間,精力去寫論文。但無論文,不能參加職稱評定。致便許多老師只能花錢買版面發論文。
第三難:證書難。評職稱,必須有各種各樣的模範,先進榮譽證書,而這些證書,多被學校領導和領導的紅人截獲,把持,根本無緣一線教師。無證書,哪能有職稱。
評職稱是教師管理中的一個問題。指標,論文和證書,是教師評職稱中的三大。所以,一年過了又一年,許多教師只能望職稱興嘆。
前面有不少達人回答了關於中學教師評職稱的情況。作為一個在高校從事多年人事人才工作的人,我僅從高校教師職稱評審都角度談一下這個問題。
高校教師評職稱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我個人也參與過中小學教師的職稱評審,中學教師的量化評價指標不多,一般就課時、公開課、年度考核、資歷等,其他的都很難作為必要的門檻條件,這樣,每次符合條件的人就會很多,競爭會更激烈。而高校教師的業績可量化的項目就非常多,論文、項目、獎勵、專利,隨便一組合就可以成為一個職稱評審條件。這個職稱評審條件會對參評教師進行一輪嚴格的初篩,不比如說要求論文3篇,那你缺了一篇就不行,這樣每次符合條件的人就不會太多。只要你的業績硬指標突出,你就已經戰勝了很多人。
到了評審階段也是有區別的。中學教師條件偏軟,所以在評審時偶然性就很大,後面可做工作的灰色空間比較大,評委更容易「照顧」某人;而高校條件偏硬,在評審時如果材料很硬的人被淘汰材料很弱的卻上了,會引起教師隊伍的普遍質疑,評委可自主判斷和操作的空間會少一些。
說到難度,高校教師也是有的,那就是如何做出成績、達到評審條件、拿到特別硬的業績。相對來說,所在學科比較強、團隊比較好的人更容易出顯性成績,在職稱評審過程中佔優勢,而學科比較弱的,完全靠自己努力去湊條件,會非常艱難。
目前,很多學校採用分類分學科評審,優勢學科和普通學科通常分開給指標,互相不pk(學科之間差距太大的話也沒法放在一起比較)。還有一些學校,開始採用校外小同行評審的方式,不以數量來限制,水平如何完全由專家說了算。這樣的評審方式對真正有水平的有利,但對那些等著按資排輩的教師就非常不利了。
推薦閱讀:
※大保健才是人類之光
※梁文道:他們發不了聲,我們不該選擇忽視 | 八分
※「共享體育」項目分析
※警方確認張雨綺夫婦衝突 網友:社會我綺姐,人狠話不多!
※我找到中國造不出晶元,沒有真正高科技的真正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