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唯獨怕什麼嗎?


怕死

開始變成石猴的時候,看到猴族年長者死去,害怕死,所以去求長生不老。

怕沒有自由

被如來壓在山下500年,這樣一個調皮的猴子,猴子的本性,就是動。限制了自由,比要他命還怕。

怕緊箍咒

唐僧一念緊箍咒,疼的簡直要他命了,直接用頭去撞山,你說他怕不怕。

怕誤會

在被師傅趕走後,總是傷感,到處流浪。也是怕孤獨的一種表現。


孫悟空究竟怕什麼?

說孫大聖是英雄好漢,因為他天不怕地不怕。當他處於原始理想社會「自由」狀態時,無論是天宮地獄,還是海底凡間,彰顯出橫掃千軍如卷席的英雄氣概。但是尺有所短,孫大聖身上還有一些短板,正是這些短板,才使西遊故事更加精彩。

孫大聖是全能冠軍嗎

整個取經故事中,有幸與神仙佛鬼各路高手華山論劍的,當屬孫大聖了。

雖然屢遇挫折,但他具有堅如磐石的意志和無堅不摧的戰力,越挫越勇,體現了「取經路上無困難,困難面前有大聖」的精神風貌。

如果是一塊不食人間煙火的「石頭」,那麼,整個取經故事一定是死氣沉沉的。在與各路高手較量中,孫大聖的「紅屁股」也讓豬八戒知道了。所以,他的自身弱點也充分暴露,這些缺點並不損害孫大聖的光輝形象。反而,一隻紅屁股的猴子,卻讓人更加尊重和愛敬。

具體來說,大聖主要有幾怕。

眼睛怕煙。第一次,太上老君關照他去八卦爐中修鍊,裡面什麼都好,就是有煙,把大聖的眼睛熏壞了,害了眼病,有人稱他「火眼金睛」,其實是眼睛弄壞了。第二次,與他的牛侄兒紅孩兒較量,被小侄兒一口煙熏得差點憋死了,幸虧豬八戒這個江湖郎中,及時做人工呼吸,才轉危為安。

猴毛怕火。火對老孫來說不算什麼。不過,他有一個弱點,遇到水火,必須掐捻訣念咒手不能閑著才行。這樣增加了很多麻煩。有一次,大聖跟金角大王比武,妖怪用芭蕉扇扇起了一片火海。這時,大聖沒有準備,避火訣忘記捻,一身猴毛被燒個七零八落。

化身怕抽。大聖銅身鐵骨,怕什麼打?偏偏他的化身是「風」做的,禁不起打。大聖在五庄觀作案被刑拘後,為了逃避刑罰,慫恿老豬拱倒幾株柳樹,變成師徒幾人「冒名頂替」。第二天,化身接受「鞭刑」時,遠走高飛的真身「打了一個寒噤」,渾身不自在,趕快「收法」恢復原狀,還是一棵柳樹。

身體怕風。取經途中,大聖被兩次大風刮怕,一次是在黃風嶺被黃毛貂鼠吹得「似紡車兒一般亂轉」,一次是被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扇得像斷線的「風箏」,如果沒有高人幫忙,兩股風他是避不開的。

腦袋怕毒。如果你以為孫大聖是銅頭鐵腦的話就錯了,他的腦袋有時候也弱不禁風的。在毒敵山琵琶洞與蠍子精妹妹玩耍中,不小心被妹妹的尾巴「釘」了一下腦袋,「行者叫聲:『苦啊!』忍耐不得,負痛敗陣而走。」「行者抱頭,皺眉苦面,叫聲:『利害,利害!』」「行者抱著頭,只叫:『疼,疼,疼!』」多麼形象和精彩啊。

其實,上述幾怕只是表面現象。孫大聖真正怕的還是緊箍咒。緊箍咒是定心真言,心中無物,什麼都不怕。心中有物,就怕「煙火抽風毒」。取經途中,凡是遇到「六賊」,孫大聖都沒有好果子吃,要不被開除公職,要不被流放他鄉,真是慘哉。

孫大聖怕啥是否在演戲

我在《孫悟空是如來佛祖派來的間諜嗎?》一文中,探討過這個問題。說實在的,整個取經過程,就是孫大聖高度配合我佛,完成傳經送寶大業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經歷千難萬苦,不然,真經豈不如同手紙?「若將容易得,便做等閑看」,道盡了人世間的百般心態。

因此,取經過程,也是孫大聖演戲的過程。

可能有人會問了,老孫憑什麼要演戲?有具體證據嗎?

按照孫大聖的本領,他完全可以作法,讓唐師父不需亦步亦趨,戰戰兢兢走到靈山的;他也完全有本領,輕輕鬆鬆戰勝各路妖魔的。

當師徒一行來到沙和尚的流沙河時,八百里阻隔,一籌莫展。面對河水,老孫就是不肯下水,老是支使豬八戒下水與沙和尚交火。他的理由是,我下水要捻避水訣,本領在水下無法施展。是真的這麼回事嗎?當時大鬧龍宮,為什麼那根金箍棒耍得那麼好,還一路打出龍宮呢!

豬八戒想偷懶,說算啦,師兄你乾脆背著師父,跨過河去吧,省了多少麻煩。大聖說,你也會駕雲,你試一試?八戒慌了說,「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稱得起?須是你的筋斗方可。」

大聖說,你不行我就行嗎?「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說明了道理,但並不說明他沒有這個本事。在車遲國鬥法時,他不是作法將唐僧拱到半天嗎?

不是沒有這個本事,是不能這樣做。

好在大聖一早就告訴我們的謎底:「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這就是真相。

否則,按照大聖的本領,沿途有幾個妖怪能夠興風作浪的?他憑一個「鑽心戰術」足夠了。即找個機會,變個蟲子什麼的,鑽到妖怪的肚子里,來個四腳朝天,豈不快哉?

為了醫活人蔘果樹,老孫硬是找了東找了西,最後才去找觀音。是不是他不知道?不是,是必須把戲份演足而已。

如此看來,什麼「三調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探無底洞」等等故事,都是盡量將戲份演足。

孫大聖為什麼要演戲

首先,是孫大聖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

早期,古希臘戲劇是一個演員扮演一個角色,與合唱隊對答。後來,逐漸增至三名演員,角色也就增多了,有了明確的分工,有了主角配角。就像京劇一樣,有生、旦、凈、丑四個行當。在取經途中,無論大聖的角色多麼重要,他只能是配角。作為配角,就是要服務於主角。主角的磨難,他是無法替代的,只能幫他去克服。

其次,是孫大聖知道唐僧必須經歷的磨難。

這些磨難雖然很苦,但是不會危及生命。所以,即使唐僧被擒,會不會被妖怪幹掉,這個老孫心中有數的。當他們高高興興取到經文迴轉時,由於缺少一難,從半空中摔下來。此時,大聖「若肯使出神通,說破飛升之奧妙,師徒們就一千個河也過去了;只因心裡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數未完,還該有一難,故羈留於此。」

第三,是孫大聖肩負如來委派的神聖使命。

孫大聖是不是如來派來的,我在《孫悟空是如來佛祖派來的間諜嗎?》一文中已經討論過。他就是如來派來的使者,只是包裝得好,「潛伏」得好而已。因此,即使沒有磨難,他都要製造摩擦,讓唐僧師傅受更多的苦,你能說嗎?很多矛盾和困難,不是孫大聖刻意製造的?

第四,是孫大聖具備的成佛的素質。

雖然說,芸芸眾生,皆可成佛。實際上,最終成佛的也不多。說到底,成佛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有些人,想成佛,卻不具備其素質。在五庄觀時,怎樣醫活人蔘果樹,老孫是「心中有法,實則無法」。心中有法,就是一定能夠找到方法;實則無法,就是不知道法在哪裡。

此時無法勝有法。反正辦法是有的,但是什麼法,不知道。不知道就是辦法,就是大法。因此,他已經具備成佛的素質。僅有素質是不行的,必須經過苦修才行。取經途中,也是他的修鍊過程。這樣也反證,師徒之間是相互護持也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取經不是唐僧一人的事業,也是大聖、老豬、沙僧還有白龍馬共同的事業。

人生舞台該扮演什麼角色

在社會學中,有一個「角色叢」的概念,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處於一定的地位,扮演者多種角色,集很多角色於一身。

在這些個人角色中,有主角有配角,在某個時期,你可能是主角,在某個時期,你也可能是配角。在某個場合,你可能是主角;在另外的場合,你也可能是配角。

角色的轉換,構成豐富多彩的社會關係。

在悲劇和正劇中,主角大多是英雄角色或正面角色;在喜劇中,主角大多是滑稽可笑的喜劇人物。主角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在諷刺喜劇中,主角往往成為嘲諷批判對象。

在取經全局中,大聖無疑是一個配角;但在全書中的構成中,他卻是一名主角。他既演好了配角,也演好了主角。

作為配角,他唯唐師父馬首是瞻,該是主角完成的,從不逾越,做好徒弟該做好的事情。不管有多少「怕」,該表現出來的,還是要表現出來,該是深藏不露的,就讓其「潛伏」下去。

作為主角,他當好一路降妖伏魔的主角。這一點,唐師父絕不沾邊。每遇到一個災難,首先是想辦法去克服,當然,也要製造一些緊張。不然,這個取經戲來得真容易,這個孫大聖名頭容易混,這個真經得來也太容易。

每個人的一生,同樣在扮演多種角色。在家庭,可以是孫子孫女、兒子女兒,可能是父親母親,可能是夫妻表親。在社會上,可能是同事、朋友、上下級等。這些角色都在相互轉換。

在這個轉換過程中,就要正確處理好主角和配角的關係。這樣,「怕」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少,「好」的局面就會越來越多。


孫悟空上天入地,無所畏懼,如來佛祖他都不怕,但是他怕水。


推薦閱讀:

我曾與天斗——五百年看一眼桃花開落
一隻猴子的故事(中)
孫悟空原本是色猴,這是古人對於猿猴物種的認知決定的
齊天大聖帶上緊箍為了能夠成佛保衛家鄉,我們為了生活又何嘗不是呢?
4.被架空權利的玉帝

TAG:孫悟空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