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最讓教師內心迷惑的事情有哪些?
作為一名教師,最讓我迷惑的事情如下:
一、千百年來教師的社會地位都不高,沒有得到應得的尊重和重視。
從孔子到現在,教師一直沒能擺脫″臭老九″的稱號,教師地位一直都不高。
教育關乎興國安邦之大計,雖然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加大,承認教師的辛苦付出。
但是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其重要性不匹配,社會對教師的評價不高,給教師安上″假清高″、″偽道德″、″好逸惡勞″等惡名,抹殺教師的辛苦付出。
二、教師的工資低,業餘掙錢被認為拜金。
從古至今,從私塾先生的微薄工資到現如今只能養家糊口的工資,教師的待遇一直不高。
可奇怪的是當教師利用課餘掙錢時卻受到社會的指責,人們認為教師就應該不能對金錢有任何追求,哪怕工資低,都該把青春和汗水全部奉獻到三尺講台,因為老師這個職業就意味著奉獻付出,無錢也要堅持下去。
三、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近乎苛刻。
人們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教師這個職業,教師利用課餘時間掙錢被認為是拜金主義,貪圖虛榮,假清高。
教師應該和無私奉獻劃等號,很多人都認為教師就應該安於教書,不該索取回報,否則違背孔孟之道,枉讀聖賢書。
總之人們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教師指手劃腳,要求苛刻無比,認為教師就應清心寡欲,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
四、關於教師補課該不該收費的問題。
社會交換理論告訴我們:社會的本質就是價值的等價交換,付出勞動理應得到相應的物質回報。
可到了教師這裡,交換理論行不通了,教師補課可以,但是一定不能收費。
關於教師補課是否該收費,國家嚴令禁止,包括絕大多數都認為教師給孩子補課實屬本職,嚴禁收取任何費用。
總之,教師的額外勞動和付出沒有得到回報,也不該得到回報和承認。
五、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職責所在,孩子學習不好是老師的錯。
現在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就當甩手掌拒,花時間給孩子輔導作業也怨聲載道,認為花錢把孩子送來學校,就是要老師對孩子的學習全權負責。
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表現差時,那麼家長的第一反應是:這個老師不行,水平低,沒本事教育好孩子。
這種想法太奇葩了。
把教育孩子的職責全部都推給老師,家長卻不好好教育孩子,真的很奇特。
六、因教師有兩個假期而被認為清閑自在,被別人嫉妒眼紅,甚至有人要求教師不應該放假,在假期也要和公務員一樣上班。
教師平時辛苦教育孩子沒有得到承認,反而因兩個長假受到非議,甚至有人提出不讓教師耍假期,假期也要工作,甚至無償支援鄉村教育。
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教師的工作是否清閑,請大家來上課體驗一下就知道了,別站著說話不腰疼。
七、對教師的品德要求奇高,一旦犯錯就被打入冷宮。
人們都認為教師身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就該品德高尚,教師不應該犯任何錯誤,而且一旦犯錯便群攻擊教師,站在道德的高度指責數落。
教師也有七情六慾,也會犯錯,不是聖賢。
而且孩子的教育發展是關係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立體式教育,不是光靠老師單方面影響。
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因此,作為一名盡心盡職的教師,真的對以上的問題很迷惑,很寒心。
呼籲社會對教師公平公正對待,尊師重道真正得以實現。
正式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講一個老師有趣的一段話吧:
中國古代的老師稱之為「先生」,看中國師道的演變是很有趣的,你從講課上就看得出來。
古代先生講課是先生坐在上面講,學生跪在下面聽。
現在呢,老師站在上面講,學生坐在下面聽;以後搞不好是學生坐著聽,老師跪著講;
從這句幽默的話中,或許不難看出。教師的地位隨著知識的普及,社會的發展是在降低的。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讓我最迷惑的其實不是地位,而是教師的待遇(公立學校)。
為何?我個人覺得,不管哪個行業都要看社會的發展,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原來的框框里。
教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缺點。可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師道卻把現代教師標榜的太高。而在這個用過於用收入來衡量地位的時代,教師的收入以及職業道德要求間未免有點畸形。
2.如果教師只是傳授知識,收入確然與付出成正比。可是教育、學校在人們心中卻不單單只是傳授知識的功能,還有思想品德教育、育人等功能。
讓我最想不通的是:培訓機構只充當了傳授知識的功能(提高成績),卻拿著教師甚於幾倍到十倍的收入!
某種意義上說公立學校接收的都是成績一般,學習習慣一般的生源。而某種制度上教師收入是與成績掛鉤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要把一個孩子培養出來,要把一個民族提升起來,是需要十多年幾袋人兢兢業業的付出。教育是一門藝術,這對教育者(教師)要求是極高的。
操著賣白粉的心,拿著賣白菜的錢。這是無數教師的心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功力的時代,或許人們只看重成績結果,而不看重學生的內在吧!
3.教師有教書育人的使命,但卻不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借口。
有的學生學習習慣極差,主要是由於家長疏於管教。學校打架鬥毆後,找到班主任居然說「這孩子我們實在管不住,實在沒辦法,所以才交到學校,希望你們老師換嚴厲一點」。
學校何時成了保姆院?感嘆啊!可能是理想太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一切所見所聞所感都與我理想中的學校、教育差距甚遠!
言盡於此,意卻未必!
並非小編憤青,小編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問題、制度的弊端;
作為教育者,我們發現問題應該去思考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國家也在著力解決。教育為國家之基石。倘教師沒有教育動力,沒有思想。只是背書式的教育,學生會如何?
教書20多年了,那些關於教師地位低,收入低,得不到尊重和認可我就不再說了,我的觀點是不管別人是否尊重老師,我自己一定要尊重自己。
最近幾年,由於工作原因,和許多一線老師有過交流,我說說教師更多的困感和迷茫。
1,我們課堂,是我們自己作主還專家作主?
自從新課改開始後,冒出很多課改專家,教老師怎樣上課,對老師的課堂指指點點。並不是說專家水平都不行,但確有不少「專家"離教育教學第一線時間太久了,不了解現在的學生,多年不上課,紙上談兵。有的地方專家強力推行自己以為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所有老師,不管年齡,學科,老師自身性格特點,都用一種模式上課,或不顧學情,盲目採納一些課改明星學校的作法,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方法,讓老師無所適從。
2,折騰,老師疲於奔命,安靜教書為何那樣難?
其實一線老師最怕的不是多上幾節課,而是怕折騰。創建,考核,文件,材料,會議,總結,繼續教育,職稱評定等等,非教學事務耗了老師太多精力和心力,如果是班主任,那就可能忙得連備課,改作業的時間都沒了。別只想著給學生減負,給老師減負,讓老師安心教書也很迫切l
3,教學是學校的生命線,但一線教師為何總被冷落?
有不少老師反映,雖然有不少文件規定績效,職稱,考核等要向一線教師傾斜,但在執行過程中變樣,挫傷了一線老師積極性。尤其大家對績效工資反應最強烈。
內心迷惑的事有很多,主要談幾點。
不知從何時開始,在影視娛樂圈裡的小鮮肉,年紀輕輕,有點兒名氣了就開始互稱老師?
搞不懂為什麼大多數人一說到教師就說這個職業真好,讓人羨慕,一年有兩個假期,能有時間兼顧家庭事業,輔導自己的孩子等等,但真實的情況確卻是,家庭事業無法兼顧,自己的孩子無人輔導,卻又把自己大把時間傾注在了別人家的孩子身上?
為什麼每一個步入社會中的人都多多少少受到老師學校的教育,但社會卻對老師學校的過失社會包容度越來越小,以至於開展教育教學束手束腳?
為什麼太多的疑問,我們卻依然不忘初心;為什麼太多的委屈,我們卻依然執著前行!
所有疑惑的答案只有一個?!只因為我們是老師?!迷惑太多了!太多了!
其一,為什麼老師會被學生殺死,被打被罵被侮辱?老師和學生是師徒關係,而且是可選的不是固定的,不是警匪關係,不是鄰里關係。是不是老師都逼著學生學習,哪能對嗎?
其二,學校之間競爭何時休?如果沒有這種競爭會減少很多矛盾。為了爭取好的、更多的生源,學校要有特色,有亮點,有聲譽,搞的狼煙四起,看似熱火朝天,實則形式主義,只有少數優秀的孩子受益。學校搞的各種活動看似豐富多彩,益智健體,其實大部分活動僅僅面向班裡的小部分好學生。
其三,班主任老師到底是什麼職責,教書匠?保姆?心理諮詢師?醫生?家長?如果說這些職責班主任老師都應該具備,那麼,應該給班主任老師漲多少工資,不能低於公務員吧?
所為一名教師,首先對於這份工作是非常非常熱愛的,從踏上講台的第一天起,就在心裡對自己承諾,一定要成為一名學生熱愛,人人尊重的好老師。從教多年來,也一直恪守著為人師表的原則,踏踏實實,認認真真。但是從教時間越長,就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這個行業的不易。這些年,遇到過無法約束的學生,也遇到過無法溝通的家長。社會輿論對於老師的要求很高,任何不妥當的事,只要和老師二字沾上邊,那就會被無限放大。老師也是普通人,希望被這個社會溫柔以待。
最讓老師們內心迷感的事情有:①教師們的社會地位太低!雖然我國的國策是教肓興國。人們都調侃老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春蠶,是蠟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師們始終沒有去掉臭老九的帽子,人們對老師們有一種骨子裡的卑視。君不見。在每年的高校招生中,又有多少男孩子會毫不猶豫的報師範專業。以至於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教師成了女人的專有職業!我們都要思考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狀?這正常嗎?我們怎樣解決
總是聽到一些還老師陶醉的話,比如「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可在現實中,老師的收入很低,養家糊口都難,一家人更不能出什麼意外,否則財力負擔不起。
推薦閱讀:
※2019年韓語TOPIK考試報名時間!
※為什麼同樣的學生,讓不同的班主任教,成績差的很大?
※應試教育真的不適合中國嗎?
※長大後1+1就不一定等於2,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