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沙漠化的現狀是怎樣的?
我國的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積約為160.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6。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年均擴大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擴大2100平方公里,目前年均擴大到2460平方公里,沙化的趨勢是從西北向東、向南推進。總體狀況是治理與破壞並存,治理速度趕不上破壞速度,人口增長造成的對土地等資源的壓力,包括過分耕種、過度放牧、過度用水、局部地區過度毀林等人為因素造成的沙化影響佔90%,氣候變暖乾旱因素佔10%。要扭轉這種趨勢,需依賴科技進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廣節水生活方式等通盤統籌和不懈努力。據2009-2013年開展的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我國擁有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1.63"%。據國家林業局2016年公布規劃,到202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要達到23.04%。到2050年,要穩定達到26%以上。我國還擁有世界最大的人工林6933萬公頃,這是舉世無雙的偉大成就,得益於國家「三北」防護林、長江上中游退耕還林還草綠色屏障建設的堅持和努力。但絲毫不可自滿;我國土地沙漠化加劇的趨勢還未得到有效遏制;世界森林覆蓋率現在是27%(也有31%之說),我國還有很大的差距。
(一)荒漠化土地現狀
截至2014年,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20%,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河南、海南、四川、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28個縣(旗、市、區)。
1.各省區荒漠化現狀。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西藏、甘肅、青海、5省(自治區),面積分別為107.06萬平方公里、60.92萬平方公里、43.26萬平方公里、19.50萬平方公里、19.04萬平方公里,5省(自治區)荒漠化土地面積佔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5.64%;其它13省(自治區、直轄市)佔4.36%。
2.各氣候類型區荒漠化現狀。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為117.1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44.86%;半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為93.59萬平方公里,佔35.84%;亞濕潤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為50.41萬平方公里,佔19.30%。
3.荒漠化類型現狀。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182.6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69.93%;水蝕荒漠化土地面積25.01萬平方公里,佔9.58%;鹽漬化土地面積17.19萬平方公里,佔6.58%;凍融荒漠化土地面積36.33萬平方公里,佔13.91%。
4.荒漠化程度現狀。輕度荒漠化土地面積74.93萬平方公里, 佔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28.69%;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積92.55萬平方公里,佔35.44%;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40.21萬平方公里,佔15.40%;極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53.47萬平方公里,佔20.47%。
(二)沙化土地現狀
截至2014年,全國沙化土地總面積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7.93%,分布在除上海、台灣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外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20個縣(旗、區)。
1.各省區沙化土地現狀。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西藏、青海、甘肅5省(自治區),面積分別為74.71萬平方公里、40.79萬平方公里、21.58萬平方公里、12.46萬平方公里、12.17萬平方公里,5省(自治區)沙化土地面積佔全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的93.95%;其它25省(自治區、直轄市)佔6.05%。
2.沙化土地類型現狀。流動沙地(丘) 面積39.8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的23.17%;半固定沙地(丘)面積16.43萬平方公里,佔9.55%;固定沙地(丘)面積29.34萬平方公里,佔17.05%;露沙地面積9.10萬平方公里,佔5.29%;沙化耕地面積4.85萬平方公里,佔2.82%;風蝕劣地(殘丘)面積 6.38萬平方公里,佔3.71%;戈壁面積66.12萬平方公里,佔38.41%;非生物治沙工程地面積89平方公里,佔0.01%。
3.沙化程度現狀。輕度沙化土地面積26.11萬平方公里, 佔全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的15.17%;中度面積25.36萬平方公里,佔14.74%;重度面積33.35萬平方公里,佔19.38%;極重度面積87.29萬平方公里,佔50.71%。
4.沙化土地植被覆蓋現狀。沙化土地上的植被以草本和灌木為主,植被覆蓋為草本型的沙化土地面積71.8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的41.77%;植被覆蓋為灌木型的沙化土地面積38.51萬平方公里,佔22.37%;植被覆蓋為喬灌草型的沙化土地面積6.08萬平方公里,佔3.53%;植被覆蓋為純喬木型的沙化土地面積0.52萬平方公里,僅佔0.30%。無植被覆蓋型(指植被蓋度小於5%和沙化耕地)的沙化土地面積55.1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的32.03%。
(三)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現狀
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主要是指由於土地過度利用或水資源匱乏等原因造成的臨界於沙化與非沙化土地之間的一種退化土地,雖然目前還不是沙化土地,但已具有明顯的沙化趨勢。
截至2014年,全國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為30.0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13%。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4省(自治區),面積分別為17.40萬平方公里、4.71萬平方公里、4.13萬平方公里、1.78萬平方公里,其面積佔全國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的93.3%。
其實荒漠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世人對待荒漠化的態度。如今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大部分並不能體現社會的進步 。荒漠化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空間和生活質量,可有多少人會關注這一點了?我們可以做一個調查,一萬個中國人在一百天的時間裡提到土地荒漠化的概率恐怕不及提到明星的概率的一萬億分之一。如果民眾關注荒漠化的程度有關心明星的一萬分之一,沙漠化的問題也就不成什麼問題了,輕輕鬆鬆就解決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了,是老百姓的良心大大的壞了嗎?如果不是那是什麼?我想主要有這樣一些原因,首先是社會的重視程度不足,其次是治理沙漠沒有實際利益可得,再次是勞動群體不能被有效組織起來,有治理沙漠意向的人無力去實踐。由於這些種種的原因,治理沙漠的問題被擱置了下來。
荒漠化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是人類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問題。前不久,《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一名重要官員在羅馬指出,荒漠化給全世界造成的經濟損失已十分嚴重,並呼籲世界各國盡最大努力來解決這一問題。荒漠化使全世界每年喪失可耕地一千多萬公頃,經濟損失超過40億美元。目前面臨這一威脅的國家已達110多個,涉及全球70%的農用耕地,已成為全世界範圍內,造成貧困和移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時,該官員還指出,全世界每年至少需要10-22億美元來解決這一問題,且至少要經過20年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一、嚴峻的現實和挑戰
沙漠化即沙質荒漠化,是我國荒漠化的最主要表現形式。中國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積約為160.7萬km,占國土面積的16.7%,其中,乾旱區沙漠化土面積87.6萬km,半乾旱區沙漠化土地面積約49.2萬km。有關專家研究表明,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國沙漠化土地面積年均擴大1560km,年均增長率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擴大面積2100km,年均增長率為1.47%,而目前我國沙漠化土地面積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擴展,而且還有加速擴大的趨勢,這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構成巨大危害。依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全球荒漠化損失的評價標準,我國土地沙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有17.4億~20.4億元,全部經濟損失可達近900億元。
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沙漠化研究治理工作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世人驚嘆的成就,但沙漠化點上治理、面上破壞、局部好轉、總體惡化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觀。目前我國土地沙漠化的總體狀況是治理與破壞並存,且治理的速度還趕不上破壞的速度,沙漠化仍然越治越多,這種現象就要求我們對以往的沙漠化研究治理工作進行反思,尋找它的癥結所在。
以知識經濟為特徵的21世紀已經到來。如何應用我們現有和不斷進步的科技手段來徹底改觀我國沙漠化不斷惡化的局面,就成為中國現代化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和21世紀經濟建設重心的轉移及西部大開發所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21世紀中國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將是16億人口的生存問題,即我們通常提到的「2116」工程。面對中國的版圖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未來的生存空間、資源優勢和新的增長點只能是向西北發展。正如日本的遠山正瑛教授所說,下個世紀,日本沒有沙漠,沒有資源優勢,而中國有大片的沙漠、戈壁,這是中國發展的潛力和優勢。因此,我們要用全新的觀念,全新的思維方式來看待我國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研究治理工作的意義。
二、沙漠化的成因機制
沙漠化成因是沙漠化研究治理中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對該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在沙漠化成因的觀點上爭論較大,大體上可歸納為自然成因和人為成因兩種觀點。前者以沙漠學專家董光榮為代表,認為沙漠化是一種「環境變化過程」,是沙漠的演變過程,發生在整個第四紀,人類歷史時期只是最近的一個階段,自然因素是沙漠化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於氣候乾旱造成的,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次要的。諸如,「氣候乾燥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沙漠化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受降水變化的控制,是氣候變乾的結果」等觀點。有人甚至更深入地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角度,利用我國700多個氣象站點30年的平均氣象資料,研究論證了我國沙漠化面積的擴大與CO[,2]濃度的增加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之間的定量關係,而後者多認為,沙漠化是在自然因素基礎上,主要由人為不合理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即人是沙漠化的主要導致者。沙漠學專家朱震達是這一觀點的代表。他們認為沙漠化是一種「環境退化過程」,發生在人類歷史時期,人為因素是引起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並計算出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沙漠化占沙漠化總面積的94.5%。
筆者認為沙漠化的成因,用不同的時間尺度來衡量得到的結論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在10年尺度上討論沙漠化的成因,結論卻比較一致。董光榮最早利用風洞模擬實驗的方法,從定量計算的角度,精確論證了土地翻耕(開墾)、樵採和牲畜踐踏等主要人為因素對發生土壤風蝕的強烈作用,指出「人類不合理翻耕土地、放牧和樵採等經濟活動,在自然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其加速土壤風蝕值可達百分之十幾、十餘倍至百餘倍以上,因此,它是加劇草原地區土地沙漠化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為因素」。可見,儘管對於沙漠化的成因爭論較大,分歧頗多,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近幾十年來沙漠化的加速發展,主要是由於人為過度經濟活動對資源的破壞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由於人口對土地的壓力過大造成的,這個結論目前已經得到廣泛認可。
三、當前沙漠化治理措施的癥結分析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和實踐,我國在沙漠化防治方面曾採取過的措施很多,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退耕還植。
植被對防治土壤風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風洞模擬等大量的實驗觀測數據表明,當植被蓋度達到60%以上時,土壤風蝕就基本消失。因此,非常自然地把種樹、種草與沙漠化的治理結合起來。退耕還植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就是基於控制土壤風蝕的原理提出的。各地沙漠化治理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在沙漠化發生髮展比較嚴重的農耕地區,基本上都是採取把部分已經沙漠化的耕地退還為林地和草地的方法,以達到沙漠化土地恢復的目的。
但這種做法並沒有使區域內的一部分土地退耕還植,與本區域內另一部分土地的承載能力大幅度躍升協調起來,或者僅考慮到種樹、種草,而未在建設基本農田、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上下功夫,從而導致退耕還植與減輕和消除沙漠化土地本已過重的人口壓力之間未建立起必然的聯繫。所以,利用退耕還植的模式來治理沙漠化,從整體來看效果不明顯也就不足為怪了。
2、圍欄封育。
在草原地區由於牲畜壓力過大、過度放牧造成土地沙漠化。因此,沙漠化的治理通常採用「圍欄封育」的措施,即把草場劃分成若干小區,建設「草庫侖」,實行輪牧,使圍起來的草地因牲畜壓力的減輕或消逝而自然恢復。沙漠化過程的自我逆轉能力決定了在沙漠化發展進程中,如果消除人類活動的外界干擾,沙漠化過程就具有了逐漸終止的特性。沙漠化過程的自我逆轉能力取決於沙漠化過程發展程度和沙漠化過程發生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研究表明,隨著沙漠化程度的加劇,沙漠化過程的恢復能力將不斷下降。在沙漠化程度相似的情況下,自然條件,特別是年均降水量對自我恢復能力有直接的影響。例如,科爾沁草原沙區東南部、鄂爾多斯草原毛烏素沙區的東南部等地,年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屬易恢復的地區,由流沙恢復到植被蓋度超過60%的階段,恢復時間約3-5年;烏蘭察布草原南部,察哈爾草原及壩上高原等地,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之間,地表有斑點狀流沙的灌叢沙堆,沙漠化土地自我恢復時間為5-7年;降水量200-300毫米的流沙區,需10年以上的時間。
但是圍欄封育,建設「草庫侖」,實行輪牧的做法,本身並沒有把區域內的人畜壓力釋放出去。這就必然會造成圍起來的地方沙漠化有所逆轉,而沒圍起來的地方,由於人畜壓力的加大而使植被破壞更加嚴重,勢必造成沙漠化的繼續惡化。
筆者認為,在沙漠化的治理過程中,存在著一個邏輯上的悖論問題:沙漠化是由於人口壓力大大高於土地的承載力造成的,而治理沙漠化卻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沙漠化土地的承載力,使其大於現狀人口總數。當前沙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側重於恢復植被、控制土壤風蝕,而沒有從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即消除造成沙漠化的人口壓力入手,這就是沙漠化治理成效不顯著的主要癥結所在。
四、對沙漠化治理途徑的思考
我國沙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大多分布在西北農牧交錯地帶,這裡多為旱作農業,其農業產量受氣候波動的影響較大,糧食產量和降雨量之間存在著較密切的關係。因此這裡的農業被形象地稱為「波動農業」。「波動農業」的特點就是「廣種薄收,以豐補欠」。這種農業特徵在甘肅的定西和毛烏素地區表現的非常明顯。「廣種薄收,以豐補欠」的波動農業,在人口壓力的推動下,不斷開墾宜農荒地和擴大耕地面積,就成為它的必然行為。當開墾範圍受到限制時,以簡化農業系統的結構,縮短人口的食物鏈,來試圖養活更多的人口。因此,波動農業的機制實際上也就是該區沙漠化發生髮展和不斷惡化的機制。波動農業無法依賴小農業的技術路線,從根本上掙脫「人口——耕地——糧食」的螺旋,必定在「平面墾殖」中日復一日地去破壞自然生態環境。
由此可見,人口壓力過大造成的土地沙漠化,實質上是由於人口的過快增長與農業技術和土地承載力相對滯後的矛盾所造成的,是生態環境的脆弱地帶,是經濟和技術落後的必然產物。人口壓力的關鍵在人口與當地土地承載能力的對比關係上,因此,與當地農業經濟技術的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沙漠化地區,目前大多仍以傳統農業為主,生產技術落後,仍維持著廣種薄收和只種不養的掠奪式經營方式。這就造成了沙漠化地區的生態系統內物質代謝循環的失調,破壞了生態平衡,從而引起沙漠化的發生和惡化。
因此,筆者認為,治理沙漠化的關鍵是要從這一導致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入手,突破技術層面的限制,從經濟學、生態學和沙漠學相結合的角度,把沙漠化治理與農村經濟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目前特別是要與農業經濟的發展有效結合起來,通過施用高新技術、改造生產要素條件來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通過產業重組、提高技術含量,走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改善農村經濟狀況,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就可以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載力發生躍遷,從而消除沙漠化產生的根源,使沙漠化土地得以整體逆轉。
集裝箱式可移動水塔重型直升機吊置於高原山頂黃土高原直升機牽引泵水管空中灌溉系統?高原梯田式提壺灌頂沙丘移動因為風,沙漠西北部應首先建防風林帶,再分割治理。應建虹吸引水管道由青藏高原取水。植被破壞,天氣反常;海平面升,旱澇兩極。沿海地區,雷電風災;華中華北,植樹造林。山西溝壑縱橫,建人工堰塞湖;陝西黃土高原,引水綠化荒山。改良沙漠土壤,節水現代農業蘆葦叢式風能振蕩光能外殼發電場塔林式光能外牆發電空氣冷凝制水效率更高沙漠海島空氣冷凝集水塔,光能聚焦蒸餾海水淡化。【【新牧網】幾十家豬場拆遷在即 江西萬年養豬業下一步走向何方?】
http://m.toutiaocdn.com/group/6440709286590382338/?iid=8054029890&app=news_article&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沙漠綠化土壤改良治理豬場:防風網格林木種植綜合養殖農場飼料飲水配製環保殺菌消毒系統可移動集裝箱式治沙養豬舍溫度濕度亮度光熱度綜合調節系統格柵狀地板配合可升降沙制透水磚層糞便沖洗收集合成肥料系統層地面沙質土壤改良操作系統層金沙江上游虹吸引水灌溉新疆甘肅陝西虹吸引水,位置可調,時間可變,兼顧影響。養豬與治沙相結合:日照充足,瘦肉健康,回收糞便,改良土壤。南方種玉米,北方可移動式治沙養豬舍……治沙應首先建防風林帶,再分割治理。應該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開發新方法:大型蘆葦叢式風能振蕩光能外殼發電場兼阻風;塔林式光能外牆發電兼空氣冷凝制水等。黃河水遲早都將進入北方沙漠,深挖建庫,引水入土。機械化自動治沙植草植樹配套系統挖坑、植樹、固沙劑,保濕劑、肥料、灌溉、滴灌系統布設。翻山挖坑機車運樹吊裝機車保濕肥料機車灌溉布設機車或者 四車合一 或者 四種專用無人直升機謝謝邀請: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有土地沙漠化,和沙漠化,它們的區別有那些。
土地沙漠化是人類出現後形成的,是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利用造成的,它的時間跨度非常小,尤其是近一百年來的沙漠化。它的形成和消失主要是受人類開發的影響,所以其分不限於干早地區,在濕潤地區也存在沙漠化問題,比如海南省有有將近九萬畝的沙漠化土地。土地沙漠化的面積相對較小,地貌類型簡單。
所以,沙漠不需要根治,也根治不了。沙漠也有它非常重要的環境價值,沙漠為了下風向提供豐富的營物質,比如我們的黃土高原。
沙漠化的原因是由於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的利用,主要體現在一,一是過度開墾,開墾會將土壤表面起到保護作用的植被。枯枝落葉,結皮等打碎,暴露出的土壤的陽光和季的不作用下,迅速變干,原有的團粒結構被破壞,失去粘連的效果,細顆粒等營養物質會通過或者降水被帶走,無營養的粗顆粒留下來,形成沙化。二,過度放牧,放牧主要體現在牲畜對地表植被的破壞。以及踩踏對地表皮的破壞。三、過度樵材等,人樵材主要是導致植被被多樣性下降,風蝕抵抗能力減弱。
土地被沙漠化後,土壤的結構層次就會變得簡單,也就更為脆弱。並且相比好的土壤,他的有機質含量大大的減少了,也就不利於植物生長,再說昆蟲,小動物等無法生存,。簡單的說,土地被沙漠化之後,就破壞了生物鏈,影響了生物的生存環境。既然是由於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才使土壤開始沙漠化,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沙漠化嚴重真正原因並非人工植被營造太少,而天然植被破壞過甚。所以想要土地重回健康,人類就必須保護並且重建沙漠化土地的生態系統。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擴展的勢頭。
二,土地沙漠化每年有效地控制住,還是在擴大。
中國防治荒漠化工作己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每年以三千平方米的速度緩減,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條件。雖然這些工作己經有了成功,但是荒漠化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不利的氣候因素,尤其不容小覷的是乾旱的影響。另外過度種植,過度放牧和過度用水等問題還未得到完全的解決,國務院有計划到2020年,半數以上的沙漠化土地會得到修復。
但去年聯合國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警告,包括沙漠侵蝕在內,日益日其惡化的環境,會導致五千萬人離開家園。戈壁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之一,中國擁有其中一部份,其挽救計劃是在那裡展開大規模的植樹造林計劃。禁止在脆弱的土壤地帶上放牧及試圖改善灌溉。
在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正在建造一座巨型」綠色城牆」,其長度會擴展到五千七百公里。幾乎以長城一樣長,主要用於保護所謂的」沙地「,或人為的沙漠。
在多風地區的農場和綠州則通過種植樹木圍欄和草地帶來進行保護。這樣沙土即使穿過草地帶也會被樹圍擋住。這些防風林已經在毗鄰草地帶以五十到一百木米間隔種植。
三,沙漠化地區森林覆蓋情況
、由於多種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災,旱災等生態問題十分嚴重,生態建設任重道遠,目前全國荒漠土地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38,2%,而且每年以3436公里(相當於一個中等縣的面積)的速度在不斷擴展。總體上仍呈惡化趨勢。我國水土流失面積26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27、8%,每年還在以100萬公傾的面積增加,林木總蓄積量不足世界總量的3%。森林蓄積量為11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6,55%,排世界142位,人均森林面積0、128公傾,只有世界的1/5,排120位。人均森林蓄積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121位。每人年消費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國高近3位多,差距十分明顯。近些年國家為了改變沙漠的惡劣環境,雖然成績顯著,但土地沙漠化還非常嚴重,有待於繼續努力,逐年努力,要相信沙漠總會變「綠州那一天」。
已經控制住了。以內蒙古為例,已經實現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雙減少,建國以來,在三北防護林、天保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以及退耕還林還草項目下,在烏蘭布和沙漠,科爾沁沙地等邊緣與人類生產生活緊臨地帶已經實現人進沙退。
現在一個新情況是大批企業開始進入沙漠,進行開發。沙漠無污染,光照充足,在烏蘭布和沙漠種出來的葡萄甚至比法國種出來的品種都好,含糖更高。沙漠產業已經進入打基礎階段。未來前景很好。
我們的沙漠化,第一,也是最主要的是地貌引起的,我們的沙漠象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內蒙古高原上的騰格爾沙漠(整個內蒙古高原上的沙漠)……幾乎都是因為地貌特殊,水氣到達不了,而引起來沙漠化。第二人為因素,我認為這個影響很小。既然地貌改變不了,那麼只有引水來還變了,如果拿南水北調的氣概,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實在不行,就引海水,一邊曬鹽一邊改變環境。這樣做,不是一年、十年……能看到效果的……可是時間長了,就會發現這麼做的好處。當然,做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
據最新的《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我國共有荒漠 化土地約262.37萬km2,占整個國土面積的27.33%。其中,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183.20萬k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69.82%。各種荒漠化類型中以風蝕荒漠化面積最大,是我國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形式。據《全國防沙治沙規劃》,我國沙區每年因風蝕損失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等達5590萬t,受風沙危害,每年糧食減產30多億t,全國有2.4萬多個村莊和城鎮飽受風沙危害,大中城市的交通運輸、水利設施和工礦企業也受到影響。從荒漠化的空間分布發現,荒漠化的影響涉及我國18個省、508個縣,約有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影響,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200億元。
全國罪犯,統一集中到沙漠邊緣地帶,先防住沙漠的進一步侵襲,然後在往沙漠里進一步推進,根據犯人種植植被的成活率來進行量刑,這樣要比在監獄裡幹活要更有意義,對於在綠化中逃跑的罪犯,一律判無期
推薦閱讀:
※在倒塌一年多的祖宅上允許非農戶口建房嗎?
※【資訊】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振興一手抓「錢」,一手抓「地」!
※怎麼辨別土地含鹼性與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