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里清華狀元完勝哈佛學霸,答題卡讓我們認識到兩種教育的差別,是什麼?


謝邀!

在最新一期的最強大腦中,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孫勇,與哈佛學霸哈利展開了一場國際賽,兩人四比四打平,孫勇由於用時較短而獲勝。 在評價兩個同學的表現時,清華教授說了句:能看到中國和美國教育的區別,哈利,你的基礎數學訓練不夠好!

是的,中美兩國的教育,差距為何如此明顯呢?

我們可以比較兩個人的言行舉止。

哈利的每個答題卡上,都畫了一個笑臉,比賽中,他甚至還能從容的表演一個魔術。這表明他是在毫無壓力地享受這一場數學比賽!

反觀孫勇,在比賽中,整個人的狀態看起來是壓力山大,一副絕不能輸的滿臉嚴肅架勢。

也許這就是中美兩國教育表現在個人身上的不同狀態吧—— 哈利在享受過程,而孫勇卻是更注重結果。

我們的孩子注重數學的基礎訓練,平時的訓練強度大、內容深,我們的計算速度既快又准。在這上面,我們絕對完勝歐美的學生。

而歐美的孩子們往往是從興趣出發,從研究過程為樂趣著手,以發散性思維為主導,以想像力為源泉,數學的思辨過程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場不在乎輸贏的遊戲!

我覺得這就是為何在諾貝爾獎的獲獎人群中,我們的數理化人才,那樣稀少了,也是為什麼我們那麼多奧數的世界級冠軍,卻從來沒在裡面出現一個數學家的根本原因!

●●這裡我想引用一下愛因斯坦說過的話來總結一下上面的現象——

1、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2、創新不是由邏輯思維帶來的。

儘管最後的產物有了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構。

▲▲ps:以上話題讓我想到了另一件事——就是鋼琴藝術。我們國家的琴童孩子們,大多鋼琴技術紮實,彈起琴來又快又響,對音樂本身內容的表達這往往摸不著頭腦,看過上面文章後,大家是不是對這種現象似曾相識呢?

中國崛起的太快了,在這麼快的過程中,都習慣只看結果,功利性自然是很強的。這是根源嗎?大家各抒己見吧!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轉發我這帥帥噠一笑。


感謝能回答你的問題

節目中反映的兩種教育一種是中國式教育,一種是美式教育

在美國哈佛選手哈利.紐曼.普洛特尼克,比賽中算一個簡單的巴克球模型,因為自己小失誤反被吐槽

節目中,清華教授施一公對他調侃到"你的基礎數學不夠好」,當時也是引起了觀眾們的呼聲,從而反映一個問題,美國的教育與中國的較育之間差別在那?

節目中,孫勇的獲勝不得不提一點,來自中國高考的熏陶下培養的實力。中國高考很嚴竣,也是人生的轉折點,每一個受到高考緊張的複習,備戰下,考入高校的學生都不一般。

中國的教育比較嚴謹,有些時候更看重學生的分數,要想考入高校,你的受得住大量試卷真題的來襲,得有堅持學習的毅力,注重德育體美,因為在這個泱泱大國你有文憑別人才能對你另眼相看,中國的教育以理論為主,手動為輔(個人觀點)

而美國教育大多以自由放養為主,更追求實踐,所以說美國的一些農場農民都是很有錢的,我不是說美國選手思維能力不行,他們的學生都很強,只不過不太注重理論,對基礎環節訓練也很薄弱

兩種教育各有優劣,因為所在國家不同,自然教育方式也不同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觀點了,喜歡就點個贊哦~小編在這裡祝高三的所有考生們高考大捷


我的確是主動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沒有錯。

因為對於中美兩國的比較的節奏被帶的飛起,在下真的是十分痛心。

先來講比賽,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這樣一個細節,孫勇在比賽中是完全的心算,哈利是通過演算幫助的,大家或許沒有速算的經驗,這我就不多講了,就算拋去這一因素,孫勇的速度也超出哈利太多太多。就算講方法,孫勇題中發現規律的速度也絲毫不弱於哈利,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笑臉就給大家帶來這麼多的思考,往常國際賽的西方選手也沒見畫什麼東西,我覺得這就是選手純粹的性格使然。

孫勇對比賽的認真是合情合理的,無論說什麼,比賽就是比賽,哈利真的很從容嗎?我不見得,我看到的也是他在比賽中絞盡腦汁。

而如果,我們又拋開了上述的一切不談,人家就是在享受過程,偏要掰扯一下中美教育,那麼好,我希望也能通過這裡使大家的對中國教育的舊偏見有所改觀。

曾看過一個紀錄片,講中國教育走出國門,在西方學校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而這只是中國教育開始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中國教育給人們帶來的務實性,效率性,超乎他們的想像。為什麼中國人被稱作最勤勞的民族,與這樣的教育不無關係,中國人一出國工作,給人家工作搶跑了。我們是很注重結果的一個民族,這也是我們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資本。順帶一提的是,中國的創新創造也逐年在增加,絲毫沒有頹勢。

而矛盾點在於,注重結果就不等於注重過程了嗎?沒有通宵夜戰,沒有一步步踏實的學習,哪裡來的成就?我們總談美國教育注重興趣,興趣!哪裡有那麼多才華橫溢的人,靠著興趣引導就能成才?美國的常春藤高校,美國學生為了考試,哪個不也是挑燈夜讀?沒有努力有哪裡來的收穫?

說白了美國和中國教育本質其實並沒什麼太大的差距,根本上都是應試教育,美國要上大學依然要修夠足夠的學分,沒有分數,也有ABC得等級,而美國的好大學,更是學術學問的殿堂。

我們總強調過程,過程,卻忘記了過程本就很難輕鬆平常,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們不去努力,不僅沒有結果,過程也一塌糊塗,中國學生還好,有退路,畢竟沒有美國社會最底層那麼亂,美國學生運氣不好又沒找到工作,一旦跌入社會底層。。後果真的相當嚴重。

而我覺得中國教育最大的缺陷反倒在於從小的幼兒教育,這點完全可以借鑒學習猶太民族的教育小孩子的方式,而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幼兒以至小學教育的引導性已經有所改觀。

放下你對中國教育的舊觀念吧,目前的中國教育,怕是對現如今社會最公平最科學的教育了。


悄悄自己來。

中美教育的區別主要在社會分層和淘汰制度。

西方大部分國家的社會分層隱藏在背後,往往精英階層的子女上的私立學校要求比大部分人想像的嚴格,精英階層的孩子在有限時間的學校教育後還會邀請家教或參加輔導班(眼熟不)而經濟條件差的孩子是搞不起這些的,於是他們去踢足球參加社會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那些。

在不知覺中,他們悄悄的完成了社會分層,精英階層繼續維持他們的階級穩定,而平民階層的晉陞比想像的還要困難。

中國的社會分層擺在明面上,我們直接奉行精英教育,一級一級淘汰下去。而且中國教育恰恰對底層人民的影響最大。

國情不同,不應該成為噴點。用心的眼光看待教育吧。


四比四打平,因為用時較短小分勝出,這不能叫完勝吧?天才!

答題卡上體現的差距不大,答題方式不同而已。但是,據我所知把清華北大綁在一起算,好像也沒有哈佛大學培養出的諾貝爾獎獲獎者多。

應試教育也只有在賽場上威風一下,在科研上不堪一擊。就像奧數,我國學生大牛頻出,可以免試上大學,於是全國上下都奧數,數學家卻沒有幾個,很丟人。


首先,兩個人都很強,如果是時間夠的話,兩個人都會做的全對。按輸贏來講,覺得我們更在乎輸贏,有策略,當然這是好事。這個感覺美國人的態度更隨意一些,他做題的反應也很快。總之,如果是迷宮的話我們喜歡解除出口,他們可能選擇打個洞出去,反正都能出去


諾獎不能代表太多。1.教育成就的評價,也要看過程,不能光看結果。作者也說要看過程,不光看結果。但用中外有多少什麼獎,來判斷教育,這本身就是看結果。我們是在什麼一個過程呢?不言自明,看看起點,看看我們發展的時間,看看進步的絕對值。從這三點看,我們的教育是對的。2.以點蓋面,一個國家,各色人都有,這裡不多說,看看生活大爆炸里的謝耳朵。3.科學文化地位。無疑,話語權在國外。就如同我們的文學獎一樣,如果評委的母語都是中文,情況會有所改變;我們在很多項目上,還處於參與,邊緣等等,要是我們連奮鬥者的態度都沒有,連參與都不會有。故,比賽颱風好,很好。但拿這個來評價教育體系,這太以小見大,乃至於上綱上線,乃至於嘩眾取寵。


不想吐槽任何教育方式,那種教育能培養創新人才就是好教育,人類的發展靠科技水平的突破,不是靠技能熟練度。


1,有人提到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人少 我告訴你,原因只有一個 是因為操縱評選的是西方人。 切記,多點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2,這個比拼可以看作是教育高端的比拼,質量很高,為清華狀元專心致志比賽鼓掌,至於哈佛比賽時的塗鴉。 這是涉及到一個國民性的問題。 可以說,這就是美國衰落的原因。

3, 當你強大時,你塗鴉你隨便做啥,自然有捧臭腳的,不吝讚美之詞,因為你能贏。 但,你在浪費時間搞浪漫的時候,別的國家沒有娛樂,沒有玩耍,一直在發展,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奮鬥。一直在。

4, 聽著追夢赤子心, 老戲骨李雪健震撼人心演講,揭開原子彈不為人知的歷史,你就懂了。

5,視頻實在傳不上來。抱歉。


首先,最強大腦這個節目並不能代表他們的專業水準。

比如一個專攻數學的博士,你給他一個歷史類的題目,他答不上來,難道就是水準不夠了嗎?顯然不是。

最強大腦沒有出專業性強的題目,因此由這並不能體現出兩種教育的差距。除非兩個學校同樣專業的人來做專業內的題目,不過這樣收視率十之八九會下降,因為大眾並不能get節目的點。

其次,不管是清華還是哈佛,這兩所學校既然在國內算是名校,自然有名校的道理,總不會因為什麼節目而改變。

最後,清華學霸和哈佛學霸,都很厲害。


推薦閱讀: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丨雷音世相
2018年,看哈佛大學這4本書就夠了!
蘇打去實習了(四)
大學四年怎麼過才充實
後來,覺得遇見你們真好

TAG:最強大腦 | 清華大學 | 哈佛大學 | 大學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