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30歲以上的女孩是郊區房,男孩子有錢也不買」這一說法?


相親角父母的焦慮和不安,是婚姻觀念深深的落後。

婚姻,不應該是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一件事,不結婚就要焦慮,年齡大了不結婚,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幸福。

有時候,我們還是要相信緣分和愛情的。

她被稱為「最美郊區房」郭盈光,今年已經35歲了,單身。

她偶爾的一次去上海人民公園看到為子女相親的父母,感受到了深深的焦慮和不安,絲毫感受不到快樂。

於是她大膽的做了一次行為藝術。

舉著自己的相親要求站立人群中。

她故意沒寫年齡,當人們問到她年齡時,都是深深的嘆息和搖頭彷彿一個過了30歲的女人,在他們眼中都是不入流的「貨」一般,這與她的身份、收入無關。

在相親角,人們把孩子的相親要求寫在紙上,放到傘上,男孩一般必寫有車、有房、收入穩定、工作穩定等,彷彿這是屬於男人的優勢。

女人必寫年齡、膚白貌美、賢惠等辭彙,似乎在他們看來,這才是女人應該有的品質。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來相親角貼紙的人都是孩子的父母。

我爸媽也經常說,都過了30再不結婚,我們任務完不成,死不瞑目啊。

這樣的話說的何其的重,卻是萬千父母的真實想法。

他們把孩子的婚姻當作自己的人生任務,完不成這一任務,就不能安享晚年,就不能入土為安。

但於孩子本身,長期受到長輩們這種觀念的衝擊,被折磨的身心俱疲。

你看這棵樹上的相親告示,被設計成電話條形式,滿意的可以直接撕去紙條,隨時聯繫。

但有一點真的值得深思,孩子結婚了就會幸福嗎,家人就會安心了嗎。

為什麼30歲的女人被稱為「郊區房」,男人被稱為銀行卡,難道在他們的觀念中,男人就必須養女人,女人生來就要被男人養?女人自己收入不錯,完全可以養活自己,沒用的,在他們眼中,過了30歲的女人就是沒人要的「貨」。

你說悲哀嗎,可是你又能說什麼。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更可悲的是,有些人醒著,但他早已沉睡下去,你根本無法改變他的觀念。

我還是相信緣分的,我還相信愛情的,儘管我今年也邁入30歲高齡,我還沒結婚,但我活的很快樂。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關注李阿冰。


事件回顧:「最美郊區房」郭盈先,35歲,海歸女碩士,去年在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記錄了這裡的人和事。

在這裡,男孩子被稱為銀行卡,女孩子被稱為房子,女孩子超過30歲都是郊區房,男孩子有錢也不買!

父母會把孩子相親廣告放在傘上。男生首先會寫有房有車,什麼職位!女生首先第一條就得寫上年齡,什麼皮膚白皙長相佳,非常現實!

郭盈先,83年生,今年已經35歲。出國留學回來,見識豐富!

在大多數女生當中,她其實是一個很優秀的女生:努力學習努力做學問,有正確價值觀,善良正能量,高素質,能好吃好喝自己管好自己,並沒有影響別人的生活!

她說聽到這樣的言論其實受到很大的打擊,人生一定要是別人想要的那樣才是幸福嗎?

她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優秀的女生也不是排斥婚姻,但沒有適合的人,其實獨自一人,人美錢多很輕鬆,不用管娃,不用照顧老公情緒,不用省吃儉用忙家務,不用兩頭親戚來回跑,挺好!

只是希望周圍的親人朋友不要刻意為了一個人必須結婚而讓她結婚。

因為別人都結婚了,那沒有結婚的女生就是剩女,就沒人要!因為沒結婚就是不幸!不要帶著偏見的眼光給她貼上剩女的標籤,用另外的心態去對待她和她們這樣的女生!

也許,她會在45歲,55歲甚至65歲遇到相愛的人,因為愛情而結婚!也許,她會平靜而小美好的按照自己的喜歡和習慣一個人生活,度過此生,即使有一點遺憾,也沒關係的度過!

並不是相信35歲還單身的女孩終身都要單身,然後惶惶不安的匆忙選擇一個三觀不和的。和自己並不合拍,甚至是沒有感覺的人嫁掉。去不得已選擇一場不幸福婚姻,得到一個悲催的結果。再重新開始!

感謝這樣的相親角,因為它很現實。感謝現實,讓很多人在婚前見識了真正的婚姻價值觀。

至少你知道那個家庭真正看重的是什麼價值,可以選擇不嫁給他們家。

但是,可怕的是,這樣的婚姻觀念遍及全國各地,全國大多數人民都這樣想!

所以,你即使不去人民公園,不在上海,也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婚姻和愛人!

是要銀行卡還是要真愛,是一定要市區中心樓盤還是可以心甘情願選擇美美的郊區房,真實的告訴對方,那才是誠實真摯的開場。

相信很多年輕人又很恨這樣的婚姻觀念。因為,這就是一種交換。用年輕美貌去交換物質條件。

在這樣的相親裡邊,才華和真情其實是一文不值的。細思極恐,通過條件交換而成的婚姻其實會延續這樣的家庭規則。

隨著男生收入增加職位上升,收入越來越多,而女人婚後生孩子事業耽擱或耽誤收入減少,容貌衰老下降,你們的交換已經不再平等,男人很容易就會有優越感高你一等的家庭地位。

女人會失去尊重,失去家庭地位,產生很多矛盾,落入困境!沒有人想找的是現實勢力甚至算計計較的家庭,他們和她們需要的是尊重和平等的婚姻觀!

女生年齡大就不被尊重,連交換的價值都沒有了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只會更多女人選擇不婚。

換個角度來講,一個堅持獨身的女性其實一定是很優秀的女性,值得讚賞!

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屬於原創


謝邀。

這就是一個需求不對稱的問題嘛,簡單來說,海歸名校大齡優質女去相親角找對象,就是去錯了地方——錯的不是姑娘本身,而是這個相親的平台。

俗話說,對牛彈琴,苦不堪言。一直以來有句話說的是,你自己得有多不堪,才會去相親市場上自取其辱。這句話或許有些偏激,但相親角的功利、無趣和觀念守舊,的確是個事實。客觀來說,在城市相親角替兒女來找對象的老人,以城市本地人為主,他們的自信來源於「過去的優勢」——比如在市區有幾套房子,有穩定的人脈圈子,等等。他們也會拿這種觀念去理解來相親的女性,說白了就是一種以物易物的觀念,把別人的條件和自己的條件拿來比對,既物化了別人,也物化了自己。

為啥會這樣?因為很多人除了所謂的外在條件,就沒什麼亮點了。這樣的人在相親里最常見,敢問,一個在生活里魅力四射、光芒奪人的年輕人,怎麼可能需要在相親市場上被人挑挑揀揀呢?當然,也不排除因為年齡過大,或者自己格外挑剔的因素,才想在相親平台上試試運氣,但因此能遇到真愛,絕對是罕見的,更多情況下,就是碰一鼻子灰,自討無趣了。

至於那種「女性學歷越高越沒優勢」「女博士還不如中專畢業的女生」之類的言論,我都不想做什麼反駁了。只能說,什麼人找什麼人,找對象這個事情既簡單又殘酷,你是什麼樣層次的人,最後就會找到一個相似層次的人。高知女性找男友,就應該在同樣的高知圈子裡,如果一個女生外形又美、又有知識內涵和獨立精神,一般水平的男性自然無法與之匹配,但總有能欣賞並與之勢均力敵的男性啊,只是他們極少會出現在相親角里罷了。


最近有兩個關於女性婚姻的話題,看似沒有聯繫,但關係十分密切。一個是那個被人們認為很難嫁出去的謝依霖宣布,她嫁出去了。一個是自認為條件很好的一位海歸女學霸為了行為藝術,去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持續相親被持續鄙視了。

謝依霖的事,大家先是有些意外,隨後都是紛紛祝福。

女學霸的事,大家也是有些意外,隨後是更加意外。首先意外的是,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女學霸被形容為郊區房,於是她自嘲是「最美郊區房」。更意外的是,你要體驗相親,相親節目你不去,婚戀網站你不去,你去物質化的婚姻觀存在最明顯的地方—相親角去體驗相親,然後說,為什麼大家這麼物質呢?怎麼看上去都有些碰瓷的味道。

北上廣深的相親角是什麼樣的存在?這可是隱形富豪們洽談資產併購的地方,婚姻是手段,未婚男女是目標,有車有房性格好、有錢有貌有學歷是各項指標,而且指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門當戶對這樣的剛剛好是最好的。

婚姻作為一種雙向選擇,是男女雙方、甚至男女雙方家庭之間的互相考量。外形、性格、家庭背景、學歷、感情匹配等等不管從哪個維度有考量都是不為過的。從相親到愛情到婚姻本就是一個矛盾重重、困難重重的事情。但長得不好的人會結婚。出身不好的人會結婚,個子矮的人會結婚,年齡大的人也會結婚,很多人結了婚還會離婚。

就算結了婚,婚姻與房子,婚後婆媳關係,子女教育,家庭的經濟主導權,夫妻的信任等等婚姻的終極問題。如同九九八十一難般,誰都逃不過。有的人選擇勇敢面對,有的人選擇逃避,而本次事件中的女學霸卻選擇刻意去放大其中某部分的矛盾,其實就是不自信。

謝依霖雖然在大家眼裡可能不是個美女,但她對自己極其自信,也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在娛樂圈中的定位非常明確。於是她結婚了,大家覺得很正常。自信,這都是新時代女性應該具有的必備條件。

小編認為,沒有適合結婚的年齡,只有適合結婚的感情。只是這感情前面,會有外形、性格、家庭背景、學歷、經濟等等諸多考量甚至是考驗。你勇敢面對了,幸福或不幸福你自己一定知道。你非要逃避,還要去責難或放大這些考量考驗,就算你擁有了婚姻,也很可能會不幸福。因為你不自信。

幸福是一種能力,自信的人顯然更容易擁有這種能力。謝依霖做到了,我相信很多女性朋友也能一樣做到。自信的女生運氣都不會太差。


這個新聞,可以和「女博士為啥相親時不敢說自己是博士、而是改稱為碩士」這則新聞合在一起看。

特別不建議年青人去相親角找伴侶。如果是父母替你去相親角,那就更慘烈了。

那是一個地攤。就算你是真的愛瑪仕,擺在地攤上賣,也會被人嫌棄地甩來甩來。

你的性情趣味、格調理想、甚至容貌氣質,就像是品牌價值一樣,在地攤上,就是個屁。只有皮革結實不結實,是否夠便宜,才是在地攤上買東西的人想要的。

講真,你一個海龜女博士,去相親角,接受一群初中沒畢業的老頭老太太盯著你的屁股看,看你是不是好生養、是不是適合生兒子,然後嫌你老,配不上他家兒子的皇位,簡直是鳳凰和母雞比生蛋,百分之百輸啊。

這麼一看,就明白了問題在哪裡了。

女博士的求偶需求,和相親角的老頭老太太們替自己的孩子找媳婦的求偶需求,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你是一隻鳳凰,相親角從不看你的高貴、氣度和漂亮的羽毛,不看你能翱翔九天的能力,也不看你能讓百鳥朝鳳的魅力;他只想要一隻生得了蛋、不停打鳴的雞。在他的眼中看來,你不願勤快地下蛋,就是只沒用的雞,他根本看不上你,不是嫌你老,就是嫌你事兒多。你的光彩,他看來啥都不是。

如果比作皮包,你是愛瑪仕,可人家只想要一個粗糙的布袋、越能裝越好,他覺得你的皮質嬌嫩特不好使,還嫌你的容量小不好用;你覺得你值個五萬八萬,他想花五十塊八十塊買個布袋子——就你這樣,他覺得你連五十塊八十塊都不值呢,太不能裝了。

女博士為什麼要改成女碩士?女博士和女高管之類的,都是看起來在事業上有追求的;「不好駕馭」的意思是,一看你就不像肯伺候人的。不要。他們不要鳳凰,覺得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把學歷改低,其實就是向這些老頭老太太們的價值觀傾斜,努力拔掉自己漂亮的羽毛,努力表白自己也可以當一隻雞。

以前曾有一份相親角的鄙視鏈。女性當中,最被挑剔、討厭的條件是什麼?是女博士。高中畢業生都比女博士受歡迎不少。

有時想想,一位女生千辛萬苦地在性別歧視的環境里讀到博士,就是希望有更好的飛翔的能力;你現在倒去相親角,努力把自己當一個抱蛋雞?要這就是你們的心愿,你們當初為啥要讀博士呢,高中就不好了么,更容易被當成生蛋母雞啊。

女高管或女博士們,以及各種各樣能力強、收入高的女性們,參加這種父母在地攤上找對象的相親角的,是不可能收穫得合適的感情和婚姻的。沒被人看中、是件大好事。

PS:以上並不針對視頻中的女主角郭盈光。她是在做一項行為藝術和社會調查。


我也是一名女博士,同樣在海外獲得博士學歷。說實話,看完這則新聞,我挺震驚,也挺困惑。

我震驚困惑的,不是相親角里大爺大媽的反應,而是女主人公的出發點。

對,我不明白這位博士朋友她在行動時,她在期待什麼,她渴望得到大爺大媽們什麼樣的回應。

在我看來,女博士去人民公園相親角這個行為本身沒有什麼意義。

人民公園相親角的父母,和一位海歸女博士,本來就談不攏啊,或者說,這兩個群體無法對話,這難道不是正常現象么?

我並不想貶損或者拔高其中任何一方,從中立的角度來看,相親角的大爺大媽,一般出生在1950、1960年代,而這位女博士是80後,兩個群體的出生背景、成長環境,都存在巨大的差異,存在天然的「代溝」。別說和相親角的大爺大媽了,一般的80後、90後和自己父母都多多少少有「代溝」,時常覺得無法溝通吧。

此外,不同的教育經歷拉大了彼此間的距離。這個也很好理解啦,海歸博士接收到西方那一套的科研和思維訓練,和國內思維方式和文化氛圍,非常不一樣。在這則新聞中,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女博士覺得「獨立」是自己的閃光點,因此要寫在小紙板上秀出來。但從大爺大媽的角度來看,這大概是挺沒用的信息吧,他們對女性的關注點顯然不在是不是獨立自強,而是更加關乎年齡、長相、身高、戶口等現實因素。

在這個背景下,一位女博士去相親角,還能期待什麼呢?難帶期待被認同、被欣賞、被喜歡?回到相親角的現實中,被挑三揀四、被冷嘲熱諷,這都不是預料之中的事么?但關鍵是,你為什麼要去自取其辱呢?

需要聲明的是,作為女博士的一員,我無比清晰得感受到社會壓力和輿論偏見。我說這是自取其辱,不是說這種偏見是合理的。

我無比贊同偏見和歧視應該被消除,但不是通過這種無效溝通,也不是這種自取其辱式的展示,而是去創造真正美好的事情,去向這個世界展示這個群體的美好。


首先表明立場,我並不認同郭盈先博士的做法和結論。

先說郭博士的做法。通過調查了解某個社群或社會的婚配是社會學研究的常態,郭博士深入相親角調查,算是田野調查之一種。問題是,郭博士在調查中是什麼角色?她已經不是一個觀察者,而是局內人,她自己就是整個調查的干擾變數,而且是極具特異性效應的干擾變數。在相親角,約定俗成的常態是父母替兒女相親徵婚,如果這是學術調查就不能加諸價值判斷,郭博士以自己相親在相親角是不尋常的,這是特異性因素之一;其次,相親廣告上標明年齡不僅是常態,而且是常識,但郭博士故意不標明年齡,這是特異性因素之二。

舉個例子,就知道郭博士對做法為什麼是不可取的。有個段子講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發動對伊拉克戰爭的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宣布:這次戰爭大概會造成一萬伊拉克人和一個修自行車的人死亡,接下來,記者就蜂擁提問:總統先生,為什麼要殺死一個修自行車的人呀?然後小布希就對幕僚說:看吧,沒有人在意那一萬伊拉克人的死活。

這是一個很惡毒的段子,為什麼惡毒?就在於用特異性效應來誤導出錯誤的普遍性的結論。郭博士地做法就是如此。

再來說郭博士試圖得出的結論。她試圖通過偷拍反映社會(注意,不是相親角)對大齡女性的物化和偏見。客觀地說,我贊同我們社會對女性的物化和偏見不容小覷,女權主義任重而道遠。但是,郭博士得出的結論卻是胡扯。

道理很簡單,第一,父母主導的相親角,無論待相親的男女都是被物化的,不獨女性。也就是說,郭博士以自己為女性在相親角的遭遇得出女性被物化的結論很可笑,任何一個外地在滬男青年像郭博士一樣在相親角擺攤,收穫的偏見和屈辱絕對會數倍甚至數十倍於郭博士。為什麼?絕大多數相親市場上都是女性的買方市場,同等條件的男性被女性挑選為主流,而且任何相親市場都是比較物化的相親男女條件特質。

第二,前面說到年齡是郭博士故意挖的一個坑,利用特異性效應來誘導圍觀的父母們對年齡齡發表看法,然後挑選最極端的比喻用來傳播,「最美郊區房」。如果這個調查是學術性質,那麼就是一起敗壞的不端學術,結論先行,揀選數據。作為旁觀者,當然有理由懷疑郭博士就等這樣的極端比喻來達到她事先設定的目標。

綜上所述,我對郭博士的這次調查也好,行為藝術也好,持批評態度。


海龜博士,未婚,非常非常優秀,只是年齡大點而已,如果她這種就叫郊區房。那我這種沒錢沒房沒女友的男人真的是爛尾房了,爛尾房都不是,還是一坨水泥。

不知從何時起,婚姻大事,不再是因為愛情,不再是因為才華,而只看有沒有錢,有沒有房、車。一個人有沒有價值,也以錢來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這個病態的價值觀,病態的社會。

還好這個博士是個女的,如果找個無車無房的男人來相親,然後錄下來,你會看見更加赤裸的現實,吃人的現實。

大媽些可能又會指指點點地嚼舌根,你看那個人啊,連房都沒有也好意思來相親。而房只是前提條件,最基本的東西。

感覺現在婚姻倒像等價交換,相親就像個菜市場,有多少錢,有多大能力就買怎樣的菜。等價交換,其實也不算等價,房子是男方必須有的,彩禮幾十萬也是男方要出的,所以媳婦娶不起啊。

看了這海龜女博士,我這個沒車沒房的男光棍,也想去試試,然後錄下來,看看如今的婚姻價值觀究竟扭曲到了何種地步。難怪離婚率年年上升,如此而成的婚姻不離才怪。

最後,已到結婚年齡,國家何時發老婆呢。


就這事,我感覺就是純粹一個行為藝術,該案例的女主角海歸女博士,83年生,未婚,這個年齡,這個學歷,在職場上那是非常優秀的,真的要找男朋友的渠道,其實是同圈子的人互相推薦,這才是比較靠譜的模式。

可這行為藝術其實是在故意嘲笑人民廣場相親角的LOW然後尋找優越感,一個海歸藝術系的女碩士,上海人民廣場相親角是個什麼市場,那些老頭老太是的需求是什麼樣的,心裡肯定是大概了解。

然後自我介紹寫著英國藝術碩士畢業、性格獨立風趣幽默,父母為知識份子、但人民廣場那裡的行情就是顏值,房子,年齡,收入的配種市場,非要在配種市場談情懷嘲笑人家LOW,還偷怕顯示自己的獨立與智慧,總有種怪怪的感覺,頗有白左去非洲扶貧,但非洲人民不識好歹的既視感。

人民公園那要的就是年輕好看的皮囊,不談有趣的靈魂, 一方面是叔叔阿姨的層次決定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市場特點決定的,因為那地方是幾秒決定是否交換個人信息,而且又是父母代替子女來相親,你覺得那些叔叔阿姨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能看什麼,就是硬指標,比如女性的年齡,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框死的,那在這個框里選是最不壞的演算法,那些叔叔阿姨不是追求藝術和情懷的人,要的真是能生育,傳承後代,那些條件無非是求一個最大公約數。

叔叔阿姨不停的問年齡,聽到83年肯定鄙視啊,他們越鄙視越顯得淺薄,那行為藝術的效果就出來了,接下來叔叔阿姨鄙視高學歷,讀書讀太多沒人要,其實是自己家兒子LOW要不起,要的不就是這種效果,看似自己被嘲笑,目的其實是嘲笑那些叔叔阿姨。

接下來什麼男的是銀行卡,女的是房型,妥妥的物化女性,物化婚姻,再來個最美郊區房的總結,各種梗都有了,人民公園那地方,每次出新聞都會火,原因不解釋了。


想起了范冰冰說的那句話:「我就是豪門。」

把女孩子比喻成房子的群體,也不是什麼尊重人的群體,真嫁到這個群體里的某一家,未來婆媳關係也夠受的吧?

時刻謹記:三觀決定一切。

女人還是少做少奶奶夢吧,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創造好的物質生活,有沒有婚姻也沒關係啊。

看看現在,滿大街都是老太太,未來將是老太太的天下呢,沒有特別喜歡的男人,不一定需要婚姻了。


推薦閱讀:

彼時崢嶸歲月,假藥無處遁形
欠銀行的錢,下輩子我一定還
日本零售商為什麼喜歡把東西都裝進自動售貨機賣?
揭秘斗圖背後的生意經:90後做表情包兩年賺50萬
刪前留念。

TAG: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