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里看到古代打仗,好多士兵身上中了一箭就死了,射一箭真的就能殺死一個人嗎?


如果你沒有直接面對過弓箭,你就不知道弓箭有多恐怖。

本人小學的時候,被人直接拿弓箭瞄準威脅。雖然是自製的簡易弓箭,箭桿也是歪歪扭扭,箭頭只是插在箭桿上的一根繡花針。

但是,當這樣的破爛弓箭拉滿弓,當我的眼睛清楚的看到箭頭上的針的時候,我還是感到深深的恐懼。這是人的本能。

我最後克服了恐懼,直面箭頭一動不動,我銳利的眼神最後擊碎了對方脆弱的心理,他放棄了,他崩潰了。

好吧,不吹了。其實是我姐一把拽爛了弓箭,救了我。??

寫了這麼多,只是為了說明,弓箭是一種非常恐怖的武器,極具殺傷力!

在古代戰爭中,普通的弓箭,可以在100米的距離上,殺傷沒有鎧甲的士兵。在70米的距離上,對身披的扎甲的士兵造成傷害。有些強力的破甲錐,可以在這個距離上穿透鎧甲。

在50米的距離上,沒有任何鎧甲可以抵擋中國複合弓和英國長弓的射擊。是的,任何鎧甲都會被射穿。最堅固的板甲也不好使。

所以很多將領都是身穿重鎧,就是穿兩層鎧甲。

十八般武藝,射箭排第一。因為它能殺人於百步之外!

而強大的弓箭,加上來去如飛的戰馬,這就是無敵於天下的騎射。匈奴人、金兵、蒙古、清軍,都是靠此絕技,橫行天下。

最後,請自行腦補,箭如雨下的畫面。


輕鬆殺死,不著甲可以穿透人體!!!

中央台七套節目中局座曾經有一次說過弓箭的問題,他說古代弓箭有效射程大概在150米左右。當時我覺得這種短距離還可以接受,殺傷力並不算很強。

但後來查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後,發現有些不對了,弓箭比想中殺傷力大的多。古代弓箭射程平均大概在150米左右,不過力氣較大的射手,有的都能達到400多米。

有資料記錄,古代弓箭復原實測,普通人大概都可以射出每秒初速度頭在40米以上的箭頭。還有人做過測試,將復原的鐵索連環甲,也就是中國古代最強的防禦盔甲,在弓箭有效殺傷範圍內,箭頭可以射穿防護甲;專業運動員可以射穿,箭可從後背甲片處再次飛出。以中國最古老的那種魚鱗甲也做過測試,有效範圍內防護作用不大。

如果弓箭手騎在馬上,在衝鋒的過程中,這個距離內弓箭手可四到五次齊射。這就如同影視劇中所看到的景象出現了,漫天箭雨。在這種惡劣的作戰情形下,騎兵還往往還採用不同的戰術,如包抄、夾擊啊。各隊再配合各種戰鬥陣形,包括燕尾陣、長蛇陣等等,可實施多輪打擊。所以說在戰場上弓箭手會給敵方造成較大的傷亡。

當然了,弓箭作為最可怕的遠程武器,主要並不是它對肉體的造成的傷害,而是它對人心理的那種壓迫感。弓箭用拋射的情況下能遠,可達到400米,也就是說接近400米範圍內,你都是一直處於弓箭手有效射殺範圍以內

當然,弓箭手也有自己一定的那個短短。每個弓箭手只是帶50隻左右的箭,並且箭屬於消耗品。弓和箭在古代來講都是非常貴的,中國古代的弓製作起來也是挺複雜的,每一把弓的製作時間不會少於一年,所以說也不是每一個軍隊都有大量的弓箭手的,如果這樣,古代的仗就沒法打了。


冷兵器時代,士兵被射中一箭,當場陣亡,這種情況絕對是有可能發生的。只是呢,發生這種情況的幾率比較小。一般情況下,多是身中數箭,因失血過多,或遭受感染,或久創不愈而亡。

在國外的一部紀錄片中,還原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兩種弓,並進行了實測和對比。一種是步兵所用的英格蘭長弓,另外一種是蒙古弓騎兵所使用的蒙古弓。這兩種弓都是冷兵器時代對付重甲步騎兵的大殺器,而且都取得過驕人的實戰戰績。

蒙古弓騎兵所裝備的蒙古弓,在蒙古帝國的征戰中,到了震驚世界的地步。蒙古弓騎兵曾經將歐洲中世紀,讓歐洲貴族們引以為豪的罐頭騎士(全身板甲重裝騎士)打的屁滾尿流,傷亡慘重,為蒙古帝國的擴張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赫赫戰功。

而英格蘭長弓手在長達一百多年的英法戰爭中,也曾重創法國的貴族重甲騎士,幫助英軍數次取得勝利。最後,還是因為法軍開始大量裝備火炮、火槍等新式武器,才終於挽回了敗局,而弓箭也開始逐漸退出了遠程攻擊武器的主導行列。

測試人員在可以保證射擊精度的近距離範圍內,對兩種弓進行了測試。他們分別用兩種弓,射擊厚度為八分之一英寸(約3.2毫米)的黃銅板。這個厚度就是當時重甲騎士所穿裝甲的厚度。

測試得到的數據非常驚人,英國長弓射出的箭,穿透黃銅板,射進去了7英寸(約18厘米)深;而蒙古弓射出的箭,深度在八到九英寸(約20到23厘米)之間。看到這個數據,應該不難理解,歐洲所謂堅不可摧的罐頭騎士們,在蒙古大軍面前,為何輸的如此慘烈。

蒙古弓騎兵通常是在移動中,近距離殺傷敵人。只要弓箭射中敵人的關鍵身體部位,比如心臟等部位,絕對是可以穿透重甲,一擊斃命的。但是,通常情況下,命中心臟等關鍵部位的幾率很小。因此,還是需要多射幾箭,重創對手,讓其喪失戰鬥力,然後,再由己方的重甲騎兵或其他作戰人員出擊收割。

同樣的,那為什麼蒙古大軍西征時,歐洲的弓箭手卻沒能造成蒙古弓騎兵和重甲騎兵的大量傷亡呢?

測試人員又針對蒙古弓騎兵所穿的鎧甲進行了測試。蒙古弓騎兵都是輕騎兵,運動快速靈活,所裝備的均為皮甲,內穿絲綢制襯衣。

在僅有皮甲的情況下,皮甲後方用半扇豬做模擬人體,其防護性能自然要比板甲的防禦力差很多。箭射進去的深度,直達胸腔內部數厘米,這種情況下,會給內臟帶來巨大的損傷。

但是,測試人員在皮甲之後加了一層綢緞之後,射中的弓箭,僅僅是穿透了皮甲,卻被綢緞攔截,而模擬人體的豬肉受到的損傷也極其有限。測試人員說這是弓箭在射穿皮甲後,綢緞將箭的前進,轉換為了旋轉,而皮甲也具有更好的摩擦性能,又減緩了弓箭的轉速。因此,皮甲後面加了一層薄薄的綢緞,竟然阻擋住了強勁的弓箭。

由測試結果來看,在裝甲性能良好的情況下,弓箭很難產生一擊斃命的效果,哪怕是心臟部位。

比如有名的關羽,曾被曹仁的弓弩手射中了手臂,還被龐德射中過面額,都沒死。而夏侯惇甚至是被流失射中了眼睛,可能是因為距離比較遠,沒射到大腦,結果沒死。夏侯惇拔箭時,把眼珠給帶了出來,自己竟然還吃掉了。

不過呢,歷史上還是有一箭斃命案例的。《史記》中記載,公元前559年,夏徵舒就躲在馬棚裡面,伏擊荒淫無道的陳靈公,一箭將陳靈公射死。

死在弓箭之下,最慘的,莫過於岳飛手下的大將楊再興,從身上得到的箭頭竟然有兩升之多。

在一些不嚴謹的電視劇中,士兵身上沒有其他傷,只是屁股、大腿或者胳膊上中一箭就掛了的士兵,分明就是在搞笑么。看過之後,只當是個樂吧。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這個分人,而不是人品。

在電視劇中,有主角光環的人,你就是拿箭射程刺蝟,也還是可以起死回生。無非就是出點血,然後在某位美女或者帥哥的精心照料下馬上又可以滿血復活。

但是,配角或者龍套就比較悲催了,這種角色一般是要被一箭必殺的!甚至有些龍套只是在箭頭蹭破點皮就必須完蛋,救護車來了也不好使。

這,不是藝術!而是劇情設計!

那麼,拋去這些狗血的劇情,在古代,一箭真的可以殺死一個人嗎?靜夜史認為,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射中要害部位,比如頭部或者心臟,基本就是一箭必殺!

但是如果只是射中了胳膊或者大腿,在毒性發作前還是可以說幾句「我覺得我還能再搶救一下」的!

那麼,如何能在戰場上快速地一箭必殺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

1、精度射擊

這種射箭方式對射手的水平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箭手需要很高的天賦,再加上後天的刻苦練習,最終才能形成戰鬥力!

這樣的神射手類似於現代的狙擊手,是萬里挑一的角色,在戰爭中以射殺敵人頭目為目的,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神射手在歷史上留下了記載。

比如夏朝時期的后羿;春秋楚莊王時期的養由基,是著名典故「百步穿楊」的主人公;明朝初期的常遇春;明朝中期的戚繼光等。

比如戚繼光,在倭寇入侵台州的一次戰役中,曾經在戰場不遠處的山上對海灘上的倭寇進行精度射擊,用三箭幹掉了三個倭寇頭目,直接挫傷了倭寇的銳氣,一度扭轉了戰局!

這種情況下被射中,基本就是一死!

2、集群射擊

神射手雖厲害,但是不能量產,在古代戰場上,主角還是弓箭手組成的龐大陣型。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複合弓手組成的龐大陣型,最早在商朝時期就出現了複合弓,婦好墓中出土的複合弓說明了這一點。

在古代的作戰中,複合弓的有效射程大概是150米左右,精確射擊射程則在100米以內。而在作戰中,一般不需要精確的設計,因為龐大的箭陣可以彌補精度不足帶來的缺陷,類似於今日火箭炮的地毯式覆蓋射擊。

在古代步兵作戰時,等雙方陣型距離達到150作用時,雙方的射手會開始對射,他們射擊的方式是以一定的角度拋射,形成拋物線,這和現代戰爭中的重機槍一樣,通過拋物線不僅可以避免誤傷前面的隊友,還可以依靠重力產生的勢能增加箭的威力。

一般而言,在100米左右的距離,射穿一般士兵的輕薄鎧甲是不成問題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前排士兵遭受的,就不是一支箭而是一群箭的射擊了,當場死掉的可能性幾乎是必然的!

再者,為了增加傷亡率,在射箭前,雙方士兵一般都會在肩頭上塗上便便等生化武器,確保一般被破皮,基本就不治!

3、馬上射擊

作為遠距離攻擊武器,弓箭被游牧民族,尤其是蒙古人用到了極致。

作為馬上民族,游牧民族天生就是優秀的射手,他們在騎馬疾馳的過程中也可以射箭並且可以命中。

這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技能!

一般而言,當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進行對戰時,在雙方騎兵短兵相接前,雙方士兵都會先射箭。

我國古代複合弓的初速度能達到43.9米/秒,而古代戰馬最高速度可以達到16米/秒,這意味著如果在騎兵對沖時被一支箭擊中,這支箭的速度最起碼要達到75米/秒,這是必死的節奏。

同樣,如果被敵軍的騎兵追擊,箭的速度也可以達到43米/秒,同樣是噩夢般的存在。

這樣的速度,穿透一般的鎧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在戰場上一箭殺死一個敵人是完全可能的!

作為製造難度高且成本高昂的武器,箭的威力是軍隊勝利的可靠保證!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古裝電視劇里士兵中一箭就死了,主角擊殺士兵數十人都可以做到兵不血刃,這是一種藝術效果並非真實情況。在戰場上一箭擊殺一名士兵並非不可能,但是要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才可能。筆者認為一箭擊殺一名士兵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箭的威力足夠強,二是擊中人體要害部位。最後就算在上述兩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士兵也不會一中箭就死了,他還會掙扎一兩分鐘才會死;就好比一個人腹部中了一刀,也要等到血流得差不多了才會死,並不會一中刀就死了。

古代作戰中有一句俗語「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也就是說刀劍要來砍刺你時,你首先要考慮躲避刀劍,而不是管亂箭是否會射中你。又有諺語說到:寧挨三箭,不中一刀;寧挨三刀,不中一槍。由此可知冷兵器作戰時,對人體致命的武器從高到低是槍、刀、箭!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箭的致命性並不是很強。事實上箭作為一種遠程攻擊武器,它的作用並不是一箭射殺敵人,而是大面積殺傷敵人,以求破壞敵人的陣形,等敵人的陣形散亂了之後再攻擊敵人。

箭在多數時候不能一箭致命,但是它可以讓敵人受傷,從而達到削弱敵軍戰力的目的。在兩軍陣前,雙方互射亂箭,不追求精度只追求覆蓋面,不追求快迅而追求連續不斷。秦軍之所以攻必克戰必勝,除了秦軍能征善戰之外,就在於秦軍弓強箭利。秦軍有專門的弓弩營,他們排成數十列,弓弩齊射,連續射,射出的箭又快又密,如同傾盆大雨。步兵方陣遇到秦軍的箭陣後,多數士兵會負傷,大量士兵負傷後,步兵方陣就會破裂,這時秦軍的騎兵從兩側攻擊,步兵方陣從正面強攻,敵軍必然潰敗!

我國冷兵器時代不乏用箭高手,這些將領用箭跟軍隊用箭不一樣,他們追求精度與殺傷力。比如飛將軍李廣曾經在夜裡埋醉,遇到一隻猛虎,他情急之下一箭射出,直接將猛虎擊斃。第二天起來一看,才發現猛虎只是一塊岩石,箭都深深射入岩石之中了!試想以李廣的射術,他要一箭射死一名士兵就很容易了,史書記載李廣曾與匈奴的射鵰者相鬥,他一人對射對方三人,射死兩人,俘虜一人!


和子彈一樣,看中箭部位。

而且箭的速度(往往100m/s以下)和質量(20克左右)讓他的動能往往只有100焦耳左右,遠不如子彈。所以說它對於人體的傷害僅是貫穿,沒辦法像子彈一樣在體內造成衝擊空腔和翻滾。但為了提高貫穿傷害,一般會使用多刃的箭簇。

古代打仗弓箭的攻擊方式一般都為拋射。沒辦法瞄部位,所以命中人,命中人的哪個部位看運氣。中腦袋中心臟當然直接撲街,但幾率較小,更多戰場死亡都是鋒利的箭簇切斷主要血管,流血過多致死。但這是個較慢的過程。

有過弓獵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射中動物之後動物都會跑很久,然後需要順著血跡找。有時候能走個半小時才找到失血過多死亡的獵物。

所以說戰場一箭一個並不靠譜。

另外古代因為缺乏抗生素這類抗感染藥物,所以說因傷死於感染的情況也很常見。尤其是打仗有時候還會在箭簇上沾大糞湯子,或者插在土裡拔出來以增加感染率。但並不是說古代就沒醫學去對應。

比方明朝《普濟方》裡面就有很多對應箭傷的療法。

而且太乙膏這種對付創口清熱,消腐的外用藥現代都有,普濟方里還遠不止這一種葯。所以,對於處理箭傷的醫學也間接打臉現代電視劇這種一箭死的說法。


首先來說,箭是可以輕鬆射殺一名士兵的。

唐朝的時候,九姓鐵勒造反,薛仁貴率軍北上平亂。在天山這個地方,對方出動十幾個武士前來陣前挑戰,薛仁貴一馬當先衝出大陣,嗖嗖嗖三箭射殺對方三人。十萬鐵勒軍人被嚇得下馬投降,這就是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在西方,弓箭對敵軍取得的最輝煌戰役就是阿金庫特戰役,5000長弓手打敗了3萬法軍,其中大多為重裝騎士,即便法軍身披重甲仍然在衝鋒中被大量射殺。戰後,法軍損失將近1萬人。

可見,弓箭作為戰場上最常用的拋射武器,對敵人的殺傷力之大往往讓人驚嘆。

一把英格蘭長弓拉力足有150磅,射程300米,有效殺傷150米,並且足以在25米距離射穿10厘米厚的橡木門,或者射穿一名騎士的甲胄將他釘在馬上!

東方的複合弓的威力更大,1把拉力100斤的複合弓,在射程和殺傷力上就已經可以達到150磅英格蘭長弓的威力了。

試想一下,在古代戰場上除了精銳部隊之外,大多數人都沒有堅固的鐵甲保護,他們在衝鋒的時候很容易被對面射過來的弓箭射穿。所以,電視劇中士兵中箭倒地馬上失去戰鬥力並不誇張。


現代人對於弓箭有兩個誤區:

1、電視劇裡面,看到良心黑的作品太多了,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些東倒西歪,軟綿綿的箭差在,屍體演員身上,立都立不住。覺得這樣的箭根本不足以致命

2、射箭如今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用來競技而不是殺人,所以也忽視了弓箭的威力。


那麼弓箭到底能不能殺死人?

答案顯然是能夠的,先不說弓箭,你就是彈珠,瞄準人的頭部,都足以致命!

而在古代,箭頭並非木製的,而是各種形狀,鐵質的,簡直喪心病狂,直接上圖

各種穿甲,各種倒鉤,簡直喪心病狂!!

再來說說古代戰場的實際情況:

1、甲胄覆蓋率

普通士兵不同於精銳部隊,多數是沒有高級的甲胄進行防禦的,在一定距離內,破甲弓箭直接能一箭帶走。

2、醫療水平

在古代戰場被弓箭攻擊之後,最要命的不是直接命中要害,而是在被弓箭命中後帶來的感染以及破傷風什麼的,更為致命。

所以古代戰場的殘酷遠遠不是你想的那樣,被弓箭命中,特別是對於普通士兵,基本會被上帝帶走。


最後說一句,當然不相信弓箭威力的小夥伴,可以去試試參加一下弓箭俱樂部,那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


作為古代戰爭中唯一的遠程殺傷武器,古人可以說投入對弓箭製作研發的精力,不比現代社會投入到槍械研發的精力少。現在的槍有多少種,可以說古代的弓箭就有多少種。

弓箭弓箭,那就先從弓說起。不管是影視劇還是遊戲裡面弓箭手都是瘦弱的形象,但其實這是不真實的,據《乾隆大清會典則例》記載「三場馬步射後,再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試其技勇,弓必開滿」什麼水平呢,十力為一石,一石大約為現在的120斤,那麼八力、十力、十二力分別為96斤,120斤,144斤,這威力可想而知,哪怕不是用箭頭,就是綁上石塊射過來,想必被射中時搞不好也要把小命丟掉。要想拉滿這個弓,肯定是膀大腰圓,類似於這個樣子。

說了弓再說說剪頭,就和現在槍的子彈一樣,古代的箭頭也是種類繁多,不同的箭頭用其專用的作用,比如下圖是一張英國弓所配備的箭頭,其中第三行和第四行的第一種箭頭就是專門對付重甲的。

曾有人以十二力之弓(即144斤)做過測試,採用60g的箭頭,射出的初速度可以達到60米/秒,初始動能能達到120焦耳,射程200米範圍時,其末端動能可以達到80焦耳,約相當於現代普通手槍動能的四分之一,穿透護甲當然輕而易舉。

最後搬運個弓箭實驗結果,使用的是普通人能拉開的清弓,而非大力士的十力之弓,在近距離射擊鎖子甲和雙層鐵甲時的情況

可以看到,無論是鎖子甲還是雙層鐵甲,在弓箭的近距離射擊下,都被貫穿。

所以,真的不要小看了弓箭的威力。

各位好,我是黑洞哥,擁有會計師、稅務師、律師資格,閑暇之餘寫寫字,如果文章還合您胃口,歡迎關注,歡迎置頂,歡迎轉發,歡迎評論,進入我的主頁還有更多以往的文章等著您。(每一條評論我都會盡量回復,每一個關注我都會盡量回關,鞠躬感謝!)


首先要明白的是影視作品只是一種「表演」而已,哪有演員會被真的一箭殺死呢?這種表演並不是要還原戰爭故事的每個細節,而只是結果的「再現」。

(網圖,侵刪)

題主的問題是中一箭的士兵究竟是否可以殺死一個人呢?這需要視情況而定。古代的箭鏃有很多種類,也有不同材質的,比如鐵的、銅的、竹木的、玉石質的等等,不管什麼材質,只要足夠鋒利就足夠輕鬆刺穿人體,導致人體失血而亡;為了提高箭鏃的殺傷效率,古人們也想到了很多的辦法,比如有倒勾的箭鏃,有血槽的箭鏃等等;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箭鏃的形狀也很多樣,不過總的目的都是要提高殺人或動物的效率。

箭鏃如果配上某種成分的毒藥,會產生更大的殺傷力,比如我們知道的非洲的布須曼人,他們現在仍然過著史前時代的狩獵採集生活,在狩獵的時候他們會在箭鏃上塗抹毒藥,這樣被射中的獵物就會在挨箭之後不久身亡,這樣他們就可以直接撿到獵物。

(網圖,侵刪)

中一箭是否能殺死一個人呢?要看中箭位置,如果是頭部、胸部、頸部等關鍵要害位置中箭,在外科手術有限的古代醫療條件下,想要活命無疑很難!


推薦閱讀:

今兒聊聊「左青龍右白虎」
歷史上17個最出人意料的神回復,笑中有深意!
第十二章 勒拿河上的火
歷史上的今天 : 華盛頓特區黑人連環狙擊事件
阿根廷為何而衰(終)一個民族總要學會自己長大

TAG:歷史 | 科普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