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有希望出現金庸這樣的武俠小說大師么?


看到題目,心一驚,原來武俠真的已經沒落了。

一直喜歡武俠,所以不願面對這樣慘淡的情況。

但是,幾乎可以確定的是:短時間內,恐怕是不會出現金庸這樣的武俠大師了。

原因呢,其實很簡單。武俠文化已經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所以很難茁壯成長。

當然,武俠小說也不會消失殆盡,會在當今的文學土壤中夾縫生存,結出一兩個碩果也說不定。這個碩果指的是作品,不是大師。

中國的武俠文化,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也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相較於詩詞歌賦的陽春白雪,武俠文化更顯得下里巴人一些。

一直以來,武俠文化紮根於民間,流傳於民間,繁榮於民間。逐漸地成為傳統文學裡面較為常見的記載與描寫對象。

當百姓們對社會的黑暗、民間的苦難無處訴求的時候,多渴望英雄的出現。於是,一位位大俠應運而生。

他們有的能替天行道,有的能刺王殺駕,有的能扶危救困。這些匡扶正義的大俠,既滿足了讀者的幻想代入,也釋放了作者的思想情緒。

俗話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當小說發展到高峰的時候,很多小說都包涵了俠義的精神,有的就是地地道道的武俠小說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俠義文化、武俠精神得以傳承和發展。比如:《水滸傳》《三俠五義》《雍正劍俠圖》等等,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小說。

接下來的民國時期,經歷了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人們寄望於俠客義士來開創新世界的思想也愈加濃厚。因此,開放的思想意識造就了民國武俠的精彩紛呈。

縱觀歷史的發展,武俠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五十年代開始,武俠文化的土壤已經孕育的極其肥沃,於是,新派武俠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堪稱一時佳話。

一棵棵參天大樹拔地而起,這其中就有大眾所熟知的金古梁溫。而熱愛武俠的還會知道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作品,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任何事物有波峰,就有波谷。金庸封筆的早,尚有大批後來者跟上,到了古龍逝世的時候,武俠小說頹勢已顯。

人們對古龍的逝世悼念曰: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這裡面除了對古龍的懷念,也是對武俠沒落的一種無奈。

溫瑞安扛著武俠大師的一面旗幟,自覺的想力挽狂瀾。他改變了寫作風格與創作手法,寫出了幾部所謂的超新武俠,可以用現下流行的詞語「辣眼睛」來形容。

接下來,可以稱為大師的也只有黃易了,延續了幾年武俠高潮。之後,武俠大勢已去。

當然,武俠還有人寫,也還有人看,偶爾還會出現幾部為人稱道的作品。比如讀者對《英雄志》的稱頌: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但是,沒有人崛起的像金庸一樣,被人們稱作大師。顯然,時代變了,文化土壤變了,網路文學興起之後,人們的選擇與口味隨之而變。

當前這個時代不適合武俠的發展,一些所謂的仙俠作品倒是異軍突起。

當然,武俠一直被人們稱作成人的童話,只要武俠精神不倒,新的作者、新的作品始終會陸續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但是,武俠大師呢,什麼時候才能出現?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

恐怕再無傳統武俠大師出現了。各位可能會很惱火,筆者為何這麼武斷的下此結論?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當今的社會,已經失去了,傳統武俠文化,生存的土壤,沒有沃土的水泥上面,如何孕育出參天大樹呢?

中國的武俠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相傳墨子是最早提出「俠義」的思想。《墨子·經上》記載:「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注曰:「謂任俠。」

何為任俠?俠之大者,捨己為人,扶危救困。這是俠義的根本。

之後,經歷了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武俠文化逐漸紮根於民間,成為中國傳統文學裡面,最為常見的描寫對象。

特別是唐、明、清三代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演義,小說裡面,幾乎都包涵了俠義的精神,咱們比較熟悉的如:唐《虯髯客傳》,明《水滸傳》,清:《三俠五義》。

民國時期,中國興起一陣習武之風,一時間全國大小武館,均迎風而起,也出現了許多的武學大師,這裡不再贅述,都基本知道一些,像孫祿堂,董海川,霍元甲,黃飛鴻等等。

而經歷了十分短暫的民國之後,進入新時代,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大師,開始創作「新武俠小說」,所謂的新式武俠小說,其實就是區別於以前的類似列傳一樣的小說,而是以歷史環境為基礎,虛擬人物為主角,新白話文為載體的文學作品。

如今,傳統武術已經逐漸邊緣化,特別是高科技,信息化時代,武俠做為一種傳統文化,逐漸進入人文歷史的博物館。

最後,希望筆者的論調是錯的,希望武俠文化,能和新時代交融,創作出適合現代人的新武俠文化。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俠,指有能力的人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

武俠,即利用武術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

了解了武俠的定義,應該就不會有人說,當今這個社會沒有武俠的土壤了。

時代在變,武俠的表現形式也在變,不可能再像以前的武俠小說那樣來表現當今社會的武俠故事。但武俠精神是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消失的。

在武術漸漸式微,高人不再顯現的今天,武術不是成了普羅大眾強身健體的體操,就是成了束之高閣的傳說。

所以我們也不應當再以以往的目光看待武術。像老大爺們喜歡的太極拳,警校里的擒拿術,軍中各種強身健體的方法。武術在今天的表現形式太多了,它不再是傳統的高來高去,刀光劍影,見血封喉。

古老的武俠小說在今天確實沒有以前那樣受歡迎了,但我想只是它還沒有找到一個在當今社會正確表達的方式。傳統武俠小說經歷了長久的演變,才有了金庸古龍這樣的巔峰時期。我們應該給新式的武俠小說一點發展的時間。

只要武俠精神不倒,武俠們就會前赴後繼地出現在救世救人的前線。新的武俠小說大師,也終將在找到表達自己的方法之後,再度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期待著那一天。


推薦閱讀:

小池鎮本屬江西九江,為何會划到湖北黃梅縣?
如何理解「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豪芒」這句話?
大家都是如何繼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暗流;問上聯?
上聯:鳳落梧桐梧落鳳,下聯怎麼對?

TAG:金庸 | 梁羽生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