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混疑土?
什麼是混疑土?混凝土的前世今生 ,古時也有混凝土和混凝土密封固化劑。
古時的混凝土,實際應該寫成拋光混泥土,請注意 「凝」「 泥」 這一字之差,古時的混凝土是什麼?實際就是「三合土」。
70年代以前出生在農村的孩子對三合土並不陌生,家中的地面基本上是這種夯實的地面,我記得很清楚,地面黑灰色,很少開裂,油光鋥亮,特別是大熱天,坐上去涼颼颼的。
顧名思義,「三合土」是三種材料經過配製、夯實而得的一種建築材料,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三合土。其中熟石灰是必不可少的,相當於現在的混凝土密封固化劑,三合土的材料為:黃泥土(黏土)、熟石灰、沙,熟石灰一般佔30%。
三合土最早出現在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組成的「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細砂組成的「三合土」外,還有石灰、爐渣和砂子組成的「三合土」。清代《宮式石橋做法》一書對「三合土」的配備作了說明:「灰土即石灰與黃土之混合,或謂三合土」;「灰土按四六摻合,石灰四成,黃土六成」。以現代人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與黃土或其他火山灰質材料作為膠凝材料,以細砂、碎石或爐渣作為填料的混凝土。
據科學考證,福建土樓的建造中就有的「三合土」的身影:土樓能承載如此巨大的重量、且經風雨數百年而不倒,除了它獨特的建築結構外,其運用「三合土」來夯打牆體是建造土樓的技術之關鍵。
其實真正用在建築、建造上「三合土」的材料,應該是黃土、石灰和河沙三者的混合物。它的製作方法是將這三種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後,用竹片或木槌不斷地煉打、翻動,然後堆放停置一段時間使其融合、老化。特別是石灰和黃土都有一個從生到熟的演化過程。停置時間的長短應掌握在混合物未硬化之前,幾天十幾天不一,然後再次煉打、翻動。這樣的煉打次數越多、越久則效果越好。而它的乾濕度應掌握在用手捏可以成團狀,用手揉又會散開為適。
這就是建築上所用的「三合土」。用這種「三合土」夯打土樓的牆基那是相當堅實的。它既可以承載巨大的壓力,又可以防止洪水、山水的沖刷和浸泡,而且有著堅不可摧的防禦功能。
隨著時代的進步,水泥漸漸出現,「三合土」也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
現代拋光混凝土最早出現在美國,先是被應用在超市、商場等公共場所,由於拋光混凝土施工簡潔、操作容易,材料現成、性價比高,所以就漸漸進入了家裝市場。在大陸最先掌握這項技術並成功開發新產品的則是納路特科技。納路特科技運用負離子水泥砂漿技術和超納米鋰基混凝土密封固化劑(捍甲、捍絲)技術,研發的拋光混凝土產品入選了2017年中央電視台「國家品牌計劃」。
代表這一最高技術和榮譽的經典產品是金鑽磨石、築硅磨石、拋光混凝土地面、蘇珀諾牆面系統、蘇珀納幕牆系統等。它們最顯著的特點可歸結為「無、防、抗」三字。
一、無(無VOC、無毒、無縫),納路特是全球唯一一家通過蘋果147項檢測的企業,整體無縫,現場澆制,無縫即無細菌滋生,顯得高端大氣,還可以放出負氧離子,讓人心曠神怡。
二、防(防塵、防滑、防水),納路特捍甲捍絲通過5-200px的充分滲透,與混凝土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在三維空間形成緻密整體,使得混凝土的微觀空隙變小,凝膠結構增強,地面強度、硬度及耐磨性能大幅提高,可以阻擋外來物質的侵蝕及風化,永久防塵、防滑、防水。
三、抗(抗壓、抗滲、抗老化),納路特捍甲、捍絲不是有機塗層,它是深入滲透,不會因時間的變遷而出現老化、磨損及剝落等現象,日常清潔及使用等磨擦不會使地面磨損粗糙,反而越使用越會產生大理石般光澤。捍甲、捍絲還能生成化學穩定性極好的硅酸三鈣,能提供極好的密實度、耐磨性、抗劃傷性和抗衝擊性。經測試,捍甲、捍絲處理後,混凝土表面耐劃傷性提高39.3%, 莫氏硬度達到8以上,抗撞擊能力提高13.8%,而且歷久常新,使用壽命長達50年,終生無需格外特殊的保養。
混凝土,簡稱為「砼(tóng)」: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骨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複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骨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於土木工程。
古代
考古人員發現5000年前的凌家灘先民不僅能夠製造精美的玉石器,而且已開始稻作農業,飼養或捕獵豬、鹿、鳥禽等多種動物豐富飲食品種。另外在房屋建設中,他們已懂得類似鋼筋混凝土的:「挖槽填燒土,木骨撐泥牆」的建築工藝。
5000年前的凌家灘人不是只會簡單的搭建屋舍,事實證明,當時的凌家灘人已懂得「挖槽填燒土,木骨撐泥牆」的建築工藝,這和現在的鋼筋混凝土非常相似。工作人員說,原始先民要用經過火燒過土作為房基槽與牆體的填充材料,在基槽內用木棍作為牆體的支撐柱,然後填埋紅燒的土塊,並在牆體兩側表面敷上較厚的粘泥,甚至一部分還可能用蘆葦桿加固。[2]
近代
1900年,萬國博覽會上展示了鋼筋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使用,在建材領域引起了一場革命。法國工程師艾納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看到莫尼爾用鐵絲網和混凝土製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後,受到啟發,於是設法把這種材料應用於房屋建築上。
1879年,他開始製造鋼筋混凝土樓板,以後發展為整套建築使用由鋼筋箍和縱向桿加固的混凝土結構梁。僅幾年後,他在巴黎建造公寓大樓時採用了經過改善迄今仍普遍使用的鋼筋混凝土主柱、橫樑和樓板。
1884年德國建築公司購買了莫尼爾的專利,進行了第一批鋼筋混凝土的科學實驗,研究了鋼筋混凝土的強度、耐火能力。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
1887年德國工程師科倫首先發表了鋼筋混凝土的計算方法;英國人威爾森申請了鋼筋混凝土板專利;美國人海厄特對混凝土橫樑進行了實驗。
1895年——1900年,法國用鋼筋混凝土建成了第一批橋樑和人行道。
1918年艾布拉姆發表了著名的計算混凝土強度的水灰比理論。鋼筋混凝土開始成為改變這個世界景觀的重要材料。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膠凝材料為粘土、石灰[3]、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紀20 年代出現了波特蘭水泥後,由於用它配製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強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價較低,特別是能耗較低,因而用途極為廣泛(見無機膠凝材料)。
20世紀初,有人發表了水灰比等學說,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強度的理論基礎。以後,相繼出現了輕集料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種混凝土外加劑也開始使用。
6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減水劑,並出現了高效減水劑和相應的流態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進入混凝土材料領域,出現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種纖維被用於分散配筋的纖維混凝土。現代測試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混凝土材料科學的研究。
混凝土俗稱人工石,土木行業一般簡稱「砼」,就是人 工 石三個字的組合。根據骨料和膠結材料的不同分成許多種,像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根據用途也可以分成耐熱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等。一般狹義上指水泥混凝土,就是由級配砂石和水泥,水及其它外加劑組成的混合建築材料,因其在固化前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可以塑造成各種形狀來滿足建築形式要求,固化後又具有較高的耐壓強度來滿足建築強度要求,且價格比較低廉,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物美價廉,經濟實用,應用廣泛的建築材料。
推薦閱讀:
※生活中有哪些有用的物理知識?
※孩子期末考試物理被錯判十分,錯失班級第一,都氣哭了,是勸孩子接受還是找老師申訴?
※弱電系統圖該怎麼看?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就可以撬動地球,請問真的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