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有潛力做除了BAT之外的第四巨頭?


今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梯隊中,BAT包攬前三毋庸置疑,本以為B(百度)將要掉隊給後來者讓位,沒想到2017年一陣AI風吹過去,百度扶正了身子繼續傲視群雄。於是,圍繞「第四名」的位置,余者皆有戲唱……

1月29日下午,搜狗發布上市後首份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搜狗總營收2.778億美元,同比增長62%,凈利潤3790萬美元。搜狗去年全年營收9.084億美元,同比增長38%。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達1.059億美元,同比增長54%。

不過,喜迎最強財年的搜狗推出的H5宣傳頁中,出現了「中國第4大互聯網公司」字樣,這引起了財視傳媒的探究興趣。要知道,BAT後老四的位置可被多少公司盯著吶。

這自然也不是搜狗第一次打出的口號。早在2012年8月,搜狗已經提及「第四大互聯網公司」的概念,只是值得玩味的是,該概念基於的算量是用戶數據。

即便是去年11月上市之時,搜狗重提「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從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也不難發現其依據的是用戶數量這一條。被昨天一條H5宣傳震驚的同時,細細觀察也才注意到,排名下方一行小字——以月活用戶數計算。

但無論以何種方式計算,「第四大互聯網公司」的名號打出去的時候,可通常不會帶「基準」。而獨家承包第四名這種事,diss者眾啊,這不,「京東攜程笑了」。

京東成為老四是被討論的最多的,從市值論成敗也更為大眾所接受。截至美東時間下午16點收盤,京東收於49.26美元,市值701.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08億)。較於百度846.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23億)的體量只差百億美元左右。

較於BAT,BATJ也開始被頻頻提起。落後的百度,直追的京東,二者市值放在一起從來不缺話題。

去年年中,股價上漲之前的百度市值一直徘徊於600億美元,幾近被京東追平。6月23日,京東股價收於42.95美元,市值達609億美元,而當天的百度市值也只有615美元,二者只差6億美元左右。但後期京東增長乏力,百度依靠人工智慧重回巔峰,二者又逐步拉開距離。只是無疑,在BAT三者中,面對阿里巴巴和騰訊4000億美元的體量,不到千億的百度是最易被超越的,等等,360表示不服!

今年年初,360借殼上市的江南嘉捷20個漲停板之後,市值一度達4139億元。《中國基金報》用「借殼神話」一詞形容360的A股上市。目前,周鴻禕個人也以192億美元的身家躋身中國富豪榜前十,在李彥宏和劉強東之前。

但是名次也並非今天才有,2013、2014年的互聯網風雲中,360同樣搶佔過第四的名頭,只不過那時還排不上京東,周鴻禕正在和網易丁磊、小米雷軍斡旋。有時候,唯品會也來串個門:

不過,儘管已經A股上市,坐擁逾4000億元的市值,360應該也放不下心。畢竟,小米要IPO了。

但小米對「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的說法早就不陌生了,N波互聯網浪潮前它還與360排排坐過。

2013年8月新一輪融資之後估值100億美元;2014年新一輪融資之後估值400億美元;預計2018年IPO之後估值2000億美元……

當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供應鏈、線下渠道和品牌溢價等方面的薄弱可能並不能撐起這麼高的估值,千億美元以下最有可能。

到時候可能就不是第四了,說不準要和百度爭老三,BAT要變ATM?

沒想到濃眉大眼的丁磊也爭這虛名!

實際上,較於國內的小巨頭們爭奪第四,網易的第四是外媒給的。2016年4月,《金融時報》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IT四巨頭「BANT」挑戰美國「FANG」》的文章。文中指出,中國互聯網發展勢頭迅猛,中國正在以自己的四巨頭「BAN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網易(Netease)與騰訊(Tencent)對標美國四大互聯網企業——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與谷歌。

同年6月底,網易當年二季度財報發出後,國內方面依據凈利潤再次強化了外媒這一說法。網易該季度凈利潤人民幣27.21億元,同比增長91%,增長幅度卻遠高於BAT三家,且凈利潤連續兩個季度超越百度。

盤點下來,兩圖總結百度的感想:


大家難道沒看新聞嗎?國內有潛力做BAT之外的第四巨頭的互聯網公司,不是TMD成員,更不是雷軍的小米,而是馬雲老師一手締造的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是馬老師手中的核彈

萌萌的不等於沒有戰鬥力,比如熊貓;名字不起眼的,卻可能是個龐然大物,比如螞蟻金服。6月8日,螞蟻金服放出話來,大意是成功融資140億美元。

馬上有彭博社爆料,馬雲手中的這隻「小螞蟻」不一般,根據融資額計算,估值有近1500億美元。動物學家看過這個數字,打死也不會承認這是一隻「螞蟻」,分明就是藍鯨級別的生物好么。

很多人以為螞蟻金服是這樣的小螞蟻


其實,人家是這種級別的生物

1500億美元看起來比較抽象,我們來和阿里巴巴比較。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以每股68美元在紐交所上市時,對應的市值為1747億美元。也就是說,馬雲相當於再造了一個阿里巴巴。

從估值角度看,螞蟻金服就是馬雲手中的核彈,阿里帝國的稱號實至名歸。

估值超越小米和TMD

很多人之所以認為TMD成員或小米才是BAT之外的第四巨頭,主要是因為它們經常搶佔媒體頭條。支付寶人人皆知,螞蟻金服則是支付寶的母公司,平時大家只知有支付寶,不知有螞蟻金服,只因人家很低調。對了,有一句話叫低調的奢華才是真正的奢華。

馬云:低調的奢華才是真正的奢華


不可否認,今日頭條(T)、美團(M)、滴滴(D)和小米確實是全球知名的互聯網獨角獸公司,但在螞蟻金服面前,星光還是要暗淡一些。

我們以科技部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數據為準,報告中:

  • 螞蟻金服排在第一,估值750億美元(編製報告時,螞蟻金服的140億美元融資正在進行中,所以估值偏低);

  • 第二名是程維的滴滴出行,估值560億美元;

  • 第三名是雷軍的小米科技,估值460億美元(現在小米即將上市,這個估值肯定會大幅上調,但肯定不會超過1500億美元);

  • 第五名是王興的美團點評,估值300億美元;

  • 第七名是今日頭條,估值200億美元。

以6月15日收盤價計算,百度的市值為950.38億美元,大約是螞蟻金服估值的63.4%。其它獨角獸公司的估值沒有超過百度市值的。

看見沒有,如以估值論英雄,螞蟻金服要加入BAT陣營,馬化騰、李彥宏估計沒什麼意見,程維、雷軍和王興等大佬還是服氣的。

螞蟻金服還是全球第七大互聯網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這裡不再與TMD和小米比排名了。你問我為什麼?理由不複雜,為了照顧大佬們的情緒唄。

劉強東要追上馬雲,必須得乘火箭了

由於阿里巴巴占螞蟻金服33%股份,而馬雲持有阿里巴巴8.9%股份,因此馬雲在螞蟻金服對應的權益為2.94%。據此計算,馬雲的身價在524.7億美元左右,其中螞蟻金服貢獻了44.1億美元。

劉強東現在的身價是74億美元左右,馬雲老師僅螞蟻金服的財富增值部分,就超過劉強東50%。別忘了,螞蟻金服會上市,到時估值還能提升,馬雲的財富自然還會大爆發(說增值真的是力度不足)。

那時,估計東哥得用雷達才能找到馬老師。要追上馬老師,東哥不坐火箭根本沒希望啊。

馬云:強東,就問你服不服?


劉強東:哼……


當然,東哥您別生氣,我們吃瓜群眾就是看看熱鬧,沒別的意思。(只想看熱鬧的可以離開了,想看乾貨的請繼續)

螞蟻金服的估值為何這麼高

我們來看巴克萊銀行的報告:

一大堆數據和專業辭彙看的人頭暈,其實用接地氣兒的話說就是:大家的日常購物、交水電費、信用卡還款、小額貸款等等,都離不開螞蟻金服(主要是通過支付寶);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地用,而是天天用;用螞蟻金服的人很多,有8億多人;不僅8億中國人用,老外也用。

支付寶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但它只是螞蟻金服眾多業務板塊中的一塊。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市場,哺育出了宇宙行中國工商銀行,喂大一隻「螞蟻」簡直輕鬆的不要不要。何況,這隻「螞蟻」還把觸角伸到國外。

目前,國內唯一能和螞蟻金服比一比的就是微信支付了。我彷彿看到了馬化騰甜蜜的微笑。

馬化騰:是的沒錯,世界上除了螞蟻金服,還有微信支付。


螞蟻金服所在的市場是星辰大海級別,行業地位數一數二,加上阿里巴巴站台和背書,所以螞蟻金服1500億美元的估值滿滿的都是乾貨,進入BAT陣營妥妥的。

不知道大家對我的回答是否滿意?歡迎在留言里發表不同觀點。

如果喜歡答案內容,請點贊,謝謝!頭條號《魔鐵的世界》專註有營養接地氣的科技、商業故事,喜歡請點擊關注。


從國內的互聯網行情來看,滴滴出行、阿里的螞蟻金服、今日頭條、網易(遊戲)都有希望成長為第四極,但小編更看好國內超級的獨角獸公司——螞蟻金服,6月份官宣最新融資140億美元,創下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金額,除原有股東繼續跟投外,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馬來西亞國庫控股、華平投資、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銀湖、淡馬錫、泛大西洋資本、T. Rowe Price 旗下基金、凱雷投資等參投該輪融資。據最新傳言,螞蟻金服將在港股及A股兩地上市,最快下半年掛牌,估值高達1500億美元(約1.2萬億港元)。

螞蟻金服成立於2014年,旗下有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等子業務板塊。支付業務服務已涵蓋13種不同的消費場景,包括網上購物、零售店、遊戲、日常繳費、餐飲金融服務、交通和醫療服務等。2016年螞蟻金服盈利約30億元,2017財年稅前利潤55.6億元同比暴增86%,2018年Q1稅前利潤升至91.8億元,盈利能力穩中向好,作為資本市場的優質標的,螞蟻金服的融資備受追捧。

融資情況:

  • 2015年7月,螞蟻金服完成A輪融資,總額接近18.5億美元;

  • 2016年4月,螞蟻金服完成B輪融資,總額超過45億美元;

  • 2018年6月,螞蟻金服完成C輪融資,融資總金額140億美元,集齊全球範圍內的投資機構。

在中國市場取得絕對領先地位後,螞蟻金服則將視線放向了海外市場,在不同國家「複製支付寶」,主打基於電商的全球收全球付、出境游群體的支付業務。據不完全統計,螞蟻金服目前在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韓國、英國、盧森堡、澳大利亞多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去年10月海外用戶已突破4000萬,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境外商戶數量13萬家,可使用支付寶與27種貨幣結算,而支付寶與其全球合作夥伴的年活躍用戶數已達8.7億。

螞蟻金服已經完全具備衝擊IPO的實力,有希望明年或後年在香港及A股同時上市,從各種方面來看,螞蟻金服前進的步伐都在有條不紊的加快,這場資本盛宴的未來值得期待。


以前的時候,BAT之後的巨頭是J,也就是京東。

京東成立的時間較早,也是廣受關注的。它得益於自建物流的基礎,屬於較早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之一。雖然不能夠跟阿里一較長短,但擁有其獨特的優勢。阿里巴巴組建起了菜鳥網路(),淘寶並聯合幾大快遞公司,實際上形成的壓力也是京東難以吃得消的。

阿里還有相應的螞蟻金服(單純估值1600億美元),可以說是中國最具潛力的公司,目前在美股上的市值是3866.38億美元。目前,京東市值僅僅是278.8億美元。

騰訊在社交方面,已經是獨霸天下的局面,通過社交延伸出的多個觸角,鞏固了巨大的市場價值。目前,騰訊市值是28370.29億港元,高達3626億美元。

百度已經落後了,百度搜索引擎市場雖然占著絕對優勢,但是發展空間明顯不足,目前市值僅僅636.51億美元。

美團點評,在香港上市,關係到我們的吃飯大問題。目前市值是2891.53億港元,大約369億美元。

小米集團,在雷軍的帶領下,今年即將跟董明珠一見高下,估計雖然趕不上格力,但是差距應該在一兩百億元左右。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3228.60億港元,約合412億美元。

至於富士康,所謂的工業富聯,雖然曾被譽為科技獨角獸企業,應該沒人會把它認為一個高科技發展企業,儘管它的市值也挺像一回事,2310.26億元,大約332億美元。

華為集團,屬於中國未上市的最大獨角獸企業了,沒有具體的市場估值,華為在手機各個業務上沒有多少短板,可是主要限於其業務的局限性。按照工業企業計算估值差不多,2017年營收6000億,利潤500億。估值應該在1500億到2000億美元之間。

滴滴打車,由於近年來狂出安全事故,再加上其壟斷地位受到調查,它的估值不上不下,一般在58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

今日頭條,屬於未來純科技類獨角獸,最近一輪融資報價是750億美元。但是屬於IPO前輪融資,未來上市預計市值也就在1000億美元左右。不過今日頭條在新聞媒體和短視頻業務一枝獨秀,但是一直受到百度和騰訊的夾擊。

綜上,原先的BAT,百度雖然互聯網地位還在,但是畢竟開始落寞,希望今日頭條能夠後來居上。最後的排名應當是ATBT。

對於華為集團,很難被認為一家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它可能也希望自己成為優秀的實業企業吧。


感謝邀請!

  • 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有潛力做除了BAT之外的第四巨頭?

  • 之前BAT之後,經常有聽到BATJ,把京東也列在三巨頭之後。可是最近東哥出了情況,估計即使有心想要趕超BAT也是沒有力氣了。

  • 除了BAT,我最看好今日頭條。頭條的流量太大了。現在很多人基本上除了微信就是頭條。頭條的新聞資訊方面做得很好。圖文,視頻,短視頻等也是做得不錯。抖音現在也是發展迅猛。搞得騰訊也是很困難,想了很多辦法來阻止頭條的發展,可是頭條是越來越強大。

  • 今日頭條目前和美團,滴滴成為互聯網第二梯隊,形成了TMD小天鵝。最有潛力的當屬頭條了。至於小米,我一直不看好。目前估值今日頭條已經超過小米了。今日頭條還沒有上市。上市之後估計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得夠動支付看得天下,阿里,騰迅之所以得天下,移功支付功不可沒。

現在兩家公司都是三萬億市值的公司,就因為體量大,支付方便,留在App里有天量資金,可以放貸,借貸,消費,交費,取代銀行百分八十基本功能,能不受資金限制自我造血,儼然是一個獨立商業王國。

支付寶只要上市絕對秒殺百度,站上第三把交椅,因為有五億忠實的用戶,關餘額寶體量都上二萬億,如果不是要留口飯給銀行,早被三萬億了。

支付寶一個餘額寶留存的資金都超過京東交易額,京東還在虧本,而且沒技術,全靠騰迅支持,根本不是支付寶對手。

百度支付被兩馬打敗,失去挑戰兩馬的本錢,投資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可又不如小米布局早,很可能被小米取代。

小米雖強,可雷軍老了,不懂移動支付玩法,只會埋頭苦幹,精益求精,不如今日頭條王鳴年青有為。

今日頭條擁有騰迅,阿里,支付寶之後龐大的年青人基數,都是忠實讀者,如果能轉換成有價值的金融客戶,今日頭條的引流,廣告優勢將不輸微信,百度,可今日頭條受制於融資,不如滴滴。

滴滴強在融資能力,程維找到好的合夥柳青,可以源源斷提供資金,不受制於金融限制,專註於戰略投資,才在世界投資大賽中進入第二輪,惜敗於蘋果,說明世界投資者認可滴滴,會不離不棄支持。

所以未來排位應該是阿里,騰迅,支付寶,滴滴,今日頭條,百度,小米,京東。


繼BAT之後,國內互聯網領域新的巨頭TMD正在快速崛起。

TMD指的是今日頭條(T)、美團點評(M)、滴滴出行(D)。

目前,位元組跳動(今日頭條)、美團點評兩家公司估值都已超過300億美元,滴滴出行的估值更是高達800億美元。去年以來,關於三家公司即將IPO的傳聞不斷爆出。

與BAT一樣,TMD崛起之後,很快通過投資、併購等方式,將業務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對於提升其估值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今,TMD三巨頭累計投資的企業已超過100家。

位元組跳動深耕內容資訊領域,繼打造出今日頭條這一平台之後,在2017年靠短視頻應用抖音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此外,位元組跳動旗下的熱門產品還包括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News Republic、Musical.ly等等。

美團點評在躋身外賣領域龍頭之後,將觸角伸向了交通出行領域,繼高調地在部分城市試水打車業務後,美團又全資收購了摩拜單車,全方位服務本地生活的閉環正在形成。

滴滴打車大規模投資了海外共享出行平台,與軟銀攜手構建全球「出行帝國」,同時深耕無人駕駛、智慧交通技術,在交通出行領域開始下一盤大棋。

不過,仍然要指出,TMD目前的體量與BAT(尤其與騰訊、阿里巴巴)相比,仍然有顯著的差距,在BAT壟斷各項資源的環境下,TMD想「殺出一條血路」來仍然有不小的難度。


嚴格意義上講,排名上來看,可能性很多。

例如美團,今日頭條,滴滴三家就是目前被定義為下一個BAT的接班公司。被業內稱之為TMD。

但不代表就一定是這幾家公司。 個人認為,頭條是未來最有可能先取代百度的公司,真不是捧。就算在百度我也會這麼說。

因為頭條的新技術,目前來看,是完全有可能做出超過百度的搜索引擎的。


糾結於誰會成為下一個bat,真的沒有意義,也毫無價值。原因就在於,未來的互聯網企業,決不會再像現在這樣,是純粹的互聯網企業,而是線上線下融合的企業,否則,很難立足。

事實也是,阿里正在做線上線下的整合工作,收購線下企業,投資實業,建立研發機構,騰訊更是瘋狂收購,以達到線上線下的融合。即便是發展並不是太好的百度,也在做無人汽車的夢,在向人工智慧轉型。

這也意味著,像小米這樣的線上線下已經融合的企業,才有可能在未來的互聯網領域站穩腳跟,才能成為真正的巨頭。因為,從純互聯網角度來看,小米肯定比不過阿里和騰訊,甚至比不過百度和京東,但是,阿里和騰訊,比得過小米手機嘛?小米手機,可能比不上華為,但是,華為的互聯網比得過小米嗎?

所以,小米才是下一步互聯網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是能否具有競爭力的關鍵。也就是說,不要看誰是下一個bat,而是要看誰是下一個線上線下融合最好,爆發掉最多的。誰在線上線下做好了,做突出積,誰就是下一個互聯網風口的領軍人物。


目前的互聯網公司由全社會看不起,不務正業到現在的絕對明星,我想有些做實體的應該反省了,到現在為止還有人不認可互聯網。BAT都是非常有遠見的企業,在那個大家都不看好互聯網的時代佔據了先機,後來者很難打破他們的高度,但是社會的發展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公司,他們是今日頭條,美團,滴滴。

這三家公司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佼佼者,他們要戰勝三家老巨無霸有困難,但是做到他們差不多的規模和體量還是有可能的,今天我要說的是還有一家商業模式非常好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它以其科學的解決方案和完美的設計正在象今日頭條一樣被大家熱捧。

它就是十幾萬億物流市場最佳解決方案的快遞物流第三方平台51快配app,首先物流配貨領域市場大,十幾萬億。它涵蓋非常全面,長途,短途,跨境,市內,跑腿,汽車,輪船,飛機,火車甚至農用車三輪車都包括了。我們來看它的解決方案:發貨寄快遞信息輸入平台形成電子發貨單,接單人根據發貨單報價,發貨人根據報價查看接單人的資質評價以及是否有保證金將運費支付平台到貨點確認鍵,接單人秒收運費。

物流市場存在的,運費高,信息不匹配,虛假信息,野蠻分揀,破損丟失貨物理賠難,低價接單中途漲價,拖欠運費等頑疾幾乎全部解決了,快遞物流行業即將進入第三方擔保支付時代。


推薦閱讀:

專訪| 小米趙宇斌:做個數據浪潮里的務實派
如何保護域名免遭劫持?夫唯學員
請問當今中國有哪家公司是令人值得尊敬的?
Google這些年都在靠哪些業務營利?

TAG:百度 | 互聯網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