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父母與孩子意見向左時,應如何有效溝通?


我作為孩子的父母,與孩子意見相左時,我會聽取孩子意見,她給我的理由我能接受,那麼就尊重她。若是不行,我也給出的的意見和建議,孩子也會採納。

比如今早我們為扎頭髮就出現分歧。大寶去幼兒園前要扎頭髮,我的意思是梳一把馬尾辮,比較簡單,省事省時間。孩子的意見是不好看,要求前面三個小辮子,後面還有編成麻花辨。然後我說理由她根本不聽,愛美的小女孩。我拉來她爸爸做同盟,爸爸給孩子說,扎馬尾好看。孩子就是認為不好看。然後看時間不允許了,她爸提議先扎馬尾,要不然就遲到了,孩子就是堅持自己。溝通的結果是可以按她說的來,但是遲到了自己負責。以後每天起來時間要合理利用,不要遲到。孩子表示說到做到。最後按照她的要求給扎頭髮,去幼兒園遲到了五分鐘。

有效溝通,就是尊重孩子,雙方聽取對方的意見建議後,覺得怎麼樣比較好,然後再做決定。而不是家長以自己就是對的,孩子必須聽自己的為前提,這樣的溝通無意義,孩子在怎麼說,家長也不會動搖自己的決定。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尊重,讓孩子認為這件事情大家是平等的,有意見可以提出來。若是孩子說的有理要按照孩子的意思去辦。


記得我小時候,跟父母意見發生衝突,大多數時候我的父母就一句話:「小孩子懂什麼?咋說你就咋辦,再不聽話打你!」一句話說得我再也無話可說。農村的父母沒有太多的文化,而且那時候也不流行科學育兒,也沒有所謂的平等溝通,就是父母說什麼是什麼。父母認為他說的就是對的,孩子不能發表任何的不同意見,因為相對孩子而言,父母更有發言權,而且作為父母,他們的權威是不容孩子去挑戰的。

那個時候深深苦惱跟父母的無法溝通。上初中以後,有一次再次跟母親發生衝突,我給母親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向她訴說了跟她無法溝通的苦,原以為這樣能改善我們之間的溝通現狀,沒想到第二天回家時,就看到母親拿著我寫得那封信跟鄰居邊念邊說笑,當時真的無比後悔給她寫那封信,以至於一直到現在我心裡有什麼想都不願意跟父母面對面溝通。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非常注重以下幾點:

1、把孩子當大人一樣溝通

從孩子會說話開始,我跟孩子說話都是像對待大人一樣溝通,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說的孩子聽不懂,因為事實上跟孩子說的孩子都明白,而且你反覆跟她強調的事情,她都會記在心裡,並且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2、允許孩子給自己提意見

父母也不是聖人,也有做錯事的時候,而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也許會有她獨特的想法和見解。作為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自由言論,並且虛心接受孩子的意見。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正是給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讓孩子知道,即便是大人也有犯錯的時候,但勇於改正錯誤是一個人的好品質。

3、善於傾聽

一定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不同的意見,能夠細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一個善於傾聽別人說話的人,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細緻的工作,作為父母也要能時時察覺到自身的不足,勇於改正、善於學習,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好的親子關係,也能提高和完善自身。


很多時候父母不同意孩子做某些事情是因為不理解。作為爸爸媽媽應該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放低姿態與孩子溝通。問問孩子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你會發現,孩子做這些事的初衷都是美好的。

我們家跟孩子約定了晚上8點之後不能再看手機了。一天晚上我正整理房間,孩子拿著我的手機跑過來。還沒等他開口我就問他:咱們不是約好晚上8點不看手機的嗎?他告訴我,剛才我的手機響了,有電話進來。你看,我誤會孩子了。我蹲下來抱抱他,向他道歉,並謝謝他告訴我這件事。

孩子4歲,正是被手機遊戲吸引的時候。開始孩子還多次要求要看手機。現在他已經知道即使要求,媽媽也不會答應的(他不知道手機密碼)。怎樣做到讓4歲的孩子同意晚上8點後不看手機、電腦呢?我告訴孩子手機屏幕的藍光會影響你的睡眠質量,對眼睛傷害也很大。如果晚上8點後還看手機的話很快你就需要帶一幅大大的眼睛。就像你們班的誰誰誰,玩遊戲都不方便。

所以有效溝通我想就是相互理解需求,遇到一定不允許的事,也要耐心的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的原因。


一、細細想來,我是非常感謝每一次孩子和我意見相左的時刻,因為有了這些時刻的存在,才有了讓我成長的契機,也才讓我真正地看到孩子的存在。尤其是孩子強烈反對的事情,也是孩子真實生命力存在的地方。記得幼兒園時,我教她指認一本識字書,這本書上的圖畫非常少,她當時非常反對。現在想來,孩子是對的,我為當時曾經違背了孩子心智發展規律而痛心,也為孩子的堅持而感到一絲慶幸。因此,我非常感謝孩子每一次和我意見相左的時刻,這讓我們彼此成長,彼此滋養。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生命的節奏、按照自己的心意過上幸福的生活嗎?

二、意見相左時,父母的態度是情緒是關鍵。我認為,不管父母認為這件事情多麼有意義,都應該以不影響親子關係為前提。前幾天,我想帶孩子去博物館,而她因為作業和興趣班多,怕浪費時間,不想去。她不想去,而我想帶她去,如果僵持下去,勢必產生矛盾。博物館裡有個埃及文化展 ,3月5日撤展,如果不去就錯過了,那就太可惜了。我沒有強迫她,而是把我的想法告訴她,並和她商量,可以先去看埃及文化展,其它展館以後再看,這樣就可以以最快速度結束參觀。參觀後,我倆順便在必勝客吃飯,然後去上興趣班。她覺得我安排得挺合理,很高興地答應了。

三、真是意見相左時,父母又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不妨採取「智斗」的方法。可以給孩子幾個引導性的選項,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事理,也可以講述自己切身經歷的事情。這個時候,就很考驗父母的世界觀、價值觀、格局、眼界了。這也是我們育兒不止,學習不止的根本原因了。


父母與孩子意見相左的時候,大多數父母的做法都是運用父母的權威,迫使孩子同意自己的做法。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個性也會壓抑,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讀過一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通過各種翔實的可操作的技巧告訴我們該如何跟孩子溝通,正好可以拿來解決題主的問題。

首先,面對孩子的感受。

舉個例子,天氣轉冷,你想給孩子換上棉靴,但孩子卻想穿那雙帶水鑽的單鞋。雙方都堅持己見,幾句話下來,孩子生氣了,你也崩潰。

碰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父母不同意孩子的做法時,孩子第一感受是被否定,會生氣。父母得接納孩子的這種感受,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生氣了。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壓抑。

其次,注意傾聽。

還是上面「穿鞋」的例子,孩子為什麼跟你意見相左?不妨聽聽他的意見。

真正的傾聽,需要父母放下身段,跟孩子面對面,以平等的姿態去傾聽,這樣才會表達出你對孩子的尊重。

我們來看一看書中的這兩幅漫畫,就能充分理解什麼叫專註傾聽了:

第三,鼓勵合作。

孩子跟家長意見相左時,一味地指責或埋怨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我們要換一種說話方式,鼓勵孩子合作。比如孩子將玩具堆得滿地都是,你想讓他收拾好時,不要用大吼或威脅的方式,採用「我們一起將玩具送回家好不好?」這樣的句式,效果會好很多。

第四,替代懲罰。

說是替代懲罰,其實是讓孩子自己承擔事情的後果。回到開始的第一個穿鞋的例子。孩子願意穿她認為漂亮的單鞋,就讓她穿一天就好了,如果感覺冷,她回家的時候自然會告訴你,第二天不用你說,她也會乖乖換上厚實的棉靴的。

總之,父母跟孩子有意見不一致時,要把孩子當做平等的個體去溝通,而不要使用大人的權威強迫他屈服。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您!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台自媒體人,致力於0-6歲育兒知識分享,如果你有育兒困惑,歡迎關注、留言哦!


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諮詢團隊的CBT君。看到樓主的這個題目: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我想這是中國父母,尤其是更年輕的一代的父母的日常難題。

因為我們和父母輩相比,接觸了很多關於家庭教育、親子關係、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更清楚養育孩子的過程非常重要,會影響他的一生,而不僅僅是負責孩子吃飽穿暖就好了,而不去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這算是對新一代父母的一些新要求。

如何去更了解孩子的心理,如何去跟孩子更好的去溝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在這裡呢,作為一個從事心理學也從事家庭教育幾年的心理諮詢師想給大家分享分享以下幾點,關於如何和孩子更好的溝通:

【01】

我也看了前面很多人的一些回答,關於如何和孩子溝通,大家一致的一個看法就是,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對待。恩,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但在做這一點之前我認為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自己要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

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尤其是媽媽,經常對孩子說「我就是為了你呀,我這麼做全是為你好,你怎麼就不了解當媽的苦心」之類的話,就感覺好像父母為了孩子犧牲了一切,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一生等等。這對孩子來講,其實是有很大的壓力的(即使孩子還沒有意識到)。

所以說我認為中國父母們,尤其是孩子的年齡更大一些的父母們,真的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不要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投在孩子的身上,毫不客氣的說,這對孩子來說不公平,因為會常常聽到孩子說「又不是我讓你為我犧牲的」,話糙理不糙,所以請給孩子和自己一些空間,將自己和孩子都當做獨立的個體。

【02】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接受孩子的成長就是慢慢分離的過程。很多父母會覺得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再也不像他小的時候那樣聽父母的,也什麼都願意跟父母分享,尤其是上了小學上初中升高中之後,基本很多都不跟父母分享他的真實想法了,好像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了。

然而,尤其是當媽媽的很難接受這個現實,依然會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越來越反感,也越來越不想和父母溝通。所以說,做父母的,真的要隨著孩子越來越長大,就不能再期待他像小的時候那樣。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慢慢分離的過程,意識到並接納了這一點之後與孩子的溝通就會變得更順暢。

如何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一個個體,其實有很多小夥伴都分享了。很重要的父母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姿態,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下來的自己對他具有所有權,甚至是去操控孩子的人生。

在這一點上呢,我想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基本都有意識到。讓很多父母困惑的一個點,就是不知道教育的度在哪裡,好像管了他之後又覺得沒有給他自有和尊重,但不管他呢,又害怕他以後誤入歧途。

但是這個度怎麼樣去把握呢,我認為其實每個孩子他是不一樣的,就像在房祖名吸毒之後,成龍出來公開給所有人道歉,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大家,是我教子無方」,但其實沒有一種方法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獨特的個體,比起別人最了解孩子的其實是父母。所以說父母應該更多的在生活當中去,找到適合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


前面說了很多的感覺更理論性的知識點,接下來呢,我想跟大家分享幾點與孩子溝通的一些實際可以操作的方法。

首先,注意和孩子溝通的一些用語

比如當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指責孩子的時候,想說「你」的時候可以換成「我們」這樣子的形式;還有當我們想否定孩子的時候,說「但是,卻」之類的時候,可以換成「然而,並且」等等這樣的詞語。當你想批評孩子做的不好或者糟糕的時候,可以用「你可做的更好的地方是......」,這樣子的一些方法及用語。

大家可以去生活當中慢慢積累這樣子的一些辭彙,其實就是讓孩子能夠感覺你在跟他溝通的時候他不是站在你的對立面,你對他的期望是好的。慢慢的他就不會再在你的對立面了。就像我們都知道有一句俗語——父母期望孩子是什麼,他們就會成長成什麼。

其次,要注意界限

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父母不要想著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刨根問底都想知道。很多事情孩子願意分享的時候,父母可以做一個傾聽者,幫助他去分析。但如果孩子真的不願意去分享的時候,我們做好陪伴就好了,不用去逼孩子。

最後,父母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

可以去學習一些親子關係的課程、看一些家庭教育的書籍,或者是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這樣子會有助於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心理,也能找到更合適的一些方法和孩子去溝通。當然作為心理學的諮詢師,有一些心理學的方法可以推薦,比如:圖畫心理學、心理沙盤等工具,都是幫助父母更好的了解孩子心理的方法。

圖畫心理學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孩子畫的房樹人這樣一幅畫去了解孩子的行為狀況和人格特質。心理沙盤更多的是通過孩子在沙盤上擺玩具的方式去解讀孩子的內心。這兩種方法都能夠真實的了解孩子,尤其是孩子不願意溝通的情況或者年齡太小沒法溝通的時候。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我們或者多看看這方面的書籍,會是很好的方法哦!


「當父母與孩子意見向左時,應如何有效溝通?」

當我和我家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我家孩子就會一直堅持他的意見,他希望堅持他的意見,我也有我自己的意見,那麼我會這樣做:

一、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當我和孩子需要共同完成一件事時,孩子卻發表了他的看法,我不會直接否定他自己的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孩子,他也可以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允許孩子提出他自己的意見。只有尊重孩子,這才會更願意和我們分享他自己的看法。

二、傾聽孩子所說的意見後再說說自己的意見。

當孩子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時,我會把我自己的所想告訴孩子,並且讓孩子自己選擇一個意見更適合。

三、讓孩子進行可執行性的選擇。

因為與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所以,當我決定讓孩子自己選擇的時候,我會給他一個可行性的選擇。

比如我和孩子一起去逛街,逛著的時候,他希望再買一個新的玩具,我卻覺得不應該再買玩具了。於是乎,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意見。而此時他的手上已經有一顆棒棒糖。我會這樣對孩子說:

「寶貝,你希望現在吃棒棒糖還是擁有新玩具呢?只能選一樣。因為出門前,我們已經約定了去逛街只可以買一個物品,而此時你已經有了一顆棒棒糖。」

我知道我家孩子喜歡吃棒棒糖,讓他選擇棒棒糖和新玩具,他肯定會選擇棒棒糖。所以,我給出了「有效選擇」。

不管任何情況下,當我們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讓孩子做出選擇,他會覺得自己是很了不起。在孩子的眼裡,只有大人才可以作出選擇,而此時,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所以他會很開心。

當我和我家孩子有意見不同時,這是我的做法。你覺得可行,也可以試試。

我是秋moon暖心媽媽,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哦。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與孩子的意見相左的時候時有發生,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做到如何有效溝通呢?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第一,我們家長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情。不要孩子與我們意見相左的時候,就開始訓斥指責,暴跳如雷。越是到這種情況下的時候,我們越要冷靜的想一想,為什麼孩子的意見與我們相左,他的意見有沒有正確的部分,如果有,我們也應該採納。

第二,聽聽孩子的心聲。平靜心情之後,讓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比如說,有的孩子明明可以到重點中學去讀書,但是因為她的很多同學到了一般的中學,她就想到那個地方去讀。因為也覺得重點中學其他沒有熟悉的同學,怕自己孤獨寂寞。

第三,心平氣和的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就說上面這個問題,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後,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其實我們很多時候要面對新的同學。我們現在讀高中,我們要面臨新同學,以後我們讀大學,我們也會面臨新的同學,那個同學來自全國各地。那時學校沒有我們的原來的同學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放棄上那所大學吧。所以說要教孩子學會接受現實,熟悉新環境。

第四,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意見,冷靜過後再討論。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年齡比較小,心智不夠成熟,考慮問題不夠全面,聽大人講過後,可能他情緒還比較大,等他冷靜之後,我們再來討論。也許他緩過勁來之後,還是覺得大人說的有道理。

總之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不能壓制孩子,要求孩子完全聽從自己的。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點贊。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創作者。


我認為現代育兒的一個明顯的進步就是,當父母和孩子意見相左時,父母能夠充分的考慮孩子的意見,而並非單純的要求孩子「聽話」。

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各種包辦,等到大了他們面對難題的時候,早就失去了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

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一直在說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其實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很多父母都是簡單粗暴式的打斷孩子的發言機會,甚至根本不肯聽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

討論孩子意見的可能性,並加以引導

和孩子一起討論雙方意見的優缺點和可行性,盡量從理性而非情緒的角度去處理問題。

因為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的意見更好而堅持自己的意見,所以父母在引導孩子的同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觀點,並且不能每一次意見相左最終都「引導」孩子聽你的,那不過是一次次「軟辦法」,久而久之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意見不作數,會出現更大的抵觸心理。

不要越過孩子做決定

有的父母為了方便等原因,不等詢問孩子的意見就直接把事情做好了,雖然也考慮到孩子可能有不同意見,但是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否則會讓孩子產生懈怠和抵抗心理。

(圖片來自網路)


《帕丁頓熊經典電影圖畫故事書》一書講述了露西嬸嬸將自己的侄子送往倫敦,小熊陰差陽錯來到帕丁頓車站,開始了一場啼笑皆非的冒險之旅……帕丁頓熊的故事距今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溫馨的故事也像熱巧克力一樣融化我們的心,故事表露出來的「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生活、相信愛」的理念也給我們和孩子帶來了正能量。

當現實生活中,父母與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我覺得可以學習帕丁頓熊里的問題點,學習《溝通的藝術》所教給我們的技巧。

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權越位。其次,把握好方法,平等,尊重對方,不以權勢壓人。最後,把握好溝通的分寸和火候,把問題矛盾簡單化,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觀點上理解對方,好脾氣的和對方溝通、解決問題。

完整的溝通程序大約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描述對方的行為(直觀,不帶情緒的描述)2)對方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什麼?(站在對方的觀點、理解對方)3)帶給你現在的感受(害怕、煩躁?),4)你希望對方怎麼做?(合理表述自己的觀點或做法,說出心裡話)。

有時候和孩子溝通,即使家長是無理的,孩子有時也會接納、認同。如果家長的態度首先不好,孩子的心理一定不好受。他們不認同的不是家長的意見,而是家長趾高氣昂、囂張跋扈、自以為是的態度。


推薦閱讀:

有哪些戳痛你心的愛情句子?
如果有空列出想做的10件事,想了半天沒列全,找不出想乾的事,我這是屬於什麼狀態?
如何變得善良、討人喜歡?
媳婦去幫兒子帶孩子了,而我經常和她吵架,還要去一起住嗎?

TAG:心理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