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正確懲罰兒童?


哪個孩子沒有犯過錯?但是簡單地打罵對孩子來說不僅沒有用。還可能給孩子留下陰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下面根據我的親身經歷總結幾個簡單的懲罰孩子的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1.罰孩子不能做他愛做的事。我家孩子很喜歡讀繪本,每天晚上睡覺前至少要讀2本繪本才會睡覺,但是有天她太磨蹭了,我就取消了當晚的講故事時間,她當時是很難受的,但馬上就意識磨蹭會害她失去讀繪本的權利,所以她後來就會長記性了。

2.罰孩子做重複的事情。孩子天性好動,如果讓他重複做同一件事情,他肯定會感到厭煩,從而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比如將紅豆、綠豆和黑豆混在一起,讓孩子將三種顏色的豆子分出來,這不僅可以起到懲罰的作用,也能鍛煉孩子的耐心。

3.罰站。可以在家裡設定一個專門的罰站區,起個名字如「反思角」等。我們幼兒園就有這樣的一個區域,犯錯的孩子必須去那裡站上5分鐘左右,反思自己的過錯。

總之,孩子犯錯,家長不能焦慮,而是要採取適當的方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您好。

談及懲罰兒童,最好先知道兒童的年齡,還要了解一下具體犯了怎樣的錯誤需要得到懲罰。因為懲罰絕對不能濫用。同樣一件事情,比如孩子考了99分,有的家長覺得很高興恨不能獎勵,而有的家長會覺得沒考滿分要懲罰。總之如果需要對兒童的某件錯誤行為作出懲罰,我想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 遵循兒童成長發育的客觀規律,區分是適齡行為還是錯誤行為。

這一點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一兩歲的孩子尿了褲子,該不該懲罰?當然不該,這顯然是個適齡行為,因為孩子太小,控制排尿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而導致不能做的很好,並不屬於錯誤行為。

2. 懲罰對事不對人

不能懲罰兒童傷及兒童的自尊以及自我評價,不能讓兒童喪失安全感,感覺從此不被爸爸媽媽愛了。比如「你這樣做,你簡直壞透了」「你走吧,我們不要你了」要讓兒童明白,這件事情做錯了,懲罰是為了深刻吸取教訓,以後不犯同樣的錯。但是無論怎樣,爸爸媽媽的愛不變。爸爸媽媽愛的是你,不喜歡你做的這件錯誤的事。

3. 懲罰要符合兒童認知,並且要事先要定好規則界限。

無知和不清楚怎樣需要懲罰,要事先跟孩子講清楚,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對的,怎樣是錯的。約定界限後如果犯錯,才可以懲罰。皮亞傑指出,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階段性,這種發展順序不可改變,也不可超越。當兒童現有認知水平無法將生活里的經驗被他的個體所同化,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他理解之後如果管不住自己犯了錯誤,才屬於可以被懲罰的範疇。

4. 懲罰不是目的,要幫助兒童找到改進和避免犯錯的辦法。

懲罰孩子,還必須做到跟孩子一起討論這次懲罰,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應該受到懲罰,以後要怎麼做來避免再次犯錯?可以頭腦風暴,也可以討論。

5. 如果有可能,跟孩子一起制定錯誤懲罰表,讓孩子來決定用哪種方法懲罰。當孩子參與獎罰條例的制定,才會產生自我效能感,約束自己的行為。另外,懲罰的方式要特別注意,不要選擇兌現不了的,那麼懲罰不起作用成為兒戲。比如「你再這樣,把你從樓上扔下去」。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事情暫時不做,比如,孩子特別喜歡吃某種食物,犯錯了這天給他這種食物。用負強化來幫助孩子減少犯錯。

總之,懲罰也要以兒童為中心,幫助孩子減少犯錯,快樂成長,而不是增加焦慮或造成傷害。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要按照兒童犯錯的程度來說,即不能大題小做,更不能棄之不理。

但一般都是小問題,兒童一般都不會搞出什麼天大的事來。只要一做錯事,他們就會害怕,心理上都斛有一定的影響。在這個事候,兒童最多的都希望家長會理解,最好的教訓不是棒棒伺候。誰都不想這樣,在加上,兒童對一件事情的對錯半段能力很缺乏,首先家長要做的就是替孩子分析事情的嚴重性程度,過程,以及要怎麼做才對的。

哎!很多時候,我們都把懲罰看的太嚴重,這樣的話,到時候該懲罰的就是自己啦!後果大家都懂的,好的??教育需要慢慢來,孩子自然而然會懂得這些到理。要知道即然孩子在做錯事之後會撒謊,那麼TA也會因為這次被理解之後該怎麼做,其實每個孩子都很聰明的??????。


帶有目的的懲罰更適合兒童。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錯在所難免。這時候,懲罰不應該只是一種形式,否則很難讓孩子知錯就改,帶有某種目的去懲罰會更好。

例一,前段時間我兒子沉迷吃雞遊戲,每天放學回來先玩遊戲才吃飯,而且本來約定玩半小時的,最近他總是超時。我和他媽媽商量後,決定懲罰他,半個月內不準碰平板電腦,目的就是看看沒了遊戲,他能不能適應,如果可以,到期解除禁令,否則禁令延長。

孩子雖然不情願,但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對遊戲成癮,最終接受了這個懲罰。

例二,孩子在外邊學會一句髒話,在家裡聊天過程中,無意爆了粗口。我首先跟他說這是不文明的,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包括在社會上,都不能這麼說,懲罰他把文明用語抄寫十遍,並告訴他再有下次,就加倍抄寫,目的就是讓孩子記住,做文明人,說文明話。

例三,不願意去上學,撒謊說肚子疼。這招兒估計好多小朋友用過。最好的懲罰,帶去醫院檢查,小朋友們肯定是拒絕的,但這也是最有效拆穿謊言的辦法,應該用不了兩次,孩子就不會再犯了。

總之,懲罰不是表面文章,只有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才能達到懲罰目的,讓孩子越來越好。


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一、明確體罰的意義:體罰孩子並不是為了順自己氣,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確實會觸怒父母,還是需要尋找明確的原因,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傾停孩子的心聲,把自己的感受明確講給孩子聽,讓她意識到這個行為對父母產生了什麼影響(不好的)。看孩子反應再決定要不要體罰。

二、體罰措施:如果孩子處於頑固狀態,也聽不進家長的勸說就可以實施體罰,一般我會讓孩子站著,不管她哭也好鬧也好不出聲,站在她旁邊,等她情緒穩定再說話。

三、共同成長:孩子的過失也是父母的過失,雙方都需要在不斷犯錯中成長,首先父母盡量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哪怕做錯了,我們跟孩子一起承擔,慢慢引導孩子對於過錯的認知以及擔當能力

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眨眼就獨立,於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意識很淺,做錯事了不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且都以自己為中心,不管別人的建議,還自以為是一犯再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熊孩子了!

這是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甚至很多急性子的家長沒有耐心,想動手「教訓」孩子。我們經常說體罰是不對的,但是對面屢教不聽的孩子,也不能不管不顧啊;但是不施加點「手段」孩子就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不長記性,下次還要犯錯!

教育真是個大難題,這既給糖吃又要給棒槌,兩手都要抓才能教導好孩子。其實問題的本質是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體罰也只是其中一種懲罰的方法,其實教育孩子的方法還是很多的。我們要恩威並施,才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耐心教育,認識問題的嚴重性

孩子認識不到問題,那是沒有真正的體會到問題帶的嚴重性。比如潑灑了牛奶,牆上亂塗亂畫,甚至給別人吐口水·····或許在孩子心裡,這些行為都是一種情緒的宣洩,至於行為帶來的後果是否有影響,孩子們並沒有這樣的觀念。

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屢清認識事情的因果關係,比如因為潑灑了牛奶,會弄髒了桌子,而且這是浪費糧食,是不好的行為。再有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場景化,具體化給孩子說如果是自己被別人口水了,也會不高興,會討厭那種人,所以我們不能成為讓別人不高興,被別人討厭的人。

這並不是一兩件事兒就能把孩子感化的,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強調,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形成了慣性,就可以判斷那些事兒可以做,那些事兒不能做。

拒絕暴力,間接懲罰

那要是孩子還是不聽話,屢教不改呢?那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換另一種教育的方法了,既然熊孩子不吃軟的這一套,那我們就可以來一點「硬」的。注意,這裡說到的「硬」不是指體罰孩子,我們的宗旨還是不能用暴力。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

1.可以用犯錯的後果過來懲罰孩子。例如孩子無辜發火鬧脾氣,吃飯的時候把飯桌上的飯菜打翻了,那就立下條件懲罰孩子----不能吃飯,要自己收拾好場面,還要認錯才能吃飯。

2.限制孩子的活動。當然不是說用緊閉的方法,比如孩子做錯事了,那就不能看電視,不能看喜歡的電視劇,不能去遊樂場,不能買玩具。要認真的反思,道歉之後才能恢復權利。

在懲罰的過程中,父母要保持好態度,要保持嚴肅,不能有一絲的寬恕。要記住要原則和底線,如果你這次「放過」了孩子,那可能孩子下次還會在犯錯。只有父母自己做好了原則,孩子才能更好的認識錯誤和改成。

懲罰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增強好壞的判斷能力,同情心,也不斷的加深了責任感;懲罰孩子不是宣洩的目的,不能用蠻力,我們要找對對的方法,不斷的引導和糾正孩子,這樣孩子才會變成更好的人。

爸爸媽媽們也可以來說說,你們是怎麼懲罰孩子呢?


孩子犯了錯誤,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確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是想發泄情緒?還是想讓孩子糾正錯誤?

答案很簡單,肯定是後者。但是很多家長卻在不自覺中發泄著情緒。當你非常憤怒的時候,你營造的與孩子溝通的氛圍卻是最糟糕的,孩子始終處於緊張恐懼的狀態,反而根本聽不進你想說什麼。

所以,作為家長要明白,嗓門越大,效果越差。聲音越小,效果更好。

並且要明白,孩子越是犯了大錯,家長則需要更加平靜,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人為的給自己增加了很多壓力。

以上是批評懲罰孩子的原則。

其次,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用不同的方式來溝通,對於性格上追求優越感的孩子來講,在批評的時候先表揚三點,在指出在某個方面存在成長空間,如果改正就會更好。這種話術我稱之為「三個對勾一個半對半叉」

對於平常就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則不需要給予太大壓力,簡單溝通,讓他自己梳理一下下一步的打算和計劃就行。

對於比較強勢自負的孩子,先給予尊重,再引導,同時適當用激將法的形式。

總之,批評孩子之前,要三思而後行,別太情緒化。


我覺得大喊大叫,或者打罵是沒有道理的。我覺得有五個方法可以做到懲罰孩子的效果。

第一,適當時候的暗示。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正在犯錯誤的時候。

第二,失去一些特權。比如吃糖果的特權,或者是出去玩的特權。

第三,言語警告,提醒事不過三。

第四,緩和矛盾,轉移注意力,在適當的時機提醒。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制定行為規範。行為規範的目的是告訴孩子那些事是不可以做的。主要是規定傷害他人的事情不能做。如果孩子違反了這些規定那是需要受到相應的懲罰。但必須先跟孩子解釋規範,畢竟有些事情孩子是沒有觀念的。

2:懲罰要避免打罵。打罵孩子會對孩子產生眾多不良影響,所以懲罰孩子絕對不能是打罵。

3:就事論事懲罰。孩子有過錯了,父母會生氣。由於生氣憤怒,父母有時會挖出孩子過往的錯誤,抓著這些過往的錯誤不放。父母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產生內疚心理和對自己的不自信,同時也可能加重孩子對父母的反抗情緒。因此懲罰孩子一定要就是論事。

4:不能隨意更改規則。規則已經制定了,那就不能隨意更改。隨意更改會讓孩子對規則和父母失去信任。隨意更改後,規則不再是規範他的行為的原則,而是懲罰他或幫他逃避懲罰的借口。

5:有懲罰就必須有獎勵。規則既是懲罰孩子的標準,也應該是獎勵孩子的標準。孩子做對了或有進步,家長也應該根據相應規則給予獎勵。這樣能正強化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進步和遵守規範的價值。


懲罰不會讓孩子優秀,只會引發或明或暗的矛盾。孩子的真正進步,來自正確的教育方法。

那麼,當孩子屢次犯錯時,不懲罰,該怎麼做呢?

我們來看個場景:

媽媽和孩子在超市買東西,但是孩子在超市過道上跑來跑去,並且亂抓超市裡的東西,在多次提示、批評和吼孩子仍然無效後,這位媽媽對孩子嚴厲地說:「好,夠了,看來你該受罰了。今晚,別想吃一口我買的冰激凌」。

顯然,孩子即便是老實了,他會怎麼想,下次就不會這樣了嗎?很顯然,這位媽媽的做法並不能解決問題。現在大家可以花一點時間,想一下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處理。

這裡有七個技巧可以處理這種事情:

1.請孩子幫忙;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選擇;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6.採取行動;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需要提示的是,自然後果法,其實是受很多教育專家推崇的一種懲罰法,但有其弊端,嚴格說來,自然後果法也不是懲罰,只是父母沒有繼續給孩子提供支持而已。不過,今天我們不討論了,我們主要來看它的積極方面。

對於場景中出現的情況,按照這些技巧該怎麼做呢?

媽媽可以這樣說:

1.請幫我拿三個橘子吧!

2.我不喜歡你這樣!小孩子在過道里亂跑,會干擾別人購物;

3.給你個選擇,要麼好好購物,要麼坐在購物車裡(如果孩子繼續鬧,直接抱起來放購物車裡);

4.讓孩子體驗後果:下次逛超市,你不能去。

但是,事情往往沒有這麼簡單就能處理好,有些孩子的問題會反覆出現,那這該怎麼辦?

下面提供解決這種問題的五個步驟,媽媽和孩子共同完成:

1.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3.一起討論,找到大家都能同意的解決方法;

4.把所有方法都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5.調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是要付諸於行動。

場景:孩子每天下午和小夥伴們玩耍,都會遲到家裡的晚餐時間,媽媽好說歹說,孩子就是無法按時回家,該怎麼辦?大家可以想一下,並套用一下上面的方法。

提示:孩子回家晚了,媽媽通常要擔心,但是回家早了,孩子不盡興,而且早於小夥伴回家也會被笑話。

當親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不要把精力用於彼此的對抗,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解決問題上。


推薦閱讀:

熬夜對身體危害有多大?
心血管王醫生告訴您: 定期輸液能不能通血管?
想要長壽,少吃「三白」,多吃「三黑」,你知道是什麼嗎?
非小細胞肺癌質子和重離子放療的臨床研究進展

TAG:健康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