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曾說過一句話:「中國人從來不過沒準備的日子。」為什麼?
路遙不愧是出身於黃土地的當代著名作家,他早期的貧困生活和坎坷人生經歷讓他自然而然地總結出了這句經典的話,這與他「生活就是無休止的奮鬥」、「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等類似表達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這句話:
1、中國人是被世界公認的最勤勞的民族,從祖祖輩輩的農根文明過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的辛苦勞作,到現代商品經濟中社會中無日無夜地捕捉市場經濟的商機,他們從來不叫苦叫累,大多數人相信只有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經濟狀況。以至於一些移民歐美的從事餐飲、超市等服務行業的華人因為即使在節假日也照常營業,遭到當地同行從業者(因競爭壓力大)的抗議;
2、中國人是務實的,雖然在中華民族歷史上不發詩人、騷客、文學巨匠,也產生了《詩經》、《楚辭》、《離騷》這類浪漫的文學作品,但是中國人總體上是極度務實的。在沒有解決衣食溫飽之前,他們一定是壓抑自己的興趣、愛好,以解決目前的窘迫生存狀況為第一要務;
3、中國人是講究量入為出、節儉的。全世界都羨慕中國人財富的高儲蓄率,近年來儘管西方負債的理念也在中國擴展很快。但是細心的人流線觀察一下,中國人負載大多是用於投資買房或其他投資項目,是為了「錢生錢」,更多、更快地掙更多的錢,這與西方人負債多用於個人享受型消費還是有很大區別。
4、中國人對家族關係、夫妻關係、子女關係、親朋關係的處理和維護也大多基於能過上一種穩定、富足和「有面子」的生活來考慮的。
總之,「中國人從來不過沒準備的日子。」很好地概括和總結了中國人的生存狀態。
歡迎交流、轉發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1.文化因素。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在歷史上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總體上是偏保守的,歷來都推崇未雨綢繆,講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強調即使身處太平盛世,也要謹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古訓。作為文學大家,路遙對此肯定有更深的認知和體會。
2. 歷史因素。中國從有記錄的涿鹿之戰開始,就一直處於各種各樣的戰亂當中,循環反覆,沒有間歇期。甚至統治階級很早就有高築牆、廣積糧的憂患意識,而與此同時,無論皇朝興替,廣大人民群眾更是「興也苦,亡也苦,青史總讓人無奈」,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沒有幾代人是可以連續有飽飯吃的,所以老百姓一直在不安定中,一直為生計緊張、忙活、準備。所以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里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3.社會保障因素。時至今日,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完善,然政府對社保、醫保等社會保障體系的投入逐年增多,但普通百姓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學,老了缺乏足夠保障的現象仍然普遍,中國人骨子裡的危機意識仍然非常強,很明顯的一個表現是,普通老百姓為了應對生病、失業等未來不時之需,不敢消費花錢,而選擇把錢存在銀行里,導致我國儲蓄率是全世界最高的。現在不斷飆漲的房價、衛生、教育等花費,也會進一步限制老百姓的消費能力。
有準備的人生,方能處變不驚,但與此同時,卻也失去了很多機遇。
就如同路遙所說的一樣,從古到今,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在計劃周全之後再行動, 古語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無論是大到團體,小到個人,都需要有準備的行事。到了現代,我們更是有目的、有準備性的去事情。為了高考,會準備數年時間,為了買房子,會節衣縮食,為了某一個職位,會專門做針對性的訓練。未雨綢繆,這種思想一直深深的刻在你我的腦海之中。
但是我並不喜歡從來這個詞,這個詞彷彿抹殺了一切其他的可能性。很多時候,身不由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的。機會總是來得猝不及防,再做準備的時候卻已來不及,這個時候,哪怕沒有任何的準備,也要頂上去。這是冒險精神也好,是被逼無奈也罷,我們終究會有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可以的話,我希望可以永遠過著有準備的時光,只可惜時間不會允許。在無法準備的時候,只有隨遇而安,自信的面對我們未知的事物。
路遙的這句話是對人的激勵之語,希望人內心能自我認識而積極進取,努力奮鬥,過上幸福生活,實現個人命運的轉變,實現富民強國之路。
他說這句話時,就有不為此的人。在生活上是懈怠的,沒有充滿奮鬥意識,長久生活夢想之人,過一日算一日。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作家寫作內容是喚醒人的精神狀態,提升人對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把生命主動起來,不是被動的等,靠,依賴。
世界上的好運都是努力出來的,都是有準備來的。亂世出英雄,英雄沉於生活之中。平日不為顯現,當亂世來時有許多人有文治武功。不是亂世才有,是早有把個人改變成有用武之地的本領。戰爭講究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是有準備的。人的學業通過多年學習走上社會有用武之地。人的前期是積累過程,積累完成是一個發揮過程。
任何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個量變到質變到飛躍的過程。路遙這句話是對人不以反面挖苦,教訓之語。而是積極的引導。主觀上人行動起來,生生活人生而努力。
因為中國有古訓叫做: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不打沒有準備的仗,中國文化向來都是象棋文化,一步錯,步步錯,都是說的,要提前看好三步的棋,以備後手,中國人,當然不會什麼都沒準備,直接就上,那不是中國人的性格。
這種文化也保持了中國向來都是大國的一個地位,藏富於民,民有錢了,國家也能富強,民準備的越多,國家也就越強盛,這種強盛又能反哺百姓,做到一個良性循環。
當然,也有一個原因,就是戰亂問題,熟悉中國歷史的都知道,中國歷史,是循環往複的,經過幾十年乃至於幾百年,就會出現戰亂,在邊境上,幾乎是念念都有戰亂,雖然相比於外國來說,依舊是很好的,但是在這樣的不斷戰亂之中,要不是爺爺在戰亂年代,要不就是孫子將要遇到戰亂年代,所以中國人總結出一套智慧,多儲備糧食,學老鼠,不得不說老祖宗是有長遠智慧的,也正是這種智慧讓我們中國成為四大古國唯一沒滅亡的國家。
「中國人從來不過沒準備的日子」說的很對。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多以儒家作為治國之根本,特別是用來作為管理老百姓思想的工具。
儒家入世踐行造就了中華民族「重實際而黜玄想」、「大人不華,君子務實」的文化精神。換句話就是從實際出發,做好自己,別做非分之想,有時間給父母、給今後的生活多準備些糧草,別整沒用的。
現實中的大多數人也的確如此:
為準備人生中第一套房而節衣縮食;
為準備娶媳婦而不惜選擇去毫無保護措施的煤井、礦山打工;
為準備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而不惜每天周旋,在酒桌上酩酊大醉;
為準備讓自己兒女更有出息而不惜丟失尊嚴;
為準備成為下一年升職加薪的人選不惜熬夜加班……
每一次準備,都是一個群體的真實寫照,但這些寫照,是矛盾的,一方面抱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希冀,另一方面得忍受著奮鬥路上難以啟齒的辛酸和痛苦。
但不管怎樣理解準備,我們要為所有的準備,準備一副好身體。
正如作家艾小羊說的那樣: 「普通如我們,對自己最好的投資是晚上十點上床,早晨六點起床跑步。你討厭的人,你要比他活得長;你現在做不到的事,50年後可能根本不叫事兒。」
中國人從來不過沒準備的日子?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不否認路遙先生豐富的學養與閱歷,足以支撐他對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具有深刻的洞悉力。同時我也竊以為路遙先生的這句話多多少少有些「推已及人」的感覺,沒有跳出知識份子的人文情懷,不具備普遍意義。最多只能算是以他對現實生活的理想為基礎,得出的個人感覺。
這裡我不談國人受傳統文化及傳統思想的影響到底有多深。那些東西是有受眾範圍的。而對於更多的民眾而言。所謂的「準備」無非就是基本生活資料的簡單儲備。從古至今,對於更多的民眾來講是「沒有條件進行準備」的。尤其是當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時,對於信息和知識缺乏的大數人來講,只能是被動的去接受去應對。
尤其是處於當代社會,新事物、新觀念、新機遇的不斷衝擊,使更多的人無法適應,甚至是束手無策。於是很多人不得不以「隨遇而安」的思想來安慰自己。不是不想準備,而是無法準備。於是乎「月光族」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我們不能把「無法準備」一概的推給現實生活。實際上芸芸眾生,先天的素質與後天的條件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對生活有準備的人是活在自己的美好願望中,而對生活不準備的人是活在自己的精彩里。其實又有什麼關係呢?
路遙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催人奮進,發人深省,影響了無數讀者。
路遙之所以說這句話,我認為是和他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的。
中國人自古推崇儒家思想,有論如「前慮不定,必有大患」;「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此種思想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所以便有了路遙所說「中國人從來不過沒準備的日子。」中國人打仗,就有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計謀。
中國人種糧,便有了翻地,屯糧的習慣。
中國人在競賽前,便有了刻苦訓練,爭分奪秒的優良傳統。
所以,我們的思維就是,沒有準備,便是不夠重視,不夠重視,便是對生活不夠熱愛,也就一事無成。
所以,我認為路遙說的對,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需要我們發揚光大。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就是我,那個如同幼兒園小朋友般喜歡分享的不正小先生。
謝謝邀答:
不論是誰說的這話都對。而且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如此!
從古至今,不論是國家還是每個家庭亦或個體都是未雨綢繆,過家有餘糧,心裡不慌的日子。特別是在經濟不發達,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社會,在天災人禍頻發的動蕩時期,有錢有糧是多麼的彌足珍貴,可以說是救命的。哪些不論是何原因都沒有這些的家庭或個人會是多麼凄慘!至於國家沒有準備,那就更無法治理國家,應對天災,抵禦外侮!哪些揮霍無度,國庫空虛,進而壓榨百姓的國家和朝代哪個不落得被推翻或者被吞併亦或殖民的下場!
在祖祖輩輩的觀念中,量入為出,手裡有點積蓄,家裡存點緊俏貨,都是為了應對一些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即便是現在,人們也曾稀里糊塗的搶購過「咸鹽」以及一些被證明是謠言的所謂稀缺東西!我們好多家庭也在我們國家困難時期,因為家裡有一些儲備或食物或錢財而度過了那段困難日子,好多老人回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但好多家庭為了買房子還在努力攢錢,還有其他好多需要花錢的地方而不太敢有其它過多消費,但國家在各種福利保障跟上去後,這些問題會改觀,人們就不會太注重物質和金錢的積蓄,而是不斷地進取,為提高自己做準備,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而做準備!但是國家還是要做好準備,除了發展民生,還要為應對國際上的風雲變幻而做好準備!
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而擼起袖子加油干,你準備好了嗎!
時刻準備著
人生時刻都在準備著,魔獸開荒:大家準備一下,準時上線。學生開學:把書包準備一下,開會:把用到的材料提前準備一下,這是中國人的特有素質,不打無準備的仗。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結婚你得先準備房子,創業你得先準備人員。苦苦熬夜,準備加薪、升職、提高學歷我們一直都在準備著。
中國人的這個準備是為了的到所期望的結果,準備的過程可能是辛苦的,可能做為普通人,我們沒有那麼高的學歷,那麼好的天賦,但我們的夢想可能都是相同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準備。
《論語.衛靈公》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準備。
《孟子》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這也是準備。所以準備充足了,離目標也就更近了。
你有什麼事是沒準備就做了的,結果怎樣,下面留言給大家分享一下!
推薦閱讀:
※有什麼一看到就想抄在積累本上的句子?
※連天笑話接著笑;,請對聯?
※上聯:立志成千秋偉業,如何對下聯?
※心如明月情似海,下聯等你來?
※上聯:苦辣酸甜不可無,如何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