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起源是什麼?


壓歲錢從目前的史料來看其原型最遲出現於唐代的宮廷內。王建的《宮詞》說∶「宮人早起笑相呼,不識階前掃地夫。乞與金錢爭相問,外頭還似此間無。」不過由於唐代春節在立春日,民間沒有過元旦的習俗,因此此時壓歲錢只在宮廷內流行。

此外,在《資治通鑒》中記載楊貴妃生下小孩子時,玄宗前去觀看小孩,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這裡的洗兒錢里的祝福內涵就與今日壓歲錢有所相似。賜錢的習俗在由宮廷傳入民間後,在宋代成為重要習俗。

到了宋元以後,正月初一逐漸代替立春日成為春節,洗兒錢與立春日風俗混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壓歲錢。不過早期的壓歲錢不用流通貨幣,而是用一種特製的錢幣,又叫「壓勝錢」。到清代我們今日的壓歲錢才逐漸盛行。


據說是古代時 有一種叫做「年」的凶獸 ,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們都害怕 大人就點燃鞭炮驅趕,還用食物安慰孩子來壓驚,後來演變為用貨幣代替食物 稱之為「壓驚錢」,後至宋、元,便形成一種民俗。與正月初一春節結合,形成早期的「壓歲錢」。

舊時有守歲、辭歲的習俗,夜,祭祀祖先,合家團聚,辭歲時,長者上座 受下輩禮拜,拜完 有長者潵給小輩財物;稱之為「壓歲錢」


以前聽媽媽說過,忘記了


推薦閱讀:

和尚剃光頭與印度的氣候有關嗎?

TAG:文化 | 科普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