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腦力勞動賺的比體力勞動賺的多?


腦力勞動是複雜勞動,體力勞動是簡單勞動


不是你覺得。腦力勞動者就是應該收入高!不然不科學!!!

關於為什麼腦力勞動者待遇高的論述早在經濟學的萌芽階段就有所討論了。《國富論》中亞當斯密就指出,個人的收入差距的一個原因是技能的稀缺性。而技能稀缺度的來源是技能獲得的成本差異。

舉個栗子:

一個鐵匠從零基礎到可以獨立操作,可能需要半年培養時間,同時前期的基礎類知識培訓甚至可以沒有。而一個律師或醫生從零基礎到可以獨立操作可能需要5至8年的時間,前期的基礎知識培訓也需要至少五六年。而且除了這10多年的學費差距,還有機會成本差異,這十餘年,律師和醫生以投入為主,鐵匠卻在經歷半年投入後餘下時間以產出為主。這進一步拉大兩者的成本差異。

好啦,我們論證了體力勞動技能和腦力勞動技能獲得的成本差異大,現在再解釋為啥成本差異大會導致稀缺性大,進而影響收入。還是鐵匠和醫生律師們的栗子

鐵匠學費低,周期短,見效快,能夠負擔的起的人群是很大,這就造成這類工作的門檻低,從事人員多,稀缺性低。而根據供需原理,收入也自然會低下來。同時該技能獲得的成本低,議價時價格也會偏低。

律師醫生們,首先高昂的學習成本就把大部分窮苦人家孩子排在門外(這樣間接的造成了社會板結化,但是這是另一個話題,不展開),同時漫長的培養周期也造成了存在短期供給短缺的風險。進而造成稀缺性高,依據供需原理,收入自然偏高。同時,高昂的學習成本,也壓縮了醫生律師在議價時下調的區間。另外,如果醫生和律師承擔著高出鐵匠幾十倍的培訓成本,卻只有和鐵匠相仿的收入,正常人是都不會去做的。而從業人員少了,就會提高稀缺度,進而通過無形的手把工資待遇再拉回合理的水平。

所以你看,腦力勞動者待遇高不是誰定的,也不是社會預期的。腦力勞動者待遇高是經濟的自然規律導致的!


從古至今,都說唯有讀書高。當今的社會更是講究要做一個有學識,有高技術,最好還能像機器人一樣擁有無比敏捷思維的人,因為一旦你沒有這些,那麼只能去用體力勞動來換取別人認為等同的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受著腦力勞動者的支配,他們出謀劃策動動嘴指揮指揮就行。而你卻要忙的瞻前不顧後。

腦力勞動者更多的是用所學知識去靈活運用,已達到產生價值的目的,從而獲取報酬;體力勞動者卻是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日復一日的不斷重複低薪的工種,就如那句話說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不用說古今中外都是腦力勞動賺得比體力勞動多,特別是當今社會進步講的是有學識,有文化,有技術,都同腦力勞動賺錢有關,都是賺取高薪的,沒文化,沒知識,沒技術只能靠體力勞動去掙錢,都是掙取低薪的,都是掙取微薄收入。

腦力勞動者靠的是自己學過知識文化和枝術去賺錢,去投資做生意,做學者,做科研,做管理,做營銷等等,都是用腦力勞動去賺錢,在現社會都是高薪的。

體力勞動者靠的都是自己時間和體力去掙錢,事關知識文化低和技術低,所以靠體力勞動去掙錢,到工廠打工靠時間和精神體力去掙取收入,都是低薪的。

兩者是不同的,前者是經過大量學習知識,運用自己腦知識去賺錢,後者沒學過什麼知識,運用不到自己腦知識賺錢,所以要靠體力勞動去掙錢!


腦力玩家聰明,體力玩家全賣體力


其實初期的腦力勞動者的報酬並沒有體力勞動者的報酬高,但是腦力勞動有了經驗之後會比體力勞動要高. 如果體力勞動比腦力勞動的報酬一直高的話,誰還去上大學幹嘛,初中畢業就去上班能多賺7-8年的錢.

還有不要認為體力勞動比腦力勞動要辛苦,其實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辛苦的多. 就給我們玩遊戲裡面,體力勞動就是普通的物理攻擊,腦力勞動就是魔法攻擊. 腦力勞動對身體的傷害是看不出來的. 體力勞動從某方面來說還可以鍛煉身體.


從長遠價值的產生來看,大部分都是由腦力勞動來產生的。體力勞動者雖然可能是直接執行生產的人,但是這方面的人基數大,可替代性強,根據供需關係也能明白這其中的差距。比如一名建築設計師,他從事的主要是腦力勞動,你讓他去搬磚,他肯定能做,但是反過來,你讓搬磚的去設計一個建築,在沒有任何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是做不了的。所以說,腦力勞動確實有一定門檻。綜合學習成本,市場供需關係等等,造成了腦力勞動要價高於體力勞動。


因為接觸的東西價值高


推薦閱讀: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在外地的這幾年生活,你會說什麼?
什麼叫小調式音樂?
新房剛裝修完,家裡有孩子,能直接入住嗎?
現在手上有四十多萬,現在我們四線城市買房,大家覺得可行嗎?

TAG:工作狂 | 社會 | 財經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