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朋友在家裡和幼兒園不一樣?
孩子的本質還是人啊,人也都是具有多面性的啊。我到現在這麼大在家裡和在外面也不一樣。
孩子在家會比較放鬆一些,所以有什麼情緒也會立刻表達,行為也都會比較隨意。而在幼兒園是具有很多規則的,包括孩子的各項能力養成也都會滲透在其中,所以孩子的行為和情緒會和家裡不一樣。
這裡就是引出幼兒教育中很重要的家園共育了,所謂的家園共育不止是家長在家要教育孩子那麼簡單,而是家長應該配合幼兒園的規則與養成,讓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培養同樣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盡量保持兩者的高度統一,這才是家園共育。
那麼接下來我就簡單說幾點關於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養成教育有哪些,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進餐習慣。
無論是早中晚,每一頓飯孩子進餐之前都要洗手,進餐時注意坐姿不說話、不張望。飯後清理自己的桌面地面以及碗筷清潔。
第二:上課習慣。
上課前如廁,上課時集中注意力,思想跟著老師走,不隨意下座位,有事舉手經老師批准再去做,不說話、不打鬧。
第三:睡覺習慣。
睡覺前先如廁,安靜上床整理好自己衣物,睡覺時不與別的小朋友說話打鬧。
第四:戶外活動習慣。
在戶外活動時,活動範圍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不可以追逐打鬧、大喊大叫,遇到問題或困難及時告訴老師尋求幫助。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每天都會發布關於幼兒教育的文章,謝謝。
在家裡和幼兒園它是兩個環境,顯然就不一樣,在幼兒園小朋友很多,都平等的在一起玩耍,小朋友如果熟悉了,每天很開心,有時幼兒老師還教一些兒歌,跳舞等活動。這些家裡是達不到的,在家裡有的媽媽全職帶孩子,沒有幼兒園那種歡笑,那種快樂,最多給孩子讀讀歌謠,講講童話故事。要是奶奶,姥姥帶,那就只管孩子溫飽,別的啥都不會,每天讓孩子放蕩著玩,沒規律,啥都學不到,孩子顯得獃獃的。
所以,要想讓孩子從小聰明,有活力,還是需要到幼兒園來鍛煉,讓他她們從小就有一個敢闖,敢說,聰明就是從他她們的一點點的玩中摸索的,長時間鍛煉著他她們動腦筋,智力才能得到開發,所以孩子在三歲左右,送到幼兒園最好。不要囚在家裡,那樣真的會呆遲的。
為了每個孩子能有更好的明天,讓他她們走出家門,多參加幼兒集體活動,使他她們能茁壯的成長。
小朋友在家裡和幼兒園不一樣,主要是因為所處環境不同,心理活動不同而引起的。
(圖片來自網路)
一、環境不同家,是小朋友生活、熟悉的地方,是他感到安心的地方,而且家裡的東西都是屬於他的,他是可以無所顧忌的。
而幼兒園,是學習的地方,再怎麼熟悉也是有很多規矩的地方,不能隨意,幼兒園的物品,也不是屬於自己的,是幼兒園的。
二、心理不同在家裡的時候,孩子是身心放鬆的,是自由自在的,是可以隨意的,哭、鬧,都是可以的,都是能被包容的,甚至是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的,所以,孩子可以不聽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去說話。
幼兒園,雖然老師很好,其他小朋友也很好,但是,老師是對所有的人都好,沒有偏差,是不會任讓他哭鬧不休的。小朋友也不是每個都會對自己好的。
(圖片來自網路)
總之,在家裡,無論如何,他都是被包容的,家裡的東西都是他的,他無須隱藏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而在幼兒園,要想得到更多的表揚和滿足自己的需求,只能順應幼兒園的生存規則,所以,孩子會和家裡的表現不一樣。
其實,只要想想為什麼我們大人在家和在單位的時候不會完全一樣,答案就有了。當然,兒童還有一些與他年齡相關的特點,也會影響他在幼兒園的表現 。
家裡是一個完全放鬆的環境,是真實自我,不戴面具。而幼兒園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孩子在那裡要面對老師、同學,他的角色是一個社會小成員,他要遵守那裡的規則,遵循人際關係的一些準則,當然不能完全是一個最真實的自我。幼兒園是一個人社會化的很重要的一步,這對於他是一次重塑,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發展變化中的孩子。
從我的經驗說,我覺得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從他上幼兒園才開始的。我能看到孩子是如何面對社會、他人的,他在一個集體中會有怎樣的態度和行為。尤其是面對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面對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時,他是怎麼處理和認識的。每個孩子的反應是很不同的。孩子的個性、家庭教育等都會顯現出來。幼兒園更像是一面鏡子,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看到他的優點,更要接受他的不足,幫助他面對困難,讓他在社會環境中能更好地適應,更從容地做自己。
我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後,最好的狀態是家庭教育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狀態,同時要根據幼兒園反饋的情況作出及時的調整。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佔到70%以上,如果家庭教育到位,孩子在幼兒園能很好地適應;即便遇到一些小問題,也能經過努力最終解決,孩子由此獲得成長。但如果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一定會在幼兒園裡有一些很難克服的問題,無法指望老師來解決,因為問題的癥結在家裡,孩子是把家庭教育的結果帶到了學校而已。
我很反對上了幼兒園之後,就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比。比如,班裡總有能說會道的小朋友,有很善於很老師、同學打交道的小朋友,很多家長總覺得自己孩子內向,或是擔心他被忽視,受欺負不敢說話。還是那句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個性,不要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孩子;遇到實際問題,就幫助孩子想解決的辦法,同時反思家庭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比較,或是要求老師和幼兒園要做到什麼。那都是不現實的,只有自己幫孩子調整好了,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小朋友和在幼兒園表現確實不一樣。他們在家可能好撒嬌打滾,達不到目的會哭會鬧,而在幼兒園裡,比較聽話,守規距。分析原因可能是:
一,在家裡,氛圍不一樣,爺爺/外爺,奶奶/姥姥,爸爸,媽媽,這麼一比較,都沒Ta小,任何人都是幼童撒嬌的對象,誰都會服從Ta。就Ta一個小朋友,Ta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沒有老師的引領示範作用。完全憑自已的主觀想像。
二,在幼兒園裡,那麼多小朋友,老師怎麼會慣得過來,小朋友們聽課,玩耍都是統一行動,都是按課程表來的,有引領人,誰也不會搞特殊。
為什麼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不一樣?
這個問題問的好。孩子在家,他是唯一,有人嬌慣,就是犯了錯誤,家長也捨不得懲罰。再說,家對於孩子來說是溫暖和安全的,孩子身心放鬆,本性釋放,無所顧忌。那才是一個孩子真實一面。
孩子去了幼兒園,他是班級的幾十分之一。老師一個人看護幾十個孩子,不可能給孩子特權,孩子犯了錯誤也沒人護著他,所以比較乖。再說,孩子也知道表現,也想把自己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會帶著美好的面具示人。
所以,孩子在幼兒園又乖又聽話,在家就像變了個人。
你在上學的時候,感覺自己在校園和在家裡一樣嗎?
你在工作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家裡跟在工作場合一樣嗎?
你自己都不一樣,憑什麼要求小朋友在家和在幼兒園一樣呢?
家是心靈的港灣,在家當然放鬆心,身原形畢露了。當然,如果你孩子在家規中規矩,在外就像脫韁的野馬,調皮搗蛋,你就要反省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讓你滿意?謝謝邀請,歡迎關注加點贊。有粉必回,有問必答。
謝邀!這是小朋友所處的環境不同 ,人的關係不同。在家中小朋友所處的是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同周邊的人是親人關係,所以可以隨時隨地地撒嬌調皮,當小王帝。
在幼兒園裡,是一個多小朋友的大環境,這些來自五湖四海,沒有親人這種關係,不可以隨便撒嬌,只有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團結身邊的同學。
這個問題很多家庭都遇到過 我認為孩子行為的不同來自於他對外部環境的感受 在家裡 父母對孩子的包容 對他任性的理解都是孩子行為自由隨意的依靠 但是到了幼兒園面對「陌生人」的老師 孩子更多考慮我的自由任性的行為在老師這裡能被寬鬆對待嗎?其實孩子的察言觀色能力很強 在幼兒園有約束 在家裡有保護 所以表現不同 這是我的個人見解
經常會聽見家長給老師反映,為什麼我家寶寶在家很任性,在幼兒園很乖呢?為什麼表現不一樣呢?
首先,家庭是寶寶溫暖的港灣,有媽媽和爸爸的寵愛,寶寶在家會很放鬆,隨性而為。再加上家長的遷就,寶寶當然就會有點「蹬鼻子上臉」,仗著你們的寵愛就有點肆意妄為了。
其次,在幼兒園就不一樣了,一個班上二三十個學生,想要得到老師的寵愛當然要做老師喜歡的學生了,這是從寶寶心裡上說。在一個大家庭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入園到離園,寶寶就要按照老師的規則走,在整個過程中,寶寶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配合老師,當然少不了老師的正確引導了。表現棒的寶寶肯定會有獎勵的。這樣下來聰明寶寶肯定會很乖很配合的。
如果家長你接受不了孩子這種差別,那你要和在園的老師一樣來要求寶寶,從而達到要求一致。其實我覺得只要寶寶在家行為不是那麼過分,不一定要和在幼兒園表現一樣。都是能接受的。
推薦閱讀:
※什麼是丘疹性蕁麻疹
※剛滿月的寶寶睡覺總哭鬧是怎麼回事呢?
※斯坦福教授告訴你: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都說鼻樑青筋的寶寶難養,小兒推拿卻能手到擒來!
※寶寶脹氣怎麼辦?趕緊學習嬰兒排氣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