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孩子,選擇丁克的人會後悔嗎?
我姑姑結婚的時候下定決心做丁克,45歲的時候後悔了!
結婚的時候,她和老公兩個人都下定決心不要孩子的,老公喜歡養鴿子,剛好房子在頂層,他就養了一些鴿子,姑姑養的狗,兩個人一天不亦樂乎。
姑姑整天遛狗,跟狗親密無比,她老公把心思都放在鴿子身上,周末兩個人逛街看電影,日子特別的瀟洒自在,時間久了,父母也不管了。
直到45歲左右的時候,兩個人覺得還是生個孩子才完美,可惜試了好久都懷不上,最後領養了一個孩子。
孩子是愛情結晶,女人生了孩子才算完美的女人,一個家庭有個孩子才算完整!
丁克家庭,在國外較多,但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國內,想做丁克家族,必須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家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開放,很多人都想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與發達國家接軌。
受工作環境、工作壓力、經濟條件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的影響,國內的丁克家族也逐漸增多,不少夫妻雙方以事業為重,不願意讓孩子影響自己的工作。
但是,我想說,做丁克,真的不那麼容易。
1.家庭因素。生小孩不是夫妻的事,而是全家的事。我結婚後,由於工作忙,根本照顧不到家裡,所以也沒有急著要小孩,但是家裡卻比我們還要急,只要回家,父母親戚就會家長里短地問這事,催促著要小孩,甚至很主動地為你找偏方、出點子,沒有孩子,讓你在家裡耳根難有清靜之時。還有一個朋友,結婚多年,一直沒能懷上孩子,也是想盡一切辦法,吃盡一切偏方,做了多次試管仍未成功,最後,迫於壓力,在外面收養了一個小孩。
2.社會因素。受中華傳統思想影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要孩子,無形中會得到來自社會的巨大壓力。沒有孩子,經常會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受到他人不懷好意的調侃。與他人交流中,時不時會受到暴擊。
3.個人因素。孩子是家庭的調味劑,是幸福的重要部分。雖說有養小孩很辛苦,從十月懷胎開始,直至結婚生子,父母都操碎了心,但這正是平凡的幸福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人都說,沒有過孩子的永遠都不會體會到有孩子的那種滋味,個中的酸甜苦辣,不可言表。缺少了孩子的陪伴,生活是不完整的,也少了很多樂趣。不少醫生髮現,近年來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年輕時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隨著夫妻情感變化而「反悔」的人。
丁克首先就是定義放棄生育。
年輕的時候肯定不會後悔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數大了以後比如到了50歲60歲肯定是要後悔的,年輕時花天酒地,過二人世界雖然又幸福又浪漫。但是男方和女方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男方家要傳宗接代,而女方不想要孩子,這就很容易導致婚外情。男人興許在外邊包二奶養小三,而隨著年齡的老化,女人也會青春不在,而這是夫妻的感情的紐帶就是孩子。沒有了孩子夫妻感情就會出現危機。而女人到了40歲以後想要孩子就非常的困難,基本懷上要生下來也要冒很大的風險。到了60歲以後行動就基本上有點不便了,你這時候指著和你同年齡的老伴兒來照顧你那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不贊成丁克。趁著自己年輕父母歲數不大的時候要一個孩子,這樣自己負擔小一點,老人也可以幫你照顧孩子。等將來你老了也應該有個依靠。謝邀。從社會性來說,這個問題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結果是隨機性的,後悔與否這要看別人為何選擇丁克,與其原因有很大關係。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不是丁克家庭,沒有丁克族的體驗與內心感受。但是從我選擇要孩子的角度和感受看,是肯定不後悔的。儘管,在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曾經歷過很大的挫折和挑戰,依然不後悔擁有孩子的生活。正因為苦難,讓我們變得更堅強和樂觀。
總之,什麼樣的生活,都可以過得多姿多彩,當初選擇有他的理由,為什麼要後悔呢?只要你擁有一顆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心,人生肯定會豐富動人的。
謝謝你的閱讀與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圖片來自網路,向作者致謝!
謝邀。我跟我妻子也做了三年丁克。結婚前我們商量好的,婚後不要孩子。可是現在妻子對於丁克卻開始慢慢改變了。想要孩子了。我總結原因如下:
第一個就是礙於家庭的壓力和周圍的環境。來自父母迫切抱上孫子的願望。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拉扯大,希望我們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而家庭裡面還是有個孩子,會讓他們覺得他們的付出已經得到應有的回報,也就是他們的最後的心愿。而周圍的朋友基本在三十歲的時候都是有孩子的了,每次在一起都是圍繞自己的孩子當做話題,而丁克的家庭每每遇到這樣的話題卻無從開口。每次大家都會打雞血一樣勸要一個孩子會怎麼樣,讓你無法拒絕。
第二個,丁克裡面對女方身體傷害會很大。因為不要孩子,女性容易有乳腺增生或發展成乳腺瘤。如果生孩子可以緩解這樣的情況。
可能以上兩個是最重要的因素吧。可能還有許多因素,留給大家慢慢討論,交流。
看過一個比喻,說:養孩子就像追劇,剛開始時總是熱切地追下去,急切地想知道結局。中間難免也會有人因為失望而後悔,失去熱情,甚至棄劇。但是如果有人一開始就選擇不追,不管劇情如何發展,都與他們無關,也就無所謂失望、後悔。所以,要孩子的人後悔的機率更大。
而作為媽媽的我,從這幾年養孩子的經歷得到的體會則是:要孩子就像買彩票,懷著可能中大獎的熱情,各種研究選號策略(都想贏在起跑線不是?),買完彩票後也會緊張、焦慮的等待開獎(只是培養孩子過程比等彩票開獎要漫長的多),到最後意識到大獎花落別家,然後安慰自己:享受過程就好了,也算為福利做貢獻吧。
作為有孩一族,理解、尊重並欣賞丁克一族源於學校做志願者時遇到同為志願者的女士。
媽媽們閑暇交流時問那位女士孩子幾年級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她說自己並沒有孩子。我們便問她:「既然沒有孩子為什麼還來學校幫忙?」
她說:「因為二三十年後,現在這些孩子就將在各行各業工作,成為我們社會的頂樑柱。那時我坐的飛機可能就是他們中一員在駕駛,我生病住院可能就是他們中一員為我醫治,我用的軟體可能就是他們開發的。你看,我幫助年輕的這一代,最後也是幫助我自己。」
在這個大分工的時代,每個人,每個家庭對社會的依賴都達到空前的程度,可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既然如此,愛為什麼不能與時俱進?何必那麼狹隘地把愛限制在親人之間呢?
如果不要孩子就該後悔,那隻生一個的是不是也該後悔,因為缺少養多個孩子的經歷?或者只生男孩或者女孩的不也要後悔?那些認為他們該後悔的,說白了還是心底的優越感作祟。
身邊就有一對六十歲的老夫妻,膝下無兒無女。沒發現他們後悔,倒是覺得他們的生活狀態挺好的。兩個人年薪大概有30萬吧!資助了很多貧困山區的孩子,每年10萬,老頭人特別好,熱情又富有愛心,這是他親口告訴我的。他們還組織了一個業餘的足球隊。兩個人身體都特別好,每次檢查基本沒有什麼問題。
還知道親戚里有一對老夫妻。生活在鄉下,也是沒有生育。老頭早早過世了,老太太一個人,過的很凄涼。
城鄉差距很大,如果你生活在城市,有穩定收入,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你可以丁克,有沒有孩子取決於你們夫妻的決定。如果生活在鄉下,或者老了沒什麼保障,還是老老實實的生孩子,教育好,將來老了還有個依靠。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這個問題我沒有發言權,畢竟我還只是一個學生。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就像是一個紐扣,維繫這一個家庭,大人們不高興時,孩子的笑臉就是最好的良藥。當吵架時,想想孩子,矛盾好像也沒那麼重要。其次,看著一個孩子,次嬰兒到青年,那種成就感是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的。
還有就是當你老了,看著別人享受天倫之樂,自己孤零零的,心中又是何等凄苦?要明白一個道理,看問題要長原些,不要只追求現在的安逸,不知何時你就面臨悲慘的命運。
從感性上說,我曾經也考慮過丁克,只是長期受和諧家庭氛圍的影響明白老人的期待,清醒的知道不可行。但懷孕後直到娃出生都非常抗拒,一度以責任感而非發自內心的母愛去照顧娃。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有了互動,一顰一笑,真的可以讓一切煩惱消融,大大提升幸福感。慢慢的,反而經常覺得不是她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她了。也終於理解了「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從理性上說,孩子是婚姻的紐帶確實有道理。雖然三歲前小孩很容易激發家庭矛盾,但更多時候也是能夠發揮粘合劑的作用,一旦雙方能好好溝通、多反思多體諒,反而會讓感情更上層樓。無論怎樣主張獨立,都不能否認和諧的婚姻生活對人的正作用。
因此,孩子的存在無論從感性體驗還是理性作用上,都不容忽視。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作為夫妻間如果結婚之前就商量好,不要孩子,做個丁克一族更要有足夠大勇氣才行,還有就是說服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的思想不像年輕人的思想,他們還是希望有下一代的想法,傳宗接代,只有說服他們你們的婚姻才能夠幸福的,而且能得到自己的父母祝福那才是最好的。還有一點就是現在年輕人的壓力比較大的緣故吧,有的要買車買房還貸款什麼的,所以就考慮不要孩子啦,做丁克啦。因為現在做丁克的家庭也不少,這樣的想法只要他們自己覺得幸福就好啦,這是我的一個看法,只要一切幸福,快樂就好啦。
推薦閱讀:
※美國有哪些世界第一?
※楊冪領銜《寶貝兒》聚焦棄嬰社會問題,現實題材令人五味雜陳
※公約10年|殘障平等權利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什麼?
※完全奴隸制社會
※厲害了,我的天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