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範?


目前認為糖尿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遺傳因素: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很明顯的家族史,並且,資料表明,父母一方患糖尿病的,子女約30%的可能性患糖尿病,而如果父母雙方都患糖尿病,那麼子女患該病的可能性約70%--80%。

二,肥胖:肥胖者大多存在胰島素抵抗,得糖尿病的風險比體重正常者要高得多。

三,其他因素有高糖、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

至於如何預防糖尿病,我們還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有糖尿病的家族遺傳史者,如父母單方或雙方患病,子女要及早做血糖的檢測和篩查,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都要檢測,以便及早發現異常,及早干預。因為有家族史者,子女患糖尿病的風險非常高。

二,控制糖尿病,有一個「五駕馬車」的體系,即飲食、運動、藥物、教育、血糖監測等,這其中的飲食和運動療法,其實也是我們預防糖尿病的措施。糖尿病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1,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尤其碳酸飲料、汽水、市售果汁,以及其他含糖高的飲料,都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不喝最好。因為對於糖尿病易感人群來說,攝入含糖飲料過多,可以使糖尿病發病提前,比如,可能五六十歲才患的糖尿病,因為攝入過多含糖飲料,有可能30多歲就患病了,這在臨床上很常見。

有些讀者不以為然,認為糖尿病不是甜飲料引起的,但是,喝甜飲料與糖尿病有很大的關係,這一點不容置疑,甜飲料能快速升高血糖,再加上量的積累,久而久之,得糖尿病就不足為奇了。

2,避免肥胖,要經常監測自己的體重、腰圍等數據,發現超標要及早控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管住嘴,邁開腿,把體重和腰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這些往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你有毅力,需要堅持不懈。

3,不熬夜,熬夜能引起很多疾病的風險升高,熬夜對於糖尿病,對於血糖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夜間本是安靜休息、睡眠的時間,而如果夜間很興奮,很活躍地工作或者遊戲,人體要適應這種狀態,必然要升高血壓,升高血糖來為你「支撐」,這樣說起來似乎也是機體的一種應對,但久而久之,熬夜就造成了血壓、血糖的升高。

預防糖尿病還有很多方面,如吃飯七八分飽,飯後半小時活動活動,另外中醫還有穴位按摩等方法,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各個細節上去認真執行。總之,預防糖尿病需要多項措施綜合治理,多維度多方面地協同共進,以期延遲糖尿病的發病,或避免患糖尿病。


1. 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精細食物增加、大餐頻率增加

短短几十年的時間,我們的生活條件變化很大,物質更充足,經濟更優越,這讓我們在飲食上下的功夫比從前多很多。我們的食物中肉、肉製品明顯增加,精緻的糕點目不暇接,水果琳琅滿目,宴席上更是飯前飯後都少不了來個果盤;我們的菜中再也不缺油水,不缺調料,這讓我們漸漸減少了那些前輩們用來充饑的粗雜糧的量,減少了粗茶淡飯的那一段平淡的日子。更多高油高脂、高糖高鹽食物湧現在我們的嘴邊,食物也更多經過精緻加工,把其中的粗纖維成分去除得乾乾淨淨,習慣了這種飲食生活後,我們的餐後血糖恐怕比以前會高出很多,長期下去,更容易增加內分泌失調的可能性,增加胰島素的負荷,降低胰島素敏感度,久而久之就可能誘發糖尿病。

2. 醫療條件有所提高,但是大家對自身疾病預防越來越不重視

不僅生活中物質條件有所提升,醫療條件也有所改善,更多的人得了病能通過先進的醫療手段得到治療,也越來越多的人減少了自我預病意識,生活中一些小癥狀視而不見,也減少了對食物的防備觀念。一些疾病一爆發可能是終生都無法醫治好的,只能姑且保持穩定狀態,比如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但更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相信醫療技術的提升,用這一點安慰自己,但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疾病預防。

3. 社會發展,工作量增加,運動量下降

工作量的增加也是社會發展必然的結果,現代人坐在辦公桌前整天敲字的不佔少數,早出晚歸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增加適當運動,如此一來,不僅是心肺功能嚴重下降,還會導致頸椎、腰椎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爆發,研究表明,特別是久坐不動容易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缺少運動體質會逐漸下降,御病能力下降,額外熱量的消耗也降低,更容易誘發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


那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1.不愛運動的人。運動不僅可以減肥,還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所以不愛運動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父母或者子女有糖尿病的人更加容易得糖尿病。

3.吸煙的人。吸煙可以使多個器官受損,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我表姐夫以前是一天兩包煙的量。

4.中老年人。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壓力加大,精神緊張,運動量減少;人到老年以後,各種臟器漸漸老化,細胞功能逐漸衰退等,也容易得糖尿病。

5.肥胖的人。2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與肥胖呈正相關,肥胖的病程越長,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險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更大。因此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肥胖造成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島素過多地分泌,胰島素過多分泌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胰島細胞最後會不堪重負而發生功能衰竭,引發糖尿病。

6、高熱量飲食習慣的人。攝入高熱量及結構不合理的膳食而體力活動不足,易導致肥胖及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可促進糖尿病的發生。7.食用過多澱粉糖類的人。糖尿病本質是糖代謝功能失調,如果日常飲食當中過量攝入澱粉和糖類,人體又無法正常消耗,過量的無法代謝,最終導致病理性的代謝失調。事實上日常飲食清淡,少吃澱粉類,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麵粉的人一般不會得糖尿病。  


5類人是「潛在」糖友

第一類人:喜歡吃動物性食物

肉類、海鮮都叫動物性食物,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每餐都能吃上肉,但小編還是建議大家,控制肉食的攝入。

動物性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膽固醇,這些營養成分如果攝入過量,身體無法代謝分解,就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和毒素,從而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害處。而且,這些物質攝入過多也容易引起肥胖和高血脂,這兩種病都跟糖尿病有一定關係。

另一方面,蛋白質攝入過多,還會引起胰島素分泌紊亂。

第二類人:空腹血糖在5.6毫摩爾/升以上

人體正常的空腹血糖是3.89~6.1毫摩/升,如果高於6.1小於7則屬於糖尿病前期,如果多次檢測大於7毫摩/升則可判斷為糖尿病。

那是不是代表空腹血糖只要在正常區域內就不用擔心糖尿病了呢?

並不是!研究發現,空腹血糖多次高於5.6毫摩/升的人,微血管會受到一定損害,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對血糖控制力下降,再加上外界環境的刺激就會讓你成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第三類人:大腹便便

跟全身肥胖的人相比,內臟肥胖的人更易患上糖尿病。內臟肥胖指的就是大肚子的人。

國際研究得出,如果腰圍和身高的比值超過0.5,意味著這些人得糖尿病的幾率很高。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腰圍。

第四類人: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很高

糖友測血糖主要有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兩個指標,但有些糖友發現空腹血糖正常,就放鬆警惕了。其實,餐後血糖高也是糖尿病前兆。

正常情況下,餐後1小時的血糖在6.7-9.4毫摩爾/升,最高不會超過11.1毫摩爾/升,然後慢慢遞減,到餐後3小時恢復到正常水平。

如果你的餐後血糖特別高,甚至餐後3小時後血糖沒有降到正常水平,這就需要警惕糖尿病了。

第五類人:睡眠質量差

研究發現,睡眠時間短的人很容易出現血糖控制障礙。由此可見,改善睡眠質量、避免熬夜也是預防糖尿病的方法之一。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還不可治癒,一旦踏入「糖人」行列,你可能這輩子都要吃藥。所以小編在此呼籲大家,摒棄不良習慣,多做運動,多吃蔬果,讓自己離糖尿病越來越遠。

39健康網 查看官方網站 專業健康網站,提供有趣易懂的健康科普


為什麼糖尿病越來越多?有這2個主要的原因:遺傳和環境(遺傳裝上子彈,環境扣動扳機)

遺傳因素:基因和習慣的遺傳

基因:①先天性大家都能理解;②還有一個相關的叫「節約基因」:我們的祖輩長期生活在物質匱乏、饑寒交迫當中;為了生存,體內逐漸產生了一種「節約基因」,它能夠最大限度地將食物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以備荒年。所以,當饑荒發生的時候,有這種基因的人就更容易存活,適者生存。

這原本是一個優點,可是,最近幾十年生活高速發展、衣食無憂,吃東西從「有什麼吃什麼」跨越到了「想什麼吃什麼」,活動量又在極大減少:出門有汽車,上樓有電梯,掃地有機器人……轉變幅度太大,以致於千百年吃草咽糠的基因表示:跟不上節奏;畢竟基因不像環境那樣,可以劇變,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至少需要3-5代人、也就是差不多100年以上的時間。

因此,這種巨大的反差,導致身體的代謝機制出現不可避免的紊亂,糖尿病便是其一。

習慣:不知大家有沒發現,肥胖的家長培養的孩子通常也肥胖,這裡不排除基因層面的影響;但還有一點容易被人忽視卻又非常重要、而且可控的飲食習慣遺傳,比如:

父母看到漢堡、油炸食品的時候兩眼發光,一般來講,孩子也會歡欣雀躍;

父母吃飯速度過快,孩子的比賽意識被調動,也就會跟著囫圇吞棗;

父母喜歡多放油、鹽、糖來做菜,孩子的味蕾長期被浸泡,久而久之,Ta也會變得喜食肥甘厚膩……

父母喜歡什麼、做什麼,孩子對它的印象和喜愛通常會越多;這也是為什麼「小糖人」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願我們為自己、為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飲食方式」,別讓他們成為糖尿病的「後備大軍」。

環境因素:相關知識了解少、吃得太多、活動太少、緊張焦慮

相關知識了解少:由於涉及的知識很多,篇幅的關係,這裡只挑一個講哈:都知道糖尿病的發展有一個緩慢、預警的過程,其實有足夠的時間阻止它發生,可為什麼還是發生了呢?看看咱們對體檢報告的對待方式就明白了:

報告到手,眼睛飛快掃描,尋找有沒有紅箭頭,若無,就松下一口氣,然後鎖進抽屜;很少細細看每一項指標對不對?

其實,體檢的意義不僅是發現疾病,還有更重要的作用:預防;它提醒咱們,要把接近臨界值、可能發生的疾病扼殺在搖籃里。畢竟,亞健康尚可逆轉;有些一旦突破臨界值就只能終身帶上疾病的帽子。所以,當正常值為3.9-6.1,而我們處在5.9或6.0的時候,告訴自己:馬上重視起來,因為它已經非常接近上限、發出危險信號了。

吃得太多:早些年大家見面時的問候語是「吃了嗎」,後來變成「吃飽了嗎」;儘管現在已經吃穿不愁,還是止不住地想吃多一點、再多一點,喜歡肥甘厚味,熱量過剩……

活動太少:這個容易理解就不展開說啦。

緊張焦慮:為什麼情緒也會跟糖尿病有關係呢?因為緊張焦慮使人處於持續應激的狀態,此時體內的多種升高血糖、升高血壓的激素會過度分泌,從而導致血糖血壓上升。

那了解這些誘發因素以後,糖尿病的預防手段其實也就很清晰啦,八個字:多學、少吃、勤動、放鬆。

參考資料:《自己戰勝糖尿病》,向紅丁著;圖片來自於網路。

我是營養師肖微微,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會員,致力於讓營養從高深的學科走進熱氣騰騰的生活,歡迎您的關注!感恩信任。


感謝邀請!

糖尿病越來越趨於年輕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患糖尿病,主要原因和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雖然糖尿病是一種遺傳疾病,如果祖輩父輩患有糖尿病的話,後輩患糖尿病的幾率會更高,但如果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過量食用高油、高脂、高糖、高鹽食物,作息規律,適量運動,保持血糖穩定的話,誘發糖尿病的幾率依然是不高的,但如果不注意日常飲食,喜好重口味,喜好零食甜點,愛下館子,那即使沒有遺傳的因素也可能會誘發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疾病,也就是說調節體內糖代謝的激素出現了問題,從而讓血液中的葡萄糖難以被利用,一直遊離在血液中造成了血糖偏高的情況,而體內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就是胰島素,如果胰島出了問題那就會得糖尿病。如果長期攝入高油高脂高鹽高糖食物,很容易讓體內的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高糖食物,大量葡萄糖進入人體,胰島的工作更重,從而胰島負荷加大,長期下去可能會損害胰島細胞,或者讓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就很容易誘發糖尿病。但現在的人由於工作勞累,日常對飲食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很容易走向飲食誤區,平時吃大量零食、甜點,喜好暴飲暴食、各種聚餐活動,攝入了更多高熱食物,高脂食物或者高糖食物,但這些其實都是誘發糖尿病的幫凶,久而久之,更多的人就患上了糖尿病。

另外,一型糖尿病的誘發因素目前還尚不完全明確,據研究發現不僅是遺傳方面、飲食方面,包括生活環境、人體抵抗力(破壞胰島素病毒入侵損害胰島的可能),心情調節,都會成為原因,所以,一定要隨時注意保持自己的抵抗力穩定,日常飲食規律,營養充足,適可而止,多清淡飲食配合運動才能真正提高預防糖尿病的目的。

這裡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也包括水果,水果中果糖豐富,但也含有蔗糖,如果大量食用水果會造成糖分超標也有可能誘發糖尿病,另外,水果中的果糖不同於葡萄糖,會進入肝臟合成中性脂肪,靠蛋白質載體運送出去,但果糖的增加會抑制蛋白質合成,從而讓更多中性脂肪囤積在肝臟中,可能會造成血脂偏高,長期下去可能會高血壓或者脂肪肝,其實也是糖尿病的幫凶。


改革開放前,我國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近30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我國成為無可爭議的糖尿病第一大國。

糖尿病的發生機制十分複雜,迄今為止確切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一般認為,遺傳缺陷是糖尿病發生的內在因素。糖尿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遺傳背景。糖尿病患者具有明確的家族聚集傾向,同一個家族中患病者有可能高於其他家族。2型糖尿病的遺傳傾向較1型糖尿病更為明顯。

糖尿病的發生,與很多外部因素有關。與1型糖尿病發病有關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病毒感染、化學物質、飲食等。與2型糖尿病發病有關的因素主要有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等。

其中,超重、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糖尿病與高血壓具有共同的發病基礎。工作節奏的加快、壓力的加大,增加了人體的應激狀態,加劇了胰島素抵抗,促進了糖尿病的發生。另外,自身免疫因素對胰腺功能的損害,環境因素對胰腺內分泌功能的損傷,也是1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誘因。

目前我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趨勢。糖尿病的發生具有增齡效應。伴隨著年齡增長,胰島內分泌細胞功能逐漸衰退。可見,老齡化本身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併發症累及多個器官,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減少糖尿病的發生,對於個人和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遠離糖尿病?

預防糖尿病,需要綜合飲食、運動,作息這三方面來進行科學合理安排。尤其是飲食,是否健康合理,直接影響到糖尿病的有效預防。所以,日常不妨做好下面這些飲食安排,讓自己遠離糖尿病。

1.減少甜食攝入,多吃五穀雜糧。

2.飲食搭配多樣化,減少米飯和白面的比重,適當增加粗糧,薯類。

3.食物不宜煮的太爛,讓其消化慢一點,有助於控制餐後的血糖。

4.清淡飲食,避免過於重口味,尤其是肥膩的飲食偏好要更正。

5.每天喝一杯天然硒蕎子茶。其富硒的特點有助於幫助人體補硒,提高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此外,天然硒蕎子茶裡面還含有蘆丁以及D-手性肌醇。蘆丁具有改善血管脆性,清潔血液的作用。而D-手性肌醇具有提升胰島B細胞的敏感度作用,提升胰島素的降糖效率。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和潛在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飲用。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有兩個,分別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發病的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征可伴有糖尿病。在2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除遺傳因素外,環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這些因素使具有遺傳性質的個體更容易發病。總的來說,糖尿病是內外兩個環境共同作用造成的。

但總的看來,是某些先天因素(遺傳)在外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導致體內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的分泌量的不足,或造成「胰島素抵抗」,使正常分泌量的胰島素不能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造成血糖升高,體內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代謝紊亂,出現各類急性或慢性的併發症,降低生活質量,並可影響壽命。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吃的東西日益豐富。各種海鮮、肉類、火鍋應有盡有。工作的人更免不了應酬、酒會。攝入能量增多,運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就增加了環境因素。在內外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就導致了不能降低血糖,胰島素分泌不足,體內代謝紊亂的情況。

所以,不管工作多麼繁忙,經濟條件多麼優越,粗糧素菜少不了,活動鍛煉缺不了。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百科名醫 查看官方網站 國家衛計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唯一指定平台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首先給大家介紹下糖尿病的定義: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異常綜合征。因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兩者同時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代謝紊亂。

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人數正逐年增加。而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極為複雜,至今未完全闡明,概括而言,引起糖尿病的病因可歸納為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兩大類,發病機制可歸納為不同病因導致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缺陷和(或)外周組織胰島素利用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質等物質代謝紊亂。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而糖尿病多發,很大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綜合治療應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鍛煉、藥物治療和自我檢測5個方面,以及降糖、降壓、調脂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4項措施。

糖尿病的預防有以下幾點:

1.合理調整飲食結構,控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宜進食低脂肪、適量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

2.增加活動量,每天保持運動30分子,可以選擇一些運動量比較小的,比如散步、慢跑、快走、游泳等。

3.定期監測血糖,肥胖人群,三高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4.避免或少用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

5.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

6.積極發現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

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感謝問題邀請!

正如問題中所說現在患糖尿病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要說明的是這裡說的糖尿病主要是指的2型糖尿病,其約佔全部糖尿病的95%。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非常複雜,以下精靈醫生分別從醫學和社會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醫學上將2型糖尿病歸為複雜性疾病,其發病機制雖然還沒有徹底被闡述,但是核心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機體細胞對胰島素的作用敏感性下降,使得無法正常的利用血漿葡萄糖,進而導致血糖的升高。這說起來可能比較不容易理解,咱們可以打個比方。我們可以把身體想像成為一個鍊鋼廠,血糖就是這個鍊鋼廠的煤炭燃料,如果工人們工作懶散或管理者調度失靈,會造成產量下降,那麼運來的煤炭就不會被消耗,因此也就堆積如山。實際的糖尿病發生對於每個患者其原因也各有不同,如:攝入過多、鍛煉過少、體內代謝機能下降、遺傳導致的先天不足、營養不均衡等一系列原因。

以上僅從醫學的角度進行了簡要的介紹,但實際上糖尿病患者的增加是與社會的進程有關的。從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觀察,可以看到糖尿病人數增加最快的是那些發展中國家,這與這些國家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迅速提高,而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沒有建立有關。從歷史進程上來看,現在的糖尿病患者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這些不僅與人們的生活富足相關,也與社會一些新出現的事物有關。比如近10年快速發展的智能手機,很多人因此成為了手機控,每日的活動量大幅下降,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綜上所述,人類的健康是與醫學的進步程度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的,糖尿病也並非是唯一發病人數增加的疾病,除此以外癌症、心腦血管疾病也都有增加,而以往威脅人類的肺結核、營養不良等疾病卻也在大幅的下降。我們每個人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雖然在此間要隨勢而為,但也可因勢利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一些疾病的發生,糖尿病就在此列。


推薦閱讀:

在你身邊有沒有,坑人的隊友?
異鄉漂泊那些年,自己給的安全感
該不該只為了完成老媽的一個夙願,而去跟一個與自己興趣愛好沒有任何共同點,不喜歡的人結婚?

TAG:糖尿病 | 健康 | 養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