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福字要倒著貼?


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貼福字。然而家裡的長輩總會將福字倒過來貼,這其中最常見的解釋理由就是會諧音「福到了」。也算是很有信服力了。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關於貼倒福,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還和這些歷史人物有聯繫。

1、恭王府說

第一種恭王府說。清咸豐年間的一個春節前夕,恭王府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於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識丁,竟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的福晉(妻子)十分氣惱,欲鞭罰懲戒。幸好大管家是個能說善辯之人,他怕福晉怪罪下來連累自身,慌忙跪倒陳述:「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親王福晉一聽,轉怒為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倒(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般的奴才,還真想不出這招呢!」遂賞管家和家丁各50兩銀子。後來,倒貼「福」字之俗由達官府第傳入陌巷人家,貼過後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們念叨幾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圖吉利。

2、慈禧太后說

第二種慈禧太后說。中國古代歷來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風俗。清光緒某年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后傳旨,叫翰林院的翰林們寫些慶賀春節的對聯。這些翰林們拿出渾身解數,用盡華美辭藻,寫好之後恭送太后過目。太后見其中連個「福」字都沒有,很是不高興。翰林們見老佛爺生氣,嚇得忙跪在地上說:「請老佛爺教誨。」太后說:「去寫幾個『福』字來。」翰林們忙回去寫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從中挑了幾張,讓大總管李蓮英帶著太監到宮內各處去張貼。誰知又惹出了風波。有個太監不識字,把一個「福」字貼倒了,當晚誰也沒有發現。第二天,太后出來欣賞對聯和「福」字,正巧看到,剛要發怒,腦子轉得快的李蓮英急忙上前說:「老佛爺請息怒,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著貼的。這『福』字倒貼,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嗎?」慈禧聽後,轉怒為喜,不但沒懲罰那個太監,還賞了他幾兩銀子。後來這個習慣傳到了民間,成為一種風俗。

3、朱元璋、馬皇后說

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福字在中國是一個特別吉祥的字,幾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豐衣足食,富貴興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諧美滿,更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平時,人們把這些美好的期望放在心裡,待到新的一年開始,人們就會把心中的祈願化為一個福字,端端正正、濃筆重墨寫在大紅紙上,貼在門板和屋裡屋外最顯眼的地方,倒貼福字,是人們最常用的呈現方式。

祝福大家新年都能福氣到,喜氣到。


「倒了」即到了。就為借這個諧音。把「福」字故意倒著貼,取的是「福到了」之意。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還有「少馬爺」馬志明先生說的一段相聲里(什麼段子不記得了)介紹怎麼寫尋人啟事,其中要把「人」字倒著寫,就為了取「人到了」之意。希望趕緊找到丟失的人。

可別學我一哥們兒,我這哥們兒盼著發財,當然我比他還盼著呢!大春節的,人家倒著貼福,他倒著貼錢,為了討個好彩頭,讓人家一看「錢到了」,喜慶吉利,挺好的!媳婦回家看見了,進門兒就一頓削,邊打邊罵,「我讓你倒貼錢,我讓你倒貼錢」……


圖個吉利。

比如,老張來老李家串門,看到老李家的福字倒著貼,自然是要提醒一句的,「老李,你家福倒了!」

倒和到是諧音,老李聽這話自然很開心,於是奉上茶水點心……


倒貼福即春節貼「福」字,把它倒過來貼。意為「福到」。

"倒"音"到",諧意到來的意思。


推薦閱讀:

如果你關注了別人,而對方沒關注你,會不會有種失落感?
如何看待身邊人朋友主動問你要畫?
怎麼樣可以變得冷酷無情?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