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罪心理是一種什麼心理?
心理是一個科學的的名詞,心理問題或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心理學已經成為一門系統研究的學問。心理健康有比較嚴格的標準,如果不重視心理健康,將會從從心理亞健康轉變成心理疾病,輕微心理疾病可以靠自我調適得到緩解,嚴重心理疾病需要通過心理醫生疏導或治療。
心理健康標準是一定的,但是每個人的心理(包括思想、意識和判斷)不會相同,所以在正常的生活中,做人做事首先要合法合理合規律,否則必然產生或大或小負罪感。無傷大雅、無傷大局的對錯是允許的,如同「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必過於自責和內疚,更不必為發生的結果產生焦慮或抑鬱。但是負罪心理要及時調適或疏導,長久下去將演變成兩種現象:一是形成心理障礙,二是變成「心魔」。
我認可人具有兩種本能:一是身體本能,如條件發射,二是心理本能,如生存慾念。正常為人為事人二者缺一不可。不必刻意排斥負罪心理,做到:凡事不可走極端,堅持走正道走正路,建立正常的核心價值觀念,樹立好自然正常的心態,用積極心態過好當下的生活。負罪心理就是常說的心魔。負罪感分為兩種。第一種確實有違法犯罪行為,而不敢面對懲處,逃避法律制裁。第二種只是道德良心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也就是內疚。心理狀態是客觀的,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長時間如果得不到矯正,是形成心理疾病的。
人是有自己人生角色和必須職責的。人必須要承擔心理健康是有一些基本準則,每個人應當好好的比較。及時的調整心態,不激動不衝動,不過於傷悲和自戀。
對於負罪感,有的可以自己及時調節好,有的必須通過時間去適應,總之必須面對的心理是不應該刻意躲避的,那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無論是怎樣性格和怎樣狀態下,都要克服掉解決掉。
一種愧疚自責自卑的自我折磨心理。這種心理的人往往感情上比較敏感,容易把什麼過錯都往自己身上攬。這種心理會讓人產生深度的自卑,性格不開朗。算是一種負面的心理。
我是二胎,當時爸媽告訴我是因為我家裡才窮的,所以我一直都有一種負罪感。後來就一直用聽話孝順拚命的努力達到他們的期許來彌補,一旦發現自己力不能及,負罪感更重。這也導致我一直自卑,認為是我拖了家裡的後腿。
這種心理一直困擾著我。因為我覺得不管怎麼付出,好像都陷入了死循環。那個如果當初沒有生下我,家裡的日子會如何如何好的問題始終讓我如芒在背,不敢稍有懈怠。
後來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這個陰影。感覺心裡輕鬆好多。生活中輕裝上陣的感覺好好!
不知道別人的負罪感怎麼產生的。不過只要不是違法亂紀的行為造成的,都要及時走出來,不然真的會影響生活的。
負罪感是一種個體主觀的感覺,當人做了一件自己覺得違反了自己的良知事情在事後自己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後悔的情緒。
產生負罪感有幾種因素:
一種是自己的超我在起作用,自己的道德至高點最自己的約束。
一種是給自己的局限性,有了局限性,才會一旦自己認為自己跨越了自己的框架,那麼就是不應該的。
是一種比較糟糕的負面心理,不利於形成健康的自我認知,也會是成長的致命阻礙...
當然,為什麼有這種心理,可能跟一些具體的經歷有關。可以允許自己在這種心理狀態裡面待著,待的時間久了,也許你自己就會出來...
真正能寬恕你的,只有你自己!
推薦閱讀:
※?炒股?要「割肉」時是一種什麼?心態??
※只要靜下來就想有個知心人聊聊天,這是什麼心理?
※什麼是洗腦?
※我們知道的太多,我們知道的太少
※當你因為足球爭的面紅耳赤,因為足球讓家人難以理解,你覺得這一切都值嗎?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