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朋友吃柿子有什麼禁忌嗎?


其實,讓孩子喪命,讓很多人對柿子「又愛又恨」的源頭,都是因為柿子中特有的一種物質——鞣酸。

鞣酸是什麼?

這個物質看不見摸不到,但是可以嘗到,大家吃沒熟的柿子時,嘴巴里會有一股強烈的澀感,就像舌頭上糊了一層厚厚的水泥,這就是鞣酸在搞鬼。

鞣酸在遇到酸性物質,尤其是胃酸時,在胃消化酶的作用下,會使食物中蛋白變性將食物及殘渣結合成團,在胃內的時間越長,團塊形成越結實,這個團塊就被稱作柿石,引起的相關癥狀叫胃柿石症。

有些人吃完柿子覺得胃裡「頂得慌」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而且,只要吃了柿子,就一定會形成柿石,只是大小和結實程度不同而已。吃進去的柿子少,形成的柿石小,胃腸就可以排出,沒有癥狀。但是如果進食量大或連續進食較多,就會形成很大的柿石,導致不能從胃腸排出,堵塞在胃幽門口,引起腹痛、噁心嘔吐等癥狀。部分柿石就算勉強從胃幽門口排出,也很難通過小腸出口,便會引起腸梗阻。

這個孩子就是因為胃內柿石太大,導致臟器移位,才發生了意外。

因此,吃柿子的禁忌:

1、切忌空腹吃柿子。當人處於空腹狀態時,胃裡胃酸含量較高,就算只吃少量柿子也會難受。

2、不能一次大量快速地吃。這樣形成的柿石人體不能及時排出,可能就會發生危險。

3、糖尿病人禁食。柿子的含糖量很高,接近20%,而且成熟的柿子很軟很爛,幾乎不用咀嚼,因此會使血糖快速升高。

4、不要隨意吃未成熟或未脫澀的柿子,這種柿子鞣酸含量格外高。

5、如果食用柿子後身體不適應儘快就醫。

那什麼樣的柿子鞣酸含量低

柿子分澀型和甜型兩大類。甜柿子是在樹上自然脫澀,而澀柿子要經過人工脫澀之後才可以食用。當柿子沒有成熟時鞣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靠近果皮的地方鞣酸分布較多。

判斷柿子鞣酸含量的高低與否,可以用舌尖舔一下,嘗起來越澀,鞣酸含量就越高。


又到了盛產柿子的季節,可是,吃柿子有風險,孩子吃要謹慎!

師師之前看到一個報道說,三歲女孩因為多吃了幾個柿子,儘管緊急入院搶救,最後還是沒能留住孩子。據報道說,孩子是由於出現急性胃擴張導致胃穿孔,脹氣,最後導致體內的臟器移位,從而出現了酸中毒的癥狀。

但是好端端的,孩子怎麼會酸中毒了呢?後來醫生在孩子體內發現了大量的柿子皮,醫生表示,孩子之所以會出現胃穿孔,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胃壁本來就薄,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和吃了柿子有關。

怎麼就和柿子有關係了呢?

原來,在柿子里含有一種叫鞣酸的物質,尤其是未成熟的柿子里鞣酸的含量特別高,很多時候我們吃生柿子時有澀澀的味道就是鞣酸在作怪。這種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與蛋白質合成鞣酸蛋白質,很難溶於水,會沉積在胃裡,再加上柿子含有的果膠和植物纖維素團成塊狀,形成胃結石。

而每年到了柿子盛產的季節,胃結石的患者也會增多,所以也被稱為胃柿石症。

如果是普通成年人不是大量食用的話,傷害還不算很大,如果是消化能力較弱的老人和小孩子大量食用,就有可能引起消化道堵塞,或者引起更加嚴重的後果。如果胃石一旦形成,除了肚子會有點脹,還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有時候胃石會在胃裡移動,會造成胃壁刮傷,嚴重的話還會造成胃部穿孔。

而且,如果孩子喝了牛奶再吃柿子的話,結石的情況會更加嚴重。類似胃柿石症的新聞還有很多,湖南省有一個7歲的孩子也是因為多吃了幾個柿子導致要做開腹手術才能取出肚子內的結石。

小孩子吃柿子有這麼大的危害,柿子還能不能吃了?

其實,只要注意避開吃柿子的禁忌,一般不會有大問題。

不能空腹吃柿子

空腹的狀態下,人體的胃酸含量會很高,更容易與柿子里的鞣酸、果膠發生膠凝形成小塊結石,小塊結石再凝結成大塊硬物。

胃結石會與食物殘渣越滾越大,最後造成胃出血甚至是胃穿孔。

不要吃柿子皮。

很多人吃柿子喜歡連皮一起吃,但其實柿子皮中集合了大量的鞣酸,而且吃下去容易和和殘渣卷在一起形成結石。

不要和高蛋白的食物一起食用(特別注意螃蟹)。

魚蝦蟹、牛奶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柿子一起同食容易形成胃結石。另外,螃蟹屬於寒涼食物,和同樣性寒的柿子同食,容易引起畏寒腹痛,另外,柿子里的鞣酸會使螃蟹內的蛋白凝固,容易引起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

糖尿病人不能亂吃。

柿子中約10.8%都是糖類,而且大部分都是雙糖或者單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使血糖升高。

柿子不宜和紅薯同吃。

吃柿子的同時不能吃紅薯,因為紅薯內含有的氣化酶和纖維素會在腸道內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刺激人體分泌胃酸,加快結石的形成。

缺鐵性貧血患兒不宜食用。

柿子內含有單寧、鞣酸等物質,容易與人體內的鐵質集合,影響人體對鐵質的吸收,所以缺鐵的孩子吃柿子容易加重缺鐵的病情。

吃一個小小的柿子,還有這麼大的學問,所以麻麻們記住了,孩子吃柿子的時候多提醒一下。

【我是師師,帶娃界的扛把子!我專治寶寶疑難雜症,陪伴百萬仙女從小白到辣媽,只要關於你家寶寶的健康問題,來找我就對了,關注「育兒大師」公眾號,歡迎來撩】


近日,微博上有一條消息,青島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因為吃柿子不當,把命丟了。 一個柿子就能令人致死,是真是假?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

(圖片源於網路)

在孩子出事的這家醫院,當初接診的外科副主任李醫生,據她說,孩子送來的時候,已經是陷入了昏迷狀態。情況非常的嚴重。神志不清,脈搏微弱,經過診斷,醫生認為,孩子急需要手術治療。然後我們緊急查體,肝脾下移。

經過初步的診斷,李醫生認為,孩子是由於急性胃擴張導致了胃穿孔,脹氣,使身體內的各個臟器移位,從而出現了酸中毒的種種癥狀。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突然的胃穿孔,又為什麼會引起酸中毒呢?

雖然醫院的全力搶救,但是各個臟器的功能衰竭,最終還是沒能挽留住這幼小的生命。

才三歲,就因為吃個柿子,居然把命給丟了。當家長的,得悔死了吧?

原來,在柿子皮里含有一種叫鞣酸類的物質,鞣酸呢,跟蛋白質結合以後,會產生一種沉澱物,就叫胃結石。剛才說的那個小女孩,胃中就生成了一些胃結石,而且在他的腹腔里佔據了很大的位置,甚至導致孩子臟器移位。

以前有人可能聽過胃柿石症,柿石症其實就是吃了柿子以後,鞣酸和蛋白質的結合。在這兒呢,我們不妨做個實驗。

先在桌子上準備了一杯的牛奶,我們知道牛奶里是含有大量蛋白質的。然後我們還準備了這個柿子,我們不妨試一下,先把這個柿子呢,取一些,放進這個玻璃杯里。剛才咱們說的那個小女孩呢,就是吃完柿子之後,喝了很多的牛奶,也就是這個鞣酸跟蛋白質結合了以後,注意,我們其實還需要一點柿子皮,因為剛才也強調了,柿子皮里含有的鞣酸其實是最多的,那麼現在我們再把牛奶兌進去攪一攪。大家注意看,其實特別明顯,在這個玻璃杯的杯壁上我們就看到了很多的這種結晶似的小顆粒,就是很多的凝結物。

柿子和牛奶放一起會產生白色的沉澱,就很可能會形成結石。比如牛奶、豆漿海鮮等等。一些含有鋅酶鐵的食物,也不能與柿子同吃。比如,菠菜。

這下咱們知道了,吃柿子的時候不能同時吃的食物有:牛奶 、螃蟹,這兩種都是高蛋白的食物。還有白薯,它是高澱粉的食物,也容易和鞣酸結合形成難以消化的沉澱物。還有呢就是菠菜,因為它含的鐵量比較高。記住了嗎,以上這幾種食物不能跟柿子同時吃!

寶寶多大能吃柿子

柿子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所含維生素C比較多,每100克柿子含維生素C16毫克。柿子含糖約10%,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 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以上,所以柿子吃起來很甜,多數兒童都喜歡吃柿子。另外它既是美味可口的水果,又可充當糧食,素有「鐵杆莊稼」和「最甜的金果子」之美稱。吃柿子有一個特別之處,即一次不可貪食太多,尤其是小兒更不能多吃,吃多了會使寶寶的消化能力減低、產生腹部不舒服的感覺。另外,更不能讓寶寶在空腹時吃未削皮的柿子,這樣容易使單寧酸與胃酸結合凝集成塊而滯留在胃裡,形成不易消化的植物團,時間久了就會引起「胃結石」,中醫稱為「柿石症」,可使寶寶腹部膨脹、疼痛、嘔吐,甚至腸氣不通,並可在腹部摸到移動性腫塊。有的大「柿石」還需手術,從胃、腸中取出,不然「柿石」能引起消化道出血和腸梗阻,重則危及生命。

另外,柿子不能一次吃得太多,也不宜空腹時吃,更不能囫圇吞棗地連皮吃。柿子含有較多的鞣質,這些鞣質非常易於與鐵質結合,從而妨礙了寶寶對鐵的吸收利用,因此一些患有營養不良性貧血的寶寶最好少吃或不吃柿子。另外,據報道,柿子與螃蟹一起食用,多數人會發生嘔吐、腹瀉,少數人還會昏迷不醒。故在給寶寶吃柿子的同時,不要食用螃蟹,以免產生不良後果。

寶寶吃柿子的注意事項

柿子里含有一種可溶性收劍劑,叫紅鞣質。未熟的柿子和柿子皮里含紅鞣質較多。紅鞣質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發生凝固,形成胃結石,又叫胃柿石,既不能消化,又難於排出,嚴重時需要用藥物治療或動手術才能取出。柿子每次吃的不要太多,一個至兩個就可以了,未成熟的柿子不要吃,柿子要紅透、肉軟才能吃,另外,不能空腹吃,不能與酸性食物或藥物同吃,避免形成胃結石。

1、缺鐵性貧血患兒不宜食用。柿子含有單寧、鞣酸等物質,容易與兒童體內的鐵質結合,妨礙人體腸道對鐵的吸收,貧血患兒吃柿子會更貧血,加重病情。

2、空腹時不宜吃柿子。空腹時人體胃酸多,而柿子中含有14%膠酚、7%果膠及單寧等物質,與胃酸相遇後凝結成小塊,小塊又可逐漸凝聚成大塊硬物,形成「胃柿石」。小者如杏核,大者如鴨蛋。胃柿石與食物殘渣相積聚,越積越大,越滾越硬,使小兒胃痛、噁心、嘔吐、厭食,嚴重者會引起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腸梗阻。

3、不宜與紅薯同吃。吃柿子時不宜同時吃紅薯,因紅薯中含有「氣化酶」和粗纖維,在人的胃腸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刺激胃酸分泌,使胃酸增多促使胃柿石形成。


推薦閱讀:

炎熱依舊,孩子竟然易發這些「夏日病」,該怎樣做……
怎樣才能預防寶寶得兔唇?
《中餐廳》來了位重磅小胖子!小肉肉們內心os:我胖,但我可愛!
「媽媽,同學的媽媽一個月掙2萬,你呢?」你會怎麼回答?

TAG:健康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