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教師職稱,應該取消教師職稱評聘的條件和指標限嗎?
對於教師職稱到底是取消還是改革職稱評聘的條件?這是近年教師隊伍討論比較激烈的問題,也是制約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過去起促進教育作用的職稱為什麼現在成了問題。隨著教師工資的改革,職稱高也意味著工資,當然如果不是高太多大家可能也不會計較,原來能夠評上高職稱多是工作出色或者關係硬的,而且剛執行時,沒評上的只要努力條件符合也相對容易評上,而且剛評時,評上和沒評上工資差距並不大,而隨著職稱評聘不斷進行,各職級人員的增加,各地進行了總量控制,這樣就造成後面沒聘上的教師,也通過多年努力發現條件都達到了,可沒有了評聘的名額了,沒評聘也沒關係,如果工資是跟工作量多少、好壞掛勾,為了工資相信老師也會拼勁努力工作,而實際卻不是這樣工資高低由職稱決定。這樣自然出現夠條件沒評上和不夠條件看不到希望的這批老師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而評上了享受著高工資也失去了動力,所以現在很多學校是高職稱課時少動力小,低取稱課時多沒動力。
很多人看到這,至少現社會上會有這麼一些人開始把仁義道德抬出來,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怎麼能計較這些工資差距社會上各行各業不都有這種差距嗎?請大家設身處地的想想,教師首先是社會一分子一一人,需要生活有七情六慾的人,當在同一個學校高低職稱的兩老師上同一個班成績差不多甚至更好而拿的工資卻少的多這老師會沒有情緒?當這樣例子多了就形成行業情緒了。
如何改革呢?必須從頂頭下文,現在都傳很多職稱改革什麼,也聽說很多版本,有什麼增加高級人數甚至設正高什麼取消論文等等,但個人認為要調動在職老師動力,改革職稱還不如說改革工資,真正做到勞有所得,多勞多得,做得好獲得多,給再多的榮譽在現在經濟觀浪潮中沒有經濟刺激已成一文不值。綜合以上我認為是:職稱可不取消更多做為一種榮譽或直接取消,工資更多的考慮因素是工齡、工作量、工作質量。以上是本人淺見,大家覺得呢?
既然有職稱存在,就肯定有評聘條件。取消評聘條件怎麼評定?提問者大概是指教齡以外的條件。純按教齡評定職稱。就像公務員職級一樣。如果你查一下公務員職級晉陞細則,就會發現,如果單憑職級晉陞的話,很多公員最高也就到相當於科級的職級就退休了。
公務員職級分為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調研員、副巡視員、巡視員等。分別對於職務系列的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
辦事員8年可晉什科員,科員12年可晉陞副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15年可晉陞主任科員,相當於科級。科級對應中小學教師系列的中級職稱。也就是說,一個新入職的人,如果沒有職務晉陞,只憑職級晉陞,達到相當於教師中級的主任科員(科級)需35年。
職級里,主任科員再高一級是副調研員(副處級),相當於中小學教師系列的高級教師。主任科員晉陞副調研員還需15年。加上前面35年,需工作50年才能晉陞到相當於中小學教師高級教師的副調研員職級。況且,條件也不只年限條件,還有考核等級等條件。現在有人能工作50年?
所以,別這山望著那山高。中小學教師雖有限額,也不能象公務員職級那樣按年限晉陞,但大多數教師晉陞中級職稱用不了35年吧?很多老師晉陞高級更用不了50年吧?
從公務員職級上看,如沒有任何職務晉陞,絕大多數人主任科員(科級)就退休了。所以中小學教師中級(對應科級)退休,也不奇怪。國家職稱制度就這麼設定的。每個都要成高級,幾無可能。起碼目前是這樣。矛盾尖銳到一定程度,以後怎麼改,不得而知。
以上只是本人查到或了解到的情況分析,閑聊交流,毫無權威性。一切以國家有關部門文件為準。不喜勿噴!
目前,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被大多數教師詬病,存在很多問題。我想從下列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由來已久!1、1983年,在《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中、小學教師隊伍調整整頓和加強管理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師資管理制度。
2、1986年5月開始,中小學教師職稱聘任制度開始了全面實施階段。
3、1991年7月開始,中小學教師職稱聘任制度的全面發展階段。
4、2015年8月開始,中小學教師職稱聘任制的完善階段。
二、目前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主要弊端。1.不符合教學實際。
本人覺得,在職稱評定的過程中,應該把中小學教師的師德,教學能力和水平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審條件,但是實際情況卻包括了一些教學內容以外的條件。比如:教師的科研成果(如課題、論文等),教師的教齡,社團輔導等。
2.帶來教師之間的的惡性競爭。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不應該限定名額。像一些學校晉級每年才幾個。很多教師為了爭奪有限的名額而「各顯身手」,想盡各種方式來獲得資格,無形中滋生了一些腐敗行為。
3、不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些通過「非正規」途經晉級的老師,勢必會給沒晉級成功的,很優秀的老師帶來壓力。使得他們不安心教學,而去想其它辦法。
很多教師認為,教師職稱評定過程有失公平性。教師職稱的評定應該由誰來評才不失公平,誰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覆。
5.城鄉教師晉級差別大。
相比於城市教師,鄉村教師晉陞機會更低!一些老教師到了快退休了,可能才晉上一級教師,讓人寒心!
三、個人建議。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有它的合理的方面,只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本人斗膽提出如下建議:
1.創新職稱評審機制。
2.完善教師職稱評定標準。
3.大力縮小城鄉教師職稱評定差距。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你那的晉級是什麼情況,歡迎留言交流!
祝大家晉級成功!
請大家多多關注!
我認為這兩者都應該取消,教師職稱評定有很多的弊端。下面我來說說自己的理由。
1.教師職稱造成一部分教師急功近利。由於教師的職稱差別,造成教師的工資收入差距較大。為了早日評上職稱漲些工資,有些教師報名各種公開課、優質課評選活動,就是為了拿到榮譽證書;有的教師花錢找人代寫論文,就是為了評職稱時多加點分。
2.教師職稱影響教師團結。有資格評定職稱的教師,為了得到那幾個有限的名額,互相勾心鬥角,私下裡互相揭短。還有的教師給領導送禮,希望得到特殊照顧。
3.教師職稱影響一些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些老教師評上高級職稱後,心滿意足,出工不出力。有的年輕教師有工作業績,評職稱卻排不上號,給他們造成了心理壓力。
有很多教師建議取消教師職稱,對此你可以做一個問卷調查或採訪,就知道投票結果了。
總有人提出取消教師職稱,認為教師職稱不合理,評定過程,評定條件不切合實際等等,為什麼有這種認識,我認為,這與教師的職業特點不無關係。
一、教師職稱與教學業績,工作量不符。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個學校,一個年級,幾個到幾十個班,教同一科目的幾十個老師中,年齡不同,職稱不同,卻在做著相同的工作,甚至初級教師的工作量還大於高級教師的工作量。而考試成績還不如初級教師所帶班級。同工不同酬,可你高級教師卻比初級教師哪的工資高,是最大的不公平,心理不平衡,要求取消職稱。
二、教師職稱受指標的限制
教師職稱有高級(包括正高,副高)、中級、初級三個級別,比例是金字塔式,級別越高,人數越少,受指標限制,一部分老師工作一輩子,最後只能以中級職稱退休,而同時期的同事卻以高級教師退休。面子上過不去,錢又少拿。內心就會不平靜,吐槽職稱評定。
能不能取消教師職稱呢,我想是不大可能的,畢竟職稱對教師是一種激勵,也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工作成績的肯定。只有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才是王道,你對職稱評定,有什麼高見,請在評論中吐槽。
從來不評職稱的台灣教師 我先在屏東師專音樂組學習,再到台南師院特教系,再到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從音樂到特教再到數學,不僅跨學科而且跨專業。這樣的學習經歷,對於專業修鍊,對於教育教學,我相信都有很大的幫助。 台灣從來沒有評職稱這回事,大家都是教師,沒有不同的職稱,若有也只是職務上的不同罷了。 只要沒犯什麼大錯,每年薪資都會升一級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資愈高,這個與你有沒有發表論文,有沒有上公開課都無關。 除了教齡,台灣教師的薪金水平,還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若是去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就會一次跳3~4級;若取得博士學位,又會再跳幾級。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從此就在那個頂級了。 以剛畢業的教師為例,每月薪資約四萬新台幣(約八千多元人民幣);頂級教師吧,每月薪資約七八萬新台幣(約一萬七千多元人民幣),不過這還要看他的學位。 大陸的學校,每學年末都有一個年度考評(考核),有不合格、合格與優秀之分;還會評出一些不同類型的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 台灣沒有,從來沒有什麼優秀與不優秀的評比,大家都是一樣的。教育是一種良心志業,大家都一樣優秀。 學校如何評價教師? 是由學校教評會來考核教師的,每學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沒出什麼亂子,都會通過四條一款(即甲等考核過關),薪資會晉一級,年終獎金相當於一個月的薪資; 若是被評為四條二款(即乙等),則薪資也可以晉一級,但年終獎金只有半個月; 若是被評為四條三款(即丙等),則薪資不晉級,也沒有年終獎金可領。 校長多數會尊重教評會的裁決,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才會提出異議。 學校從來不統一出卷考試,而通常是由教師輪流出卷,雖然也交換監考及批改,但並不會出現那種惡性競爭和成績上的比較。不過有時,班級間也會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其他班級是否有太大落差。 校長多數不會太干涉這些事的,只是鼓勵老師們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時的教學研修活動,通常圍繞哪些主題? 因為我們實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師除了要參與學科方面的教研外,還有一些專門課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信息教育、家政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議題。 另提的一點是,現在教育必須「零拒絕」,所以還需要考慮到各種特殊的學生,如視障生、情障生、學障生、智障生、過動症學生、妥瑞氏症學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 因此,教師每年都要參與有關特教的研習,學習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 和大陸相比較,台灣很少通過公開課進行聽課研習。 新近興起「學習共同體」或「教師專業評鑒」,有人開始主張推行公開課活動,但關注的焦點在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效上,而非批註教師的教法。 且這樣的公開課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觀摩的形態,而多屬小課室的觀摩。 這麼多的研修內容,老師們幾乎每項都要參與,教研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會感到負擔很重。 不過,有些教研活動老師們是非常喜歡的,以我們數學輔導團辦的數學研習活動來說,老師們偏好創意教學、數學工作坊、信息融入教學這樣的話題。 尤其是我們在寒暑假做的數學工作坊(實物操作性的研習),幾乎是秒殺的,就是你剛剛發布公告,名額就報滿了,有時擋也擋不住,說名額已經滿了,老師們還是來,甚至攜家帶眷一起來。 我屬於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較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我喜歡教學,所以常常在學習,或開發新的教學材料及學具。 還有,我平時的很多教學點子,主要來自數學書籍,所以也有購書的癖好,主要是偏實務性的那種,就是可以應用在我的教學中的,也就是很好「下咽」的書籍。然後,我還喜歡打羽毛球、上網、看影片,這些。 我們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會特別給他什麼附加的學習任務。 我們不會給他買什麼額外的參考書、練習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固定的讀書和做家務的時間,其餘的時間由他們自己支配。 當然還會給他們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玩計算機的時間,不排斥他們玩電玩,也不排斥他們看卡通,有時我們會在晚餐時間一起看卡通,有時,我比他們還著迷。 對孩子的學習,如數學的部分,我們是在生活中與他們聊數學,而不會刻意教數學,從小就是如此。對孩子沒有什麼太高的期待,開心就好。 不擔心他們玩計算機玩上癮嗎? 不會的,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學習的。 比如我兒子,小時候超喜歡打「三國志」的電玩,所以他對「三國志」了如指掌,這沒有什麼不好。 台灣的孩子,幾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學還是私立大學,看學校優與不優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競爭了,不過這也是我們憂心的。 有兩次統一的考試。 第一次叫學測考試,時間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節前。 那時,學生只學到高三上學期的課,下學期的課程都還沒有學習呢。考完評估分數,選擇自己可能被錄取的學校,申報參加甄選,就行了。若覺得考得不理想,或是想要考更好的學校,則可以再參加紙考拼拼看。 紙考是在每年的7月1—3日,那時,他們已經修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課程,有點類似大陸的高考。 例如,一個學生學測後,覺得自己的成績可以進入高雄醫學系,那麼,他可以選擇不參加紙測了,直接選擇填讀高雄醫學系。 當然還得參加甄選面試,每個人可以填選六個志願,通常不想再參加紙考的人,選填的最後一個志願一定是要有十足把握的學校才行。 如果 他希望進入台灣大學醫學系,覺得學測成績不足以達成他的願望,抑或覺得自己面試成功的機會比較渺茫,他會選擇用紙考的成績來證明自己。 (作者:何鳳珠,教師月報)
簡單談一下個人看法。教師晉陞職稱可以,但為什麼標準年年變?去年還可以達標,今年就不行了?難道教師為了評職稱過了一年反倒退步了?你可以定標準,哪怕定高一些,比如要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十篇論文。最起碼我還知道等我十篇文章發表夠數了我就晉級了。現在是標準一次跟一次不一樣,連個奮鬥目標都不清楚。還有,認為參與的太多,只要有人為參與就少不了腐敗,幹嘛不用制度去評,符合條件就自動晉級。弄個人去評,感覺就像當年推薦上大學一樣,好多五王八猴的一個字不識的都能上。
推薦閱讀:
※領導!你對員工的限制,正在一步步毀掉你的公司
※翻譯、職業及未來——偶有所得
※你與職場「人生贏家」的差距在於這四點
※吳寒笛:找工作千萬別用這5招,因為威力太大了!
※看幣小白中秋節如何做團建,全場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