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啟發?


我分別回答你的兩個提問:

一、讀這本書對自己的幫助。

首先是觀念上的顛覆。其實在真的拿起這本書去讀之前,我或多或少從別的渠道已經對這本書的很多觀念有所了解,包括其他書里提到的富爸爸的財富觀,也包括我自己買「聽書」音頻聽到的對這本書的解讀。不過當我翻開它認真的閱讀時,還是被這些我認為我早已」理解「的觀念深深吸引,幾乎一有空就拿出來讀。書中窮爸爸的很多觀點就是我們父母的觀點「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然後呢?然後過上每天一睜眼就去工作(不管我願不願意),盼著每年幾個星期的假期和45年後的一小筆養老金。如果我的僱主不再需要我,我會恐懼,於是更努力的工作希望不被解僱;如果我的工資不足以支付賬單,我會恐懼,於是更努力的工作希望升值加薪。生活陷入「起床,上班,付賬,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賬......」的模式中。我們需要另一種模式,就是富爸爸的人生模式。

其次,我了解到了富爸爸的人生模式是怎麼的。他也工作,掙工資,但他又有兩點不同。

第一點不同是使用錢的方式不同:

窮人和中產的現金流:窮人勉強達到收支平衡,中產買入大量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抵押貸款得到的房子、車子,刷信用卡買的奢侈品等等)

富人的現金流:除了應付生活開支,剩下的錢全部買入能夠為自己帶來收入的資產。

第二點不同是對「為什麼工作?」的態度不同。

很多富人一開始也需要掙工資,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收入來作為日常生活開支,最重要的是可以不斷購入資產。但他們工作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此。富爸爸認為人終其一生都該不斷的學習,財富不是金錢,財富源於大腦,因此僅僅有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富爸爸鼓勵在不同的工作中學習,鍛煉自己,培養自己對於現金流、人事、系統(自己本人、時間、家庭)的管理能力。

最後,我知道阻礙自身財務積累的不僅僅是財務知識的缺乏,還有以下5個原因:

1、恐懼心理;

2、憤世嫉俗;

3、懶惰;

4、不良習慣;

5、自負。

二、讀完這本書以後我的思維產生的變化:

1、這本書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老鼠賽跑」的思維陷阱:工作→獲得收入→繳稅、大額支出甚至負債→更努力的工作→掙更多的錢→繳更多的稅、買更貴的東西、負更多的債。陷入老鼠陷阱後的人們通過上班為老闆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通過負債為銀行工作。

2、撇開「凈資產」這個概念不談,知道了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

資產:能夠讓錢流進你口袋的東西。

負債:把錢從你口袋掏出去的東西。

3、通過對比窮人、中產、富人的現金流區別,我改變了自己使用錢的方式:節約開支,購入資產。

4、關於看完這本書後要怎麼做,有了清晰的思路:

(1)不斷學習,能夠識別出真正的資產;

(2)堅持購入資產。


這本書在我身邊讀過的人不多,而且說實話評價也不一樣,我是被一個學金融的朋友推薦的,他認為寫的非常棒,但我個人卻覺得,這本書寫的很好,揭露的問題也很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洗滌一下金錢社會所帶來得虛無瑣碎,但有些觀點卻不現實。

這本書最能震觸到我的地方,就是序章。很大程度上我會不會喜歡一本書,會不會認同書中的內容,都是取決於序章的。下面是電子版的截圖,非常現實的揭露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的生活方式,一成不變,工作變得枯燥而無趣,也將整個人的稜角和鋒芒磨合成圓滑奉承。很多年輕人不屑體制內一成不變的油膩生活,可其實到最後也還是變成了自己不屑的那種生活。這本書可以說非常直白的告訴我們,你會變成那種樣子,你要注意,別變成那種樣子。

其次,打開被局限的思維,教你怎麼把思維升級,將工作賺錢轉變為投資賺錢,從一個被僱傭者轉化為僱傭者。

書籍里大概介紹了兩種金錢利用模式,一是窮人,他們賺錢的目的來源於恐懼和貪婪,並且賺到的錢會迅速花掉,從而重複沒有積蓄的命運,而富人則懂得將賺來的錢進行投資,從而賺更多的錢。按照我的理解總結起來,《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就是,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勸你投資。這個投資不一定是像企業家一樣投進幾百幾千萬,它代表的是善於發現商機。

很有道理,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怎麼現實。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像我的朋友一樣對他推崇備至的原因。

作為一個只會工作沒有進行投資的「窮人」家庭出身,我可以很確定的認為,這本書里給窮人的定義是偏頗的,並不是所有窮人都會將工作揮霍一空,而發現商機和進行投資,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其他國家都註定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到的。書籍里傳達出的要更高級的賺錢的理念是沒錯的,只不過它不能與大多數人的實際生活相結合。

在看書評的時候,有很多人評論這本書是資本主義思維的產物,我覺得還是有些道理的。

可能因為我不是學金融的,對商機與投資不敏感,所以很大程度上我是把這本書當做一直思維開發類作品在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信每個人讀了都會有不一樣的解讀和不一樣的收穫吧。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很好的書。

昨晚有幸在圖書館看到富爸爸作者的另外分支的財商教育書籍——《富爸爸·不公平的優勢》。

作者用相關的人生經歷為讀者解讀關於財商少有人知的秘密。

作者強調財商教育的重要性,把我們定位為四個分類象限:E、S、B、I(E象限代表僱員、S象限代表小企業主或自我僱傭者、B象限代表大型企業(僱員超過500人)、I象限代表投資人),也就是E象限為別人工作、S象限為自己工作、B象限僱人為自己工作、I象限運用自己和他人的資金為自己工作。我們的定位決定了我們的生存狀況和未來。

象限定位也決定了我們所處的圈子,因而我們想要擺脫象限的生活狀態也要從改變圈子做起,就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對於投資方面作者強調了投資財商的重要性,只有投資了財商才能具備好投資的資格,才能進行投資行為。

作者又講述身處的象限不同被征的稅也不同,E>S>B>I,所以處於I是需要交的稅最少,也就賺的也越多。

購買房地產通常人們是貸款供著成為負債,而作者主張購買房地產用於租出去獲取現金流。

風險方面作者覺得應該投資無風險的,比如基金、股票等有價證券就是不可控的風險,不能自我控制的便是風險,不應該投資。

目前只看到這麼多,收益也頗多。

這是本人看的《富爸爸·不公平的優勢》所做的筆記,後面會在文章分享給大家此書的知識,希望大家關注我公眾號、點贊評論,或者私信我提供電子書。


窮爸爸掙工資

這個書是聽說過,沒買來看。聽過音頻節目介紹這兩個爸爸的觀念,一個就是讓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爭取提高工資。窮爸爸的主要就是從如何做好工作出發點,交孩子認真讀書,靠贏得領導認可獲得發展機會。

富爸爸建立資產

富爸爸就是講要建立自己的資產,自己經營事業,做長遠的創業計劃,建立資產思維,在做事情的時候考慮這件事將來能給你帶來多少資產,你在工作中能不能建立個人資產,或者是學會創業,工作不要只盯著工資看,要有老闆思維,員工思維就只看這個月拿多少錢,看自己是不是又加班了。富爸爸教孩子要看到工資以外的東西,能不能提升創富能力,建立資產。

老闆思維

比如我們到一個公司上班,你每天比別人來的早,走的晚老闆沒給你多開工資,但是一年後你可能會被老闆提升為管理者,了解公司更多運作環節,為你自己創業打基礎,將來你因為能自己創業賺更多錢,雖然當初你免費為老闆付出那麼多並沒多拿工資,但是正因為你當初那麼做,今天才有能力做老闆,大致就是富爸爸是老闆思維。窮爸爸就是多干一個小時候活不給錢不幹,只看到眼前,沒老闆思維。



這本書真是聽過無數遍了,自己也拜讀過,不能算是多少遍,有時是只為翻閱其中的部分章節。

我感覺這本書就像在講述一個人的奮鬥經歷。包括工作,存錢,投資,創業,致富。

用這個邏輯順序來看,非常適合目前有志於經過靠自身的努力,通過原始積累走向成功的人的心路歷程。

事實上,即使不能大富大貴,按這個「套路」下來,我認為,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過得很差。


這本書講了投資的技巧,但投資是門學問,不是一本書就能學會的。但裡面很多觀點可以借鑒一下。

比如:大部分不富有的人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太擔心失去, 勝利者是不怕失去的,但失敗者都害怕失去。 如果避開失敗,也就避開了成功。窮人是不敢投資的,投資少了,回報的少,還要經常擔心;投資多了,又害怕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正是大多數人的心理。

還有「窮爸爸努力存錢,富爸爸不斷投資」,這也正是真正的差距所在。

所以讀完之後,談不上什麼啟發,只是對投資有了一定的想法和看法。如果真的引起了你對投資的興趣,這本書是不夠的。


窮爸爸和富爸爸這本書給我的三點啟示。

第一條,富人思維。

很多時候我們窮,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勤奮,而是因為我們,因為我們的窮人思維。富人思維是什麼呢?簡單的來說就是,富人永遠想著想著怎麼賺錢。而窮人思維永遠都想著怎麼花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是買股票,窮人中了一千萬,會考慮,買買花花,直到,把這個錢花完,然後才會罷休,他不會想到去投資。 而富人中了這1000萬,他會拿出1000萬來孝敬父母,會把部分存入股票基金債券投資賬戶!等著掙出下一個1000萬,這就是最簡單的窮人和富人思維的區別。

第二條是關於資產和負債,你能分清楚你生活中哪些是資產還是負債嗎?

很多時候,我們購買東西只想著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卻忽視了,我們購買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所佔的位置。 什麼叫做資產?資產是能不斷的給我們帶來收入的,使我們的錢流入自己口袋的東西。而負債是使我們錢流出自己的口袋。 此以車子房子為例,在我們生活中,尤其是中國人會想到買房子,但是房子對於我們來說是資產和負債,你區分清楚了嗎?如果說你買了一套房子,這套房子只是日常居住用,每個月會從你口袋裡要房貸,然後物業費管理費,那麼這套房子對你而來而言就是負債。 如果你買這套房子還是為了出租收租以及,做門面投資,那這套房子就是資產。如果說,你買的房子是負債,那麼對負債這塊你應該怎麼處理呢?

關於負債這塊《小狗錢錢》給了我們答案。

第一條就是應該停用你的信用卡,因為我們在職場生活中,大多數人在使用信用卡的時候,會比使用限定時候花的多的多,包含我自己。

第二條是,如果你選擇分期付款,那麼應儘可能的少的長的償還貸款。我們在做房子分期過程中,應該在許可範圍內,按最低的付款,數額目標去支付。因為只有按照最低標準去支付的話,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預留自己的資金,讓自己的資金髮揮更大的作用,合理利用銀行的錢才能讓我們更專註於自己的理財目標!

第三條是將扣除生活費後,剩下的錢的一半存起來,剩下的一半用於支付消費貸款。除了房貸之後,我們應該將扣除生活費,之後的錢的一半存起來,這樣讓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說在我們面對負債和資產的過程中,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確定自己的目標,我們的人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讓自己不負債,不是自己的目標?

第四條是,在消費之前,想想自己真的覺得必要嗎?然後學會理性消費。

此外,窮爸爸和富爸爸還讓我了解到了被動收入這個概念,什麼叫做被動收入呢?被動收入就是你躺著不幹,依然源源不斷的有收入流入。

簡單的說來,如果現在每天你的被動收入超過了你的主動收入。那麼意味著有一天你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主動收入是什麼呢?是我們日常提供的勞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是我們上班這塊,如果說我們上不上班,那麼我們就沒有收入。 如果我們有被動收入這一塊,也就是說我們的股票基金債券賬戶這一塊,源源不斷的有收入流到我們的賬戶,那麼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會變得遊刃有餘。

總結一下:多培養自己的富人思維,正確區分資產和負債,多買入資產,少買入負債,增加被動收入,走向財務自由之路!


我覺得就是思維的角度不同,最後的結果也不同。

這本書裡面分別講訴的是窮爸爸跟富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思維上完全是不同的。

他受過良好教育的父親建議他為企業工作,而他富有的父親則建議他擁有自己的企業。

兩條道路都需要教育,但學習的科目卻完全不同。

他受過良好教育的父親鼓勵他成為聰明人,而他富有的父親則鼓勵他僱用聰明人。

所以,這就是富人跟窮人的區別,在以後教育孩子的基礎上可以換位去教育。不能重蹈自己的老路。

希望對你有幫助,喜歡我的話,可以關注下我。

頭條號:周少說


謝謝邀請。 主人公都是美國人,窮爸爸指的是作者的父親,富爸爸是作者朋友的爸爸,在收到富爸爸的陪樣和教育後最終成為富人,其實就是說,人要成功不要貪圖眼前的小利益,抓住機遇,思想靈活運用… 我認為要想成功,必須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要墨守常規,而且裡面還教了,我們很多成功的方法! 當今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是所有人最為關注的問題。《窮爸爸富爸爸》一書,則從人的個體出發,分析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的自身因素,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財商」概念,並向傳統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挑戰。該書中的富爸爸、窮爸爸都是聰明能幹的人,但兩人對金錢、財務、職業、事業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最終決定了一個終生為財務問題所困擾,而另一個身後留下了數千萬美元的巨額財產。 但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把人們向來公認的:「讀好書,學好本事,拿高薪,過穩定生活」的模式給挖苦了一頓,作者羅伯特?清崎認為這是缺乏財商的做法,因這個人一旦走上這條路,就會陷上「掙錢、買房、買車、爭取加薪、再買更多更好的消費品,再還更多的債……」這一怪圈。於是作者舉了一個羅伯特為例,他有兩個爸爸,一個窮爸爸,出身名牌大學,在知名企業工作,告訴孩子要為企業而工作;而另一個富爸爸則告訴他要有自己的企業,說是「努力學習,找到好工作」這一套已經過時了。 他們的兩個觀點,在我的身上都已經體現了。我們中學的同學,一部分人選擇繼續就讀,另一部分人則選擇是就業。幾年後,等我們這些選擇繼續就讀的同學,都在為自己的工作煩惱,而當時選擇就業的那些同學,已經在社會上有一了定的地位,乾的好的,都辦起了自己的廠子,開上了「大奔」。讀好書,學好本事,拿高薪,這樣的高薪只能供我自己衣食無憂,買不起房子,買不起車,我現在只能努力的工作,其實往深處想想,有幾個人的工作不是為錢? 誠然,這本書不是一本具體的投資指南,但是確起到了黑暗中燈塔的作用,為我們的生活指明了一盞明燈,闡明了一種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價值觀。路就在自己腳下,如何走還得看自己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工作一段時間就會有倦怠心理?
導遊證考完要多少錢?
2019年秋招,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部編版棉花姑娘教案教學設計
有沒有可以寫進作文的歌詞?

TAG:讀書 | 教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