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就是吃穿往行的COPY,那既使壽命萬年有意義嗎?
人活著的終極意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隨著年齡增長,越靠近宇宙,人們越願思考這個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當科學發展到盡頭,也許就會發現,諸神正在那裡等著我們.....」
楊振寧說過:「物理學發展到終點,就是哲學;哲學發展到終點,就是宗教。」
周文王說:「人,萬物之靈.....」
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
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
回答這個問題,和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一樣,也許得歸到「宗教」範疇里了,因為這個終極的哲學命題,也許只有藉助「宗教」才能試著解答,這也許正是宗教的意義所在。
現如今這樣一個物質強大的時期,飛速進步的科學技術,新生事物爆裂增長,正在甩下人們一時難以跟隨的心智,稍不留神好似就會被「邊緣化」,緊迫的同時又緊張,缺乏一種「長期安全感」,這個時候,人們就願意來思索這些「形而上」的問題。
之前做公號的時候有一個交流的群,在群里網友問的最多的問題似乎都和這些有關,比如「到底有沒有外星人?有沒有異度空間?多維平行宇宙存不存在?推背圖是不是真的?八卦易經真的能預測嗎?三毛和鄧麗君到底死於什麼原因?黃家駒唱「哪怕有一天會跌倒」為什麼真的發生?.....等等」,大都在「玄學」的範圍里。
人類好似在「割裂」生長,丟下一堆堆無法釋懷的靈魂。
人類由「智能」發展到「智慧」應該是有周期的。例如,商周春秋時期,應該是人類智慧的爆發期,東方的「周文諸子」,西方的「亞里士多德」,南方的「釋迦牟尼」,中部的「彌賽亞耶穌」...等等吧。
回答「人生的意義」和解答「我們為什麼是人」一樣,其實很難給出標準答案,或許在「瀕臨死亡」一刻才能頓悟,但又能如何呢?所以,「答案」似乎都被死亡帶走了,「活著」就想著「活著」的事情,這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如意事常八九」,伴隨人生最多的常是「無聊無奈」,沒有人能「無法無天」,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無欲無求」。
我們之所以為人,也許就得吃喝拉撒,就得嬉笑怒罵,就得功名利祿.....活著就是在這個「搖搖晃晃的人間」好好的活下去,保持自己的尊嚴,體味輾轉騰挪的悲歡,擁抱世態炎涼的冷暖,因為我們都是人,不是神。
余華的《活著》其實沒有他的《許三觀賣血記》寫的深刻,當然這是一家之見,許三觀努力的活著,最大化的爭取自己及家人的「溫飽」,最後也許就是為了吃上炒豬肝喝上烈黃酒,當然他覺得已是最大的滿足,這不涉及自私,也不是「人性本私」,這就是最基本的人性。
這一點和《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有些不同,許三多選擇平凡的活著,做有意義的事,什麼是有意義的事呢?發展自我,幫助別人,這就是「有意義」,最後通過「老A」考核時,他強行背著戰友奔向終點,正是佐證了這一點,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平凡」而不平凡,所以,許三多比許三觀在「人生的意義」上就顯得更進了一步。
人的幸福感不能具體化,但也無怪乎就是「物慾的滿足」、「精神的滿足」、「尊嚴的滿足」。
莊子說「至人無己」,什麼叫「無己」,就是放下「利己心」。忘記自我身,一心為他人,這就是「至人」,人群里最極致的人,擁有完美的人格。
莊子說「神人無功」,什麼叫「無功」,就是放下「功利心」。做人做事不是為了「立功」,也不是為了「獲利」,這就是「神人」,進入「道德境界」,德高望重,靠近宇宙。
莊子說「聖人無名」,什麼叫「無名」,就是放下「名利心」。立言立行立功立德都不是為了「揚名」,只求濟廣眾,不留片甲痕,類似武則天的無字碑,這就是「聖人」,進入「天地境界」,物我兩忘,天人合一。
由此看來,也許人活著,不光是為了滿足自己、發展自己,更要關注關心他人,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於人」,正是此理。像頭條的這個「悟空問答」,不正是這種理念的體現嗎,所以,只有這樣的事物才能「符合人需、周於天理」,才能持久發展,長遠延續。
西方基督倡導的「愛」的理念,也是如此。
我們在「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上浪費時間,還不如好好的「活在當下」,做好自己,盡量幫助別人,這也許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既然提到了宗教,就說說在我國歷史比較久遠一點的佛教吧。
和其它宗教相比,佛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格局更宏大一些,教義更系統一些。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天人合一」,與宇宙融為一體,貫穿時空,從而領悟宇宙的開始,自然也就領悟到宇宙的終結,宇宙從量子狀態開始又歸於量子狀態,萬物歸空,也許就是宇宙的最終結局,人類也不過是宇宙的匆匆過客。那麼在這個必然的結局下,從大尺度的時空來看,人類為什麼要「你爭我奪」呢?最後什麼都留不住,為什麼還要「留」呢?所以,面對宇宙走向的這個必然結局,人類應該「包容萬物,互愛互助」,悲憫,慈悲,寬恕,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
修行修佛,首先應該具備「三心」,即「無常心,無畏心,無惱心」。無常心,就是要知道,世事無常,人生無常,宇宙無常.....很多事情,所想並不能所願,錯綜複雜機緣巧合,萬事萬物在運行的過程中千絲萬縷連結一起,一點動而全局動,萬有引力,千變萬化.....也正如此,產生了因果律,一個「後果」的產生,總能找到它的「前因」,也正如此,產生了六道輪迴。
無畏心,就是不被假象迷惑,人類的眼睛是建立在感光基礎上的,有很多東西實際上是無法感知的,人類從災難和劫難中走來,懼怕黑暗,懼怕飢餓,懼怕疾病,懼怕陌生,人類有太多不敢去觸碰,又有太多無法去解釋。無畏心就是要摒棄恐懼之心,當然這裡不是指膽量,而是要靠智慧去融會貫通,從而看清事物本質,自然就不會恐懼了。
無惱心,就是指歡喜心,七情六慾皆由心生,一個人具備了無常心、無畏心,自然就能坦然面對身邊的事物,隨時隨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從而心靜如水收放自如,歡喜心就具備了。歡喜心不是指忘卻一切只想自己,而是包容萬物、悲憫寬恕,不因大事而煩憂,不因瑣事而煩惱,是保持一種「淡心如水」的狀態。
有網友問:已經很虔誠的拜佛了,放生,持戒,做善事,捐法事...為什麼運勢還不改變呢?還不發財呢?還不能找到男女朋友呢?
首先,信佛和拜佛是兩個層面,其次,佛本身就是一種虛無,不能帶有功利心,做再多的「表面文章」,是做給佛看還是做給別人看呢?萬源歸宗於一心,一心一世界,一心有萬佛,不是發自內心的去修為善事,佛是不會把你這筆功德帳記上的。
佛從不護佑任何,當然也不懲罰任何,不要指望佛來幫你生活。
佛是千眼觀世界,數言度眾人,「立地成佛」是也。
人是可以成佛的,其它都不可以,因為只有人類的大腦結構最接近「宇宙意志」。
......
先談到這吧,對於「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儘力了,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幫助。
感謝觀賞,歡迎關注,持續交流。
生命的意義在於我們生活的過程,一種使自己快樂和充實的過程。就猶如演戲,明知每一場戲都要落幕,但戲中的演員還是十分賣力的演出。戲演完了,有沒有掌聲,一樣要拉下帷幕,只有演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人活在世間在時間的長河中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假如像你設想的那樣能夠長壽萬年的話那要看你自己的毅力了,不生不滅,長生不死,天天吃吃喝喝,呵呵,不敢想像,那肯定要趕快找一塊豆腐去撞死好了!沒有任何意義!
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主觀的。在那些微生物細菌的眼裡,我們又何嘗不是壽命萬年呢,吃穿住行所消耗的能量會產生更多的物質混亂,也就是熱力學裡的熵增,整個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就是一個不斷熵增的過程,那麼用萬年的壽命與宇宙同步,難道還不是最有意義的事么?
吃穿住行只是為了能夠活下去,如果說人生就是吃穿往行的COPY,那跟動物有什麼區別呢?人生的意義是為社會創造價值,在離開的時候能不留遺憾。
推薦閱讀: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個更重要?
※藝考美術的時候有個高手坐在旁邊是什麼感受?
※培訓班不退學費我要怎麼辦?
※美股上市相隔兩年,市值相差近7倍,海亮教育與博實樂的財報透露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