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都有哪些彩禮習俗呢?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彩禮錢,是指男方置辦婚房,車,婚後生活用品,和結婚上花的錢。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結婚不談錢,但是改革開放後,彩禮錢和結婚又牢牢地掛鉤了,其實這跟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過後也有很必然的聯繫。

從各地的價格可以看出,一般都需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彩禮才能娶到媳婦。

 如果算上車子、房子,基本上都得四五十萬以上,經濟發達地區都得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才可以。

  對於有錢人的家庭還好一些,對於那些窮二代,估計娶個媳婦要透支幾代人的財富才可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大多數家庭都在感嘆娶妻成本越來越高

第一,隨著市場的自由開放和農民對市場參與的深入,全國性勞動力市場和全國性的婚姻市場逐漸形成,同時全國性的階層分化也已經出現。第二,面對著階層分化和社會地位 競爭的壓力和焦慮,對於女性而言,婚姻的性質發生變化,第三,同齡人都要那麼多,你若不要,在社會競爭的比賽中你就要落後,一步跟不上,可能步步跟不上。彩禮的不斷 跟進,至少能保證年輕人能在同一起跑線上


誠謝!彩禮,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我國自古以來婚煙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煙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

送「彩禮」,這本來是一個風俗,過去禮金不多。但隨著經濟浪潮的發展和衝擊,彩禮也就越來越高。全國各地根據本地方的習俗和經濟發展,「彩禮」不盡相同。

從價格表來看,除重慶外,各省都有贈「彩禮」的風俗。這樣,一般結婚至少要準備好幾萬,甚至上百方、千萬的「彩禮」,才能結成婚。

八十年代的彩禮:收音機、大全鹿、棉被;九十年代的彩禮:縫紉機、手錶、自行車;今天,萬紫千紅一點綠、稱斤論兩、一動不動(一動是車,不動是房)。天價彩禮己經讓很多人不堪重負,盲目攀比的虛榮心裡甚至讓有的家庭因高昂的彩禮讓家庭變得一貧如洗,生活艱難。

在全國中做得最好的是重慶區父母,他們不收「彩禮」。因為重慶區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日後活得很累。在這裡,彩禮錢其實不是給女方父母或女方花的錢,它只是一種象徵,就是給女方父母看,我有能力給你女兒幸福,就是這麼一回事。這些彩禮錢將在結婚後,由女方一點一點償還給男方。

對此,希望人們向重慶區父母學習,改變我們原有的陋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減輕人們心理負擔,讓更多的剩男剩女,結婚不再為難。


女方嫁女要彩禮,視地區而定,它隨著時間年份,生活條件以及社會風氣的變化而變化。東北人豪爽實在,女方父母不會漫天要價,他們根據男方的家庭條件提出合理的要求,同時在結婚時,盡最大努力給女兒陪送一定的嫁妝。(早些年是這樣,現在大不一樣了。)現在我來說說我們家鄉農村結婚彩禮習俗演變過程吧。

上世紀六十年代,基本沒有彩禮,婚後都要和男方父母一起過。男方準備兩套行李,置辦一些結婚生活用品就可以把媳婦娶進門了。

等到七十年中後期代,情況有所不同了,新婚夫婦要自立門戶,單獨過日子了,除禮金上漲,手錶出現在聘禮之中,自行車縫紉機要看男方家條件,收音機基本不見。不是網上說的那樣,否則男孩都要打光棍兒了。

八十年代初期,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結婚必備,禮金也漲到三位數,一金(金戒指)開始出現。八十年代中期,冰箱、彩電、洗衣機、收錄機已是結婚的標配,禮金上漲到三位數至四位數。三金代替了一金。

到了九十年代,四大件兒已經是硬性指標,禮金升到五位數。從九十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四大件兒」這個時代名詞被房屋不動產代替。禮金也達到了六位數以上。

現如今,禮金的上漲視乎已到瘋狂地步,出現了「一動不動」「萬紫千紅總是春」流行語。一動不動指的是小車和房子,萬紫千紅指的是萬張五元和千張百元鈔票,春為綠色指的是面值50元的鈔票。

如此天價彩禮讓男方父母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生活於農村的他們如何面對。真是兒子結婚父母發昏。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應得到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杜絕悲劇的發生,根除這一惡俗的滋長蔓延。


推薦閱讀:

上聯:微笑苦笑皮笑肉不笑,下聯怎麼對?
上聯:藍月,血月,超級月,今夜同窗,如何對應下聯?
上聯:人生何處不相逢,怎麼接下聯?
西遊記中的三清,四御,五老中的三清分別是誰?

TAG:文化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