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和抑鬱症等神經症到底是神經遞質出問題還是心理出問題?
應該說各種心理障礙: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究竟怎麼發生的?哪些人容易發生?這些心理障礙有物質基礎嗎?和神經遞質有關嗎?不服藥能好嗎?
心理障礙發生率越來越高與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人與人各方面差異大、家庭結構變化導致交流溝通缺乏、醫療條件改善後人口老齡化、社會變化帶來心腦血管和腫瘤發病率明顯增高使人對健康忱憂等等因素都有關。
為什麼同樣環境下有人容易發生心理障礙,有人卻不會呢?這就涉及到各種心理障礙究竟有沒有物質基礎的缺乏?因為精神、情緒、性格、人格這些都與大腦有關,全身除大腦不能做病理活桿,其他臟器都可以,所以這方面發病機制、物質基礎、治療方法等都滯後於其他臟器疾病診療進展,而且沒有可以量化的診斷標準,大部分還是靠経驗和藥物診斷性治療。但近百年來通過藥物抑制了幾種已知的神經介(遞)質的回吸收,確實證實了精神和心理疾病確實是有物質基礎,就現在很「原始」的藥物都能達到臨床治癒就更證實了這點。由於已證實的幾種神經遞質: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每種都有許多亞型,不同的亞型排列組合可發生不同的精神和心理障礙。
那麼那些人容易缺乏這些神經遞質呢?缺乏的原因是波動太大,下列性格的人最容易發生各種心理障礙:內向、多思多慮、敏感、個性強、爭強好勝、追求完美、情緒化、暗示心理重、膽小謹慎。但這種性格的人都很能幹,成功人士絕大部份都是這種性格。這種性格遇到一些壓力、挫折、擔心、鬱悶等小事會將不愉快放大導致管理情緒的神經遞質回吸收加快,水平跌得太低各種心理障礙出現了。
除了性格外不愉快的社會心理因素是發生各種心理障礙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如人際關係、各種壓力、感情受挫折、家庭中的各種矛盾、對疾病、健康、生命安全的擔心等。其實說白了這些不愉快都是自找的。
因此這種性格的人要不吃藥就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抗挫折能力,怎麼做?簡單來說就是多點阿Q精神,你遇到再大的事情也朝著「無所謂」的心態去面對。另外多和人溝通、交流、疏泄、轉移、走出自我、多交朋友也是提高心理防衛能力的好辦法。一句話早期發現情緒不對頭,儘早走出心理陰影就好。不然拖久了,神經遞質水平不降得太低時,心裡都知道,就是做不到,還會產生各種軀體不適癥狀:失眠早醒、心慌胸悶等癥狀時就必須用抗抑鬱葯來抑制神經遞質的回吸收,使大腦中的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回升到足夠水平就可治癒,但要維持較長時間,因為容易複發。因為沒有人能改變自己的性格,也沒有任何方法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而生活著的人總會遇到喜、怒、袞、樂。
尊敬的朋友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對於您目前提出的在產後出現了強迫症、抑鬱症同時伴有焦慮的問題,給您提供幾點建議,希望對於您有所幫助。對於您目前的情況來看,造成目前出現強迫症、抑鬱症伴有焦慮的主要情況,可能還是考慮存在於產後抑鬱。
造成產後抑鬱的原因比較多,比如產後體內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需要有一個重新適應的過程。比如產後,需要重新開始面對一個全新的生活,照顧孩子的壓力,身體疼痛的刺激,以及加上需要處理丈夫。婆婆等關係,還要晚上起來哺乳造成的睡眠不足,確實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像這樣的情況,可能是由於神經遞質的分泌,包括激素水平的變化,以及心理因素等疊加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多巴胺參與到了人的情緒水平方面,甲狀腺素水平,會導致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因此,如果目前出現了強迫,抑鬱等方面的問題,首先應該先去查一下體內的激素水平,比如是否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體內激素水平不足的問題。
如果有的話,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來調整激素水平。其次,就您目前的情況而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學會傾訴,要主動的把目前感受的不舒服的地方,勇敢的和自己的愛人講出來,取得他的理解與支持。
女人這個時候其實是很脆弱的,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關懷與理解,作為您的愛人。他有責任,有義務勇敢的站出來,幫助您,理解您,關心您,支持您。從身心上給予您關懷理解。能夠幫您分擔一些事情,有了關懷與理解,沉浸在愛的懷抱中,相信您的問題,會慢慢得到改善的。
該建議由好心情平台的大同煤礦集團公司三醫院陳宇飛醫生給予回復的。陳宇飛醫生從事臨床工作11年,擅長與患者溝通交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擅長由於器質性疾病導致的應激心理。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可以通過好心情app與陳宇飛醫生溝通交流。
【2017-11-21 中華醫學科普回答】如題,強迫症和抑鬱症等精神疾病首先是屬於心理疾病範疇,案例中的產後抑鬱很常見。當某人的情緒狀態長期低落之極端者,即被認為是抑鬱症或憂鬱症。主要表現四個方面。第一,在情緒方面,患者長期陷入情緒低落,在痛苦絕望中,時常存有藉以自殺以解脫精神痛苦的念頭。因此,自殺的心理傾向,是抑鬱症的主要癥狀之一。對抑鬱症患者而言,在他的生活中只有痛苦,沒有快樂。第二,在認知方面,患者對人己、對事物以至整個世界均持有負面的想法與看法,自卑感是重要的表現。第三,在動機方面,患者對任何事情都喪失主動的興趣和意願。第四,生理方面也出現有礙身體健康的癥狀,家中了患者憂鬱,因而惡性循環,終而使其病情益行嚴重。
抑鬱症的心理成因,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分別從精神分析論、行為主義和認知論解釋來分析。
精神分析認為,抑鬱症是一種失落反應,是當事人目前生活中的失落經驗,引發了潛藏在潛意識中童年生活失落經驗的痛苦,兩者交互作用,致使當事人在情緒上陷入了痛苦絕望的困境。個人童年生活中的痛苦經驗何以在成年後才發作為抑鬱症呢?按精神分析論對此一問題的解釋,童年生活中的失落痛苦經驗,對個體來說,始終未曾遺忘,只是由於每次回憶即帶來痛苦,故而被壓抑在潛意識中,暫時不做顯現而已。現實中的失落引起了潛意識中隱藏已久的童年的痛苦,新舊痛苦交互作用的結果,使當事人陷入了情緒的低谷。當事人為了減輕因現實情境中挫折所引起的痛苦,於是在心理上又產生一種防衛機制;將現實中使其失落的外在原因,在心理上轉變為內化,內化是指把造成他失落的外在原因歸咎於自己。
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一向以學習心理的觀點解釋人的一切行為上的問題。在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所揭示的條件作用理論中,在個體學習任何行為習慣時,由強化物所發生的強化作用,是習慣形成的關鍵。由此,他們認為,個體的抑鬱情緒是在生活中學習到的一種消極性的退縮反應;而此種消極性反應是長期缺乏正強化作用所致。
所謂正強化作用,是指個體在生活活動中,只要表現出適當的行為,就會受到獎勵或讚賞。如果在生活經驗中受到的獎勵機會極少,而受到懲罰的機會太多,就會對個體以後的生活適應上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利影響包括幾個方面,其一,因失敗的經驗太多,成功的經驗太少,個體既不能有生活經驗中獲得快樂,更無從由之建立自信心與自尊心。其二,因為生活經驗中得不到獎勵與讚賞,致使個體在行為上,無從經由正強化作用學習到應付困難的能力。 習得性無助也可謂其成因,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對人己與對世事的消極絕望心態。這個學習過程,除條件作用的外在因素之外,也好有認知的成分。
下面從認知的角度分析。 認知論者對習得性無助感在抑鬱症的心理作用上,提出兩種異於行為主義的解釋。其中一種解釋是,將習得的無助感視為抑鬱症患者的一種適應生活的態度(態度中含有認知成分)。惟以習得性無助感為基礎的生活態度,多半只表現在生活中負面的經驗。因此,當事人傾向於特別誇大失敗後的痛苦,對生活中成功的經驗則予以忽視。其另一種解釋是,採取動機理論中自我歸因論的理念,將抑鬱症患者的習得性無助感解釋為當事人的不當歸因所致。抑鬱症患者傾向於採取穩定與內在(如自認缺乏能力)兩個向度,用來作為自己失敗的歸因解釋。他們對自己的失敗傾向採用「以偏概全」的歸因取向。也就是,抑鬱症患者的自我觀念是消極的、悲觀的,在生活尋求上是失敗主義者。
上面三種理論分別從自己的學科角度解釋抑鬱症的心理成因。我想,每一種理論都是從自己的學科角度解釋,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原因,都是要辯證、矛盾的分析。例如基因、文化、突發事件(離婚)、藥物等都可能導致抑鬱症。當然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和某些神經遞質失調有一定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中華醫學科普平台」頭條號,獲取更多專業原創醫學科普知識,本條為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神經遞質出問題還是心理出問題難道不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嗎。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從來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西方把心理學和醫學單獨分出來而我們東方一直都是心身不分的,比如中醫就是如此。強迫症抑鬱症這些心理疾病是以心理狀態的改變為特徵但同時也伴隨著大腦的器質性變化,也就是神經遞質分泌量的減少等,這也是藥物治療此類疾病的原理所在。所以實際情況是兩者同時存在,因此需要藥物配合心理治療,尤其對於持續時間較長的中重度疾病。
五色胺和血清素分泌不足、不平衡
多方面的概念都混亂。還是不要糾結在名稱上,看看實際情況吧!強迫症,一元放鬆練習,就可以幾天內緩解,康復。並不難處理。只是目前為止,國內外都把抑鬱症看偏,有太多誤導。簡單問題複雜化。簡單講,心理問題,是日常中開始走神,亂想不去管,這些混亂開始脫離控制。靜下來,大腦清醒,減少亂想。自然康復。並沒有那麼複雜。弄複雜的是所謂的磚家。而人本身也很奇怪。簡單的不信。非信複雜的。又累,又沒有結果。
是神經遞質出了問題,我得過6年的抑鬱症,一直走不出來,很痛苦,也差點離開了這個充滿無線生機的人間,而治好我病的也是救我一命的是一個別人玩了十年的不捨得扔掉的一部舊手機,,剛開始玩時我甚至拿不動他,只能爬在床邊上發個跟帖啥的,但奇蹟出現了,過了五天後,我突然發現自己不但能拿起首機玩而困擾我6年的病症不再出現在我腦海里,那天我哭了,痛苦的抑鬱症終於好了,我非常非常感謝送我手機的大哥,我在想是手機取代了神經遞質,希望有這種病的朋友找到適合你的一種生活方式,也許你的病會好的快一點。最後祝朋友們都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神經出現了問題,像夢遊、手舞足蹈等不受自己控制的都是神經問題。心理問題就像自己心中有一件自己無法解決的心事,如自己感覺得不得東西,如工作或者一個女人,常常自己胡思亂想,時間久了就成了心病,慢慢就會神經錯亂導致很多問題出現
推薦閱讀:
※生活中你選擇更「健康」還是更「熟悉」?為什麼?
※了解一下!抽動症的預防和治療
※為什麼當兵的爸媽對孩子特別狠?
※一人與你面對面,頭稍微低下,然後眼睛看你,皺紋皺起,有時會一隻眼睛掙得比另一隻大。這是什麼心理的反饋?嘲笑嗎?
※怎樣充實自己和每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