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民辦大學發展不起來?


為什麼中國民辦大學發展不起來?

不敢苟同。"中國民辦大學基本上發展得差不多了,夠多了,有一點供大於求了,豈能叫發展不起來?比較好的私立大學本科分數線不比某些公辦二本差,即使收費如此高,其本科分數線仍比公辦大專高,說明並未四面楚歌。

如果公立大學不擴招,也不把公立中專、技校濫竽充數地改為大學,私立大學辦學門坎不降低,私立大學能不俏嗎?供過於求,供大於求怎能使某些公辦或民辦大學壯大起來!更不能使民辦大學與國外民辦大學抗衡媲美!

不要說民辦大學,即使200多分即可錄取的公辦大專,也顯得有些過剩了。總分750,相當於百分制30分就可上大學了,還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嗎?這些學生根本就不該被大學錄取!大學已經「產能過剩」了,希望招這些不合格高中畢業生的大學早一點關門為好!現在那麼多的所謂大學生名副其實嗎?

私立大學還沒壯大起來、強大起來這是真的,是合乎事實的,好多朋友已有文章說明,恕不多述。


作為一個有民辦高校工作經歷的人,說說我的看法吧。目前國內,民辦高校整體不如公辦高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現存的很多民辦高校是所謂的企業家創辦的,他們辦理高校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辦教育盈利,或者通過辦理高校謀取其他方面的好處。所以,民辦高校的主要精力不是在辦學上,從而導致辦學質量不盡如人意。

第二,國家和政府層面,對公辦高校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民辦高校,這是由我們國情決定的。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是公辦高校,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成熟的體系,和教書育人的方法。這些是改革開放後,才發展起來的民辦高校無法比的。

這兩大因素造成了如今民辦高校處於弱勢的局面,而這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改變。


民辦教育是相對於公辦教育而言的,在我國民辦教育源於私塾。在民國時代發到頂峰,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全公立教育體制在國內形成,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做出過相當大的貢獻。以至於目前國內最高的高校均是公立大學,如北大,清華,復旦,南開等;國外的民辦大學教育大展較早,較成熟,發達,在歐美最的高等教育來自民辦學校。

新中國民辦教育是在改革開放後的事情,國家放開了民辦教育板塊,當時進去該行業的和國內大環境有關,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教育實行產業化路子,很多進去民辦教育的機構和個人沒有長遠的規劃,抱著干一票(有錢就賺,無錢就撤票的心態來做),造成對教育的投入不足。同時在恢復民辦大學教育後,因起步晚,投入低,又想產出高,在面臨和公立大學的競爭中,沒有優質生源,優秀師資,科研經費等劣勢。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實環境中,中小學關注點在升學率,升入重點學校率和就位金崗位,(公務員,軍官,國企。大型民企),至於學生的啥因材施教,差異化教育其他的人們普遍不是太關注。

隨著時間的流逝,民辦高校的發展,我國民辦大學出現如下幾個特點。

一、很多原來的民辦大學以前是掛靠在公立大學下面作為公立學校的二級學校,近年來很多已經獨立出來自成學院或大學。

二,一些民辦大學完成了建校以來的原始資本的積累(在資金,在師資,設備,在管理等方面的儲備),正在提升辦學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在近20年IT時代中國大地誕生了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民營公司,阿里巴巴,騰越百度,小米等,他們均為科技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特別的高,通常國內公立的什麼985還有211類大學優質畢業生都要過一遍,海外優秀人才的引進還是不放過。儘管這樣他們對人才的需求還是不滿足,於是謝謝公司發起籌建創辦中國新一代民辦大學,用全新的理念和視覺來組織管理新時代的中國民辦大學,如阿里巴巴領銜的西湖大學(原湖畔大學)等將代表中國民辦教育的最高水準參與國際競爭,也是中國民辦教育的希望和方向。


謝邀請,中國從改革開放後允許民辦學校,民辦大學也湧現,與公立大學相比較,辦學的軟硬條件資源往往欠妥,大多優秀師資隊伍人員不願去民辦學校任教工作,在教學設施方便與公辦大學比也較差,教師待遇大多比公立學校差,久而久之招生生源也出現減少,收到生源大多是國內名校985和211學校落榜生之多,也不可能收到一二本學生源,長此惡性循環辦學質量下降,每年招生季,各老師到處為完成招生任務而奔跑生源,這問題我清楚是我弟弟(在某大學系主任的副教授職稱)退休後返聘上崗遇到的現壯,這所大學系台胞返鄉在縣城辦的職業學院,如今生存困難,招生難是事實,同時不說學校質量如何,辦職業學院是方向永遠比不上公辦大學,所以說民辦大學發展不起來。


中囯民辦大學發展不起來是有很多原因的。第一,以前由於計劃生育,很多家庭就一個,後來開放生育,有些年齡大了,有些有病不能生,有些年輕人為了自自由放棄生育,特別是現在的環境因素使很多男人,女人喪失了生育能力,年輕人逐漸減少,哪裡還有民辦大學立足的份。第二,不想讀書的才會成績差,所以也不可能去讀民辦大學。第三,民辦大學由於學生少,報酬也少,好老師也不會去,教學質量太差,到社會去無用武之地。以上三點,足以證明民辦大學是辦不起來的。


謝邀!中國的教育模式優劣要分年代潮流而論:按道理私立學校的質量要高於公立。因為敢於辦學者,都是底氣很足的人。在建國初期存在的私塾教學質量也很高,像康生等人為救國而開辦的學堂,教學都很認真。因為他們為育人而辦學,不像現在的私立學校是為賺錢而為。現在有很多掛名牌大學的分校,都是合資私營,在那裡畢業的學生都是有水分的。如果單幹掛牌,可信度差,生員難招,再說大學要分科,需要的實驗室資金投資很大,誰也不想干賠本的買賣。這就是現在育人與育錢的潮流而形成的局面。


1、國內民辦大學僅僅靠學費收入滾動發展,公辦大學僅僅生均撥款最低12000元,還有科研經費撥款。沒有資金,就沒有設備設施的更新。

2、國內民辦大學的人才流動是反向的,優秀的人才通過考編走了,自身很難培養出人才。


推薦閱讀:

有哪些特別的生存法則?
梁文道:為國生娃?今天無論做什麼選擇,都不容易 | 八分
一起努力,共克時艱吧!
小伙全身化學燒傷感染致死,家屬索賠遭拒公道究竟在哪
7篇精彩小短文,引人深思,值得細細品讀

TAG:學校 | 大學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