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但是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多數老人得不到善待?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但是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多數老人得不到善待?這個話題,從本質上來說,現實生活中的多數老人,得不到善待,是因為子女感恩之心不夠。為什麼呢?
做人,要懂得感恩,而感恩的基本體現,就是要懂得善待那些對你好的人。一個人,如果連對你好的人都無法善待,那就是用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掩飾不了你虛偽的言行。一個人,懂得善待那些對你好的人,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自己立足這個社會最為紮實的根基。
我們要懂得善待父母。父母之恩,是最大的恩情之一,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無法感恩,即使他們做了最多的事情,為他人做了再多的善事,那也只是偽善的一種表現。所以,善待父母,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過年的時候,陪陪父母,聊聊天,說說話;父母有了病痛,就是在忙,也要懂得放下手中的工作,陪著父母去看看病,檢查一下身體。否則,「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時,已經太遲了。
我們的父母,愛我們,生養和撫育之恩,難以報答;父母是我們身邊最重要的人,是我們一生中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父母,乃至愛人孩子等,這些人,對我們好,我們就一定要好好地善待他們。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解決問題,謝謝,祝各位朋友2018年,父母身體健康,一家人吉祥如意。
「老來難 老來難 勸人莫把老人嫌,當初只嫌別人老 如今輪到我頭前,千般苦 萬般難 聽我從頭表一番……」這首豫劇名腔《老來難》唱哭了多少天下老人。
什麼百善孝為先、尊老敬老、寸草春暉、恩重如山……這些場面話口口相傳了幾千年,但幾千來,老人們又有多少能有個幸福的晚年?這裡面有現實生活中的客觀原因存在。我著重描述一下這些原因。
一:生活條件現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同樣生活壓力也加大了,高昂的物價和醫藥費用使得家庭開支入不敷出,加上孩子上學,本身收入又偏低。在這種情況下,在善待老人上往往很多人會有心無力,當然,善待也有行為和物質上的區分,但沒有物質就無法談論善待的質量。
二:婆媳關係婆媳關係是一個始終難以解決的問題。隨著個人素質的提高,以及單親家庭越來越多,近些年婆媳關係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矛盾總會有的,父母健康還能養活自己是什麼都好說,一旦得病或者失去勞動能力,這種矛盾就自然會加劇,俗話說「百日病前無孝子」,連自己親生的都嫌棄了,媳婦能好到哪裡去?
三:居住條件
父母、夫妻、兒子兒媳再加上孩子,一家最少七口居住在一起,本是一個享天倫之樂、幸福的大家庭,可是時間久了,孫輩快長大了,居住就顯得擁擠了。條件好的可以再買樓房,買不起樓房的咋辦?在這種情況下,怨氣自然而然的會撒在老人身上。
四:社會保障在城市裡老人都有退休金,多少不說,還算有點錢養老,不至於處處伸手向子女要,農村老人就沒這個條件了,一旦向子女要贍養費醫藥費,那麼矛盾就來了。農村收入本來就低,再加上多病的老人,這種情況下老人能得到好的照顧嗎?大多數子女是孝順的,可孝順治不好病,是要花錢的。所以說,即使你有一顆孝心,但也沒條件去善待老人。
養老問題是個大問題,在單親家庭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在老齡化嚴重的大背景中,如何讓老人安度晚年是全社會的責任。指望讓一對夫妻去養活四個老人,你想老人怎會得到善待。養老制度必須要健全,尤其是農村,在養老院的建設上一定要跟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職責要提高,只要社會福利健全了,分擔一下子女的壓力,善待老人的問題自然就會大大改善。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古人也說過子不教父之過,如果從小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自己對於長輩也能表現出尊敬與孝順,那麼我認為老人一般情況下會得到自己子女的孝順,當然例外總是會有的。另外一種情況,老人得不到其他人善待,這個我認為總體來說還是得到善待的比沒得到善待的多,只不過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現在媒體也大多數喜歡關注一些特例,大家在看到一些為老不尊的現象容易認為壞人變老,因此不敢去出頭「扶老人」,一些老人受欺負的事迹也容易讓人以為現代年輕人都變壞,不尊重老人,總之不能光看一面之詞,多思考多分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目前,中國人口老年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劇, 城市還好一是文明程度高,有養老金醫療各種福利補貼,還有社區服務。子女不在身邊的,有經濟基礎的可以雇保姆去養老院。
而農村出現無人贍養的老人居多。主要歸結以下幾點?1:子女太多,互相推諉,2:農村收入較少,特別是有病經濟負擔不起,3:素質偏低,法律淡薄,4:分家不均,引發矛盾,5:子女無力,婆媳矛盾,6:有樣學樣,子不教父之過。可是無論有怎樣的原因,都不能作為借口。
《增廣賢文》文曰「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來告訴人們要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好的棄老虐待或者不可孝順父母的實例,個人認為原因有如下幾點。
有心無力者。心中還是有良知,也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但是由於生活種種原因對父母不是很關心。
二是心理扭曲型,某種原因使得自身心理不健全那歸罪於父母身上,從而虐對以及棄養自己的親生父母。
三是外因,比如妻管嚴型,婆媳關係不和而導致妻子教唆使得疏遠親生父母(當然女同胞別噴,我所講當然是個案)。
還有者屬於記仇型,就是兄妹幾個,小時候父母養育有偏差,導致長大記恨自己父母。
還有其他如社會因素比如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家庭情況本身不好而父母或子女累月患病造成顧此失彼等等。
歸根一句話,不管什麼因素,我們應力所能及的去照顧年老的雙親,別落得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感慨去後悔。
末刧:陰陽錯亂、四象多變,少不尊長。男性不規,女性癲狂。利令智昏,諸多不善。北雪南降,南極變暖。八掛互換,陰陽反轉。東歧事發,民不安詳。忘掉祖訓,五常三綱。扔掉靈魂,去學西方。社會污染,乃罪禍源。孝道聖賢,今古可簽。千兩黃金,萬兩親深。萬兩黃金,難買雙親。若敬十兩,兒孫還斤。種下玉樹,善果甘甜。尚若不孝,留下孽源。傳下後代,不正盡偏。
剛玩頭條,沒什麼經驗,就說幾點
1,社會對孝敬老人的教育宣傳還不夠
2,長輩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在這一塊上有缺失
3,現在的年輕人,生存壓力太大,而社會對老人的養老問題關愛力度還不夠
4,老人對子女的愛太深而放棄了自己被子女贍養的權利,通俗點講,老人一輩子對孩子付出,到老不想給子女添麻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