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節約」?


我認為教育孩子「節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家長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想讓孩子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家長首先要做到節約。

1. 節約用水

刷牙時用杯子接水,洗臉時用盆接水,洗手搓泡泡時,先把水龍頭關上,不要一直開著水龍頭。我們家洗手間有2個桶專門用來裝用過的水,我們教孩子用過的水不要浪費,可以用來沖馬桶。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沒有足夠的水資源,水資源來之不易。

2. 節約用電

我們家只有向西的那間卧室安裝了空調,夏天很熱的時候才開空調,空調溫度調到26度。客廳和其他卧室都沒有安裝空調,天熱時,偶爾吹下風扇,大部分時間都是開門開窗,靠自然風。電器和燈不需要用時,及時關閉電源。有時候,孩子晚上睡覺時忘記關燈,第二天早上,我就會提醒孩子,下次要注意。

3. 節約糧食

吃飯時,我們會提醒孩子,吃多少盛多少,做到「光碟」,不浪費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的,我們要把飯菜都吃乾淨。孩子們很小就會背誦《鋤禾》。我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是按需點菜,不會為了面子,點很多菜,吃不完浪費。

4.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按需購買,適度消費。有的孩子在零食和玩具區逗留很長時間,纏著家長買這買那,家長拗不過,買了一大堆零食和玩具回來。我在帶孩子去超市商場購物前,就跟孩子約定好,只可以買一樣東西,由孩子自己挑。孩子有時想買兩三樣東西,因為事先有約定,她自己就會權衡最需要買哪個。

貨比三家,精明消費。有時候,孩子想買玩具,在實體店賣得挺貴的,我就會告訴她,在網上買更划算。我們現在買玩具、繪本基本上都是在網上買的,我打開網路,輸入關鍵詞搜索,她自己挑選。選中商品之後,還要比較各店鋪的價格、品質及評論,買物美價廉的。

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孩子耳儒目染,自然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圖片來自網路)


【熊艷老師】專註教育和育兒領域,歡迎關注!


勤儉、節約歷來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從小,我們的祖輩、父輩就教導我們,要勤儉、節約,要愛惜資源。尤其是水和電,在我小的時候,用的水還是河裡自己挑的水,那時候還沒有電,放學回來寫作業,只能在煤油燈的微弱的光下寫。慢慢長大,村子裡才有了電燈,後來又有了電視、電話。

現在我們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吃的穿的用的學的,都是極其豐富。他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雖然如此,勤儉節約這幾個字,卻不能忘。

(圖片來源網路)

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水資源是有限的,是不可逆的。電視里也經常能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節約用水,人人有責。這些常識,要從小教導孩子。

孩子上學後,老師也在教他們,有一天孩子回來告訴我,我們淘米的水、洗菜的水,都可以用來澆花。對孩子能有這樣的認識,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圖片來源網路)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給孩子榜樣的作用。比如節約用電,要做到人走燈滅;開空調時,不要調太低,26度左右比較合適;盡量用節能燈……等等。

雖然我們的國家富起來了,人民生活好起來了,但是,並不是說,就可以隨意浪費。讓我們從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從自己做起,慢慢影響身邊人。


身為八零後的一員,並不像所有人認為的那樣,是蜜罐中長大的一代。

父母雖然雙職工,但是那個年代,縣城中普遍生活水平一般,父母沒有對自己有絕對的溺愛。吃喝不缺,但是不寵著,不是要什麼就給什麼。

不管有沒有消費的閑錢,我只知道一點,錢不能亂花。這是我們父母一代人給我的價值觀。在我看來「節約」不必刻意說教,有些東西周圍的環境和父母的行為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到。

節約不分貧富,節約也不是刻意說教。

有一個現象大家都了解,一些生活水平不好的家庭,對孩子各種要求無止盡無底線地滿足,彷彿虧欠了孩子,所以傾盡所能地去付出所謂的「愛」。

而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孩子,卻從小被家長影響,錢不是用來滿足一切慾望的,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不能短時間內棄之如敝履。

我認為,想引導孩子擁有這樣的美德,可以從這三方面著手:

1、不要刻意營造苦難教育氛圍。有這樣一類家長,整天在孩子耳旁嘮叨:你們現

在已經很幸福了,我們那時候連肉都吃不上……爸媽掙錢不容易,你最好能節約一點兒……那個什麼什麼那麼貴呢,不要也罷……如此吧啦吧啦。管用嗎?不見得,時間長了孩子會產生愧疚心理,甚至於成年以後會刻意壓制自己正常的消費欲,更有甚者,事事以錢作為值不值得的標準,失去很多本該投資,本該正常來往的人際機會。

2、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關注了一個微博博主,她的一些育兒理念很有意思。『孩子都精得跟猴似的,你好吃好穿,卻勒掯他的用度,他不會服氣。當然也不要一切為了孩子,跟杉菜她爸媽似的,打腫臉送孩子去超出自家經濟能力之外的學校。這很蠢。你怎麼吃穿用,就給孩子同等待遇。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3、其身正,不令也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不良行為,可以直接作用反射在孩子身上。因此,愛惜身邊可用的東西,並且告訴孩子,正當的要求可以被滿足。即使孩子不開口,該給添置的東西一樣不少,已經有的東西不再花錢購置。讓孩子對東西對家庭有一種天然的安全感,他對於物質慾望就會沒有那麼強烈了。因為不會想方設法去討要,所以不會有無理的要求。

家長也要做到,買能力範圍所能承受的東西,不過度消費,有用的東西也會努力掙錢去爭取。也許當代社會,物質很容易被滿足。

我們不需要再勒緊褲腰帶似的去節省。但是不浪費不奢靡還是要時刻展現給孩子的,畢竟所有的東西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擁有的,珍惜總是很好的美德。


首先很榮幸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意見,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

節約用水

刷牙時用杯子接水,洗臉時用盆接水,洗手搓泡泡時,先把水龍頭關上,不要一直開著水龍頭。我們家洗手間有2個桶專門用來裝用過的水,我們教孩子用過的水不要浪費,可以用來沖馬桶。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沒有足夠的水資源,水資源來之不易。

節約用電

我們家只有向西的那間卧室安裝了空調,夏天很熱的時候才開空調,空調溫度調到26度。客廳和其他卧室都沒有安裝空調,天熱時,偶爾吹下風扇,大部分時間都是開門開窗,靠自然風。電器和燈不需要用時,及時關閉電源。有時候,孩子晚上睡覺時忘記關燈,第二天早上,我就會提醒孩子,下次要注意。

節約糧食

吃飯時,我們會提醒孩子,吃多少盛多少,做到「光碟」,不浪費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的,我們要把飯菜都吃乾淨。孩子們很小就會背誦《鋤禾》。我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是按需點菜,不會為了面子,點很多菜,吃不完浪費。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怎樣教育孩子「節約」?「節約」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做到,這樣才能教育孩子「節約」。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時刻注意到我們的。

從自己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父母自身的行為表現對孩子的影響更大。衣、食、住、行,父母都要做孩子的表率,小到吃盡碗中的飯粒,隨手關電燈和自來水,盡量不開空調,大到不隨便購置衣物,有計劃地進行家居建設,以步代車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的所作所為,天長日久將會深深地影響孩子,甚至改變時代風尚。

指導孩子怎樣花錢和省錢。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會養成孩子勤儉節約,懂得珍惜父母勞動的好習慣。首先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家長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滿足,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家長不能無原則地遷就。


個人感覺:培養一個有正確財富邏輯而又不拜金、有節儉之心而又不吝嗇的孩子,家長做好榜樣肯定是最關鍵的元素。

節選《中國財富教育的六大誤區》推薦給您;作者是童書媽媽三川玲。

先說說一些中國特有的財富現象吧:很多賺錢不多的年輕人,卻過度進行享受消費,買房買車,買奢侈品,為什麼?很多人工作很努力,拚命加班加點,做的比別人多,過得比別人累,但還是沒有錢,為什麼?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有才華,卻過著窘迫的生活,就埋怨是「懷才不遇」,真實的原因是這樣的嗎?很多人覺得,財富和道德成反比,所謂「為富不仁,君子固窮」,難道高尚的人就只能貧窮嗎?很多人認為,擁有財富只能走偏門走歪道,「人無橫財不富」,所以,自己沒錢是運氣不夠好,真的如此嗎?很多人認為,發財的人都是傻大膽,敢冒險,自己性格不強勢,永遠不可能有錢,財富人生可以學習嗎?21世紀的中國,已經實行市場經濟幾十年了,但很多人對財富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幾千年前的封建社會。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說這些話有些誇大其詞,並且危言聳聽了。有的人也會說,即便如此,難道就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富教育嗎?實際上,還的確如此。對於今天的孩子,學習科技、文化、藝術的時候,也同樣應該進行財富教育,刻不容緩!下面,梳理六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富教育誤區,請家長提醒下自己,不要給孩子一些誤導。第一大誤區:觀念誤區,為富即是不仁,富人都是騙子,購物就是上當,財富積累都是有罪的、骯髒的。我曾經在以教材編寫為主業的出版社工作,有不少機會可以看到我國現有教材。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回憶我看到過的財商教育,遺憾地發現,我們課本裡面的財商教育,幾乎是錯誤的。現有課本出現的富人形象大多都負面的,比如半夜雞叫的周扒皮,年關逼債的黃世仁,比如「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比如政治課本的「資本家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骯髒的血」……這些令人熱淚盈眶的文學作品,的確都是為貧窮階層代言的。但是,假如我們不想做白毛女、賣炭翁,不想「茅屋為秋風所破」了呢?在這個時候,也許你該將童年時代關於這些為富不仁的價值觀給洗白掉,你應該認為你自己、你的孩子長大了該理直氣壯過富裕的生活,不僅僅是精神富裕,物質也應該富裕的生活。那麼,這時候,你應該尊敬富裕的人,不要把家庭教育的全部篇幅,都用於嘲諷充滿銅臭的有錢人,也要花一定的篇幅,去讚美去學習那些富裕而高尚的人,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後者的話。我承認,現在社會裡,仍然有帶有原罪的企業家,也有層出不窮的經濟案件。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當今時代,主流的趨勢,是知識經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憑著自己的知識和才幹,以及價值觀,不僅成就了事業,也獲得了豐厚的財富,並且成為影響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我不想舉具體的某個例子,也不想為某個企業和企業家背書。但是,我願意為這個時代的精神背書。我堅定地相信,應該讓我們的孩子,看到、學到這一點。靠著正確的價值觀,靠著正當的經營手段,靠著尊重知識產權,靠著聰明才智的發揮,靠著具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不僅能夠賺錢,還能夠賺很多很多錢。第二大誤區:貶低甚至抹殺商業和專業技能、專業服務的價值。認為財富應該絕對平均分配。我的父母那輩,有好多心靈手巧、心地樸實的長輩,他們經常說的話是:別去餐館吃飯,那道菜我也會做,只花餐館的十分之一的價錢;這衣服都是兩尺布,憑什麼加個名牌就要賣那麼貴;一雙鞋子就要一千多,一個包就要幾萬塊,一塊表比一輛車還貴,肯定是騙人的;心理醫生、律師憑什麼和人說說話,就可以收費幾百元;畫家和作家最會蒙人,隨便畫幾筆、寫寫字,就可以賣幾十萬……對於這些企業,就該打壓,收他們更高的稅;對於這些企業家,醫生律師,就應該教育他們為人民服務,做貢獻,多犧牲。這些人,坐在辦公室里,吹著空調喝著茶水,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太陽曬不著,怎麼能夠比那些在酷日下勞動的工人和農民賺錢更多呢?就算知識可以創造財富,這些人發明了機器,設計了高樓,教會了學生,醫治了疾病,創作了作品。但是,財富應該平均分配給全部的人,不應該讓他們獨享。我知道,抱有以上觀點,或者類似觀點的人,肯定不在少數。在這裡,我不想用很多的篇幅去闡釋其中的道理。我只想說一個事實,當一個社會中發揮帶動作用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果得不到相應的價值認可,那麼,社會就會因此而停滯和倒退——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這樣的社會,會讓普通民眾因此而過上幸福生活的。第三大誤區:道德高尚的人,不應該從事商業活動。或者說,他們應該被獎勵很多財富。我們總是認為,有高尚品格的人,不僅不應該獲取商業利益,還應該免費甚至倒貼錢給需要幫助的人。高尚的律師,應該免費給人打官司;高尚的醫生,應該出錢給醫生買葯;高尚的老師,應該接送孩子上學;高尚的企業家,應該把全部的錢捐給貧困人群;高尚的作家,不應該拿取稿費,還要把書送給需要的讀者……那麼,這些高尚的人,自己靠什麼生活呢?那就靠獎勵,他們都是「感動中國的人」,都是每個行業「最美的人」,那麼,就獎勵他們住房、職稱,安排他們的家屬子女工作,甚至,每年免費讓他們去旅遊區度假。我承認,道德高尚的人,值得全世界尊敬。但是,這個社會,不能靠道德評判來運行。換句話說,那一個人如果僅僅是道德高尚,而絲毫沒有勞動技能和專業知識,難道也要給予他獎勵嗎?就像古代的所謂「舉孝廉」,只要孝順德行好的人就可以做官?!看到極其多的雞湯故事、極其多的繪本、極其多的民間傳說神話,告訴孩子,有一個人,因為一直很講誠信、很樂於助人,所以後來變得很成功很富裕。二十四孝里就有這麼一則「埋兒奉母」的故事。講述某人家境不好,為了減少開銷,更好地供養母親,就要把親生兒子活埋掉。就在他和老婆一起挖坑的時候,發現了一壇金子,那是被感動的上天特別賜予他們家的。然後,他們家就富足了,可以孝敬老母,養育孩子。這樣的故事真是害人不淺。我要說,道德高尚很重要,很多企業因為誠信越做越好。但我必須告訴父母們和孩子們真相:光品格高尚,不好好尊重經濟規律的人,最後都沒有取得財富。品格高尚不但不是致富的關鍵,在中國,還常常成為了貧窮光榮論的借口了。是的,品格高尚可以使財富走得更穩更遠更理直氣壯,但真正決定財富的核心原因,是智商、視野、信息收集和處理方式、思維方式、判斷力和行動力。我們總是給孩子傳達樂於分享、大公無私、樂於助人的高貴品質,這沒錯,也很重要。但是,我們不能以做好人好事做慈善的方式去要求商業,這會使孩子意識不到商業、專業人士、專業工作的價值。我們不能要求企業以成本價(不賺錢乃至虧本)售賣東西給顧客,也不能要求專業人士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免費為別人服務……這種惡性循環會讓我們所有的勞動都不值錢。對一個人最尊重的方式,就是為他的價值付費,對自己最尊重的方式,是要求別人為自己的提供的價值付費。總是以做慈善的要求去要求商業,這會讓這些商業們都做不起慈善。要讓孩子看重自己的價值,一定要承認其他人的合理收費都是「值得的」。第四大誤區:勤勞才能致富,辛苦才能致富,加班才能致富。沒有財富是因為努力不夠。勤勞是值得尊重的,辛苦是值得同情的,加班最好還是適可而止。我們編寫了很多故事,為了讓孩子們不懶惰,不懈怠,但是我們過分誇大了勤勞、辛苦的作用。最愚蠢的是,我們遮蔽了真相,能獲取財富需要最多的,是前面已經說的智商、視野、信息收集和處理方式、思維方式、判斷力和行動力,沒有這些,再勤勞,再品德高尚也沒有用。我們看看一些企業里,加班成為了一種文化,更可怕的是,成為了一種要挾。如果每天正常的時間下班,就是偷懶。如果別人還在加班,你就回家,就會感到羞恥。但是,這樣把每個人都拖到很疲憊的工作方式,不僅沒有創造更多的財富,反而讓影響了正常的工作效率——很多人把工作留到加班時才做。最為嚴重的,還使員工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損害,這些年很多企業都出現了年輕人的亞健康,甚至過勞死的極端現象,就是一個警示。其實,勞動本身不產生價值,只有產品被用來交換才是。所以,一個人付出了一年多時間,造出來一個凳子。那麼,這個凳子該值多少錢呢?現實情況,是當這個凳子被當作藝術作品的時候,就可能值幾十萬;被當作普通凳子被需求的時候,就值所有凳子的價格,而不會按照你一年的工時來算;而當這個凳子沒有人需要的時候,就一文不值。所有,我們不能單純地鼓勵勞動,而是要孩子知道,為什麼而勞動。不能因為自己覺得辛苦了,就覺得應該得到回報。如果你的勞動本身不創造價值,那麼,也自然得不到財富。第五大誤區:社會是狼性的,是競爭的,只有超過別人才能成功,才能致富。致富的真正關鍵是提供了別人需要的價值,而不是把競爭者打敗。很多人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不去研發應該怎樣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是整天去琢磨打敗競爭者。等他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和時間成本,去搞惡性競爭,最終打敗了對手。很可能才發現,自己也被市場所無情拋棄了。我講這個商業上的例子,是想提醒現在的家長,這樣的財富觀點根源是從哪裡來的。以及,如何讓孩子不要從小就成為競爭的犧牲品。可以說,中國絕大多數學校,採用的是「打敗別人即是勝利」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在一個班級里,你比其他40個同學考的分數多,那你就是前幾名;在一個城市裡,這個學校的升學率最高,就是名校。於是,為了打敗競爭者(注意,不是學生最終的成長),這個學校一天上六節課,那個學校就上八節課;這個班級給孩子留三張卷子,那個班級就留五張卷子;這個同學每天上兩個補習班,那個同學就上四個補習班。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是在學校里終結的。也就是說,學校里的無論多少個100分,在社會中都要從0開始。如果從孩子一生去考量,就更沒有必要把最寶貴的時間,用來PK掉同班、同校、同級的那些同學而浪費掉了。在這個社會,已經是共贏時代了。就是說,每個人都成功,不以打敗別人為目標。每個人都財富積累,不是把所有事情都一個人做,把別人錢賺過來。那樣的話,就算累死也賺不到多少錢。而應該採用合作、分工、共贏的思路,讓所有人都賺取應有的財富。這才是長遠發展之計。第六大誤區:開展虛假的商業體驗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每個成長,劃分為單獨的階段。比如,中學前不許自己用錢,以免變得勢力和功利;大學前不許學習性知識,會讓孩子分心、變壞。總之,高考前,只要是和學習成績關係不大的,都可以等考上名牌大學之後再說。於是,我們就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沒有生活能力,沒有社交能力,沒有理財能力……除了考試,都是零基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說句不太客氣的話,就是一個廢物。你不能指望一個人,用20年只會讀死書和考試。等上了大學,身體也健壯會踢球游泳了,社交也成熟會跳舞約會了,理財也學會賺錢管理了,這根本是天方夜譚。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從小學會正確的財富觀念和方法呢?我覺得,就是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中去體驗,去嘗試。我發現一些培訓機構,或者一些父母經常發明一些模擬商業體驗,讓孩子們來接受財商教育。我要說,其中大多數模擬體驗是可笑和虛假的,比如讓孩子售賣一張自己畫的畫,靠熟人或其他大人的同情來購買,讓孩子「歷盡艱辛」「終於」賣了出去。這種違背經濟規律的商業體驗,倒是真讓孩子覺得賺錢很艱辛,但最終會誤導了方向,也令孩子對獲取財富心灰意懶。所謂的真實社會生活,就是當孩子可以溝通的時候,就讓他去商店購物付款;當孩子有了自己的零用錢的時候,就放手讓他自己去消費和管理;當可以不佔用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去賺取報酬的時候(當家長和孩子去尋找,其實有非常多的機會),就讓孩子去做一些賺錢的事情。作家連岳就專門跟家裡的小孩簽了理財合同,讓孩子委託他投資,他付給孩子7%的年利率。幾年來,這份合同每年都簽一次,孩子的收益及每年都新積蓄不停投入,後來已經是一筆不少的數字,連岳感慨地說,「我還記得她的資產到五萬時,她那『真不敢相信』的開心表情。節儉與複利創造財富的力量,她算是有體會了。記住這一點,一生不可能窮」。這不僅讓孩子可以很好的認識財富,還可以給孩子帶來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作為家長,要把孩子當作成年人一樣信任和放手,而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也就在真實的生活之中,歷練出來了。


其實在孩子還沒有擁有自己獨立的意識之前,他們一般會模仿父母以及周邊人的行為。這就要求父母首先自己形成、貫徹節約意識!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小點的建議:

1.節水:用完後立即擰緊水龍頭,也可讓孩子借力自己擰水龍頭並告訴他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沒有水喝,他正在做一件很正確的事情!2.節約用電:隨手關燈,不用電器拔掉插頭(這件事不建議父母讓小孩做),當父母看見小孩快要有節電意識隨手關燈了,記得鼓勵他們,告訴他們這是對的!如果他沒有聽話屢教不改這時候父母就應該採取一些懲處措施,比如縮減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並告訴他們這是因為他們浪費了電子產品所需的電力!3.盡量不要全部的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買昂貴的玩具衣服之類的,可以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需要卻沒有的小朋友,經常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增強孩子們的正義感,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其實很多意識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沒有那麼多速成的經驗啦!感覺現在的父母都好焦慮孩子的教育問題,一打開頭條都是「如何教孩子勇敢,怎樣教孩子有禮貌尊重儀式……」其實不用這麼緊張,孩子都是很純潔的,沒必要用一切你認為的優秀品質要求你的孩子,只有在是非上是正確的,那就是最好的啦!


教育孩子節約,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命題,節約的範疇包括很多,不只是節水節電這麼簡單。其核心是教孩子如何花錢!會花錢!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

花錢是門學問,若孩子會花錢,則長大成人後財富積累的速度會比同齡人快很多。首先建議家長多看看這一類相關書籍,在孩子恰當的年齡給予適當的花錢教育

在低年齡段先教會孩子認識貨幣:硬幣、紙幣、各國貨幣及其和國內貨幣的比值。然後告知孩子通過何種方法可以合理合法的賺取這些貨幣,順便告知孩子守法賺取的重要性!再讓孩子體會到自己賺錢的辛苦,讓孩子明白天下沒有白來的錢,賺錢要付出對應的代價才可以。

孩子大一點的時候開始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個人建議這個階段為6-10歲,具體看各家庭情況自己決定),比如銀行儲蓄、信託基金、貨幣基金、指數基金、期貨、貴金屬交易等,甚至可以教孩子實際操作銀行儲蓄和拿一些小錢讓孩子實際操作一支股票。讓孩子從小就明白理財的重要性,讓他明白複利的強大魅力。

自然孩子就明白節水節電節省每一分錢進行再投資的好處,同時再多教給一些孩子環保的概念!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這樣的教育孩子,他應該不光是會節水節電甚至會有比較高的財商懂得如何打理自己的人生才安排的好自己。說小了是財商教育,說大了就是人生規劃。


推薦閱讀:

【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培養孩子耐心的方法
寶寶未滿月就打呼是怎麼回事?
12個月寶寶發育指標:快對照下身高、體重、出牙數量達標了沒
寶寶一天幾次大便才正常 寶寶幾天都不大便正常嗎海歸媽媽聊育兒
父母老去,工作纏身,這家公司能否解決你帶娃的後顧之憂?

TAG: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