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屬於春秋時代還是戰國時代?


孔子屬於春秋時代還是戰國時代?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當知道孔子的出生年月及他的一生歲月,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其次我們當知道春秋時代是哪些年,戰國時代又是哪些年份。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通過時間的比對,我們得知孔子大部分都是在春期時期,而到了晚年生活在戰國,歷史上一般認為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人。

孔子,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教育,相傳收弟子多達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對中國封建時代的文學、藝術、教育、史學、政治理論也產生過巨大影響,在一定意義上說,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


孔子屬於春秋時代。

看起來很無聊卻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

司馬遷寫《史記》恰恰以孔子《春秋》結束為臨界點,來劃分春秋與戰國時代的。

司馬遷說,孔子「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史記·孔子世家》)

由《春秋》可以確定孔子「史學家」的地位。

《春秋》為後世留下了凡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資料,仰賴於孔子悉心考據和整理。今天我們研究春秋歷史乃至更早一些的歷史,都可以從孔子所述的《春秋》和相關的《左傳》中找到線索。可以說,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焚書」和項羽的火燒咸陽,經過孔子整理而留存下來的史料應該會更豐富。

司馬遷對孔子在史學上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史記·年表第一:三代世表》序言是這樣說明的: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紀之年,正時月日,蓋其詳哉。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於是以《五帝系諜》《尚書》集世紀黃帝以來訖共和為《世表》。」

在《史記·年表第二:十二諸侯》中司馬遷對孔子的史學貢獻又一次予以稱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餘君,莫能用,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於魯而次《春秋》,上記隱,下至哀之獲麟,約其辭文,去其煩重,以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浹。」甚至司馬遷「譜十二諸侯」,都以孔子為界——「自共和訖孔子」。


孔子屬於春秋末期人。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首開私立學校。所以,他算是私立學校的祖師爺。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戰國的開始時間有兩個說法,一是以勾踐滅吳為戰國起點,另一個是以三家分晉為戰國起點。

勾踐滅吳的時間大約為公元前473年,三家分晉的時間為公元前453年。

不管以哪個時間節點為準,孔子都沒有走進戰國時代。所以,他屬於春秋時代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當時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及儒學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時至今日仍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

春秋時期是指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是東周前半期的歷史階段。因為魯國的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在晚年重新編訂了一遍),記載了這段時間的史實。故名春秋。春秋時期始於周平王東遷(公元前770年)這一年,止於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計295年。一說止於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又一說止於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孔子公元前(551一479)而春秋戰國分界是東周500年傳至周郝王結束。即公元前403年戰國開始。至公元前221年結束。所以以東周結束為準。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人。孔子死後107年孟子降生(公元前372一公元前289)。戰國時期無疑。


孔子算春秋中後期的人物。

嚴格說春秋從東周開始,而我們看到東周列國傳,一部分講春秋的故事。

道德經里有句話:聖人出,有大偽。

這句話非常有意思,看來老子承認孔子是聖人。

而道德經明顯在這句話上撒了個謊,春秋時期周朝已經開始大亂,可不是孔子出現之後才亂的。

而是大亂之後,聖人出現,他講秩序,把無序混亂要變成善良秩序。

道德經這句話是攻擊儒家的話,起碼很多後世之人是這麼認為的。

那麼如果是早於孔子的那個老子又何出此言呢?

反而很多論述與莊子相似。

到底是莊子抄襲道德經,還是道德經抄襲莊子的呢?

你要知道,莊子十分推崇老子,文章中多次提及老子這個人,但他從來沒說過老子寫過一本叫《老子》的書,莊子同時期留下的文獻也沒有這本書的記載。

而《老子》這本書被推崇卻集中出現在周朝末期與秦朝初期,你不覺得奇怪嗎?

《韓非子》《呂氏春秋》都提到過,而之前的書籍卻沒有找到證據。

剩下留給大家去判斷。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去世,春秋戰國時期的分界線大致在前475或476左右,也就是說,孔子的晚年應該是戰國的開始,但是孔子生前的大多數時間都是春秋時期,教科書的說法也是春秋時期,所以春秋時期還是公認的。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看看孔子和春秋戰國時代的劃分。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而春秋時代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這種說法主要依據的是司馬遷的《史記》來劃分的。這個劃分法說明孔子是春秋戰國時到的人。

而第二種春秋時代劃分法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三家滅智,這個時候孔子是春秋時代的人。

第三種劃分方法是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這個時期孔子是春秋時代的人。

所以現在普遍把孔子當做春秋時代的人物。


孔子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春秋時期。

孔子的生卒年是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

春秋戰國時期的分界線,一般史學家認為是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來分的,有人認為春秋戰國的分界線在於孔子寫《春秋》的最後一年,也就是公元前481年,如果按照這個劃分的話,孔子只有最後兩年屬於戰國。應屬於春秋時期人物。

另外一種說法是從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為分界線,因為當時周天子還是名義上的九州之主,如果按照這個劃分的話,孔子已經去世,所以孔子還是屬於春秋時期的人物。

最後一種說法是周貞定王元年公元前468年為分界線,如果按照這個劃分的話,孔子也已經去世,所以孔子還是春秋時期的人物。

一般史書記載,春秋的分界線是公元前475年,也就是周元王元年,所以不管怎麼說,孔子也是春秋時期的人物,並不算戰國時期的人。


孔子,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魯國就是今天的山東省,孔是本人的姓氏,子.是古人對聖人的尊稱,如孔子,曾子.墨子.老子.鬼谷子.孫子等,傳世的名著主要是春秋,孔子本人是古代當時最有名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甚至在現在,孔子學府也遍及世界各地,在民國時期,有四大家族,分別是蔣.宋.孔.陳,孔氏家族就是四大家族之一,即使在當今社會,也有孔.孟.顏.曾.四家族是同根的說法,四家族中任何一家如果有孩子,前面的姓氏不變,第二個字會用同一個字,可能是有五十個字吧!依順序起名,以第二個字排輩,我身邊就有姓孟的,他名字中的第二個字是德字,他的長輩名字中的第二個字是令字,我認識的輩分最高的,應該是慶字,孔氏家族在當今,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家族。而且名人輩出,比如孔繁森等,孔子本人也被歷代帝王奉為至聖先師,山東曲阜的孔廟香火旺盛,每年還會舉行大型的祭祖活動,孔子文化流傳了幾千年,我相信,還會繼續傳承下去。


推薦閱讀:

論道路選擇的重要性
漢之西(37)
「文革」中冒死保存下來的大北照相館的老照片
中國歷史上最有魅力的女子,先後嫁給六位帝王,堪稱後無來者

TAG:孔子 | 歷史 | 文化 |

標籤:

多汗能吃中藥嗎?


問答問題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謝謝了。

多汗?自汗還是盜汗?

一.自汗:指醒時經常汗出,活動尤甚的癥狀。多見於氣虛質和陽虛證。

1.陽虛自汗:陽氣虧虛,不能固護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對症的補陽固膚,方用右歸丸加減。

2.氣虛自汗:氣虛不能調和營衛,營衛失和,津液外泄。對症的調和營衛,方用玉屏風散加減。

二.盜汗:睡則汗出,醒則汗止的癥狀。因陰虛陽亢,入睡則衛陽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內熱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對症的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丸。


多汗?頭汗、半身出汗、手足心汗、心胸汗還是陰汗?這個是需要分情況的,不同的表現類型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

一.頭汗:指汗出僅見於頭部,或頭頸部汗出量多的癥狀。上焦熱盛,破津外泄;中焦濕熱蘊結,迫津上越;元氣將脫,虛陽上越,津隨陽泄;進食辛辣、熱湯、飲酒,使陽氣旺盛,熱蒸於頭等導致,需要對症的辯證論治。

二.半身汗:指身體的一側汗出的癥狀。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汗出常見於健側,無汗的半身常是病變的部位,多見於痿病、中風及截癱病人。多因風痰、痰瘀、風濕等組織經絡,營衛不能周流,氣血失和所致。對症的接觸原發病,可以比較好的改善半身汗的情況。

三.手足心汗:手足心微微出汗,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若出汗較多,則為病理性汗出。可因陰經鬱熱熏蒸;陽明燥熱內結,熱蒸迫津外泄;脾虛運化失常,津液旁達四肢而引起。

四.心胸汗:多見於虛證。常伴隨心悸、失眠、腹脹、便溏者,多為心脾兩虛,方用歸脾丸加減;伴有心悸心煩、失眠、腰膝酸軟者,多為心腎不交,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五.陰汗:指外生殖器及周圍汗出的癥狀,多因下焦濕熱蘊蒸所致,方用龍膽瀉肝丸加減。

不論何種出汗方式,都是需要辨證論治。中藥不是效果不好,是辯證不準確導致的效果不佳,要是有問題建議去正規的醫院去治療。


多汗者服用中藥應該從治療和服藥禁忌兩方面來考慮。首先如果服用中藥是為了治療多汗,則應該辯證施治,尋找多汗產生的中醫病因。如果人在清醒狀態下表皮出汗較多或者輕微運動就出汗,中醫上稱為自汗。自汗的原因大致歸為兩類:一為脾胃濕熱,津液外泄;一為陽氣不足,衛外不固。針對這兩種病因自然有不同的治療中藥,一般常用的止汗固澀的中藥有麻黃根、浮小麥、五味子、烏梅、龍骨、牡蠣等,以這些藥物為基礎的方劑可以治療自汗證。另外,多汗症患者的飲食也不宜清淡,因為出汗較多,體內鹽分流失也多,飲食中也應多補充鹽分。

相反,如果多汗症患者服用中藥來治療其他疾病,則應注意中藥的配伍,以避免多汗症的家重。中藥方劑八法中有一則為「汗法」,運用汗法治療表證是治則之一。這類藥物多為解表葯,比較常用的方劑有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葛根湯、銀翹散、荊防敗毒散等。這些方劑中的主要治療藥物如荊芥、麻黃、桂枝、葛根等多氣味芳香,揮髮油成分含量較高,有刺激性,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這些成分能夠刺激汗腺神經中樞而使人發汗。所以,在多汗症患者治療這類疾病時,應注意避免使用含這些成分的中藥或中成藥,向醫師或藥師詳盡描述癥狀,不要自我葯療,以免加重病情。

作者:陳佳帥 北京市密雲區中醫醫院 主管藥師、葯事網成員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多汗是一種癥狀,對症施治,自然痊癒。

治療多汗的方法在中醫藥方面還是有很多辦法的,而且用中醫藥的方法,還會讓你收穫你意想不到的療效。

祝你健康!


推薦閱讀:

三十五歲以上,床上不給力,白髮又耳鳴:好了,這些中藥適合你
幾種補腎中藥及配方速收
肝,你還好嗎?盤點8種養肝護肝中藥及傷肝中藥
史上最全中藥圖譜300種(下)
14歲吃中藥調理,導致肝衰竭,中藥並不安全!

TAG:健康 | 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