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灣戰爭中T72的軍事戰績那麼慘?
關鍵就在於美軍的M1A1上安裝的貧鈾裝甲,M1A1上裝有車載熱成像儀(在低能見度下作用距離為2000米)而這個T72是沒有的(伊拉克的t72和m1有一代半的代差)。海灣戰爭基本空軍出力大,地面部隊就負責推進。海灣戰爭美國用了貧鈾彈,後患很多,美國人自己也中招了,很多人得了莫名其妙的病,最後全賴給薩達姆了。
蘇聯自己正兒八經的T72也許可以和M1打一個回合,而且只是M1,到M1A1HA更沒得打了。(防護火力可能和M1差不多,但機動性和信息能力差太多)蘇聯為了數量,對T-72砍的太狠了,不過畢竟125口徑,技術不夠就用火力和裝葯來湊。
不過有時候其實也不必過多強調猴版,當時華約國家裝備的都是這個,伊拉克裝備的多是波蘭和斯洛伐克生產的。猴版確實存在,但只是少一些特殊裝備,並不是整體品質下降。而且波蘭、斯洛伐克產品比蘇聯產品質量更好。東歐產的工藝水平應該比蘇聯高才對。
所以現代戰爭弱國坦克集群打強國本來就是送死,坦克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少,歐美的四代坦克根本就停了。制空權都沒了,怎麼打?但是也有戰術術養的問題,比如:比如騎兵2團跟塔瓦卡爾納師正面接觸的時候,雙方都是突然遭遇,談不上態勢有利還是不利,然而仍是一邊倒的結果。你這是能怪制空權嗎?(阿拉伯那幫人能用好坦克嗎?幾次中東戰爭和兩伊戰爭表現那麼面)
核心問題是人的素質,同樣的裝備,全套給其他軍隊 一樣無法發揮出美軍的戰鬥力,人的作用始終是決定戰鬥結果的關鍵。
謝謝邀請。蘇軍奉行的是「大縱深作戰」和連續突擊,高檔的T-64、T-80是進攻矛頭,T-72這種低檔的坦克是擴張戰果。同時蘇軍還有龐大的野戰防空力量、前線航空兵提供防空和空中支援。但是伊軍最好的坦克就是T-72,還是猴版,防護、火力、觀瞄能力等等都與西方坦克有明顯差距。伊軍既沒有蘇聯的裝甲作戰理論,官兵素質和後勤也很差,還沒有強大的野戰防空和航空兵支援,再加上兵無鬥志,面對美軍的「空地一體戰」自然是弱的一比。
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擊毀了大量伊軍坦克,包括為數不少的T-72,但是說上千輛就注水了,因為伊軍總共才900多輛T-72。儘管T-72的穿甲彈不如美軍,但也不是銀樣蠟槍頭。即便是125毫米的榴彈命中坦克的話,哪個坦克也受不了。所以,美軍在交戰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也就是用固定翼戰機(如F-16、A-10)、武裝直升機(AH-64、AH-1)以及車載陶式反坦克導彈去攻擊伊軍坦克裝甲車輛,M1A1、M1A1HA坦克則是利用遠戰和夜視優勢打擊伊軍坦克裝甲車輛,同時美軍還有M60系列以及盟友的坦克,再加上伊軍在撤退時自己毀壞了很多坦克(首當其衝是破壞T-72),所以在大規模反坦克作戰中,M1A1坦克到底擊毀多少伊軍T-72坦克很難說,應該是遠小於美軍說的數字。
T-72坦克是在被命中容易殉爆,這在當時被美軍狠勁嘲笑。但是後來美軍的M1A2、德國的豹2等坦克面對攻擊也發生殉爆,可見尾艙設計也不是多麼了不起。
總而言之,T-72在海灣戰爭中表現不佳,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個鍋不能單由T-72技術性能不好來背。如果T-72很垃圾,俄軍也不會到現在還裝備。(S)
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所研發的主戰坦克T72,在性能和整體作戰表現上都相當出色,不僅在國內大量製造生產用于軍隊實戰,也出口給了許多國家使用,在當時一共生產了近兩萬輛。但是就是這款實力強大廣受好評的大型陸戰武器,卻在後來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坦克部隊的指揮作戰下戰績慘烈,其中存在著幾大原因。
首先是和當時西方先進的第三代主戰坦克M1A1在技術上的差距。在基礎的觀瞄設備上,T72坦克用的是主動紅外探照燈,而M1A1已經用上了當時最新的熱成像系統。在西方坦克所裝備的這個觀瞄系統面前,T72簡直是時刻暴露在敵軍面前,而自己無法觀察到對方的位置,只能靜靜等待著被攻打。
接著是在炮彈的打擊威力上,當時伊拉克軍隊給T72所裝備的穿甲彈在穿透力和致命程度上完全不能和M1A1相比,所使用的125炮彈是蘇軍早已淘汰的一批彈種。如果只是用來應付老式的坦克還綽綽有餘,但在敵軍的M1A1面前卻絲毫不起作用。
在第一次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坦克部隊所投入使用的T72僅僅只有五百輛左右的數量,其他一部分都是T54和T55以及中國的69式等坦克作主力。但在戰後,西方卻把這些坦克都歸為T72,就是為了能夠打擊當時蘇聯的這款極具競爭力的出口產品在國際上的貿易,讓想與蘇聯進行交易的國家誤以為它的戰鬥能力有限而放棄進口的想法。
雖然T72本身作為最早的一款三代坦克,在海灣戰爭中並不算先進且不具備太大的優勢,但戰敗的更大部分原因還是在於伊拉克部隊當時的指揮和部署。而西方卻把這種較為複雜的戰略性問題直接歸咎到坦克本身的技術性能上,所以也就被大眾認為是技術原因導致T72的戰績慘烈。
海灣戰爭其實跟清朝人打英國一樣,武器差是次要的,關鍵是將領不懂得使用。伊拉克在使用裝甲部隊還停留在二戰時的指揮水準上面。伊拉克在使用裝甲部隊的時候竟然沒有做掩護就全部暴露在美軍的航空部隊之下。
航空部隊本身就是裝甲部隊的天敵!裝甲兵克步兵,航空兵克裝甲兵。這跟裝備了什麼坦克並無關係。伊拉克軍隊沒有任何防空能力,這本就是不對稱戰爭,放任多國部隊的航空兵碾壓自己的裝甲部隊。這種情況下,美軍自己的m1a2坦克也架不住戰機的轟炸。
相比之下,我們來看看同樣裝備蘇式武器的南斯拉夫軍隊就不一樣了。北約攻打南聯盟的時候,轟炸時間五十幾天,投彈七千多噸,可是真正被打掉的裝甲兵器只有區區十八件。因為南聯盟用兵謹慎,每輛坦克旁邊都有放置偽裝物。比如,用火堆烤鐵桶偽裝坦克的發動機,迷惑美軍的紅外攻擊導彈。
所以,不中用這口鍋t72坦克不背,太沉了,伊拉克太飯桶,背不動!
簡單概述一下:T-72主戰坦克是蘇聯在1967年開始研製的主戰坦克,除了大量服役於紅軍之外也外銷和授權華沙公約盟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總產量達2萬輛。於1977年11月蘇聯紀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紅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
然後是該裝備的性能分析:T72製造簡單而且可靠度非凡,堪稱下塔吉克集團續T34以後又一名作,不但在俄國本土大量服役,還暢銷到了全球各地,此外還有東歐,南亞,中東等10餘國購買了生產權,生產數量比T64大很多倍,T72幾乎成了俄式坦克的招牌。T72的主炮是2A26系列與2A46A1型125MM滑膛炮,這型火炮也裝載在其他蘇聯坦克如T-64和T-80上,它能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破片榴彈與反裝甲導彈;發射老式穿甲彈初速1800米/秒,發射新式穿甲彈則初速為1750米/秒,雖然新式穿甲彈也只能在3200米距離擊穿600MM勻質鋼板並不很強,但這一威力也足夠解決豹2與麥瓦卡了。該坦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裝備了當時西方沒有的自動填彈機,一分鐘8發的射速,這個特點現在看來可以說一個致命缺點,因為是自動填彈機,彈藥水平擺放,很容易被擊中後彈藥發生殉爆,增加了傷亡率。至於其火控系統只能說在70-80年代中期還是比較先進的。
缺點:由於缺乏精密的射控系統,使得射擊程序不但冗長、缺乏效率,而且命中率也比T-64和T-80要低。大部分T-72所配備的瞄準儀TPD-K1和它的改良型1A40雖然都內置有雷射測距儀,但是它們只能進行簡單的彈道修正計算,而且只有1A40能對移動目標計算前置量。這些瞄準儀在測距時必須將雷射測距點置於目標上實施測距,而這個測距點的位置和瞄準刻劃中心不同,然後在測距完畢後瞄準刻劃會根據彈道修正量移動至新位置,接著射手必須將瞄準刻劃中心置於目標上。使用TPD-K1時,如果遭遇移動目標時射手必須自行判斷前置量,在瞄準刻划上有一長排刻度是用來瞄準移動目標。1A40在原本的瞄準鏡旁邊增加另一個瞄準鏡,它的功能是顯示計算出來的前置量。射手必須持續追瞄目標2秒,接著瞄準儀會顯示出所需的前置量,射手在瞄準刻划上找出最接近這個數字的刻度後將刻度置於目標上完成前置量提取的動作。另外T-72有個稱為Delta-D的功能,它會根據測距後車身的移動量持續修正目標距離。這個功能並不可靠,尤其是在外銷的T-72上常造成錯誤的修正,還有在特定的地形如濕滑的地面或丘陵地形上也會做出錯誤修正。其次自動裝彈機採用電力驅動,一但電力系統失效就只能以機械裝置實施人工裝填,每次裝填得花上1分鐘。T-72配備主動式紅外線夜視瞄準儀,有效範圍僅有800米,而且解析度也不如熱影像儀。自動裝彈機無法在每次射擊完畢後,自動地連續裝填同一種炮彈,必須等到射手按下開關才能啟動裝填程序。以上為該坦克的技術分析。
現在來說海灣戰爭的那些事,隨著美國F117隱形戰鬥機摧毀了伊拉克雷達站,海灣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美軍依靠高科技的軍事革新技術吊打伊拉克防空部隊,48小時內,伊拉克完全喪失了制空權,裝備T72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美軍的狂轟亂炸中,一路哀嚎。伊拉克陸軍只有共和國衛隊裝備被閹割版的T72在瞄準距離上遠不及美軍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而且美軍裝備的貧鈾穿甲彈可以在1800米的距離上擊穿T72的正面裝甲。
個人覺得武器裝備的好壞不能是戰爭獲勝的主要因數,阿拉伯軍隊的素養普遍不高,看兩伊戰爭就知道,兩個國家用著當時比較先進的武器然後用二戰的作戰方式打了8年。個人感覺毫無指揮藝術完全是在堆積,和人海戰術。。。。
伊拉克的T72隻能是戰爭中的一個點,雖然伊拉克軍隊師從蘇聯,但是學藝不精,蘇聯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是以空地一體的步坦協同作戰為基礎,制空權是非常重要的,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有著絕對的制空權,本來就是不平衡的作戰。
第二戰鬥意志,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陸軍不光被摧毀了T72還有相當一批中國當時賣的59和62式,我們的軍事專家很震驚,後來實地勘察了這些坦克,發現很多是被遺棄的,說明在完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軍隊的戰鬥意識已經迅速瓦解了,沒有發揮坦克的最大效能。第三地形,伊拉克基本是沙漠,不利於地面部隊的隱蔽,在喪失制空權以後等待給地面裝甲部隊就是屠宰,這個二戰的德國就是這樣的後果。
作為蘇聯70年代坦克紅潮的T72就這樣悲劇的走下了神壇。
跑調回答好不好 還請各位大神點評,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 謝謝!
首先要分清說的是第一次海灣戰爭還是第二次美軍入侵伊拉克,
如果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的話多國部隊基本上都是以對伊拉克軍隊的空襲為主,而且伊拉克軍隊知道打不過美國人,美軍開始攻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大規模撤退,整個過程伊拉克軍隊基本上都是處於不能還手挨打的狀態,不管坦克多厲害遇到空軍也只有給屠殺的份。
第二次美軍入侵伊拉克的時候美軍是派遣了大量地面部隊面對面的進攻伊拉克軍隊,伊拉克軍隊基本上也是不戰而逃的狀態,進行抵抗的部隊基本上都是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伊軍的T72對抗了美軍的M1A1或者其他裝甲車輛,基本上可以說是完敗了。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基於這點來回答;
這坦克的名字叫T72看名字就知道是70年代的產物,伊拉克買了這批坦克後不久兩伊戰爭就開始了,國際社會就開始對伊拉克一直進行制裁,伊拉克沒辦法繼續進口新的坦克和保養,伊拉克的工業很落後,基本上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之後的保養工作基本上估計也是處於拆一輛修一輛的水平。到了第二次海灣戰爭的時候這批坦克都已經快30年了,加上年久失修缺乏保養能發動的起來已經是謝天謝地的事情了你還指望他們能對抗強大的美軍?打不過是天經地義的事,打得過那才是怪事。
伊拉克一直都不是什麼強大的國家,他所謂強大的軍事力量也都是靠錢買來的,本身的技術和工業能力根本不可能能維持這樣的軍力,這樣的國家只要被國際社會封鎖起來軍隊很快就會失去戰鬥力。
至於T72本身是一種當時非常優秀的坦克,T72大規模服役的時候美軍自己還在用多爛的坦克,美德的坦克其實質量一直都不怎麼樣,只不過蘇聯垮台以後T系列的坦克就幾乎沒了任何發展,整整原地踏步了三十多年,歐美整體拿一款已經四十多歲的老坦克說事本來就是出於宣傳需要罷了。
首先,T72和當時的西方第三代坦克包括挑戰者,M1A1存在著技術差距,這個主要是在坦克觀瞄設備上,尤其是夜視設備上,當時T72還是用主動紅外探照燈,而西方坦克已經使用熱成像系統,在熱成像系統上,T72的紅外探照燈就像在漆黑的夜裡點燃了篝火,會把自己照的清清楚楚,而自己看不見別人。這一點是最大的差距。這個是蘇聯當時的技術水平決定的,夜視技術到現在俄國的技術水平還是很差,當時的就算是蘇軍的坦克也還是用主動紅外夜視系統。
同時伊拉克使用的穿甲彈的穿甲威力不足,伊拉克使用的125炮彈是屬於蘇聯淘汰的彈種,對付老式的M60,酋長還是威力足夠的,但是對付挑戰者和M1A1這種新式坦克就顯得威力不足了。
對於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坦克,其實T72伊拉克只有500輛左右,伊拉克坦克部隊的主力是T54和T55以及中國的69式,而西方在戰後的各種總結中把伊拉克坦克統一說成是T72,就是要打擊蘇聯的坦克出口,T72是當時蘇聯出口坦克的王牌產品。
本身T72就是最早的第三代坦克,到了第一次海灣戰爭時,它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一些落後了,加上戰役指揮上的問題,伊拉克軍隊一敗塗地,而西方喜歡用唯武器論來解釋戰爭勝敗的原因,把戰爭這種十分複雜的社會行為簡化成技術問題。
海灣戰爭伊拉克的不堪一擊,對中國軍隊的刺激非常大,要知道在伊拉克軍隊普遍裝備蘇制T72的九十年代初期,中國軍隊的陸軍裝甲主力戰車還是T62T59,由此拉開了我軍裝備現代化高速發展的大幕。
美軍戰地記者描繪過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遠距離擊殺伊軍坦克的戰場畫面,阿帕奇在夜幕中在十公里外發現和鎖定T72坦克群,集體發射反坦克導彈後爬升回航,整個過程毫髮無傷,而伊軍卻在根本沒有發現敵人的情況下被炸成一堆廢鐵。
武裝直升機是坦克的天敵,沒有制空權的裝甲作戰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T72沒有夜視系統,在夜戰中就是瞎子;沒有數據鏈傳輸,不能與其它作戰單位和空軍形成戰場整體;沒有貧鈾裝甲彈芯,遠距離對射穿甲能力很弱;沒有火控系統的穩定裝置,首發命中率非常低。
而要命的是,這些東西,美軍主力戰車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全部具備,甚至有車長獨立熱像儀,在沙漠作戰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交戰能力大大增強;美軍坦克當時已裝備戰場管理系統和自主導航系統,用GPS快速定位。
裝備信息化,是海灣戰爭讓全世界看見的軍事變革一個新時代。
而顯然,伊拉克已經落伍了, 這不是靠士兵的勇氣和坦克數量龐大可以彌補的。何況伊拉克軍隊士氣本就不高,在代差技術的打擊下,曾經橫行中東的T72成群著火,伊軍即已崩潰了,扔在沙漠里的坦克軍車無數。
換上更先進的坦克,一樣白扯。牽引軍事變革的永遠是軍事技術,而不是軍事理論,當顛覆戰場的軍事技術出現,一邊倒的情況,會不斷上演。
T72敗給誰了?這是重要問題。不是敗給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坦克,是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幹掉了幾千輛。阿帕奇的設計,源自美軍對蘇聯龐大裝甲部隊實施非對稱作戰,沒想到蘇聯解體,沒有派上用場。反而海灣戰爭,薩達姆龐大的陸軍裝甲部隊成了阿帕奇的首次作戰對象,這一戰,徹底顛覆了大陸軍思想,坦克與坦克大規模對射的YY。
當然,阿帕奇有如此表現,與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壓倒性的制空權息息相關。但武裝直升機成為反坦克絕對主力,沒有人有異議,但奇怪的是,海灣戰爭剛結束那幾年,美軍好像對阿帕奇的功勞一筆帶過,並沒有乘勢大力發展武直,這就和美軍的一個特質有關:軍種藩籬。經費都給了你,哥咋混啊。雖然是這樣,但美國武裝直升機的建設,也在走上坡路,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樹梢殺手。美軍就是這樣,不管怎麼爭、怎麼哭窮、怎麼打架,戰鬥力建設雖有反覆,但都在朝前走。沒辦法,憂患意識,就像F-22,蘇聯解體了,殲20之前多年內沒對手了,但我還得發展五代機、六代機,一刻也不能停下......
覺得還不錯,加個關注啊親。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海灣戰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坦克大戰。這場坦克大戰持續了100個小時,規模已經接近或超過二戰西歐戰場的戰役,主角是美M1A1主戰坦克和伊拉克T-72主戰坦克,結果是T-72大敗。
美軍M1A1主戰坦克
伊拉克陸軍的T-72坦克
美軍M1A1坦克炮口徑105mm,T-72則配備了125mm滑膛炮。美軍立即給M1A1的換上了120毫米坦克炮,這使得M1A1可在2000~3600米範圍內首發命中目標,加上沿用M1的穩相火控,M1A1 坦克反應時間為6.2秒,M1A1在高速運動時仍能對3000米距離內目標進行精準射擊。反觀T-72,火控技術慢了一代,T-72的火控計算機對於移動目標缺乏彈道解算能力,只能進行慢速射擊。
M1A1的觀瞄裝置不用人工瞄準,無論何種氣象條件,有效觀察距離都可在1000米以上,最大夜視距離為2000米。T-72則是人工瞄準,需要多次測距和跟蹤,這就大大增大了反應時間。加上T-72用的是主動紅外夜視儀,和美軍打根本就不敢開,因為只要紅外射線一發出,在M1A1的熱成像儀里,就如同黑夜裡的篝火!這就是解釋了為什麼在與T-72的交戰中,M1A1總能使坦克炮準確命中目視無法發現的T-72坦克,哪怕T-72在反斜面的掩體中,也依舊被摧毀。
當然,還有彈種的原因,T-72隻裝了鋼芯彈,而M1A1用的是貧鈾彈,兩者傳深差了一倍。
因此,「東相73之戰」才會上演一場八里橋式的屠殺,美軍以一名士兵的代價,靠著一輛一輛生吃的野蠻戰法,擊毀近1000輛伊拉克T-72與BMP-2,開創了裝甲戰役最大懸殊比。
M1A1不光是攻擊力強,防禦力更強。將1223輛參戰的M1A1(總共有1848輛M1A1參與了這場戰爭)裝上了貧鈾裝甲,防護能力較原先的複合裝甲增加一倍以上。
兩者的裝填方式也不同。M1A1採用手動裝填,T-72採用自動裝填。M1A1之所以採用手動裝填是專門做過調查的結論,他們認為,一個壯小夥子有力的胳膊遠比自動裝彈機可靠得多,況且,乘員多1個人,在戰場上也還多一份力量。美軍坦克遭遇T-72後,開炮速度達到了3發/10秒!
推薦閱讀:
※兵棋開箱 Guderians Blitzkrieg II
※別看不起老鄉造!探秘中國古代由農具改造的軍用長柄武器
※閱兵式遇襲伊朗將採取反制措施
※科技挽救戰爭中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