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家庭教育中父親缺席的問題?


中國式的家庭,大多歌頌母親的偉大,感謝媽媽的付出。但是,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們,也是功不可沒,風裡雨里,掙錢養家。但是,正因為大多時間顧了外面,而對孩子的陪伴,落在了媽媽身上,孩子身上缺失了父親的關愛,也極易會造成孩子性格的缺失。

我表姐家就是自己帶小外甥到七八歲,姐夫常年在外,孩子小的時候,我也去家裡幫忙照顧。但是,畢竟家裡缺失一些陽剛氣息,兩個女人的照顧,畢竟也抵不了爸爸的位置。有時表姐工作累,煩心了,也會對孩子發脾氣,小外甥也只能是受著。如果爸爸在家,還能護著他呢。爸爸和媽媽帶孩子玩的項目也不一樣,既便是媽媽特意培養孩子一些勇敢,擔當,有力量的活動,跟爸爸帶出來的也不是一個效果。所以,小外甥的性格就偏弱,少了點陽剛之氣。近幾年,姐夫不大外出,也有時間陪家人,這樣,外甥的性格,多少也有些轉變了。我們領導家女兒,一周跟爸爸吃飯時間不超過三頓,早上起來爸爸上班走了,晚上睡覺時,爸爸應酬還沒回來,每每和我們報怨,「爸爸什麼時候陪我玩一天」。看著都心疼。

而我家諾寶,就是爸爸帶的時間長,從我上班,一直就是爸爸陪著。一歲時候大冬天,爸爸就帶著剛會走路的小諾寶搖搖擺擺的在小區走了一圈又一圈。帶孩子玩的,也大多是男孩子應該玩的,爬爬小山坡,玩玩球之類的。小傢伙性格就偏男孩子,公主病就幾乎沒有,有時一些堅韌的性格,我都自愧不如。其實這樣也不好。爸爸媽媽缺失了哪部分的關愛,孩子的成長都是有缺陷的,爸爸如山,堅定不移,媽媽如海,溫暖寬闊。只有父愛母愛都給了孩子,孩子才是真正的幸福。


現在的女人都經歷著: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更是社會的普遍現象,何潔離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在有了孩子後,我才真正的理解什麼叫做父愛如山,如山一般在那裡巋然不動。

當時我還當成笑話發到微信群里,現在想想這大約就是傳說中的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家庭育兒中一方的顯著缺失,父母均在身邊,但缺少互動,少有交流,明明雙親健在,卻像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我不知道看到文章的你們,有多少的現狀就是如此,爸爸回到家玩手機,有關孩子吃喝拉撒的一切都是媽媽的工作。

有的爸爸良心發現陪孩子玩個遊戲讀個繪本,這時他也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你會發現他的注意力永遠在手機上。

看似花時間陪了孩子,事實上一點用都沒有,孩子根本就沒感覺,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爸爸的陪伴都是安安靜靜的,因為爸爸在玩手機孩子在玩玩具。

何潔三年生兩,作為同樣是剖腹產的媽媽,我深知這很可能是身體沒完全恢復就懷上了,這過去的三年何潔可能就是在孕吐,大肚子,生孩子,帶孩子,忍受變胖變醜,擔心老公變心中度過。

作為過來人,這樣的心境,我們深有體會。

而赫子銘呢?不去好好陪孩子陪老婆,不去感恩上蒼給了自己美滿的家庭,而是玩玩遊戲啊,打打熱線電話傾訴自己的感情啊。

這和喪偶式育兒有區別嗎?

何潔要工作要帶孩子,要忍受事業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而赫子銘不僅不分擔,反而後院放火,明明有老公,卻沒得半點輕鬆。

故事的結局他們離婚了,以前的那些幸福都消散,如過眼雲煙。

如果讓我生活在喪偶式育兒的家庭中,我想我會崩潰,所以我從不會因為孩子爸爸上班累就減少他的家務量,我也很少主動對他說你去休息吧讓我來。

現在這個社會誰不是在各種壓力和不易中成長?如果爸爸出差無法陪伴我無話可說,但憑什麼回到家還有特權,還肆無忌憚的玩手機?

你也許會說我強勢說我不夠溫柔體貼,但調動爸爸育兒的熱情,讓爸爸有參與感和儀式感,就是我經營家庭的一種方式,我在用這種看似嚴厲的手段保護著我的婚姻。

家庭是由父親和母親共同支撐,缺一不可,孩子更是兩個人的責任,需要共同付出。如果你家剛好是喪偶式育兒,讓我們勇敢的對它說不,語言要霸氣,行動要果敢。

如果喪偶式育兒太久,家庭遲早會出問題。

END


我是朵朵媽媽,為寫文章放棄減肥的職場媽媽。做及格的職場媽媽,帶娃、職場、婚姻、生活,關注我們,讓你每天都進步一點。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親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具體可以這麼做:

◎從背後走出來。現在,祖父母幫助帶孩子的現象很普遍。另外,很多能幹的孩子母親,也承擔了大部分教育孩子的職責。但是,無論如何,作為父親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主動去承擔自己的那份責任,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相信自己能成為好父親。作為一個男人,既然能夠很出色的完成各類工作。那麼,把陪伴、教育孩子作為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項事業,去努力經營好它,自然不在話下了!

◎體會「被愛」。男性和女性的情感敏感度不同。父親們首先需要讓自己情感的神經更敏銳一些。要善於在生活中捕捉愛的瞬間,自己感受到愛了,才能更好的去愛家人。

◎用溫情主動調試夫妻關係。當夫妻間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雙方都沒有必要通過一味地堅持來使自己處於強勢的地位。彼此間需要真誠地溝通,搞清楚怎麼做對家庭的和諧、夫妻間關係的成熟以及孩子的成長是最有利的。

◎和孩子一起重回童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愛玩好動。這時候,他們需要父親強有力的臂膀。因此,父親要有足夠的熱情參與進來,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童年的種種快樂。


其實這種父愛缺失的教育會給孩子的情感世界留下難以彌補的傷害,對於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發育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離異導致孩子確實父愛。

在離異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日後處理自己的感情會非常頑固。這種感情障礙甚至導致他們不能與他人親密相處,更願意用金錢和物質來建立與他人的關係,或以沉溺與酒精、暴力及其他刺激來填補自己在情感上的空虛。他們也會通過發怒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感。

母親自己把父親推離開孩子!

孩子出生以後,媽媽總是有意無意的將父親推在一邊,自己全部承擔了照顧孩子的事情。孩子哭鬧時母親來安撫;孩子打嗝時,媽媽輕輕拍著孩子的背;媽媽給孩子餵奶,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等。

而父親去插不上手。因為媽媽沒有給他足夠的機會,讓他覺得自己不重要,甚至沒能力滿足孩子的需求。當父親想做點什麼的時候,媽媽卻抱怨父親做事笨手笨腳,覺得與其讓他插手還不如自己干。

而這一切都讓父親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或者媽媽會對父親埋怨自己幹活多,父親幹得少。甚至對著丈夫大喊大叫,為自己遇到的問題責備、埋怨他。殊不知,這樣的做法,使得父親更難以接近媽媽和孩子。

要知道,父親給予孩子的不只是男性角色的東西,還有其獨特的人生經驗和獨特的觀點和視角。父親和母親給予孩子的啟發和生活體驗是完全不同的,這對塑造孩子全面的人生觀是十分有益的,會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讓孩子以不同的視角認識世界。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於父親的冷漠。父親的忽視和遠離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孩子會將責任歸咎於自身,由此產生的自卑感和缺乏價值感,會伴隨他們一生!

父親的影響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認識自我,父親的認可和欣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價值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需要母親以外的人的愛來重新認識自己,而這其中,父親的愛是分量最重的。

父愛不可缺失,父親的認可、鼓勵對孩子確定自己的形象騎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註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首先,要知道爸爸在孩子心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孩子的眼中,爸爸總是那麼高大、偉岸、勇敢、果斷、樂觀,是集很多優點於一身的人。無論什麼時候,只要爸爸在身邊,就能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這些事媽媽所不能給予的。爸爸的保護,可以讓孩子信心十足的面對未來的生活。爸爸在孩子的一生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其次,往往很多爸爸是不善於表達對孩子的愛,但是他們是時刻在關注著孩子的,他們是孩子的保護傘,能給與孩子力量、安全和智慧。他的人格魅力無時無刻不影響孩子,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最後,爸爸在孩子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什麼原因,都要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讓孩子感受到全面的愛,從而有更好的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

有研究表明,較少與父親接觸、缺少父愛的孩子,不但在身高、體重和動作等生理髮育上稍顯緩慢,而且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焦慮情緒,自尊心不高,自制力較弱、多動等,專家稱之為「缺少父愛綜合症」。廣東省青少年研究所對700個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有70%左右的人在他們的成長中父親教育是缺失的。父親與母親的教育方式不同,對孩子的成長影響不同。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

1.幫助孩子處事更加理性,考慮問題更全面

如果父親積极參与家庭教育,孩子處事會更加理性,情緒會更加平穩,自我控制能力較強,長大後較少出現過失行為。這可能與父親的處事風格有關。在處理問題時,父親往往會更加冷靜和理性,更傾向於多角度考慮問題,從中找到最優的解決辦法。例如,很多父母在講過《小兔乖乖》的兒童故事後,母親可能會說:「寶寶,小白兔厲不厲害啊?大灰狼是不是很壞?你喜不喜歡小兔子?」而父親可能會說:「小白兔是用什麼辦法把大灰狼趕跑的?小白兔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什麼?如果你在家遇到壞人要怎麼辦?」母親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更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情感更加細膩,而父親與孩子的互動更具啟發意義。所以,受父親思考與處理問題方式的影響,孩子會逐漸懂得客觀、冷靜、理性地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2.促進孩子多元智能的發展

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尤其男孩更是如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研究結果呢?或許多元智能理論會給我們一個答案。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提出,人的智能是由多元結構組成,父親之所以促進孩子智能的提高,這與男性在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以及自然探索智能方面更佔優勢有關。生活中,一些父親會帶孩子一起拆卸玩具、使用工具修理機械等,從而促進孩子運動技能和創造性的發展。同安靜地擺弄玩具相比,父親更喜歡帶孩子做各種身體運動性遊戲,比如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和父親玩過騎大馬的遊戲,這對促進孩子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除此之外,父親往往喜歡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與遊戲,從而培養了孩子的創新意識,促進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的發展。

3.對兒童性別角色認同有重要影響在成長過程中,男孩有了對父親性別角色的認同,就會從父親那裡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發展出更多男性行為,逐漸形成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而女孩通過父親性別角色的示範,更清晰地認識到男性和女性的差異,在強化自身性別意識的同時獲得對異性品質的參照,進而學會對男性的適當反應,長大後更懂得與異性交往。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這個之前在聽中科院王鳳萍博士的現場講座時也提到了這一點。她問幹什麼事都是女性多,爸爸去哪了?爸爸為什麼不管?為什麼要媽媽管?燒飯做菜做家務的是媽媽;努力學習聽講座,為孩子各種操心,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睡的是媽媽;孩子上幼兒園,孩子生病去醫院,陪著孩子的90%也都是媽媽,為什麼什麼事情都要媽媽要來承擔?媽媽活得太苦太累了!媽媽幹什麼要這麼上心?

孩子需要媽媽是不是,可孩子其實也是需要爸爸的。媽媽經常沒有給爸爸們機會,嫌棄爸爸這個做不好,那個做的不對,時間久了,爸爸也不願意去做了。回家就上上網打打遊戲玩玩手機...當然也有可能是大男子主義,不屑於做這些...有有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分居兩地...

誰都是沒有父母執照的,都沒有當過父母,都沒有經過培訓,誰都是在一個個的育兒小事中慢慢學會的。就是這一件件瑣碎的小事,串起來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可媽媽們什麼都要自己來,沒有給機會給爸爸,給爸爸的感覺就是「這個家可以沒有我!」

所以,媽媽需要放手,需要呼喚父親,讓爸爸全天有機會接觸孩子來學習、陪伴孩子。

如果爸爸由於忙碌,不在本地,不在孩子的身邊,如果媽媽鼓勵得當,有心的爸爸們也會巧妙利用網路信息時代的便捷,給孩子打電話、視頻、買禮物...

他們會爭取回來陪伴孩子的時間,他們也希望有技巧、高質量的陪伴,做到自己尊重、愛護媽媽,給孩子做榜樣;他們也希望能多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多多的製造驚喜和小秘密,通過各種手段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在他身邊,可以隨時的幫助他。


父親,在得失之間

父親在家庭中是一個缺失的影子,又或是父親背負著時代發展的壓力。

無論如何,這個時代都如同一場洪流裹挾著我們,有時候對事情評價如同硬幣的兩面,一面是榮譽,一面也許就是遺憾!怎麼說,都是道理。

突然想起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此刻突然發現,每一代人似乎都在這最好與最壞的時代之中,糾纏。我們,其實也一樣!

爸爸,在有無之外

無論如何,在孩子生命萌發的那一刻,「父親」就烙在男人的銘牌之上,不可磨滅。

可,在很多家庭中,父親成了在外面打拚,在家休息的「客」人。外面拼搏的英雄,在家裡只是不擅長家務、不會跟孩子玩耍的「木頭」。

當孩子走出家門,幼兒園的老師如同媽媽,小學的教師依然是女多男少。

「父親」的概念虛無起來,「父親缺失」成為了社會的共識。

角色錯位,比孩子來的早

「父親」缺失,缺的並不是這個男人,而是男人所擔當的「父親」這個角色。無論誰,都有自我,也有形形色色的角色,這就是我們的社會化過程。每個角色的需求和規則是不同的,做事方式是不同的。

當男人和女人結婚組成了家庭,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們的家庭角色是丈夫、妻子、兒子、女兒。尤其在核心家庭中,只有夫妻兩人。丈夫、妻子,簡簡單單,恩恩愛愛。即使如此簡單,還是有社會角色的干擾,此時,分歧與衝突也就發生了。

例如,

妻子做好了晚飯,等丈夫回家。

而丈夫因為工作晚歸,又忘了打電話。

一進門,妻子會對「丈夫」提出要求,「怎麼這麼晚?人家辛辛苦苦做了晚飯都涼了,回來晚還不打電話,你心裡還有這個家嗎?」

這時,妻子在對「丈夫」這個角色傾訴,表達自己的失望,發牢騷、抱怨、指責。

如果丈夫依然沒有走出工作的角色,往往對話是這樣的「我怎麼沒有這個家了?我不是為了咋們的家,才忍飢挨餓,加班加點的。我圖個啥?這不回來了嗎?」丈夫覺得自己做為員工的辛苦沒有被看見,接下來爭執和衝突也就發生了。

這便是沒有孩子的時期,家庭關係問題的一個誘因,角色關係互動的錯位。

角色錯位:孩子來了,帶來錯綜複雜的角色

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夫妻簡單的角色系統,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家庭中便多了孩子、父親、母親的角色。

這時候,在核心家庭中,男人的家庭角色是丈夫、父親,相對角色是妻子、孩子;女人的家庭角色是妻子、母親,相對角色是丈夫、孩子。兩兩互動的關係變成了三角關係,複雜起來。

而且,男人和女人的角色關係變化過程是不同的。媽媽們由於孕育生命而激素水平升高,天然的母子聯繫,再加上社會角色因為休假而中斷,母親的角色會變得特別突出。

而男人們呢,沒有激素水平的變化,沒有孕育生命的過程,依然停留在丈夫的角色里,甚至有的人還沉浸在社會角色之中。這時候女人生活在母親的角色中,用母親的視角去觀察生活,提出需求。而男人生活在丈夫甚至工作的角色中,找不到了自己從前妻子的影子,焦慮於工作的壓力。

兩人如同兩條平行的軌道,找不到交集。這是非常普遍的家庭角色模式的錯配,也就是「父親」缺失的開端。

現實是個結:焦慮的母親、逃避的父親和無助的孩子

由於錯配的角色關係,相互之間看不到對方的需求和渴望,自己的需求與渴望得不到回應,分歧越來越多。

母親與孩子的情感日益增強,內心渴望丈夫幫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子女的養育。可是現實是男人與女人不同,育兒的強項和方法也與媽媽不同。在媽媽擅長的領域,大部分爸爸天生是笨手笨腳的,如果媽媽此時對爸爸的笨拙進行指責,要求爸爸按照自己的方式、標準進行指令性的親子陪護,爸爸是感受不到親子互動的愉悅的。

這便導致「父親」主動或被動的逃避親子關係的體驗,「父親」的角色得不到發展。這樣的逃避又增加了母親的負擔和壓力,母親便會產生更多的焦慮和不安。

孤助無緣和不安的感覺,勢必產生焦慮的行為模式。這些焦慮和不安便會投射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變得叛逆,有的孩子變得隱忍聽話失去了自我的活力。孩子們的無助如同困獸,情緒波動、內心壓抑。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家庭教育困局,一位焦慮的母親,疲於應對無助的孩子,抱怨指責逃避的父親。

複雜的三角關係,父親成了一個結。

孩子的成長,爸爸該如何陪伴?

做為爸爸,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爸爸們需要和媽媽一樣了解孩子成長的心理建構的過程,同樣需要更多的從關注行為,轉而去思考感受和期待。

最開始,孩子的依戀主要是媽媽的,媽媽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把孩子的需要做為最優先的滿足。爸爸這時候的關注重點,不是那個可愛的小精靈,而是媽媽。好好的呵護好媽媽的需要,兼顧與孩子的互動。

照顧好媽媽,媽媽情緒穩定,夫妻關係融洽,孩子的安全感自然會很足,這會為孩子的自由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

慢慢的孩子開始與媽媽有了分離,孩子開始關注與人聯結的需要,爸爸的重要性開始上升。當孩子開始注意到這個世界其他人的時候,爸爸你需要足夠的有趣,激起孩子探索外面世界的興緻。

再後來,孩子從感性世界,慢慢開始探索抽象的理性世界,這是爸爸們的先天優勢。我們的引導、肯定、讚美,正是孩子此時價值感的第一個源泉。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發現那些看似神奇、或是困難的事情,自己都會通過找方法,努力嘗試而學會、掌握。這個過程爸爸們要注意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總是給建議,或者認為自己都是對的。此時,孩子便擁有了「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信念,他會積極、快樂的去發展超越父親的自我。

父親回歸,需要一場「看見」的相遇

父親回歸,並不是爸爸自己的問題,而是家的課題。

如果您是一位爸爸,您是否看到了父親是如何缺失的?

  • 請看見您的愛人為了孩子所付出的一切,體諒她的辛勞和焦慮,覺察她的感受和期待。

  • 請多給她一些關心和呵護,讓愛與被愛在親密關係中流動,為家注入溫暖與能量;

  • 請覺察自己和孩子的聯接,思考如何去做一位父親,覺察一個新生命給您帶來的啟迪,用心感受那段美好的親子時光。

如果您是一位媽媽,您是否看到了父親是如何缺失的?

  • 您是否發現「父親」笨拙的努力,接納他的不完美,覺察他的用心和渴望。

  • 剛開始,在親子中父親是弱勢的,他的參與需要您的支持和幫助,接納丈夫的慢熱和育兒方式的不同,用鼓勵和讚美讓「父親」體會育兒的成就與喜悅。

  • 請幫助丈夫發現與時間增長的育兒的天分,感受男人與女人的不同,放下焦慮,給自己留些時間,覺察孩子之外的大千世界,用心感受生活,滋養自我的成長。

如此,您會發現,我們經營的是夫妻之間的情感,增強了夫妻之間的聯繫,孩子便從和諧的家庭關係中,學會了包容,學會管理情緒,學會處理分歧與衝突,學會了愛以及感受被愛。

家,便成了爸爸、媽媽、孩子三者組成的牢固而幸福的三角。


從開家長會就可以一目了然,大部分是媽媽來開,爸爸很少,而且開不完就會走人,彷彿忙得不可開交。其實,不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得缺失,已經成了常態好。

父親的不了替代性,父親自己不知道。源於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夠關注。

原因:

(1)傳承老輩的做法。認為自己掙錢養家糊口就完成了一個父親的職責。因為從前自己的父親就是這樣做的。自己不也成長的不錯吧。今非昔比,獨生子女,社會環境,教學的大環境都變了,孩子們生活的天地五彩斑斕,沒有正確的引領,培養不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2)認為帶孩子是女人的事

帶孩子和教育孩子是兩碼事。但很多人混為一談。認為帶孩子是女人的事,一個大老爺們嘮嘮叨叨和一個小孩子有什麼說頭。這種觀念一日不改,男人就不會認為自己擔負著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的任務。

(3)嚴父慈母自古有之。所謂嚴父,就是在孩子年前更有震懾力更有威信。因為男人處理事情冷靜,不急躁,遇事沉得住氣,更果敢。不像女人猶豫不決,容易感情用事。所以孩子從爸爸身上學到的品質很多這些是母親給不了的。父親的確實,憑母親的力量是難以彌補的。

(4)認為男人主外,女人相夫教子

男人認為女人教子天經地義,自己又忙,孩子缺少東西可以買,但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那不是無聊的是嗎?恰恰相反,孩子的教育才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事,當然不是說男人不工作陪孩子玩,這是不現實的說法,但工作之餘的教導,或者節假日回家吃飯時間,都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黃金時光,不可丟失,不可推卸責任。

(5)大部分父親因為懶惰,不想陪伴教育孩子,即使做作業也是三二分鐘的是,遠沒有母親的耐心,父親也會藉此說自己不適合輔導孩子而卸下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責任,讓母親柔弱的雙肩擔起。不問後果。

世界正在懲罰不負責任的父親,因為大多數孩子因為沒有父親的嚴厲管教,又不服母親的嘮叨成為問題兒童或者問題少年,家庭因此愁雲密布,走上遠離幸福之路。


其實育兒的事情由母親包辦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自古就有。但是為什麼以前的人們不會認為父親「缺席」,而現在卻會對不問家庭事的爸爸們諸多抱怨呢?

那是因為社會對於父親功能的要求改變了。

以前的社會提倡男主外,女主內。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擔當的就是一個經濟支柱和榜樣的角色。所以爸爸只需要拼搏事業,取得成就,為家庭提供物質支持就是一個好爸爸。

而如今社會變遷,開始倡導男女平等,女性已在社會上取得一定的經濟地位,媽媽也跟爸爸一樣可以養家活口了。於是相應地,家庭事務和孩子教育也開始更多地要求爸爸的參與。

但問題是,媽媽們改變了,而爸爸們呢?大部分的男性在潛意識當中仍然對於舊有的父性觀念根深蒂固,他們擔心的是如果自己像妻子一樣向家庭傾斜,以此換來的對事業的犧牲該如何彌補?畢竟,當孩子大了,不再需要爸爸的擁抱時,他們會轉向需要自己的爸爸是一個成功者。而爸爸們也渴望當自己老去,可以對子女子孫們自豪地說起自己的光輝成績。

所以矛盾不僅僅是爸爸們的自私或懶惰,而是社會觀念變革中兩性的不平衡帶來的衝突。

如果不理解這一點,而一味地指責家中的父親,可能只會讓這位父親選擇逃避而更加缺席家庭教育。

我們都知道爸爸很重要,如果希望爸爸們回歸,最好的方法是讓爸爸們找到在家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夫妻是一對此消彼長的組合。要想爸爸們不缺席,媽媽們就不要太強。偶爾弱一點笨一點,偶爾缺席,讓爸爸有空間參與,適當給爸爸鼓勵,相當爸爸可以做得更好。


推薦閱讀:

維生素A缺乏症
「老二為什麼比老大精?」「生個老二就知道了」
新生兒:What!100天寶寶要開葷是什麼鬼?
二個月寶寶發育指標
我們仨,一起修鍊!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