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孩子,亂髮脾氣怎麼辦?
我也是剛剛實踐了這一難題!因為!我的孩子2歲3個月了!我都快被逼瘋了!但是最終我還是找到辦法了!
我家孩子多氣人!!!因為一些再小不過的事情,我家寶寶已經跟我大戰好幾天了,比如我用了一下他剛剛放在那的手機。
我已經被他折磨的心如死水!好幾次情緒失控熊了他,他哭的更厲害,而且是超長時間的哭泣,嗓子都哭啞了。
晚上睡覺前,我喝了口水,放下杯子,孩子就哭了,大喊著媽媽喝水,媽媽喝水。我就又拿水杯喝水,他還是大哭,怎麼都哄不好。
什麼原因造成的?只能說孩子成長的階段性,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我家孩子脾氣大,缺微量元素,肝火旺等等原因,但是好多孩子一到2歲都這樣,這就是他們的叛逆期到來了。
採取什麼應對方法?既然是必然的成長階段,那寶寶是改不了脾氣的。所以我們只能耐心順應和教育孩子,減少發脾氣的次數和強度,等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我現在非常理解我侄女2歲多的時候,我嫂子為了孩子的哭鬧快發瘋了。
第一步:舉個今天中午剛剛發生的例子,我孩子尿了褲子不讓換,我就暫時不給換(這是順應),只是告訴大家順著寶寶可以避免他哭鬧。
我趁他玩得投入給他換了,他發覺後不樂意,就瘋狂的找到濕褲子要我給他換,哭得滿臉是淚,憋的臉通紅,我去安慰,還搖晃身子一副蠻不講理的樣子!更可怕的是,我們在大街上呢,圍觀的一群人還以為我搶了孩子呢!
第二步:我就說,寶寶尿褲子了,外面風太大,容易感冒,還得打針吃藥,所以媽媽為了不讓寶寶打針,必須給寶寶換褲子。你要是再哭的話,媽媽就看著你哭,等你想明白了再來找媽媽(這是教育)。
第三步:孩子哭的很厲害,我只是看著他哭,哭了一會,他張開手讓我抱,哭的不厲害了(孩子都會求抱抱),我就抱起來,告訴他媽媽愛他,誇他:我家寶寶想明白了,真棒,知道褲子濕了穿著難受要換掉。
第四步:然後轉移話題,媽媽答應給寶寶買酸奶是嗎?買一大箱酸奶,你知道多大嗎?我一邊用手比劃,一邊不斷聲情並茂地說話,因為寶寶愛喝酸奶,竟然笑了,然後非常高興的跟我去玩了。
我就想告訴跟我一樣受折磨的家長,適應了就好了(苦笑)。2歲的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需要更多的戶外運動,需要更多的母愛和理解,盡量給吧,畢竟,他是你生的!!!
任性的兩歲,這其實是幾乎所有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都會遇到的一個階段。
雖然說叫任性的兩歲,其實這個階段開始的時間並不局限於兩歲。具體說起來,可能會在一歲半到三歲多這個區間出現。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會覺得孩子很難帶,動不動發脾氣,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各種表現:粘人、愛說不、倔強、自私、不分享、執著、耍橫、說謊……(不一定全都有,但有那麼幾個,爸爸媽媽就很頭疼了)
雖然現在很多很有教育意識的家長,已經很清楚,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有這樣的表現很正常,但不可否認,這對日常生活中,對於和2歲叛逆期孩子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請爸爸媽媽一定積極的看待,孩子們現在出現的麻煩。
心煩的時候想想這5點,爸爸媽媽的心態可能就好多了。1. 孩子的反抗不是難搞
2. 孩子說謊不是不誠實3. 一直問「為什麼」,其實不煩人4. 孩子太黏人,不是不夠獨立5. 容易發怒,不是經受不了挫折。
除了用著5點來調整爸爸媽媽的心態之外,還有5點,是爸爸媽媽需要讓小寶寶明白的道理。
1、別人也有權利
2、沒有人是完美的3、除了哭,還有其他的表達方式4、感覺是會改變的5、爸爸媽媽知道什麼是對我好的
當然了,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有經驗,你跟這個時期的孩子苦口婆心講道理,通常沒什麼用。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爸爸媽媽的互動交流中,慢慢體驗,才能明白。
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成年人,改善我們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小朋友的過程。
我們可以怎麼做?
第一點:溝通,做到反思式的傾聽。所謂反思式的傾聽,就是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把孩子此時此刻,心裡的想法、情緒說出來。
不要訓誡、不要講道理、不要爭辯,這些通常都沒有用。
你可以這樣說,「看上去你真的生氣了,你還想玩玩具,但又不得不把它收起來,這真是太掃興了,你心裡肯定難過死了,但是你只是哭了,你沒有尖叫、沒說不禮貌的話,你很尊重我,等你舒服一點了,我們可以一起收。」
別擔心這樣會誤導孩子不聽你的命令。相反這是在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同時,你也在堅持你的規則。
你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緒,但是,仍然堅持讓孩子承擔它錯誤行為的後果。這便是溫柔而堅定。
即便孩子因為要承擔錯誤行為的後果而難過,但因為你已經幫助了孩子疏解情緒,孩子會漸漸平靜一些,不至於哭鬧失控。
第二點:正面引導,選擇代替指令。與其告訴孩子:「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不如直接告訴孩子:「你可以這樣做,你那樣做就更好了!」
用選擇去代替指令,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如果你說,「把那個凳子搬過來,你搬不搬,你搬不搬?」小朋友一任性,可能就說,「不搬!」
但是如果用選擇的方式,就會好很多,比如你可以說,「寶寶,你想把那個藍色的板凳搬過來還是把那個紅色的板凳搬過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有自主的選擇權,他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第三點:成為會玩的爸爸媽媽,親子感情會更好。比如:很多爸爸媽媽都告訴我,家裡的玩具有幾筐呢,小朋友都不愛玩,沒有什麼興趣了。
那現在就可以把家裡的舊玩具翻出來了。
一個普通的小球,它不僅僅是個球,它還可以當蘋果,它可以當麵包,它甚至可以當天空中划過的一顆彗星……總的來說,就是給玩具的普通玩法加上想像力。
2歲正好是孩子想像力萌發的時候,我們陪他們玩的時候,一旦給舊玩具加上想像力,立刻有了新的活力,孩子立刻覺得很有趣。
孩子之所以跟爸爸媽媽發脾氣,內心的OS通常是:你們不理解我!
怎麼能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理解我呢?
會跟孩子玩,讓孩子覺得你好玩,是個好辦法。
第四點:適當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所謂叛逆和任性,都是因為孩子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所以,在孩子越叛逆的階段,尊重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不傷害環境、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小朋友的行為,都可以適當的被尊重。
比如,如果小朋友在塗鴉,讓他決定自己想畫什麼,想怎麼畫;孩子今天想穿什麼衣服出門,只要不過分,都可以聽他的,哪怕他太陽天想穿雨鞋,也沒關係。
如果擔心孩子出門後才發現穿這個不舒服,那麼出門前媽媽悄悄帶好替換的衣物就好了。不需要在出門前,為了穿什麼跟孩子糾結半天,最後出門時大家都一肚子氣。
畢竟我們養育子女的目標,是為了幫他們脫離我們的生活,最終成功的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里留言,我真的真的會回復哦。快關注我吧!
你好,我是喬喬媽,我的女兒喬喬現在2周歲8個月,正經歷了亂髮脾氣這一階段,說點我的心得吧。
國外有個說法,2歲是 terrible2,意思就是糟糕的2歲。那麼糟糕的2歲到底糟在哪裡呢?我們先要找到原因在對症下藥。
2歲,一般的孩子會獨立行動了,在房子里爬來爬去,翻箱倒櫃,分不清什麼是危險什麼是安全,有自己的想法了,偏偏表達不出來,一般能完整說出一句話就不錯了,指望他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與想法那就是痴心妄想,所有如果不合他心意,一眼不合就大喊大叫,嚎啕大哭,打滾耍賴,抓臉撞牆,留下心力憔悴的老母親。
其實媽媽不要著急上火,碰到這樣的情況,抓住機會好好教育,可以讓孩子有突飛猛進的成長。
1.孩子已經失控了,就是吵鬧不休跪地打滾。
我們第一步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在家裡一般是卧室,沒有什麼危險的角,雜物磕磕絆絆;在室外,找個安靜的角落,也不會干擾其他人。讓他先吧情緒發泄出來,想打滾就給打滾,想哭就哭,想撞牆,父母手得扶著一點別真撞傷了,這時候什麼話都不要說,安慰的,罵人的統統不要,想哭一小時可以,哭兩小時可以。孩子累了,拿熱毛巾洗把臉,想哭還可以繼續,直到不哭了進行第二步。
2.引導孩子表達。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父母孩子溝通良好,很多父母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苦惱,因為孩子的想法父母完全不了解,那這個必須從小就打好基礎,讓孩子知道可以對父母說。是想要拿筷子被爺爺奶奶阻止了?是想要玩偶家裡太多被拒絕了?還是在公共場合吼叫被爸媽責罵了?分析孩子的心理,是被罵了害怕委屈,還是因為要求不合理被父母拒絕而發泄。
3換位思考,給出結論。
比如在公共場合大吼大叫,問孩子,如果有個小寶寶想睡覺,吵醒人家好不好?就好像你要睡覺的時候被叫醒也要哭;比如家裡玩偶太多不想買,就告訴他必須扔掉家裡哪個哪個行不行,只能睡髒兮兮的垃圾桶;比如站在高處蹦跳,告訴他摔下來會斷手腳,吃不了牛奶,玩不了滑滑梯行不行,可能還要打針看醫生...
4給孩子更多一個選擇,轉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可能就是要蹦跳,就是要買那個玩偶,那我們告訴她可以在平地蹦,爸爸媽媽可以陪她跳兔子舞,可以教她玩新遊戲跳房子;喜歡那個玩偶,我們可以自己買筆畫一個漂亮的,可以把家裡那個穿個新衣服。
現在我的喬喬依然還會發脾氣,但是她會很清楚的表達 我有點難過,我有點傷心,我實在想要這些了,也慢慢可以自己找到一些替代方法了,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哦~~
兩歲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喜歡和家長對著干,喜歡亂髮脾氣,那麼為什麼兩歲的寶寶會這樣呢?
一、兩歲寶寶亂髮脾氣的原因
孩子在19個月以後,他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漸漸會懂得說「不」,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寶寶的成長特質。他的目的性也會比以前加強,比如,以前寶寶喜歡抓奶瓶,可能只是為了抓奶瓶而抓奶瓶,但現在不了,現在他知道奶瓶和牛奶是有聯繫的,他有了一定的思維活動能力。所以,他抓奶瓶很可能是想告訴你,他想喝牛奶。但是這時候的寶寶語言發育還不夠成熟,可能還不能夠完全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如果家長對這個寶寶的心理發展特徵也不了解的話,很有可能不能及時的對寶寶做出反饋。這時,寶寶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表達。
二、寶寶亂髮脾氣該怎麼辦?
雖然這個時候的孩子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但是他對你的情緒還是能夠體會的。
1.安撫孩子的情緒,表達你能理解他現在的這種情感
首先,要共情,把孩子當成是一個平等獨立的人,理解他現在的這種憤怒的情緒。而不是把他當做是一個無理取鬧的小屁孩。告訴他你的哭鬧我能夠理解,但是你要找一個更好的表達的方式來讓我明白你的意思。
2.引導寶寶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比如家長可以指指水杯問:是不是要喝水?或者鼓勵孩子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寶寶覺得自己的需要會被滿足,孩子就不會無理取鬧。
3.孩子仗著大人的溺愛,恃寵而驕
孩子雖小,但卻能夠看人下菜,對於溺愛他的人,有時候孩子也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不滿足就發脾氣,對於這種情況,建議跟換一個平時對他不溺愛的家長去跟他溝通,先跟他說:我覺得你現在太激動了,我建議你先到小屋去冷靜一下,想一想,然後來跟我說你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如果你是合理的,我會滿足你的。等孩子過一會,情緒不那麼強烈了,甚至很有可能都忘了這件事時,在簡單的跟他溝通。
總之,寶寶亂髮脾氣,我們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三歲左右,寶寶變得更有主見,對大人沒那麼順從了,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去做,不喜歡大人幫忙,經常會嘴裡說「我自己」,即使自己做得不好,也心滿意足,如果大人要幫忙,反倒會生氣、發脾氣。大人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那麼倔。其實這並不表示孩子不聽話了,而是說明孩子獨立性開始出現。
獨立性的出現是幼兒心理發展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標誌著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出現。寶寶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和他人不同的。為了證明自己,這時期的孩子往往喜歡跟大人反著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期」到了。所以這時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家長:「寶寶來吃飯」,寶寶:「我不吃」;家長:「寶寶,天冷了,穿厚衣服吧」;寶寶:「不冷,我不穿」;家長:「寶寶,快來吃你最愛吃的蘋果」,寶寶:「不吃」。有時候孩子純粹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即使自己心裡想的和大人一樣,也會脫口而出「不,不要」。
曾經有位媽媽告訴我,孩子老跟大人唱反調,後來她想了個辦法,開始說反話,比如想讓寶寶喝奶時,就對寶寶說,「這是給奶奶喝的奶,不是給你喝的哦,你千萬不能喝,千萬不能喝」。結果,大家也許想到了,寶寶趁媽媽一眼沒注意,馬上端起奶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完了。
所以,當寶寶處於叛逆期,自我意識萌發時,大人不要輕易給寶寶下不聽話的結論,要儘可能尊重寶寶的意見,可以凡事先問寶寶的意見,比如天冷了,問寶寶,天冷了,今天穿什麼衣服呀,如果寶寶選擇穿厚衣服,那皆大歡喜,如果寶寶選擇穿單薄的衣服,我們也可以嘗試上面那位媽媽的做法,說「嗯,不過我可得穿厚點,你不要跟我學哦」等等。或者大人先假裝說「寶寶,今天我們穿個薄衣服出去吧。"一般情況他會選擇厚衣服,出去後別忘了由衷地誇誇他"哎呀,幸好聽寶寶的話,穿厚衣服了,不然可得凍死了"。他一定會覺得很受用的哦。實在不行,讓他先穿單薄衣服出去呆幾分鐘,感受一下,然後找個借口回家,這時候不要說「看,冷吧,讓你非得穿薄衣服」,如果這麼說的話,孩子肯定會不服氣的。當然,如果寶寶的要求危及安全、或會影響他人,那這時候就不能任由寶寶的性子來了,要嚴肅警告,不聽就果斷控制、抱走。當然,如果寶寶的要求危及安全、或會影響他人,那這時候就不能任由寶寶的性子來了,要嚴肅警告,不聽就果斷控制、抱走。
但是不要對寶寶使用暴力哦,平時可以給孩子讀讀繪本,引導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個人體會,關鍵時用得上哦
還可以利用寶寶與人攀比的心理,巧妙引導寶寶,比如寶寶非要大人抱,可以說「昨天丁丁自己從家走到那棵樹那裡,好厲害呀,寶寶都走不了這麼遠吧"。總之,大人要了解不同年齡的特點,善於引導,不要隨便給寶寶負面評價,影響寶寶的自我評價。隨著寶寶長大,寶寶的想法會越來越多,跟寶寶鬥智斗勇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的。
寶寶總是無緣無故發脾氣?
寶寶一隻哭鬧不能安撫?
出門在外,孩子要這要那,不配合?
學好這幾招,幫你搞定所有熊孩子
1.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如果你經常這麼說:"哭什麼哭,就知道哭,沒出息"或者"你在哭,我就….",那說明你是一個不會管理情緒的家長,那勢必你的孩子會向你學習。
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家長要首先冷靜下來,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安全安靜的孩子讓其自己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接受孩子各種情緒的存在,然後幫助孩子找到情緒的釋放口;有情緒正常,可以合理髮泄但是要有一定底線,絕不縱容
2. 轉移注意力
孩子一直哭鬧,可以裝作不理睬,可背對孩子假裝玩的很開心,最好發出一些能吸引孩子注意的聲音;一般寶寶都會很快忘記自己要做什麼,按跑過來一起玩
如果孩子一直想嘗試一些危險的事情,可以將與此活動相關的物件全都收起來,幫孩子尋找更合適的新的遊戲來作為樂趣;正面硬碰硬一般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側面轉移,能讓寶寶悄無聲息的改掉壞習慣
3. 讓寶寶自己做主
我們一直強調要從小培養寶寶的物權意識,如果孩子拒絕分享或者不讓觸碰他的東子,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可以徵求寶寶的意見,可以引導,但是如果寶寶堅持,不要強迫
4. 忽略不該干涉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社交過程中發生衝突,不要著急干涉,現在旁邊冷靜觀察,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寶寶遇到問題就來求助,先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孩子會在這各種各樣的小挫折中得到鍛煉,處理能力也會越來越好
5. 用自然後果給與教訓
如果孩子不聽勸,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這些事情導致的後果並不嚴重,可以讓其自然發生,切身的小教訓比我們一味的說"不"更能讓寶寶長記性;當然這個方法我常叫做"自作自受"
6. 溫柔和堅定的堅持原則
不是說"語氣溫柔不發脾氣,反覆強調原則,通過"溫柔"的軟暴力僵持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要關心孩子真正的感受 ,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邏輯,以此來判斷自己的預期和要求適合苛刻是否需要調整
如果孩子總是吃沙子,一味的跟他講"危險"、"不衛生"他是理解不了也不想理解的,我們可以換個有趣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對承包,裝沙子,和沙子聊聊天來轉移孩子想吃沙子的慾望
7. 減少正面否定,給出選項,多多鼓勵
頻繁的說"不行",孩子偏偏一直做?
面得孩子的不當行為,不要著急衝上去,告訴他"停下",這樣即使他們頓挫停下來,也不知道接下來要幹什麼;給他一個或兩個簡潔明了的指令,只要孩子按照指令做了,立馬給出正面鼓勵來鞏固孩子的行為
也就是說我們要告訴孩子的不只是"你不可以做什麼",更多的要教會他們你可以做什麼,這才是自由
8. 提前預約
家長們經常會遇到"孩子看中某個玩具,不買不走"的情況,下次出門前給孩子講一下我們今天大概會做些什麼事情,重點講一下孩子感興趣的點,可以跟孩子約定一些可愛的任務來轉移注意力,比如我們出門撿5片好看的樹葉;如果孩子情況嚴重也可以先約定限制購買數量,比如今天今天你可以買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有一件哦,好好珍惜;慢慢的在引導孩子戒掉壞毛病
家長們學會了么,如果覺得實用,記得分享給其他朋友哦
2至3歲的孩子發脾氣,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段。
一、孩子發脾氣的幾種原因1,情緒思維成長,但無法用語言表達
對於家的各種限制,他們不會用語言表達來反駁,只有通過發脾氣現發泄自己的不滿,用哭鬧來爭取自己的想要的權力。如果這樣父母還以謂的強硬,會誰孩子的脾氣更大。
2.父母經常發脾氣
父母經常發脾氣,情緒急躁,只要孩子稍微不如意就大吼,或者打罵,這樣的行為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示範,久兒久之他也學會了發脾氣!
二、父母如何應該對孩子亂髮脾氣1.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發脾氣是有原因的,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訴求。讓他的情緒穩定下來,慢慢跟他有效的溝通。讓他知道發脾氣是為了達到某種訴求,這樣做是不合理的,同樣也是無效的。讓他的心智成熟起來,這樣就會減少發脾氣的次數。
2.父母要以身做責
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鏡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正確的思想與態度來影響孩子。讓孩子知道用正常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兩歲的孩子,都愛發脾氣。必須對症下藥,不能一概而論。
孩子發脾氣,肯定是有什麼不合他心意了,只能用發脾氣來表示反抗,這個時候家長必須先弄清楚原因,有的要求可以滿足,有的就必須義正言辭的拒絕。
我自己的女兒一歲多,正在這個階段。稍微不順著她,也一樣發脾氣。她特別喜歡玩客廳裡面的燒水壺,桌子上的東西根本放不住,一會不注意就給你扔地上了,有一次非要拿水壺玩,拿什麼玩具哄都不管用,什麼東西給到了她手上都往地下扔,弄的我沒辦法了,把水壺燒熱,拿她的手輕輕碰一下,燙得她馬上把手縮回去,從那以後再不敢碰水壺。(這招很管用,危險的東西可以給孩子試著碰一下,她感覺到疼痛就再不敢碰了)
再一個,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裡人必須態度明確,不能爸爸媽媽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心疼孩子就要攔著,那樣是永遠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會認為有人護著我,我就是對的,而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要聽我的,孩子下一次只會變本加厲,絕對不能給孩子有恃無恐的錯覺。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冷處理一下,等孩子冷靜下來,再慢慢和他說為什麼不可以,如果破壞了東西就讓他自己整理收拾好了才能去玩。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能跟著發脾氣,各自冷靜下來,解決問題
兩歲寶寶亂髮脾氣,是一種很常見的問題,兩歲的寶寶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是因為在孩子兩歲前會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到了兩歲後(有的孩子可能會更晚點),孩子會漸漸知道自己與母親並非是一體的,孩子這時候即渴望獨立,又害怕獨立。
同時孩子還會因心理有獨立,可是身體卻還不能更好地協調,從而讓孩子發脾氣。
這就是「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兩歲」。 意思是一到了兩歲左右,原本溫順乖巧可愛的天使寶寶就會變得特別難纏,經常會無理取鬧、亂髮脾氣。
父母可以這樣做: 1、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告訴孩子無論何時,我都是愛你的,愛的是你這個世界。 2、允許孩子發泄負面情緒。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允許孩子發泄負面情緒。 3、媽媽要情緒穩定。 孩子三歲前,安全感主要來源於媽媽,媽媽情緒穩定,孩子才能更有安全感。 總之,可怕的兩歲並不可怕,他是孩子,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
我的孩子目前是兩歲三個月,不過他「叛逆期」表現的比較早,1歲6-7個月左右就開始叛逆的表現了,表現出來肯定就是以脾氣的方式,不過叛逆兩個字只是我們大人對孩子定義,實際我認為並不合適,因為孩子都是非常單純的個體,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他該有的樣子和表現,他不發脾氣,沒有同齡人有的情況可能你還會懷疑他到底有沒有長大。下面談談我的看法吧:
1.孩子的一個必經的過程:兩歲前後是孩子幼兒成長第一個關鍵期,也是一個轉折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可以放開媽媽的手獨立行走了,也開始咿呀學說話了,對外界似乎有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力,所以就會根據這個認識來和成人對話或者和外界交流,但是發現成人尤其是父母有的時候很難靜下心來觀察孩子的情緒和意思,而孩子因為語言的原因又不會完整的表達自己,所以只能用哭聲,或者脾氣表現出來,嚴重的孩子就會摔玩具,或者撞牆等。這個時候要學習合理引導,我的孩子不到兩歲的時候也出現過這樣的事,有2-3次我們沒有明白他的意思,他著急的就自己趴到地上,用頭撞地板,當時看到這個情形,一方面很心疼,另外也很惱火,當時想怎麼這麼小的孩子就有成人可怕的表現了呢,後來才知道這是孩子一個必經的過程,說明他在告訴大人我的意思不是這個,我需要幫助,請求幫忙,這是孩子給大人的求救信號,希望引起你的注意,但是自己又不會表達。接納這個階段,同時帶孩子有成長。
2.保持平靜,不貼標籤,讓孩子說話。遇到如上孩子這樣的時候我會先把孩子扶起來,不要責備,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責備他怎麼這麼不聽話,不像樣子等都是無濟於事的,而且適得其反,而是告訴孩子「寶貝,別急,告訴媽媽你的意思好嗎?」,多數情況下孩子會繼續哭鬧,這個時候就要屏氣凝神,合理引導,告訴他「你這樣哭,媽媽聽不懂」,「你的意思是什麼請告訴媽媽」,當父母保持平靜而理智的態度,不被孩子的脾氣激怒的時候,會首先給孩子傳達一個信號,「爸爸媽媽都沒有生氣,我發脾氣的事也許不是很大的事」,孩子會在和諧的氛圍里很快冷靜下來,按照父母的引導告訴你他要什麼等。
3.平常就告訴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方式。孩子玩起來,就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一個玩具沒有找到就會很著急,在孩子還沒有發脾氣前注意觀察,捕捉到脾氣信號後不要主動幫忙,可以問問他「你需要媽媽的幫忙嗎?」,這也是在引導孩子在需要時自己要向大人求助,孩子會順勢告訴你他的意思,從而避免一場大鬧天空。
我的孩子是個急性子,有的時候他自己喜歡把兩個小車的玩具摞到一起,但是經常不成功,每次就很著急的要摔車子,之前我有引導過他幾次,開始也不靈驗,畢竟孩子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大概兩三個月後,效果就很顯著了,孩子現在就很少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了,有時候我在工作,他會叫說「請人幫忙,請人幫忙」,我就知道孩子的需要了。
所以關鍵是找到孩子發脾氣的根源,摸清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個性和表現,因需引導,變被動為主動,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時間,不急不燥,耐心等待一個花開時間。
父母成長了,孩子才有美好的長大。
推薦閱讀:
※懷孕期間,你有沒有得到婆家的特殊照顧?
※為什麼有些單眼皮的人看起來讓人覺得有點恐怖?
※善良的人會怎樣對待自己討厭的人?
※為何有人認為鄭和去過美洲?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態變得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