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的謙讓,這麼多年教會了孩子什麼?
07-10
謝邀,孔融讓梨作為一個中國版的道德故事一直廣為流傳,相信題主也是學過的,學校教父母教奶奶教爺爺教。
故事本意都是教會大家謙讓,但是仔細想想這個故事到現在還會像以前一樣嗎
孔融讓梨個人感覺還是更適合孔融一樣的大小的孩子4-6歲更為合適。而且這些故事都是有兩面性的,在你填鴨式的教會小孩,再大一些孩子有自主思想的會有孔融是不是不喜歡吃梨,或者是孔融喜歡吃梨他確把大的給了別人對於一個4歲的孩子是不是有點不太天真了!
中國式家長傳承教育,也就是所謂的望子成龍,大多都包含著父母沒能做到沒能造成的夢想。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孔融讓梨這個歷史典故,是我們在很小時候就聽說的,老人們總是讓我們要學習孔融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年紀還小的朋友要學會謙讓,有禮貌,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讓人喜歡的孩子,所以現在大人們經常以這個成語來教導自己的孩子對待他人要尊敬,謙恭有禮,不驕不躁。
謝謝邀請,我是老師,這些年教書育人的過程也沒少提到孔融讓梨這樣的故事。我覺得「孔融讓梨」的謙讓精神還是很有必要傳承下去的。近些年來,年輕人崇尚個性和自由,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些人過枉矯正,把所有傳統美德當作沒個性,所有反傳統才是個性,大有非黑即白的架勢。有一句話「去之糟粕,取之精華」說得好。謙讓不對嗎,不是個性嗎?越是喧囂的年代,謙讓越顯得彌足珍貴。當然,在講這個故事時,我們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切不可生硬說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