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倦怠何時休?
職業倦怠出現於絕大多數公辦學校教師身上。表現為工作激情喪失,找不到職業發展方向,沒有繼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甚至常常感到生命的無意義。
以下三個方面,是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一、沒有失去的恐懼。
事實上,有機會體驗職業倦怠感,是一種幸運。只有從事長期而穩定的工作的人,才會產生職業倦怠。
對於公辦學校教師來說,只要不犯罪,失去工作職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而對於絕大多數其它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談職業倦怠卻是件奢侈的事。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經常需要為獲得工作機會而努力,在他們身上,怎會產生職業倦怠呢?
我父親是木匠,年輕的時候,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工作。現在六十多歲了,還在攬裝修活兒。
很多次,我憐惜而難過地問他:「累嗎?有沒有感到厭煩?」
父親說:「只要有事做,我就高興,也不感到累。哪裡會厭煩啊!」
而母親卻總是嘆息:「你爸這樣的人,就像找食的雞,扒拉一腳才能啄一口。只要還做得動,他就沒想過停下!」
我妻弟是開理髮店的,每年大年初一就開張做生意,過年過節,從不打烊。他有職業倦怠嗎?沒有,他害怕一旦歇業休息,顧客都去了對面的理髮店。
恐懼失去,像鞭子般趕著你奔跑向前,一刻不敢停歇。雖然這是一種負向刺激,卻令你無暇也不敢放鬆懈怠。
教師沒有失去職位的恐懼,才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二、沒有得到的喜悅。
我的同學老劉是公務員,這麼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積極而陽光的形象,對工作充滿熱情,說話做事,都是滿滿的正能量。當然,他的職務也一直在升遷,由鄉鎮小辦事員,一步一步坐上了局長(科級)的位置。
同學聚會的時候,局長老劉的意氣風發,和我們幾位教師的老氣橫秋形成鮮明對比。
四十歲的老劉很快就有機會成為副縣長,他的人生還有無限可能。
而我們幾個當教師的,工資不高,職稱無望,退休時日還長。一個個手棒保溫杯團坐著長吁短嘆,憤憤不平,滿臉都是掩飾不住的疲憊和厭倦。
像公務員一樣,有層級豐富的上升空間的職業,一般不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為在工作的過程中,他能看得到努力的前景,能不斷體驗得到的喜悅,因而生髮出無窮無盡向上的動力。這是一種正向的刺激,能有效消解職業倦怠。
三、只有無盡的壓力。
在交通局上班的朋友老胡也沒有職業倦怠。
他的工作很輕閑,每個月只有頭尾幾天略忙。大多數日子,都是八九點鐘上班,上午喝茶聊天玩手機,中午趕個飯局,下午就約幾個同事釣魚、騎行或者打麻將。
他曾對我說,他不喜歡放假,因為約人出去玩比平時困難。
這話聽在我耳里特別不是滋味。
他上班是享受,我上班卻是折磨。
當教師,每天早中晚自習,時間跨度長達十幾個小時;批不完的作業,改不完的試卷;升學率像石頭壓在胸口;面對違紀學生,管得太嚴有風險,管得太松又有危險……
他上班就像玩似的,收入卻比我高出一大截;我一個月的工資僅夠勉強糊口,卻要承受無窮無盡的壓力。
我當然會產生職業倦怠。
如何消除教師的職業倦怠?相應地,也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健全教師退出機制。
健全教師退出機制,不是將教師推向市場。教育具有長效性和連續性的特點,如果教師頻繁更換,對學生來說是簡直災難。
教師退出,可以結合縣管校聘,對教師的崗位適當調整;可以提前退休,或由教學崗位退到後勤崗位;對於不合格的教師,才需要堅決淘汰。
讓教師保持適度的失去恐懼感,既能促使教師繼續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能一定程度上消除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二、減輕教師的職業壓力。
減少各類與教學無關的評比活動,改革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出台合理的學生懲戒制度,取消義務階段學校的早中晚自習,全方位減輕教師的職業壓力。
三、增加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教師工資收入;改革職稱體系,增加更多層級,給教師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改革職稱評聘體系,讓業務能力強、工作態度好的教師有盼頭。
教師有了職業幸福感,才不會產生職業倦怠。
要解決教師職業倦怠感必須讓教師專心做「一件事」。
熊丙奇教授說得很對,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的主要原因,一是地位、待遇低,二是非教學壓力大,三是沒有教育自主權。提高教師職業榮譽感,需要提高教師待遇,同時保障教師教育權利,減少行政對學校辦學的干預,實行教育家辦學,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現在大城市的教師的日常工作絕不止教學,甚至可以說,教學反倒成為一線教師花時間花精力最少的一個部分。除了教學,一個教師還要做德育(班主任),做科研(論文),做帶教(教徒弟),做「公益」(參加各類活動),個別能幹的還要做行政工作。
這些事情無論量多量少都會牽扯教師的精力、耗費教師的時間。
但是這些事情與教師的成長有多少關係呢?
難道一個寫不好論文的教師就不是好教師?
難道一個做不好班主任的教師就不是好教師?
難道一個只想好好教書的老師就是一個不思進取的老師?
我們當然認同一個課上得好、班級管得好、論文寫得好、徒弟帶得好、活動參加得多、還能做行政工作的全才老師是頂尖的人才。但是我們需要要求每個教師都往全能的方向發展嗎?有多少教師有可能發展成全能型呢?
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早已從追求全才轉變成追求專才。
一個人對自己的培養可以追求廣度,也可以追求深度。
在某一個領域鑽研到一定深度的人應該要獲得和能力廣泛的人一樣高的評價。
遺憾的是不僅僅教師行業存在求全責備的弊病,其他很多行業也是如此。例如醫生,既要有臨床經驗,還要做科研發論文。臨床經驗豐富的人在評職稱時往往拼不過善於寫論文的。
一個中年教師勤勤懇懇教了幾十年書,當了幾十年班主任,連年評到優秀班主任的,還帶教著新來的博士生。沒過幾年,博士生刷刷刷地發論文,不僅拿到更多的績效獎勵,還很快評到了職稱,而中年教師卻得知他當班主任的成績對評職稱一點用都沒有。
你說他能不倦怠嗎?
如果您認同本文,請「點贊」、「評論」或「分享」,以讓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謝謝。
作為人,就不可能一直精力百倍的工作,總會有倦怠的時候,只不過有的人能迅速的走出,有的人不能,有的人甚至很難走出,作為老師也是社會的一份子,也無法避免的會有職業倦怠!教師的職業倦怠不可能完全的消除,只能減少!
那麼到底什麼是職業倦怠呢?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個體在工作重壓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
而教師的職業倦怠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作強度大,收入水平低
你一定會噴,教師的強度還大,收入還低?掙得多的畢竟只是一少部分,對於絕大多數的老師來說收入水平永遠是被平均的份,工資天天喊著漲,可是發到手中的卻是越來越少。而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講兩節課那麼簡單,教師每天的日常工作有備課、講課、批改作業、出檢測卷,叫學生談話,找家長談話,並且經常會迎接各種檢查,補各種材料,開各種教學會議,聽各種講座,參加各種培訓等等!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
二,工作壓力大,職業歸屬感差
教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於幾個方面,
第一,成績
分分分老師的命根,每次考完試都會排名,你不能說總是比別人差吧,你不能總是心安理得的接受批評吧,我想每個老師都不願意,誰都在努力的想辦法改變自己的境況,成績差的努力前進,成績好的拚命保住。殊不知老師之間比成績已經白熱化,恨不能把分算到小數點後七八位!
第二,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
每學期學校接到的行政任務很多,本來老師們對於各種教學任務已經疲於應付,應接不暇的行政任務更是讓老師們身心俱疲!
第三,社會
現在教師的地位比以前那是大打折扣,社會上總是有人喜歡拿教師大作文章,或者乾脆拿放大鏡來看老師,讓老師幹什麼事情都畏畏縮縮,不敢管學生,更不敢得罪學生!
第四,職業歸屬感差
教師的另一個壓力就是沒有職業歸屬感,就是一種找不到家的感覺,教師與學生發生矛盾如果被放大不管三七二十一教師錯,教師與家長發生矛盾只要家長敢鬧教師錯,教師不敢批評學生,更不敢體罰學生,哪能有歸屬感?
三,理想與現實得差距
我想絕大多數老師都是懷揣夢想的,而當現實照進夢想,突然發現當老師不是那麼回事,各種落差感讓老師們終會倦怠!
我們無法消除職業倦怠,但可以減少職業疲勞,多給教師一些理解和寬容,多給教師一點尊嚴和愛護,多給教師一點自由和夢想,多給教師一點尊重和呵護,再疲憊的身軀都會挺立前行,再睏乏的身心都會昂首闊步!教師職業倦怠也將大大減少!
教師職業倦怠不是某件事或某些事引發的,教師職業倦怠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初期,教師對工作充滿熱情,工作過程中講的是奉獻,認為自己有社會意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壓力逐漸增多,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滿足,工作得不到認可,逐漸就形成了職業倦怠。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除個人外還包括工作任務、學校、社會、工作對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
教師的職業性質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時間要明顯比其他職業的工作時間要長很多。教師除了按正常時間上下班外,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來備課以及批改學生作業。如果按一個老師任教兩個班級來算:教師在上課前備課平均要花費2個小時。
假如一個班有40名學生,批改每個學生的作業需要5分鐘,那麼一節課下來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就需要6個小時多。在加上上課時間,教師一天的工作時間就遠遠超過其他職業。這還是按照所上班級為同一年級來計算。
如果所傷科目為不同年級那麼時間將會更多。如果擔任班主任工作的話,一天工作時間要超過12小時。如此長時間超負荷運轉,使不少教師在心理上和情緒上處於極度疲勞和衰竭的狀態。而這種疲勞和衰竭狀態正是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典型癥狀。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教師工作的主要陣地,教師的職業倦怠在很大程度上與學校的管理相關。學校管理能不能給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情感狀態。
如果學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檢查、評比過多,而提供給教師展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及與同事之間的交流學習的機會過少的話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人際交往,導致教師身心疲憊。此外學校在教學評比過程中不正常競爭、獎勵與批評機制的不健全、領導與領導直接的關係不和睦等都會使教師對工作失去興趣。這些都會直接造成教師的職業倦怠。
三、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得不利用各種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以提高自己的素質。
從客觀上來說,教師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培養了一批批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教師應該擁有較高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在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都偏低,與社會賦予教師職業的崇高使命並不相稱。
此外,隨著社會的巨變,人們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多元化,教師不得不面臨著包括價值觀在內的各種衝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還承擔著為國家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這種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職業的要求又促使教師必須承受著比普通的社會成員更大的心理負擔、精神負擔。很容易使教師形成職業倦怠。
四、工作對象因素
1、學生管理困難。
教師所面對的不是工廠的機器,不是生硬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思想的王國,其思想行為、習慣、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且不斷變化,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不斷調整教育教學生方式、方法,必須在面對不同的學生的同時,尋找其共性,尊重其個性,而且還要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影響人,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迴避的壓力。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學生較多,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的學習問題、行為問題、思想問題,都給教師帶來了難以排解的長期壓力。
2、家長要求苛刻。
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然而部分家長不能夠認識到學生成才的目標,對老師的要求過於苛刻。但學生的表現與期望出現差距是將責任都歸咎於教師,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壓力。
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的主要原因,一是地位、待遇低,二是非教學壓力大,三是沒有教育自主權。提高教師職業榮譽感,需要提高教師待遇,同時保障教師教育權利,減少行政對學校辦學的干預,實行教育家辦學,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針對教師職業倦怠感的問題,有人提出以提高師德要求來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但空喊師德口號是沒有意義的。必須分析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原因。除了眾所周知的待遇問題之外,還有兩方面因素導致教師有嚴重的職業倦怠感。
調查顯示,我國教師有八成感到工作壓力大,而壓力主要來自非教學壓力,包括參加各種評比、評審,有不少評比、評審是形式主義,可由於與考核、晉陞有關,不得不參加,為此,教師不得不犧牲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其中,最重要的評審,是職稱評審,為了獲得更高職稱,教師不得不按職稱評審指標,寫論文、做課題,跑關係。近年來,我國也推進評價改革,要求減少對學校的行政評審,以及改革職稱評審,但基本的行政評審思路未變。教師還是被各種行政指標包圍。這是其一。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於學校辦學缺乏依法治教、民主管理,家校矛盾、衝突加劇,直接受到影響的是教師的正常教育權利,比如,由於擔心批評學生惹出事端來,有的教師已經對違規違紀學生採取不管、縱容的態度;由於擔心組織戶外活動產生安全事故,有的教師已經對學生實行圈養教育。再就是,不少教師也有教育的理想,可是,基礎教育嚴重的應試化、功利化,也讓有教育理想的教師的教育理想破滅,只有迎合功利的教育目標,才能獲得生存空間,這也令教師身心疲憊。而社會輿論和家長還往往把不進行素質教育的責任推給教師。
要讓教師對教師職業充滿激情,不再倦怠,首先要從教師職業屬性出發,切實保障教師的待遇,這在國家的法律和文件中都已經明確,關鍵要落實。其次,要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和學校辦學制度,做到學校回歸學校,教育回歸教育。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同時,要在學校里實行民主管理,建立教師委員會,由教師委員會對教師進行專業評價。
職業倦怠,容易發生在醫療護理、教育等與人打交道的行業中。教師是職業倦怠感的高發人群。教師的職業倦怠是教師不能順利的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的反應,是他們在長期的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一種耗竭狀態。
教師的職業倦怠是在外在壓力和自身的心理素質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教師對工作的期望值比較高,而成功的可能性低,緊張感和壓力感增大,缺乏自信心,是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有:
社會對教育持有很高的期望,對教師有很高的要求。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重視教師對社會的責任,而忽視了教師本身的需求。
隨著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課程結構和內容的改革,現代教學方法手段的更新,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變遷,學生的問題行為也日益嚴重,教師必須花費加倍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學生的問題。給教學效率帶來很大的影響,管教學生的困難也成為教師壓力和倦怠的主要因素。
對教師的職業倦怠如何進行干預呢?
陳琦、劉儒德教授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提出職業倦怠的干預,有個體干預和組織干預兩種途徑。
個體干預的目的就是通過改變教師自身的某些特點來增強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主要的方法有,放鬆訓練,認知,壓力管理,時間管理,社交訓練,壓力管理和態度改變等等。
觀念改變:教師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機會,不會因為不恰當的期望和努力失敗,產生職業倦怠。
積極的應對策略和歸因方式: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採用積極的應對措施,而不是逃避,努力使自己成為比較內控的人,把原因歸結為個體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努力,當發現自己有職業倦怠的時候,要勇於面對現實,反思自己的壓力來源,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合理的飲食和鍛煉:生理方面的疾病是教師職業壓力的來源之一,那也是職業倦怠的不良後果,所以教師要進行合理的飲食和鍛煉,分散教師的注意力,從而讓教師放鬆緊張的情感或者身體。
體驗式團體心理教育技術,在消除教師的職業倦怠,進行個體干預,非常有效果。我們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採用團體心理教育的技術,開展工作坊的形式對教師進行心理輔導。從四個方面進行訓練:積極心理品質訓練,積極情緒培育、積極人際關係建立、積極意義提升。
「擦亮你的金字招牌」、「生命中的貴人」、「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的父母」、「我的積極品質」、「時間管理」、「桃花朵朵」、「幸福上上籤」、……等為主題的心理技術都能幫到教師消除職業倦怠,放鬆心情,提升職業幸福感!
組織干預就是消減教師過度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負荷,明確工作任務,積極溝通和反饋,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來防止和緩解職業枯竭。
我們可以通過開展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應用。開展體驗式班會,體驗式家長會,給教師以簡便有用的班級管理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減輕教學壓力。建設校園心理生態文化,有效的幫助學校管理,減輕教師的組織壓力!
楊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校心理學系主任。
剛看了幾個專業學者的文章,從各自理論領域論證了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很受啟發,但作為一線教師,我有更深刻體會的是:
其實教師是最聽話的,豈不聞"士為知己者死",只要稍微給點尊重,教師就知足了,只可惜許多學校領導做不到,即使尊重,大部分情況下也是作作樣子,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尊重,而是從內心就看不起。
有人老覺得是教師工資低的原因,其實教師中真計較錢的人並不多,而是因種種形式主義的原因耗盡了教師的精力,導致工作效率偏低,或無成就感。
無窮的焦慮使得教師已淪為四大壓力人群(警察、醫生、教師、中學生),可想而知,教師、學生這兩大壓力人群天天在一起搓揉硬泡,結果不難想像會出現多少隱性的不愉快。
再則,家長們由於計劃生育一孩化,導致對孩子的過大希望(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轉移到教育者身上,把教師送上神壇下不來了,而教師終歸是人,這二律背反長期持續,易使教師產生雙重人格障礙。
學校出點事,媒體的推波助瀾、無限制放大,使教師整日提心弔膽,學生不管吧不行,管太嚴吧也不行,這個度真不好把握。
其實導致工作職業倦怠現象的每個行業都存在,只是教師受到了社會的過多關注罷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政府領導要送溫暖、真關心,其次是社會要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希望家長再不要動不動就開寶馬到教師這兒炫耀了。
無一絲兒理論,只是親身感受,分享給大家。
職業倦怠是正常人身上發生的正常行為,避免教師職業倦怠就讓教師真正走進教育科研。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結論:單調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厭倦心裡。教師周而復始地重複著昨天的故事,厭倦職業是正常的。不但是教師,任何行業都存在這一現象。小便問何時休?答案是:只要人類社會有教師職業存在就永遠不會休。
謝謝邀請!按常理來說,自願進入教師這個行業的人應該是很幸福的,基本不存在職業倦怠這一說,雖說每年都重複干同一件事,但是每年都面對不同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有著不同性格的活生生的個體,所以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教育教學體驗,也就是說始終會保持新鮮感。教師最大的幸福感不是來自於每月多發了多少錢,而是自己所教的學生能出人頭地,對社會有所貢獻,老師有成就感。但是,不能迴避的問題是,現在大多數教師都會產生職業倦怠,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其一,教育系統內部管理問題。學校本來應該是一片凈土,但是,現在學校內部為各種事,尤其是評職稱,教師之間勾心鬥角,請客吃飯,行賄受賄層出不窮,學校環境烏煙瘴氣。再有學校承擔的非學校職能的事物太多太多,讓想不聞窗外事的老師安心教學成為奢望。其二,社會對教師工作的認同逐漸降低。由於社會發展的影響,其中一部分教師也想先富起來,便有了諸如推銷資料,辦補習班等現象出現,客觀的講,這只是極少數教師的行為,但是,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演變成了教師群體的行為,給群眾造成了現在的老師個個沒良心,眼裡只有錢的形象,使得相當一部分人對老師的勞動不認同。甚至這種認同都不如清潔工(只是舉例,沒有貶低清潔工的意思)。那麼,教師在工作,勞動後沒有獲得感,更別說成就感了,自然的就會產生職業倦怠。第三,現在的寫生從內心裡真正尊重老師的遠不如從前。大多數教師的要求並不是很高,並不是非要求全社會都對老師尊重。但在自己的一小片天地里連自己每天去教育的人都不去尊重,教師心裡的失落可想而知。如此,能不產生職業倦怠嗎?所以,個人認為,要消除這種現象,首先先還給老師一個清凈無擾的教書育人的環境,其次,對有違規違紀的教師該清理的清理,該處理的處理,以正視聽,不要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第三,對校園發生的任何事媒體能客觀報道,切勿捕風捉影,帶節奏的報道,還教師一個客觀公正的形象。
其實,幹什麼事久了,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是會產生倦怠的。教師這個職業,是事業單位,工作穩定,如果總是在一個單位(學校)工作,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倦怠的已經是很稀奇了。如何克服倦怠心理?我想,教師交流是個辦法。在一定區域內,比如縣或市範圍內普遍推行教師交流,少數進行省區內交流。給教師改行的機會,肯定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現在很多人改不了行,呆在學校里不死不活的,不但對其本人沒好處,也傳染給別人。適當加壓和鼓勵,促使教師不斷前進,激發其從教的熱情。多組織一些團隊活動,鼓勵教師出去走走,看看……最後一點很重要,現在教師的倦怠因素主要是教師的責任擴大化,有些教師,特別是中老年教師為保自己不至於丟飯碗,想方設法磨日子,等退休……這個問題克服了,教師倦怠心理肯定有所好轉。
推薦閱讀:
※情侶怎麼度過疲憊期?
※我朋友的女朋友懷孕了,找我借錢?
※如何權衡好家庭教育和自身的工作呢?
※人為什麼會有逆反心理?
※帶孩子的老人不講衛生該怎麼和她講,才不傷自尊?